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洋 王冶 +6 位作者 陈方舟 梅红军 游浩 杨青 蔡林 张红喜 刘禹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和改良外固定架两种外固定方法,研究固定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7具骨盆标本,其中男性4具,女性3具,年龄17~38岁。制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模型,对骶髂关节均采用前路钢板固定,再分别用传统... 目的采用传统外固定架和改良外固定架两种外固定方法,研究固定后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7具骨盆标本,其中男性4具,女性3具,年龄17~38岁。制成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模型,对骶髂关节均采用前路钢板固定,再分别用传统外固定架及改良外固定架固定后,于静力位测试生物力学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外固定架固定时:患侧骶髂关节应变为0~(806.5±76.8)με,骶髂关节纵向位移0~(3.9±0.6)mm,耻骨分离移位0~(5.0±1.3)mm,骨盆整体压缩率2.2%±0.5%,骨盆承受极限压力(1920.0±65.5)N;传统外固定架固定时:患侧骶髂关节应变为0~(1015.3±108.0)με,骶髂关节纵向位移0~(5.2±1.0)mm,耻骨分离移位0~(9.8±2.5)mm,骨盆整体压缩率2.9%±0.6%,骨盆承受极限压力(1513.7±165.7)N。结论改良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内固定术式较传统术式更符合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稳定的要求,为临床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卉 李邦莹 +2 位作者 程翠年 谈宏业 刘洋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1年第8期2199-2200,共2页
骨盆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之一,可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种类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传统方法采用下肢牵引、骨盆带外固定等治疗,复位多不理想。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损伤少,能较好地控制骨... 骨盆骨折是骨科的常见骨折之一,可分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种类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症状重,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传统方法采用下肢牵引、骨盆带外固定等治疗,复位多不理想。外固定架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损伤少,能较好地控制骨折移位,减少出血,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等优点。而治疗方式选择不当常常给护理带来诸多不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治疗方 护理 改良 血流动力学 脏器损伤 下肢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前后环联合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1 位作者 鲍丰 王子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内固定治疗 重建钢板内固定 联合 盆骨骨折 切开复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附84例报告) 被引量:21
4
作者 袁欣华 吴乃庆 +2 位作者 金正帅 李翔 王青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分型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关系 ,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 ,提高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愈率。方法  8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84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其中 :Ⅰ型 13例、Ⅱ型 2 5例、Ⅲ型 5例、... 目的 探讨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分型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关系 ,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 ,提高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愈率。方法  8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84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其中 :Ⅰ型 13例、Ⅱ型 2 5例、Ⅲ型 5例、Ⅳ型 13例、Ⅴ型 2 0例、Ⅱ并Ⅳ型 8例。Ⅰ、Ⅱ、Ⅲ型前入路T形钢板或骨盆重建钢板固定 ,Ⅲ、Ⅳ、Ⅴ型和Ⅱ加Ⅳ型选择后入路π棒、骶骨棒或松质骨空心拉力螺丝钉固定。 18例前环骨折予耻骨上支髓内空心拉力螺丝钉或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 18个月。皆骨性愈合 ,无下肢不等长 ,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治愈率达 92 9%。结论 只有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器械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方能取得满意效果。对前骨盆骨折尽可能手术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
5
作者 谭文甫 曹盛俊 廖瑛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14-215,243,共3页
目的对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疗效。方法对17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后入路骶髂关节复位后,空心螺纹钉内固定,稳定骨盆。结果17例垂直不稳骨盆骨折患者,随访8个月~4年6个月。参考Matta... 目的对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疗效。方法对17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后入路骶髂关节复位后,空心螺纹钉内固定,稳定骨盆。结果17例垂直不稳骨盆骨折患者,随访8个月~4年6个月。参考Matta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差2例。结论应用空心螺纹钉治疗骨盆垂直不稳定型骨折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空心螺纹钉内固定 不稳定型骨折 骨折患者 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 评定标准 后遗症 并发症 复位后 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间隙Isola内固定与前路重建钢板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分析(附60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建跃 田晓滨 +1 位作者 徐宏亮 倪英杰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前治疗骨盆垂直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比较多,但其目的和原则是一致的。即通过固定能达到最大限度恢复骨盆环结构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以利患者能早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从而减少相应并发症。回顾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2年4月60例垂直不稳... 目前治疗骨盆垂直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比较多,但其目的和原则是一致的。即通过固定能达到最大限度恢复骨盆环结构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以利患者能早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从而减少相应并发症。回顾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2年4月60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内固定材料治疗,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重建钢板治疗 内固定材料 Isola 疗效分析 椎旁间隙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 前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倬瑜 丁焕文 +1 位作者 肖进 肖逸鹏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9期590-592,共3页
目的 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 目的 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腰固定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宗原 王陶 +3 位作者 石波 王军 唐诗添 谢明锐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髂腰固定手术治疗。采用后路下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垂直移位复位后,... 目的探讨应用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髂腰固定手术治疗。采用后路下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垂直移位复位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双侧L5椎体,髂骨钉固定髂后上棘;前路采用stoppa入路钢板螺钉固定6例,髂腹股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4例,双侧髂前上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得4~36个月随访,平均20.3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骨盆骨折复位满意,后环形态恢复良好;根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术后5例患者骶丛损伤压迫症状解除,未出现医原性神经、血管损伤。所有下肢行走及屈、伸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4例。结论髂腰固定系统治疗合并骶骨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满意,且具有利于解除神经压迫,操作不复杂、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垂直 稳定 髂腰 骶骨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S系统治疗13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四清 扬淮海 +3 位作者 张德荣 项群 纪标 李相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系统治疗 GSS 骶髂关节脱位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骶骨棒 治疗困难 手术方法 螺钉固定 前路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并发伤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凯燕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967-968,共2页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的复杂性损伤,Tile按A、B、C三级分类法将骨盆骨折分为稳定、旋转不稳定、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三型,其中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型(TileC型)骨盆骨折是指前环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合并后环的骶骨、髂骨或...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的复杂性损伤,Tile按A、B、C三级分类法将骨盆骨折分为稳定、旋转不稳定、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三型,其中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型(TileC型)骨盆骨折是指前环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合并后环的骶骨、髂骨或骶髂关节分离,且在垂直方向存在移位的损伤,是骨盆骨折中最严重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并发伤 护理 耻骨联合分离 旋转不稳定 耻骨支骨折 关节分离 垂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燎原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12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 目的观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术后并发症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相似,有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重建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S装置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徐海涛 《医疗装备》 2018年第6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TOS装置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TOS予以治疗,观察骨盆骨折复位情况及预后。结果手术用时平均(110.2±23.2)min,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TOS装置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TOS予以治疗,观察骨盆骨折复位情况及预后。结果手术用时平均(110.2±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92.4±32.3)ml,无神经、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一期愈合19例;因手术创口感染,延迟愈合1例。均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骶丛损伤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原神经压迫症状均呈消失显示。参考骨盆骨折Matta复位评估标准,对复位优良率评估,其中优16例,良4例,可0例,差0例。行12个月随访,无骨折复位丢失的情况,骨折在术后3~6个月均愈合,无下肢短缩,可完全负重行走。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TOS装置固定术予以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复位理想,无下肢短缩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改善患者远期生命质量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类似三角形的骨折固定技术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腰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梁建斌 姚富华 +2 位作者 毛立飞 黄建华 苏一凡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4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髂腰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髂腰固定术治疗,监测、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分析髂腰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髂腰固定术治疗,监测、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盆骨折移位复位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212.65±31.25)min,术中出血量为(659.54±46.58)mL,骨盆骨折移位复位效果优良率为97.37 %(其中优36例、良1例、可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 %(其中感染2例、骶尾部压疮1例、尿路感染2例)。结论:对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患者开展髂腰固定术治疗可提供足够的纵向稳定性,治疗效果明确,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C型) 髂腰固定术 骨盆骨折移位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远义 王光勇 +1 位作者 敦先礼 李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3例失访,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9例术后获随访1~5年(平均3年),骨折均愈合.无骨盆畸形愈合、腰骶部疼痛、下... 目的探讨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3例失访,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9例术后获随访1~5年(平均3年),骨折均愈合.无骨盆畸形愈合、腰骶部疼痛、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满意,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旋转垂直不稳定型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丹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9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8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54例。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非手术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8例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54例。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非手术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0.37%,手术组优良率为92.59%,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垂直不稳定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 非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有伟 王玉聪 张前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3,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目的总结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6 d。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闭合复位后,于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耻骨上支及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0个月。无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内影像学检查示螺钉位置、骨折复位均良好。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术后1年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获优10例,良6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螺钉取出容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空心拉力螺钉 微创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舒适护理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荆聪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为其提供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7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5),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目的:探讨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为其提供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7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5),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舒适程度及心理状态(包括SDS、SAS评分)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康复中为其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提高机体舒适度,值得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生活质量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余玉珍 孔来法 丁颖威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17-419,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小(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88%,对照组死亡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骨折区域的出血量,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棒系统 钢板内固定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19
作者 刘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72-075,共4页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追溯我科2020年初至2024年上半年,筛选了7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其中的39例采用传统的钢板固定方法,形成传统组;对另外39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追溯我科2020年初至2024年上半年,筛选了7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其中的39例采用传统的钢板固定方法,形成传统组;对另外39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方法,形成空心组。比较二组的骨折复位情况、盆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骨盆复位方面,空心组中属于解剖复位者及复位满意者数量均高于传统组,二组的复位满意率分别是69.23%及97.44%。在骨盆功能方面,空心组中属于优级及良好的数量均比传统组高,而属于较差的患者数量则低于传统组,二组的优良率分别是61.54%及97.44%。在并发症情况方面,空心组出现了两种并发症,总发生率是5.13%;传统组出现了三种并发症,总发生率是17.95%。结论 在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过程中,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法在骨折复位及盆骨功能等方面均出现了更好的疗效,并发症也得到了更为有效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延斌 蒲志超 +2 位作者 谢伟勇 何灿杰 吴润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骨折采用Tile分型:B1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3例,C3型3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severityscore,ISS)≥25分,平均34.5分。23例患者来院后立刻限制性容量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80.90mmHg水平,随即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骨盆出血,术后持续复苏,患者生理状况允许后,按计划进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成功救治19例,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肺动脉栓塞。19例成功救治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8.9%。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整体疗效,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不稳定型 损伤控制骨科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