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垦东—埕岛构造带古近纪断层活动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马立驰
王永诗
杨贵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6,51,共6页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前新生代基底断层,前两者为中三叠世印支期前陆变形中形成的逆冲断层,而后者为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平移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在古近纪南北向区域拉张过程中,研究区北西向基底断层为左行张扭性复活,而北北东向基底断层为右行张扭性复活。至新生代,在南北向拉张应力作用下,新生断层表现为近东西向。在多期构造活动下,多方位断层使该构造带上的各个凸起呈现为张扭性的半地垒构造,它们共同复合构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断层
复活方式
张扭性活动
古近纪
垦东-埕岛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垦东—埕岛构造带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
7
2
作者
孙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在区域构造条件综合分析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面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和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末期挤压作用...
在区域构造条件综合分析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面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和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末期挤压作用阶段和新生代以来的断陷—拗陷阶段。该构造带中的凸起带形成于中生代郯庐断裂左旋走滑挤压期,凹陷带形成于新生代。郯庐断裂的活动是构造带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物理模拟
左旋走滑挤压
右旋走滑伸展
垦东-埕岛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阳地区埕岛—垦东构造带中生代的逆冲断层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林会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0-277,290,共9页
济阳坳陷埕岛—垦东潜山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相邻。4条地震剖面在桩西和埕岛地区中生界内揭示大量逆冲断层,据此分析了该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沉积—变形特征。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活动性质。郯庐断裂带的复杂运动过程是桩...
济阳坳陷埕岛—垦东潜山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相邻。4条地震剖面在桩西和埕岛地区中生界内揭示大量逆冲断层,据此分析了该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沉积—变形特征。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活动性质。郯庐断裂带的复杂运动过程是桩西和埕岛地区逆冲断层乃至整个北西向构造带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的直接动力之一。埕岛—垦东构造带在中生代之前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其后由于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块发生复杂的斜向离散—斜向汇聚运动,造成构造带不同位置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构造面貌,于晚白垩世时形成北西向的埕岛—垦东构造带;新生代时因济阳坳陷形成再次统一接受沉积成为潜山披覆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埕
岛
-
桩西
-
垦
东
潜山
构造
带
郯庐断裂
带
中生代
鲁西济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垦东—埕岛构造带古近纪断层活动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马立驰
王永诗
杨贵丽
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6,51,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济阳坳陷油气富集机制与增储领域"(2011ZX05006-003)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胜利滩海北西向构造带古近系油气成藏规律"(P13018)
文摘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前新生代基底断层,前两者为中三叠世印支期前陆变形中形成的逆冲断层,而后者为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平移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在古近纪南北向区域拉张过程中,研究区北西向基底断层为左行张扭性复活,而北北东向基底断层为右行张扭性复活。至新生代,在南北向拉张应力作用下,新生断层表现为近东西向。在多期构造活动下,多方位断层使该构造带上的各个凸起呈现为张扭性的半地垒构造,它们共同复合构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
关键词
基底断层
复活方式
张扭性活动
古近纪
垦东-埕岛构造带
Keywords
basement fault
reactivated pattern
tension
-
torsional activity
Paleogene
Kendoang
-
Chengdao structural bel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垦东—埕岛构造带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
7
2
作者
孙怡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文摘
在区域构造条件综合分析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面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和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末期挤压作用阶段和新生代以来的断陷—拗陷阶段。该构造带中的凸起带形成于中生代郯庐断裂左旋走滑挤压期,凹陷带形成于新生代。郯庐断裂的活动是构造带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
关键词
构造
物理模拟
左旋走滑挤压
右旋走滑伸展
垦东-埕岛构造带
Keywords
structure,physical simulation,sinistral strike
-
slip extrusion, dextral strike
-
slip extension, Kengdong
-
Chengdao structural belt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阳地区埕岛—垦东构造带中生代的逆冲断层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克鑫
漆家福
林会喜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0-277,29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批准号:40372072)。
文摘
济阳坳陷埕岛—垦东潜山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相邻。4条地震剖面在桩西和埕岛地区中生界内揭示大量逆冲断层,据此分析了该构造带不同部位的沉积—变形特征。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活动性质。郯庐断裂带的复杂运动过程是桩西和埕岛地区逆冲断层乃至整个北西向构造带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的直接动力之一。埕岛—垦东构造带在中生代之前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其后由于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块发生复杂的斜向离散—斜向汇聚运动,造成构造带不同位置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构造面貌,于晚白垩世时形成北西向的埕岛—垦东构造带;新生代时因济阳坳陷形成再次统一接受沉积成为潜山披覆构造带。
关键词
逆冲断层
埕
岛
-
桩西
-
垦
东
潜山
构造
带
郯庐断裂
带
中生代
鲁西济阳
Keywords
Thrusts, The Chengdao
-
-
Zhuangxi
-
-
Kendong buried hill belt, The Tan
-
Lu fault zone, Mesozoic, Jiyang in western Shandong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垦东—埕岛构造带古近纪断层活动特征
马立驰
王永诗
杨贵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垦东—埕岛构造带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孙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济阳地区埕岛—垦东构造带中生代的逆冲断层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张克鑫
漆家福
林会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