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6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结构转型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1
作者 陈诗一 孙沁竹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4,共20页
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国城乡结构优化转型成为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适应途径。以气温升高为重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经济活动造成了突出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推动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进入城市部门就业;城市... 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国城乡结构优化转型成为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适应途径。以气温升高为重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经济活动造成了突出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推动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进入城市部门就业;城市部门企业吸纳了更多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企业总产出提高。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结果看,虽然气候变化显著降低了农业部门GDP总量,但是城市工业GDP总量的提升在地区整体层面对冲了气候影响。进一步地,优化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方面经济特征均提高了城乡转型在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成效。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气候变化对地区人均GDP的负面冲击被有效抵消。这些研究可为中国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转型 气候变化适应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流动老年人能动适应的运作机制与发展型城乡结构的形塑
2
作者 班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2,共13页
运用“结构—行动”二重性的分析框架,从主位角度分析了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结果显示:乡城流动老年人对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应对会通过对经济结构中的机会获取、关系结构中的规则调适与意义结构中的空间进退来予以能动调适,其能... 运用“结构—行动”二重性的分析框架,从主位角度分析了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结果显示:乡城流动老年人对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应对会通过对经济结构中的机会获取、关系结构中的规则调适与意义结构中的空间进退来予以能动调适,其能动适应的实现离不开多重结构的支撑;发展型城乡结构与城乡融合的实现也离不开个体家庭的能动实践,后者主要包含家庭经济的合作主义、家庭结构的弹性与家庭伦理的韧性调适几个层面。在结构与行动的能动互塑下,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与发展型城乡结构之间实现了有机的嵌合,因而为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的渐进式韧性实现,应在政策上尊重乡城流动老年人的自主意愿与为他们在城乡间有主体性的两栖穿梭提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老年人口 社会融入 社会适应 发展型城乡结构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关系研究——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2
3
作者 安虎森 吴浩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90,140,共6页
通过构建城乡结构和谐度指数,对我国城乡结构的不和谐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结构不和谐的实质是城镇化滞后于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又滞后于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原理,贸易成本的下降是推进... 通过构建城乡结构和谐度指数,对我国城乡结构的不和谐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结构不和谐的实质是城镇化滞后于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又滞后于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原理,贸易成本的下降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我国城乡之间制度性障碍的存在(譬如户籍制度)造成城乡之间贸易成本的高企。这就要求在厘清市场与政府、效率与公平、短期与长期关系的基础之上,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目的,以继续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为手段,不断降低城乡之间的贸易成本,切实破除城镇化的制度约束,以加快城镇化为抓手促进城乡结构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 城镇化 城乡结构和谐度指数 新经济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构变化下传统性和现代化的耦合特征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4
作者 王子扬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的发展已经到达了新的高峰,取得了实现全面小康等伟大成果。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城乡结构出现了新特征,由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这些结构上的变化使乡村治理呈现新问题、面...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的发展已经到达了新的高峰,取得了实现全面小康等伟大成果。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城乡结构出现了新特征,由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这些结构上的变化使乡村治理呈现新问题、面临新挑战。在传统性与现代化的耦合关系之中,可以窥见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应从理清传统性与现代化的耦合特征出发,解决乡村治理出现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性 乡村治理 城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机理与统筹发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房艳刚 刘继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5,共5页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突出、最奇特的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城乡结构,然后从经济结构、居民收入与消费、城乡规模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改革开...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突出、最奇特的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城乡结构,然后从经济结构、居民收入与消费、城乡规模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最后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乡结构 演化机理 统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乡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基于太原市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晓芳 原喜泽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6年第S2期42-43,46,共3页
初步研究了太原市人口城乡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其对太原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太原市人口城乡结构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为制定太原市人口战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奠定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人口城乡结构 人口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发展主义:基于中国城乡结构转型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旭东 朱天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建构是国家在发展主义理念指引下的发展策略,在这种城乡分割的结构体制之下,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严重不均,造成了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过程中濒临破败的局面,中国城乡一体化机制的建构在所难免。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基础是一种... 城乡二元结构的建构是国家在发展主义理念指引下的发展策略,在这种城乡分割的结构体制之下,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严重不均,造成了中国乡村在现代化过程中濒临破败的局面,中国城乡一体化机制的建构在所难免。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基础是一种承认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及二者在道德意义上的平等性的理念,当社会日益由"传统"走向"现代",我们更需要在理念基础上重新思考"传统"的意义,审视"乡村"和"城市"各自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 城乡一体化 现代化 发展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构: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迟滞者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春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6-57,共12页
文章试图从制度性层面和关系性层面对我国城乡结构做出一些新的解读和分析。作者认为,我国城乡结构不只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域或空间关系,而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身份性二元社会地位体系,它体现的是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社会地位、资... 文章试图从制度性层面和关系性层面对我国城乡结构做出一些新的解读和分析。作者认为,我国城乡结构不只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域或空间关系,而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身份性二元社会地位体系,它体现的是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社会地位、资源享受上的不平等和不合理。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城乡结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会遭遇挑战。当前我国城乡严重失衡、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似乎成为社会痼疾,症结就在于存在这样的城乡结构。改变城乡结构作为社会结构的属性,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国家来说,最关键、最首要的任务是推进新一轮的城乡体制综合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 社会结构 社会地位 制度性规定 关系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优化城乡结构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学林 欧阳飞翔 周泽南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5,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积极探索优化城乡结构的途径。他在解决城乡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与措施,包括在农业改革中重构工农业的互动关系,推动城乡平衡发展;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以市场为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积极探索优化城乡结构的途径。他在解决城乡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与措施,包括在农业改革中重构工农业的互动关系,推动城乡平衡发展;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以市场为载体,推动城乡之间人口、资源的合理流动;重视城乡政策的调整,为优化城乡结构提供行为准则等。这些主张和措施对于打破城乡分割,形成合理的城乡新格局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城乡结构 市场经济体制 乡镇企业 城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构转换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颂东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0-47,共8页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长期形成的。改革以来,虽然经济发展战略有所调整,二元结构逐渐松动,但结构转换进程缓慢、迂回曲折。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仍旧存在,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因而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建设,消除...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长期形成的。改革以来,虽然经济发展战略有所调整,二元结构逐渐松动,但结构转换进程缓慢、迂回曲折。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仍旧存在,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因而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建设,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壁垒,促进城乡结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结构 二元对比系数 劳动力转移 城乡结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人口的城乡结构──立足于清代的考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涛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25-42,共18页
关键词 城乡结构 传统时代 非农业人口 城市人口 人口比重 传统人 总人口 四民 中国城市 农工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职业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基于优化城乡结构的角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庄西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13,共4页
职业教育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融入城市,进而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改变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因此,当前一个时期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有利于农... 职业教育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融入城市,进而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改变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因此,当前一个时期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有利于农村人口流动和融入城市的职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口流动 城乡结构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与城乡结构的象征性界分——以黑龙江吴村建筑农民工群体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以服饰、语言、表情等为表征的身体常常是社会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标志,身体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蕴。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大规模农民工群体(主要是建筑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并将一系列服饰、语言、表情等身体标记带入城市,同时也将... 以服饰、语言、表情等为表征的身体常常是社会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标志,身体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蕴。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大规模农民工群体(主要是建筑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并将一系列服饰、语言、表情等身体标记带入城市,同时也将城乡身份界线由"城乡之间"带入"城市之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城乡结构性界限在城市中凸显出来。一方面,农民工的身体特征展现了农村世界及其与城市世界的差异;另一方面,农民工的身体特征作为城里人对其加以识别的标志,导致后者对前者的"他者化"建构,农民工的身体成为一种社会身份区分的象征标记。虽然改革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渐趋弱化,但镌刻在人们身体和认知空间中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惯性延续。因此,一切涉及农村与农民(工)发展的制度安排都必须承认和关照负载于农民(工)身体之中的惯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农民工群体 城乡结构 象征性界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优化城乡结构的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学林 欧阳飞翔 周泽南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5期53-58,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变计划经济时代构建的城乡关系,积极探索优化城乡结构的途径。邓小平重构工业、农业的互动关系,切实做到工业与农业之间实现综合平衡;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以市场为载体,推动城...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变计划经济时代构建的城乡关系,积极探索优化城乡结构的途径。邓小平重构工业、农业的互动关系,切实做到工业与农业之间实现综合平衡;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以市场为载体,推动城乡之间人口、资源的合理流动;重视城乡政策的调整,为优化城乡结构提供行为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城乡结构 市场经济体制 乡镇企业 城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城乡结构与地区经济韧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华桂宏 陈雨佳 《调研世界》 CSSCI 2023年第2期67-76,共10页
本文基于2006—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数据,从人口、资本视角出发探究要素城乡结构与地区经济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和金融城乡结构均与地区经济韧性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表明持续推动人口或金融资源的城镇集聚,并不能持续增强经... 本文基于2006—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数据,从人口、资本视角出发探究要素城乡结构与地区经济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和金融城乡结构均与地区经济韧性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表明持续推动人口或金融资源的城镇集聚,并不能持续增强经济韧性。而两者的协同度对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跟随城镇化步伐合理发展城乡金融,能有效克服经济脆弱性。异质性研究发现:最优人口城乡结构呈现“东>中>西”的现象,金融城乡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协调度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协同度是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强经济韧性的。据此建议,合理规划城乡发展需要均衡要素间的城乡结构,以保证经济系统健康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金融城乡结构 经济韧性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对城镇失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伟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5期23-28,共6页
人口城乡结构变动是引发失业保险需求增长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失业保险需求概念及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对失业保险需求影响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失业人口变动测算模型和失业保险需求测算模型。以陕西省为例的测算结果表明,引入人口城乡... 人口城乡结构变动是引发失业保险需求增长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失业保险需求概念及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对失业保险需求影响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失业人口变动测算模型和失业保险需求测算模型。以陕西省为例的测算结果表明,引入人口城乡结构变动因素时的失业保险需求远大于不引入人口城乡结构变动时的失业保险需求,两者之间的差额从2010年的12.7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1.72亿元,年均递增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乡结构变动 失业保险需求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层次和城乡结构——江苏省吴江县四个行政村的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雨林 《农业经济丛刊》 1984年第2期32-36,共5页
关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一般有两个概念:一是一部分从事种植业的劳动者转向林、牧、渔业等多种经营;一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转移到非农业的产业部门和其他部门。前者是农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后者是农业和其他各业分工的发展,即农业剩余... 关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一般有两个概念:一是一部分从事种植业的劳动者转向林、牧、渔业等多种经营;一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转移到非农业的产业部门和其他部门。前者是农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后者是农业和其他各业分工的发展,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的转移。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时,都经历了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的产业部门和其他部门转移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转移的形式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却截然不同,或者有很大差别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非农业 农业劳动力 城乡结构 多种经营 劳动者 江苏省 资本主义 劳力 产业部门
原文传递
内蒙古城乡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城市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金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2,共6页
城乡结构转型是城乡结构从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的运动过程 ,这种转换主要是通过城市化过程实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点 ,因此 ,内蒙古的城乡结构转型主要应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来实现 ,把重点放在提... 城乡结构转型是城乡结构从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的运动过程 ,这种转换主要是通过城市化过程实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点 ,因此 ,内蒙古的城乡结构转型主要应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来实现 ,把重点放在提高和扩大现有中心城市和培育发展新的经济中心上 ,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 ,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城乡结构转型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崛起进程中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的调整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美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17,共6页
文章从中国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入手,综合国内外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表现,突出河南在全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焦点聚集效应,修正中原崛起中的战略孤立观点,切实把中原崛起融合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内。
关键词 中原崛起 新型工业化 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城镇化的核心是调整城乡结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成贵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3,共2页
面对当前的经济困难,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任务。我认为,核心是调结构,更进一步说,是调整城乡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不仅可以开发潜在的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率,渡过时艰,而且是实现持续发展和... 面对当前的经济困难,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任务。我认为,核心是调结构,更进一步说,是调整城乡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不仅可以开发潜在的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保持经济增长率,渡过时艰,而且是实现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构 城镇化 经济增长率 经济困难 市场需求 就业机会 和谐社会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