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边际模型的中国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极限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陈发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7-842,共6页
城镇化建设是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城镇化快速演进对耕地影响如何,关系到耕地保护红线目标能否实现及粮食安全,探索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的极限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扩展Kaya恒等式及LMDI分解模型,测算了1997—2011年... 城镇化建设是支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城镇化快速演进对耕地影响如何,关系到耕地保护红线目标能否实现及粮食安全,探索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的极限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扩展Kaya恒等式及LMDI分解模型,测算了1997—2011年中国城镇化引致的耕地减少份额;借鉴经济学边际理论及边际效应模型,采用回归分析及高数求导方法,构建了边际耕地影响及边际耕地变化率测度模型;以边际耕地变化率时序数据为基础,借助EXCEL软件,通过作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构建了边际耕地变化率曲线,据此测算了城镇化演进对耕地影响最小的极限时刻。结果表明:①城镇化演进占用耕地面积由1997年的59.59万hm2下降至2011年的31.73万hm2,整体呈降幅态势,年均占用43.49万hm2;②边际耕地变化率指数由1997年的0.183 3下降至2011年的0.037 8,年均下降11%;③边际耕地变化率拟合曲线为开口向上的"U"形抛物线,其最低极值点大约出现在2010年。研究结果可为管理层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及制定协调城镇化演进与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为省域尺度的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演进 耕地 极限影响LMDI分解模型 边际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国城镇化演进阶段特征及趋势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素平 张乐勤 许信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390,共7页
加快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科学揭示城镇化演进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依据Northam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思想,基于Logistic模型,借助SPSS分析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 加快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科学揭示城镇化演进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依据Northam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思想,基于Logistic模型,借助SPSS分析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并对城镇化发展三阶段的特征点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2020、2030、2040、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57.52%、65.09%、70.53%、74.16%。(2)城镇化发展速度极值点出现在2002~2003年,极值点处发展速度为1.068个百分点·a-1,城镇化水平为40%左右,加速度两个极值点分别出现在1978年、2028年前后,两极值点城镇化发展速度均为0.712个百分点·a-1,城镇化水平分别为16.90%、63.09%。(3)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起始时间点为改革开放初,持续时长为49.32 a,2028年前后发展速度将趋于平缓,加速发展期内年平均时速为0.94个百分点·a-1,由此得到的启示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尚存较大空间,未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契合城镇化演进规律;适度控制城镇化发展速度,发展速度以1个百分点·a-1为宜;既要重视城镇化发展速度,更要重视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结果可为管理层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演进 前景预测 发展阶段 LOGISTIC增长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城镇化演进边际生态环境效应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乐勤 张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8-214,共7页
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由32个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借鉴随机回归影响模型(STIRPA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城镇化演进的边际生态环境效... 以安徽省为例,构建了由32个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借鉴随机回归影响模型(STIRPA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城镇化演进的边际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由1996年的43.83上升至2011年的83.83,呈波动递增态势。(2)安徽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由1996年的40.95上升至2011年的80.95,整体呈上升态势,反映了该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3)安徽省城镇化演进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向关联关系,城镇化演进对生态环境具有弱正向效应,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01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演进 生态环境质量 边际效应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安徽省城镇化演进碳增量效应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乐勤 许信旺 许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0-88,共9页
基于Logistic模型,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未来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运用STIRPA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过程的边际碳排放效应进行了测度;依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城镇化演进的碳排放效应,对安徽省未来城镇... 基于Logistic模型,采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未来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运用STIRPA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过程的边际碳排放效应进行了测度;依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城镇化演进的碳排放效应,对安徽省未来城镇化演进的碳增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20,2030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将分别达到57.02%,64.41%;城镇化演进对碳排放的弹性系数为0.080 2;2012—2020年,城镇化进程引致的碳增量为200.3万t,平均每年增加22.26万t,2020—2030年,引致的碳增量为101.97万t,平均每年增加10.20万t.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政府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及碳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演进 碳增量 预测 LOGISTIC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的城镇化演进:困境与突破——以“重庆户改”为例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力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2年第6期12-1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产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三方面所发生了转型变化,这些转型要素推动了三十年来的城镇化演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城镇化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可知: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产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三方面所发生了转型变化,这些转型要素推动了三十年来的城镇化演进。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城镇化演进的理论分析框架,可知: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是当前城镇化演进的一个主要困境。实现城镇化模式转型是破解当前城镇化困境的主要路径。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化以户籍制度为主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以还农民工一份有尊严的生活为目标,加速推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城镇化模式转型将是探索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城镇化演进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的安徽省城镇化演进对碳排放影响极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乐勤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探索城镇化演进对碳排放影响最小的极限时刻,对制定碳减排规划及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碳源、碳汇两层面,对安徽省1995—2011年碳排放进行了测算;运用KAYA恒等式及因素分解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发展产生的碳排放量;借鉴经济学边际理论... 探索城镇化演进对碳排放影响最小的极限时刻,对制定碳减排规划及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碳源、碳汇两层面,对安徽省1995—2011年碳排放进行了测算;运用KAYA恒等式及因素分解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发展产生的碳排放量;借鉴经济学边际理论及求导方法,构造了城镇化演进的边际碳排放变化率模型,并据此测算了研究时序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借助Excel软件,通过作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方法,对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变化趋势进行了刻画,采用二次函数求极值方法,对城镇化演进碳排放影响的极限时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安徽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2 182.39×104t增至2011年的10 120.20×104t,年均增幅10.06%;2研究时序内,城镇化演进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为3 602.78×104t,年均225.17×104t,年际变化较大;3城镇化演进边际碳排放变化率拟合曲线既非U型也非倒U型,在时间维度依存关系不明显;4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影响呈乘幂函数关系,城镇化演进的增量效应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从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低碳城镇化、以优化能源结构支撑低碳城镇化、以制度建设保障低碳城镇化、以内涵建设促进低碳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可为安徽省生态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为省域尺度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演进 碳排放 极限影响 因素分解模型 边际模型 安徽省
原文传递
产业转型与小城镇城镇化互动机制研究——基于对济南孔村镇城镇化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兆宏 《中国名城》 2015年第7期28-32,95,共6页
与城市不同,小城镇通常直接脱胎于传统农业和农村社区,其城镇化必然包含着一些特定的作用机制和演进过程。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以"三化互动"为动力机制,以"三区建设"为平台,推动了镇域城镇化的创新发展,较好... 与城市不同,小城镇通常直接脱胎于传统农业和农村社区,其城镇化必然包含着一些特定的作用机制和演进过程。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以"三化互动"为动力机制,以"三区建设"为平台,推动了镇域城镇化的创新发展,较好地把握和诠释了城镇化的本质要求。基于对小城镇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对孔村镇的城镇化进程展开分析,并对产业转型带动城镇化进程的一般机制做出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城镇 城镇化演进机制 互动 三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65
8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1 位作者 陈保平 张勇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82,共8页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安徽省土地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由1996年的0.4958提升至2011年的0.6682,年均值为0.5442,处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值分别达到0.6985、0.7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演进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评价与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四十年:关键事实与未来选择
9
作者 李通屏 《中国人口年鉴》 2019年第1期308-308,共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由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到超越世界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该文基于相关数据和国际比较,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演进的基本历程、关键事实和主要经验。主要结论是,中国已进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由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到超越世界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该文基于相关数据和国际比较,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演进的基本历程、关键事实和主要经验。主要结论是,中国已进人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社会”时代,这是城镇化发展的新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 城镇人口 城镇 城镇发展 城镇化演进 基本历程 新方位 世界平均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