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虚拟学习环境在全球教育领域备受关注。针对缺乏立足教师专业成长视角的虚拟学习环境应用研究,该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基于TPACK框架,对2020—2024年间Web of Science、Scopus和EBSCO3个数据库中的70项实证...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虚拟学习环境在全球教育领域备受关注。针对缺乏立足教师专业成长视角的虚拟学习环境应用研究,该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基于TPACK框架,对2020—2024年间Web of Science、Scopus和EBSCO3个数据库中的70项实证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已有研究质量较高,国际合作频繁,但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以量化分析为主,对学习成果关注较多;研究应用的学科较为广泛且均衡,应用的教学法侧重于直接指导法;使用的虚拟学习环境在功能上偏向半沉浸,需要联网且场所灵活,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赋能教学。然而,已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学科边界较为明显,对学习体验关注不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较为缺乏,理论基础也亟须加强。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关注: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教育阶段的普适性;对跨学科活动的赋能,学习体验的教育价值;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法的实施,以及有效实践范式的构建;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虚拟学习环境多重价值的挖掘;内容、教学法和赋能路径的联动效应。展开更多
文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虚拟学习环境在全球教育领域备受关注。针对缺乏立足教师专业成长视角的虚拟学习环境应用研究,该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基于TPACK框架,对2020—2024年间Web of Science、Scopus和EBSCO3个数据库中的70项实证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已有研究质量较高,国际合作频繁,但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以量化分析为主,对学习成果关注较多;研究应用的学科较为广泛且均衡,应用的教学法侧重于直接指导法;使用的虚拟学习环境在功能上偏向半沉浸,需要联网且场所灵活,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赋能教学。然而,已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学科边界较为明显,对学习体验关注不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较为缺乏,理论基础也亟须加强。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关注: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教育阶段的普适性;对跨学科活动的赋能,学习体验的教育价值;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法的实施,以及有效实践范式的构建;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虚拟学习环境多重价值的挖掘;内容、教学法和赋能路径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