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和ADAM33基因交互作用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宏彬 徐光翠 +3 位作者 桂立辉 冯宪军 赵兵 席景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110例哮喘患儿和144例对照)方法,三个多态性位点(V4、T2、T869C)用聚合...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110例哮喘患儿和144例对照)方法,三个多态性位点(V4、T2、T869C)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DR软件分析基因各位点之间交互作用。结果:TGF-β1基因的T869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ADAM33基因V4位点C和T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V4位点的CC基因型及T2位点的GA基因型分布在轻中度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位点的AA基因型分布在重度哮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DR交互作用分析显示,ADAM33基因V4和T2位点构成的2个位点最佳模型;ADAM33基因位点V4、T2和TGF-β1位点T869C构成的3个位点最佳模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AM33基因V4和T2位点与儿童哮喘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子降维法的子痫前期易感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璐 王晨虹 +2 位作者 汪业军 何云 刘影林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子痫前期(PE)易感基因多态性(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SNP与PE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SNPs的交互作用,以期建立PE的多基因预测模型用于疾病风险的评估。方法:收集深圳地区中国汉族PE患者156... 目的:了解子痫前期(PE)易感基因多态性(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SNP与PE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SNPs的交互作用,以期建立PE的多基因预测模型用于疾病风险的评估。方法:收集深圳地区中国汉族PE患者156例与正常妊娠妇女286例,Snap Shot技术进行基因型鉴定,用卡方检验进行单位点关联分析,MDR法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并构建多位点logistic模型。结果:(1)经Buffarrony校正后,e NOS基因rs207074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有统计学差异,P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 vs T:χ~2=8.852,P=0.003)。(2)中国汉族人群中暂未发现rs1800580、rs5742620、rs6020、rs1799963、rs1799889、rs4986791、rs4986790、rs268位点存在多态性。(3)最佳交互作用模型包含EPAP2(rs2549782)、GSTP1(rs1695)、AGT(rs4762)、IL-10(rs1800896)、APOE(rs7412)和TNF-alpha(rs1800629、rs1799724)。训练样本准确率为0.7294,验证样本准确率为0.5853,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P=0.001)。(4)基于MDR结果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rs1800896、rs1799724、rs2070744、rs4762及rs7412位点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汉族人群PE风险遗传因素具有人种特异性;MDR方法是对PE的多因素效应估计的新尝试,6个PE易感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对中国人群PE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降维法(MDR)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模型在分析复杂性疾病多基因交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娟 胡永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3,332,共4页
关键词 基因交互作用 复杂性疾病 神经网络模型 应用 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 微效基因 发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子降维法的肺结核易感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岩 裴秀英 +1 位作者 张淑雅 随瑞枝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38-140,F0004,共4页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地区肺结核易感基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结合前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PCR-RFLP法检测肺结核易感基因MCP-1、CCR2、VDR、NRAMP1-3’UTR、NRAMP1D543N、NRAMP1INT4及MBL-G54A分型,银川地区肺结核病例271例,健康对照299例),运...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地区肺结核易感基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结合前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PCR-RFLP法检测肺结核易感基因MCP-1、CCR2、VDR、NRAMP1-3’UTR、NRAMP1D543N、NRAMP1INT4及MBL-G54A分型,银川地区肺结核病例271例,健康对照299例),运用MDR法分析肺结核易感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模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最佳交互模型包含VDR基因和CCR2基因,该模型的检验样本准确度为0.6248,交叉验证一致性的结果为10/10。结论 VDR基因和CCR2基因可能协同增强了宿主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从而增加了宿主肺结核病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降维法 基因交互作用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与基因交互作用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思远 陈仁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291-294,共4页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of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先天性缺陷。尽管对于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病因已经有明显的进展,但是对于更加常见的NSCL/P病因的研究仍然十分匮乏。目前已经明确了许多...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of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先天性缺陷。尽管对于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病因已经有明显的进展,但是对于更加常见的NSCL/P病因的研究仍然十分匮乏。目前已经明确了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对NSCL/P有影响,并且还有一些报道基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NSCL/P发生的影响,但是对于NSCL/P的病因,仍然有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对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对NSCL/P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基因交互作用 环境因素 NSCL/P 先天性缺陷 报道基因 病因 L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VANGL1、FZD3和FZD6基因交互作用与神经管缺陷的关系
6
作者 石鸥燕 蔡春泉 +2 位作者 黎小沛 孙伟 沈永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VANGL1、FZD3和FZD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神经管缺陷(NTDs)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VANGLI基因2个SNPs(rs4839469和rs34059106),FZD3基因2个SNPs(rs2241802和rs28639533)以及F... 目的探讨VANGL1、FZD3和FZD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神经管缺陷(NTDs)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VANGLI基因2个SNPs(rs4839469和rs34059106),FZD3基因2个SNPs(rs2241802和rs28639533)以及FZD6基因3个SNPs(rs827528、rs3808553和rs12549394),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对135例NTDs患者和13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使用多因子降维法软件(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VANGLI基因rs4839469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差异(P〈0.05),FZD6基因rs3808553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差异(P〈0.05);MDR分析结果显示VANGLI、FZD3和FZD6基因交互作用存在于两位点模型(rs4839469-rs3808553)(OR=3.18,95%CI:1.85~5.44;X^2=18.39,P〈0.0001),3位点模型(rs4839469-rs2241802-rs3808553)(DR=4.17,95%CI:2.43-7.14;X2=28.5,P〈0.0001)以及4位点模型(rs4839469-rs2241802-rs827528-rs3808553)(OR=7.34,95%CI:3.98~13.54;X2=45.3,P〈0.0001)。结论VANGL1、FZD3和FZD6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并可能增加NTDs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GL1 FZD3 FZD6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神经管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和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Ⅱ型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同 冉柳毅 +5 位作者 靳佳佳 王苏亚 刘微 艾明 陈建梅 况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与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2,NTRK2)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IMLDR^(tm)多重SNP分...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与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2,NTRK2)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病例组(70例自杀未遂青年人)和对照组(112例健康青年人)的BDNF基因1个多态性位点rs1491851和NTRK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进行分型,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BDNF rs1491851、NTRK2 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分析结果显示,BDNF基因与NTRK2基因的2~4阶交互作用,分别为两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三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和四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其中四位点模型(rs1491851、rs1147198、rs11140800、rs1565445,测试样本精度为0.632 5,交叉一致性检验为10/10,1 000次置换检验P值为0.032~0.033)为最佳模型。结论 BDNF基因与NTRK2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与青年自杀未遂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Ⅱ型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MTHFR-MMP2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斯悦 秦雪英 +12 位作者 隗英琦 左尚维 陈泓伯 王梦莹 吴瑶 吴俊慧 王小文 王紫荆 王伽婷 于欢 武轶群 吴涛 胡永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7-1125,共9页
目的探索MTHFR-MMP2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是否影响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的风险。方法基于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1-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的AAA患者、同期同一医院及北京市房山区两地性别、年龄匹配... 目的探索MTHFR-MMP2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是否影响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的风险。方法基于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1-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的AAA患者、同期同一医院及北京市房山区两地性别、年龄匹配的非AA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其基本人口学资料、病史及行为危险因素;开展体格检查、腹主动脉超声,并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对基因分型。采用传统及机器学习方法,包括条件Logistic回归、广义多因子降维(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 reduction, GMDR)、非监督式稀疏因子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EPIstasis sparse factor analysis, EPISFA),分别在相加交互作用、相乘交互作用尺度上,探索MTHFR与MMP2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是否影响患腹主动脉瘤风险,并采用交互作用超额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 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 API)、交互作用指数(the synergy index, S)3种指标评价MTHFR与MMP2间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的方向和大小。结果 2011-2014年共纳入155组1:2的匹配病例对照(共465人)。在调整协变量后,同时在乘法和加法尺度下发现MTHFR基因与MMP2基因上多个位点(rs1132896, rs1477017, rs1992116, rs243847)可能存在拮抗交互作用(P<0.05),影响AAA风险,并在3种分析方法中彼此验证;在高维交互作用上,GMDR和EPISFA提示MTHFR-MMP2间可能存在高维交互作用,具有较高的交叉验证一致性,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THFR-MMP2基因间可能存在拮抗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影响患AA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匹配病例对照 交互作用指数 相乘模型 相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羟色胺受体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微 冉柳毅 +5 位作者 靳佳佳 王苏亚 吴同 艾明 陈建梅 况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系统中五羟色胺1B受体(5-hydroxy tryptamine 1B receptor,5-HTR1B)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 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的交互作用对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系统中五羟色胺1B受体(5-hydroxy tryptamine 1B receptor,5-HTR1B)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 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的交互作用对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HTR1B基因rs6296和5-HTT基因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多态性位点,采用i 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病例组(70例自杀未遂青年人)和对照组(112例健康青年人)进行检验。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5-HTT基因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R1B rs6296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R1B rs6296病例组基因型频率(CC 31.4%、CG 31.4%、GG 37.1%)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19.8%、CG53.2%、GG 27%)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7,P=0.016),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分析结果显示,5-HTT与5-HTR1B基因交互作用存在于两位点模型(rs1042173、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185,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P值为0.0210~0.0220)、三位点模型(rs1042173、rs140701、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44 5,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P值为0.003 0~0.004 0)、四位点模型(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120,交叉验证一致性9/10,P值为0.0320~0.0330)。结论 5-HTR1B和5-HTT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并可能与青年人的自杀未遂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自杀未遂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五羟色胺受体 五羟色胺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唐迅 李娜 胡永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介绍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法简述MDR的基本步骤、原理及其特点,并结合研究实例说明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应用软件进行MDR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MDR是一种无参... 目的介绍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法简述MDR的基本步骤、原理及其特点,并结合研究实例说明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应用软件进行MDR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MDR是一种无参数、无遗传模式的分析交互作用的方法,理论和实例研究均表明其分析交互作用具有较好的效能,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散发性乳腺癌、心房颤动和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研究。结论 MDR能够应用于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的分析,且具有较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对照研究 多因子降维法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迅 李娜 +1 位作者 陈大方 胡永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8-921,共4页
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分析交互作用的新方法,“因子”即交互作用研究中的变量(如基因型或环境因素),“维”是指研究的多因子组合中的因子数(如基因型数目);该方法以疾... 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分析交互作用的新方法,“因子”即交互作用研究中的变量(如基因型或环境因素),“维”是指研究的多因子组合中的因子数(如基因型数目);该方法以疾病易感性分类(高危、低危)的方式建模,将研究中的多个因子看作一个多因子组合(基因型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降维法 病例对照研究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COMT基因多态性与童年期创伤的交互作用
12
作者 赵萌 冯洁 +1 位作者 王璐瑶 周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2-1328,共7页
目的探索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与童年期创伤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从而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NSSI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84例NSSI青少年和87... 目的探索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与童年期创伤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影响,从而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NSSI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84例NSSI青少年和87例健康对照者,收取口腔唾液对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和rs165599进行基因分型。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青少年NSSI行为功能评估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进行心理评估。采用层次线性回归分析,检验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rs165599)与童年期创伤对NSSI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利用约翰逊-内曼技术研究调节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结果COMT基因多态性rs165599与童年期创伤中情感忽视亚型的交互作用可预测青少年NSSI(β=0.251,t=2.329,P=0.022)。携带rs165599多态性G/G型的NSSI青少年,高情感忽视组的NSSI得分显著高于低情感忽视组(F=4.579,P=0.049)。结论COMT基因多态性rs165599为G/G基因型的青少年,在遭遇童年期高情感忽视时可能会增加NSSI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COMT基因 童年期创伤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子降维法模型的代谢酶易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佳圆 龙启明 +5 位作者 陶萍 胡锐 李卉 雷放鸣 周卫东 李双飞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0-783,787,共5页
目的运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代谢酶易感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并评价MDR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按年龄和绝经状态匹配的病例对照对子78对。用PCR-RFLP和多重PCR法分别检测调查对象CYP1A1... 目的运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代谢酶易感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并评价MDR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按年龄和绝经状态匹配的病例对照对子78对。用PCR-RFLP和多重PCR法分别检测调查对象CYP1A1 MspⅠ、GSTM1以及GSTT1易感基因类型;运用MDR法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模型;并构建最优的乳腺癌的环境及基因的logistic模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最佳交互作用模型是CYP1A1 MspⅠ突变基因型与GSTT1 null基因型的联合作用(sign检验,P=0.05),该模型的检验样本平衡准确度为0.5920,交叉效度一致性的结果为10/10。根据MDR分析结果构建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被动吸烟、未足月产数以及GSTT1 null基因型和CYP1A1 MspⅠ突变基因型的交互项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s分别为12.234(1.7459~85.7279)、4.554(1.3250~15.6507)和9.597(1.5783~58.3599)。结论将MDR法与参数估计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是对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因-基因或基因-环境多重病因效应估计的有益尝试。CYP1A1 MSPⅠ突变基因型及GSTT1缺失基因型可能协同干扰雌激素代谢的过程,从而增加了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降维法(MDR)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转移酶3B基因和多巴胺D1受体基因交互作用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晨 谢斌 +4 位作者 杜亚松 范娟 刘漪 禹顺英 方贻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3059-3062,共4页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3B(DNMT3B)基因与多巴胺D1受体(DRD1)基因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DNMT3B基因2个标签SNP(rs2424908和rs6119954)以及DRD1基因5个标签SNP(rs4532、rs5326、rs2168631、rs6882300和r...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3B(DNMT3B)基因与多巴胺D1受体(DRD1)基因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DNMT3B基因2个标签SNP(rs2424908和rs6119954)以及DRD1基因5个标签SNP(rs4532、rs5326、rs2168631、rs6882300和rs267418),采用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3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6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使用多因子降维法软件(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DNMT3B基因rs6119954位点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8);MDR分析结果显示DNMT3B与DRD1基因相互作用存在于两位点模型(rs6119954-rs267418)(OR=1.79,95%CI:1.29~2.47;χ2=12.51,P=0.0004),三位点模型(rs6119954-rs5326-rs267418)(OR=2.36,95%CI:1.73~3.22;χ2=29.33,P<0.0001)以及四位点模型(rs2424908-rs6119954-rs5326-rs267418)(OR=3.08,95% CI:2.24~4.24;χ2=48.88,P<0.0001).结论 DNMT3B与DRD1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并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转移酶3B 多巴胺D1受体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精神分裂症
原文传递
ESR1基因与5-HT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女性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晶 仇剑崟 +3 位作者 顾红亮 杨慧琳 陈静 王祖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6-770,共5页
目的通过多因子降维法(MDR)模型探讨雌激素α受体(ESR1)基因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位点的交互作用对围绝经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汉族女性人群进行抑郁障碍筛查及诊断... 目的通过多因子降维法(MDR)模型探讨雌激素α受体(ESR1)基因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位点的交互作用对围绝经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汉族女性人群进行抑郁障碍筛查及诊断,最终共纳入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者63例(病例组),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31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5-HTT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5-HTTLPR)位点、第2内含子上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in2)及ESR1基因第1内含子上限制性内切酶PvuⅡ(rs11155815)和XbaⅠ(rs11155816)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DR软件对两基因交互作用与围绝经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5-HTTLPR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患病与L/L基因型呈正相关(OR=3.52,95%CI为1.36~9.09);而两组间Stin2位点、PvuⅡ位点及XbaⅠ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5-HTT基因及ESR1基因上的4个多态位点的交互作用与抑郁障碍存在关联(P<0.05),其中最优模型为5-HTTLPR与XbaⅠ多态位点交互作用与疾病的关联模型(χ2=9.24,P=0.010)。结论 5-HTT基因与ESR1基因多态交互作用可能增加女性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围绝经期 基因交互作用 雌激素α受体基因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基因-环境、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长兵 尹先勇 +1 位作者 杨森 张学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目前认为银屑病主要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外伤等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病情.遗传学研究发现,PSORS 1-9、HLA-Cw*0602、IL12B、IL23R、ERAP1等位点或基因与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联.近年来,研究者利用... 目前认为银屑病主要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所致.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外伤等可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病情.遗传学研究发现,PSORS 1-9、HLA-Cw*0602、IL12B、IL23R、ERAP1等位点或基因与银屑病的易感性相关联.近年来,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开展银屑病基因-环境、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阐明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取得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基因-环境 银屑病 HLA-Cw*0602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发病机制 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NF-α、VDR基因间交互作用与HBV感染结局相关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冀蓉 李洪权 +4 位作者 李卓 刘英 李俊红 曾宪嘉 李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位点交互作用与2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方法39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病例组和212例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感染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位点交互作用与2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的关系。方法39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病例组和212例乙型肝炎病毒自限性感染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G/A、-857C/T、-863C/A、VDR-TaqⅠT/C和FokⅠC/T位点的基因型,采用相乘模型分析基因-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TNF-α-238GA与VDR-FokⅠCT/CC(ORint=4.04)、TNF-α-863 CC与-857 CC(ORint=1.26)、VDR-FokⅠCT/CC与TNF-α-857 CC的基因间(ORint=1.37)均为正交互作用,增加HBV感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TNF-α-238 GA与-857 CC(ORint=0.92)、VDR-FokⅠCT/CC与TNF-α-863 CC基因间(ORint=0.95)为负交互作用,降低HBV感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结论TNF-α和VDR基因间交互作用可能影响HBV感染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NF-Α基因 VDR基因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和COMT基因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玄玄 刘寒 +1 位作者 严文佳 杨道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讨论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exonⅢ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3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 目的:讨论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exonⅢ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3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伴攻击行为组(研究组)和不伴攻击行为组(对照组),分别进行社会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定,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DRD4 exonⅢ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DRD4 exonⅢ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的效应。结果:除既往攻击行为史(t=13.118,P<0.01)外,两组间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RD4 exonⅢ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232,14.384,9.108,4.436;P<0.05);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影响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其OR值(95%CI)为0.195(0.042~0.918)。结论:(1)DRD4 exonⅢ48 bp VNTR和COMT 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存在关联;(2)COMT Val/Met和DRD42/2/2、2/4、3/4基因型多态性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存在负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多巴胺D4受体 COMT基因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基因与基因交互作用样本量的确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萍 李会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基因与基因交互作用所需的样本量。方法 logistic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两基因与一种疾病相关性模型,以模拟参数值回代计算样本量,计算过程以QUANTO软件完成。结果(1)基因交互作用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少;基因型... 目的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基因与基因交互作用所需的样本量。方法 logistic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两基因与一种疾病相关性模型,以模拟参数值回代计算样本量,计算过程以QUANTO软件完成。结果(1)基因交互作用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少;基因型分布频率P_r为35%(相当于显性遗传模型易感基因频率等于0.20、阴性遗传模型易感基因频率等于0.60)时,基因交互作用的样本量最少:如两基因主作用均为2,基因交互作用为2时样本量为700例;基因交互作用为5时样本量为200例。(2)探讨基因主作用与探讨基因交互作用所需的样本量不同。结论 提供了可供查阅的两基因交互作用样本含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对照研究 基因交互作用 样本量 基本原理 遗传学
原文传递
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娜娜 张毓洪 杨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介绍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法简述MDR的基本步骤、原理及其优缺点,并结合研究实例说明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进行MDR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 ,MDR是一种无参数、无遗... 目的介绍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方法简述MDR的基本步骤、原理及其优缺点,并结合研究实例说明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进行MDR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学方法 ,MDR是一种无参数、无遗传模式的分析交互作用的方法 ,理论和实例研究均表明其分析交互作用具有较好的效能,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散发性乳腺癌、心房颤动和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研究。结论 MDR能够应用于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的分析,且具有较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对照研究 多因子降维法 基因 - 基因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