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2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明哲 张英杰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血流、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探...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血流、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功能康复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经颅交流电刺激组(T组)及电针结合经颅交流电组(EA+T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后2h,EA组选取双侧曲池、足三里进行电针干预;T组选取右侧M1区(motor cortex M1,运动皮质M1区)进行tACS干预;EA+T组选取电针结合tACS干预;S组与M组均进行气麻30min/次,连续7天。记录大鼠造模前(B)—造模后7天(D7)的神经缺损评分;B—D7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血流值,记录血流量;D7时取脑RT-PCR方法检测缺血侧的炎症-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2h、D1时,M组、EA组、T组、EA+T组与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D3、D5、D7时,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M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EA组、T组、EA+T组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2h、D1、D3、D5、D7与B相比显著上升;D1、D3、D5、D7与2h相比显著下降(P<0.05)。血流量:EA+T组与S组均在2h时下降、D1时上升、D3时下降;EA组则从D3时上升;而M组在D1、D3、D5时与其他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RT-PCR:运动皮质ΔCt法分析(参照基因):EA+T组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2,Caspase 12)表达显著低于T组(P<0.05);EA组、EA+T组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1,NLRP1a)均显著低于S组(P<0.05)。缺血区2-ΔΔCt分析:M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组的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l-2)显著高于S组、EA组、EA+T组(P<0.01);M组的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otein,Bax)、Caspase 12、细胞癌基因fos(cellular oncogene fos,fos)均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tACS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可能通过调控ATF4、Bcl-2、Bax、Caspase 12、C-fos的表达发挥调节作用,联合应用在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可能优于单独电针或tACS干预,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颅交流电刺激 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脑血流 炎症-细胞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法筛选膝骨关节炎凋亡生物标志物及免疫浸润分析
2
作者 赵连兴 杜欣瑞 +5 位作者 马超 刘凯 孟令婷 王杏如 左媛 王建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77,共7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膝骨关节炎中差异性凋亡相关基因(differential apoptosis-related genes,DARGs),以进一步鉴定相关生物标志物,阐释凋亡在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GEO数据库下载并整合数据集GSE55235和GSE16...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膝骨关节炎中差异性凋亡相关基因(differential apoptosis-related genes,DARGs),以进一步鉴定相关生物标志物,阐释凋亡在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GEO数据库下载并整合数据集GSE55235和GSE169077的基因表达矩阵,利用R包对整合的基因表达矩阵分别进行差异分析和WGCNA分析。而后将两种分析结果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的凋亡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DARGs,对其进行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中的MCODE插件筛选DARGs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关系最紧密的模块,运用lasso算法筛选出其中hub基因生物标志物,并在骨关节炎数据集GSE178557中绘制ROC曲线进行验证,对验证效果较好的hub基因生物标志物进行Gene-miRNA-转录因子-药物调控网络构建以及免疫浸润分析。结果经筛选共得到189个DARGs,经验证集验证最终得到7个可靠的hub基因生物标志物,并预测了这些基因的miRNA的调控网络和转录因子调控网络,并获得了对hub基因生物标志物有潜在作用的药物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结论凋亡在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7个hub基因生物标志物包括TYROBP、COL14A1、CD74、LAMA4、COL5A1、MMP13、IGFBP5可以为诊断以及深入了解膝骨关节炎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相关基因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WGCNA las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牛颗粒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郑梦浩 李瑞 +4 位作者 刘彦彦 王佳琪 庞训胜 刘文举 王淑娟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褪黑素浓度下处理不同时间对牛颗粒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牛颗粒细胞从卵巢卵泡(直径3~8 mm)中分离并培养,培养3代后用于试验,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10^(-3)、10^(-5)、10^(-7)、10^(-9)、10^(-11)mo... 目的:探讨不同褪黑素浓度下处理不同时间对牛颗粒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牛颗粒细胞从卵巢卵泡(直径3~8 mm)中分离并培养,培养3代后用于试验,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10^(-3)、10^(-5)、10^(-7)、10^(-9)、10^(-11)mol/L褪黑素,培养24、48、72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抗凋亡(BCL2和BCL-XL)、促凋亡(BAX、TP53和CASP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剂量褪黑素作用24、48、72 h,可显著提高牛颗粒细胞中BCL2和BCL-XL的表达水平,抑制BAX、TP53、CASP3基因表达(P<0.05),但10^(-3)、10^(-5)mol/L组的BCL-XL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72 h时,10^(-7)、10^(-9)、10^(-11)mol/L组T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不同时间对牛颗粒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存在不同影响,褪黑素促进抗凋亡基因和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颗粒细胞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关键失巢凋亡基因
4
作者 冯莉莉 樊嘉欣 赵菊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14,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乳腺癌中关键失巢凋亡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变化及在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在GEO数据库中下载三阴性乳腺癌芯片数据(GSE113865),利用R语言limma数据包进行差异分析,并与MSigDB数据库的失巢凋亡基因...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乳腺癌中关键失巢凋亡基因,并分析其表达变化及在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在GEO数据库中下载三阴性乳腺癌芯片数据(GSE113865),利用R语言limma数据包进行差异分析,并与MSigDB数据库的失巢凋亡基因进行交集。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获取核心模块和基因。利用LASSO回归性分析筛选关键基因,并在Kaplan Meier plotter与GEPIA数据库中验证其表达及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得到40个乳腺癌失巢凋亡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群增殖的正向调节、凋亡过程负向调控蛋白结合、癌症途径、PI3K-Akt等信号通路中。通过LASSO回归分析获取到8个核心的失巢凋亡基因(EZH2、PBK、CAV1、CXCL12、PLAUR、PTGS2、LAMB3及LAMC2),其中6个失巢凋亡基因(EZH2、PBK、PLAUR、CAV1、CXCL12及LAMC2)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EZH2、PBK、PLAUR、CAV1、CXCL12及LAMC2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失巢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转移中差异表达的失巢凋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廖长胜 王韦韦 +3 位作者 贺方正 李锡勇 杨溯 韩鹏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失巢凋亡相关基因作为与骨肉瘤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21257和GSE33382数据集,采用稳健排序整合法(RRA)分析及批次矫正差异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与人类基因数据库... 目的:探讨失巢凋亡相关基因作为与骨肉瘤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通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21257和GSE33382数据集,采用稳健排序整合法(RRA)分析及批次矫正差异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与人类基因数据库中失巢凋亡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与骨肉瘤转移相关的失巢凋亡相关差异基因,对获得的失巢凋亡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GENEMANIA在线分析、免疫浸润、免疫细胞差异分析及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并鉴定了4个与失巢凋亡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是钙黏素2基因(CDH2)、热休克蛋白1A基因(HSPA1A)、整合素β2基因(ITGB2)、钙粒蛋白A(S100A8);免疫细胞差异分析显示,转移组中中性粒细胞、肥大休眠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增加,而非转移组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水平降低;失巢凋亡相关差异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PA1A、CDH2、ITGB2和S100A8与不同免疫细胞群体表现出相关性,表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参与肿瘤转移过程中的免疫调控。结论:HSPA1A、CDH2、ITGB2和S100A8基因可作为骨肉瘤转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转移 失巢基因 免疫浸润 生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患者药物治疗对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吴玉环 刘亚晖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是临床应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P)患者的重要举措,探讨HDP患者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因为治疗方案的实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妊高症产妇筛选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常规基础治疗+硫酸镁注射液,... 目的: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是临床应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P)患者的重要举措,探讨HDP患者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因为治疗方案的实施所造成的影响。方法:妊高症产妇筛选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常规基础治疗+硫酸镁注射液,观察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在此治疗方案基础上添加盐酸拉贝洛尔注射液,对比临床结局以及胎盘组织凋亡相关基因情况。结果:在治疗后,患者凋亡相关蛋白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治疗,能够改善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拉贝洛尔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组织 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基因突变和凋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文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5-7,共3页
在西方国家的诸癌症死因中,胰腺癌居第4~5位。由于诊断技术的改进和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胰腺癌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年中略呈上升趋趋势^([1,2])。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总5年生存率不足1%,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仅5~6月。胰... 在西方国家的诸癌症死因中,胰腺癌居第4~5位。由于诊断技术的改进和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胰腺癌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年中略呈上升趋趋势^([1,2])。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总5年生存率不足1%,确诊后中位生存时间仅5~6月。胰腺癌预后差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早期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基因突变 基因凋亡 发病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作用于肝癌细胞株SMMC-7721后几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思华 陈小玉 +1 位作者 王新朝 吴逸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热疗前后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几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解释热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热疗前后肝癌细胞中P5 3、HSP 70、c 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个热处理组与对照相比 ,HSP... 目的 探讨热疗前后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几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解释热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热疗前后肝癌细胞中P5 3、HSP 70、c 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个热处理组与对照相比 ,HSP-70、P5 3、c Myc蛋白的表达均增高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 ;42℃加热 1h和2h与加热 3 0min比较HSP 70蛋白的表达增多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P5 3和c Myc蛋白在各个热处理组间表达没有差异。结论 加热可以诱导HSP70蛋白的大量产生 ,可以激活P5 3基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上调c- Myc基因 ,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来提高细胞的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热疗 免疫组化 P53 HSP-70 C-MYC 基因凋亡 肿瘤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TGF-β_1 mRNA、VEGF mRNA表达及凋亡基因Fas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献祥 沈霖 +4 位作者 吴明霞 吴炳煌 高兰 胡文胜 张安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和环节。方法:骨组织TGF-β_1 mRNA、VEGF mRNA采用原位杂交,凋亡基因Fa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组TGF-β_1、VEGF光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艾灸组、雌二醇组TGF-... 目的:探讨针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和环节。方法:骨组织TGF-β_1 mRNA、VEGF mRNA采用原位杂交,凋亡基因Fa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组TGF-β_1、VEGF光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艾灸组、雌二醇组TGF-β_1、VEGF光度高于模型组(P<0.05);骨组织FAS蛋白光度,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针刺组、艾灸组和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5~0.01);成骨细胞内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雌二醇组低于模型组(P<0.01);破骨细胞内FAS蛋白阳性表达率针刺组、艾灸组和雌二醇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结论:针灸能有效调节破骨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能激活TGF-β_1、VEGF活性,使TGF-β_1 mRNA、VEGF mRNA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针灸 大鼠 基因表达 基因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小鸽 朱永磊 +2 位作者 张荣军 张垚 刘先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抗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依赖组、电针组,连续20d递增量肌肉注射吗啡造成吗啡成瘾模型。造模后,依赖组立刻处死;对照组观察7d后处死;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 目的:探讨电针抗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依赖组、电针组,连续20d递增量肌肉注射吗啡造成吗啡成瘾模型。造模后,依赖组立刻处死;对照组观察7d后处死;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2/100Hz,2~4mA),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7d后处死。取大鼠胸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依赖组Bcl-2表达明显减少,Bax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表达上升(P〈O.05),Bax表达的下降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依赖组Fas、FasL的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Fas、FasL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O.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增加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减少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Fas、FasL表达水平的提高,可能是电针抗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吗啡戒断 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镉联合胁迫对山羊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琦 庄煜 +3 位作者 曹华斌 胡国良 罗军荣 顾小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6-301,共6页
本研究以波尔山羊为实验动物,旨在观察钼镉联合胁迫对山羊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63头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选用七钼酸铵([(NH4)6Mo7O24·4H2O])作为实验钼源,氯化镉(Cd Cl2)作为实验镉源,按每kg山... 本研究以波尔山羊为实验动物,旨在观察钼镉联合胁迫对山羊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63头健康波尔山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选用七钼酸铵([(NH4)6Mo7O24·4H2O])作为实验钼源,氯化镉(Cd Cl2)作为实验镉源,按每kg山羊体质量添加钼、镉对照组(Mo 0 mg/kg+Cd 0 mg/kg),低镉低钼组(Mo 15mg/kg+Cd 0.5 mg/kg),低镉中钼组(Mo 30 mg/kg+Cd 0.5 mg/kg),低镉高钼组(Mo 45 mg/kg+Cd 0.5 mg/kg),高镉低钼组(Mo 15 mg/kg+Cd 1.0 mg/kg),高镉中钼组(Mo 30 mg/kg+Cd 1.0 mg/kg),高镉高钼组(Mo 45 mg/kg+Cd1.0 mg/kg),实验期50 d。并于当天、第25、50天每组各剖杀3头山羊取肾组织进行相关实验,观察不同剂量钼、镉对山羊肾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第25、50天时,实验组山羊肾脏bcl-2 mRNA表达量下降(P<0.01),bax mRNA、caspase-3 mRNA和cytc mRNA表达量上升(P<0.05或P<0.01);山羊钼镉联合胁迫导致肾线粒体抗氧化功能降低、自由基含量升高,导致细胞促凋亡基因表达量上升,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量下降,提示钼镉联合胁迫对山羊肾脏有明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X线照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适应性反应的相关凋亡基因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喆 刘扬 +4 位作者 王珍琦 马淑梅 刘光伟 孙延红 龚守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0-852,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诱导胸腺细胞凋亡适应性反应的相关基因蛋白调控机制。方法 :用 X射线全身照射 Kunming系雄性小鼠 ,其诱导剂量 (D1)为 2 5、 5 0、 75、 10 0和 2 0 0 m Gy (剂量率 12 .5 m Gy· m in- 1 ) ,攻击剂量 (D2 )为...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诱导胸腺细胞凋亡适应性反应的相关基因蛋白调控机制。方法 :用 X射线全身照射 Kunming系雄性小鼠 ,其诱导剂量 (D1)为 2 5、 5 0、 75、 10 0和 2 0 0 m Gy (剂量率 12 .5 m Gy· m in- 1 ) ,攻击剂量 (D2 )为 1.5 Gy (剂量率 2 87m Gy· min- 1 ) ,D1和 D2间隔 6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p5 3、 Bcl- 2和 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2组与假照射组比较 ,其胸腺细胞 Bcl- 2蛋白阳性百分率明显降低(P<0 .0 5 ) ,Bax蛋白明显增加 (P<0 .0 5 ) ,而 Bcl- 2 / Bax比值非常明显降低 (P<0 .0 0 1) ;p5 3蛋白非常明显增加 (P<0 .0 0 1)。 D1+D2组与 D2组比较 ,D1在 2 5~ 75 m Gy时 ,Bcl- 2蛋白阳性百分率不同程度增加 ,Bax蛋白不同程度降低 ,而 Bcl- 2 / Bax比值非常明显增高 (P<0 .0 1) ;p5 3蛋白明显降低 (P<0 .0 0 1或 P<0 .0 5 )。结论 :在2 5~ 75 m Gy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中 ,其相关凋亡基因蛋白 Bcl- 2表达增加 ,Bax降低 ,Bcl- 2 / Bax比值增高 ,p5 3降低 ,导致凋亡的胸腺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辐射剂量 细胞 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宋涛 洪宝发 +2 位作者 高江平 张磊 蔡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在62例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高分化癌14例,中分化癌30例,低分化癌18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结果...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在62例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高分化癌14例,中分化癌30例,低分化癌18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结果:62例PCa组织中Livin基因高表达,正常的前列腺组织中Livin均无明显表达。62例PCa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共有37例(59.7%),低分化组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高分化组(28.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化组间及低、中分化组间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PCa的临床分期比较,T1-T2 65.0%,T3-T4 77.3%,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愈晚,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愈高。结论:Livin与PCa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Ca组织中Livin表达可能对判断PCa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抑制基因 LIV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花青素干预对老龄大鼠肝组织抗氧化功能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廖艳艳 王伟毅 +4 位作者 黄晓梅 孙永彦 李志辉 王亚红 蔡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33,共7页
本文研究了蓝莓花青素对老龄大鼠肝组织抗氧化功能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以SD老龄大鼠为模型,连续灌胃不同剂量的蓝莓提取物30d后采尾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蛋白质羰基含量;取肝脏,... 本文研究了蓝莓花青素对老龄大鼠肝组织抗氧化功能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以SD老龄大鼠为模型,连续灌胃不同剂量的蓝莓提取物30d后采尾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蛋白质羰基含量;取肝脏,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肝脏组织中抗氧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蓝莓提取物干预后能显著降低老龄大鼠机体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至7.81±1.55nmol/mL和0.92±0.42nmol/(mg prot),SOD活力增加至134.61±12.27U/mL;光镜结果显示蓝莓提取物各组肝脏形态好于老龄对照组。且与老龄对照组比较,蓝莓提取物组老龄大鼠肝脏组织中抗氧化基因表达水平上调(SOD1、GPx1、CAT和Gclm),凋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Caspase-9和Apaf1)。上述结果表明,蓝莓提取物可改善老龄大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提取物 肝脏 抗氧化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抑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举 窦忠霞 +2 位作者 韩喜春 程雷 黄大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研究抑凋亡基因bcl 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3 1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癌组织外缘 3cm内的癌旁组织和 3cm以远的正常大肠组织中bcl 2和bax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 目的 研究抑凋亡基因bcl 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3 1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癌组织外缘 3cm内的癌旁组织和 3cm以远的正常大肠组织中bcl 2和bax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4 .5 %和 60 .0 % ,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3 5 .0 % ) ,P<0 .0 5 ;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5 .2 %和 45 .0 % ,显著低于正常组织 (60 .0 % ) ,P<0 .0 5 ;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cl 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bcl 2和bax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P>0 .0 5 )。结论 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有不同水平的bcl 2蛋白过度表达和bax蛋白低表达 ,两者通过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而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但与大肠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距大肠癌组织外缘 3cm以内的癌旁组织应视为癌前期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基因 表达 大肠癌 癌旁组织 bcl-2基因 BAX基因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对肝细胞代谢酶基因与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新云 刘月峰 +7 位作者 柯跃斌 毛吉炎 袁建辉 周丽 杨淋清 杨细飞 黄海燕 洪文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对人L02肝细胞代谢酶基因CYP1A2、CYP3A4、CYP2E1和凋亡基因BAX、BAD、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用不同浓度TCE(0.25、0.5、1.0和2.0mmol/L)染毒L02肝细...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对人L02肝细胞代谢酶基因CYP1A2、CYP3A4、CYP2E1和凋亡基因BAX、BAD、Bcl-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二甲亚砜(DMSO)为溶剂对照,用不同浓度TCE(0.25、0.5、1.0和2.0mmol/L)染毒L02肝细胞24h,另外用同一浓度1.0mmol/L TCE染毒细胞3~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L02肝细胞中CYP1A2、CYP3A4、CYP2E1和凋亡基因BAX、BAD、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TCE染毒后CYP1A2、CYP3A4、CYP2E1 mRNA表达明显上升,CYP1A2升高36%~726%,CYP3A4升高56%~525%,CYP2E1升高15%~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凋亡基因BAX、BAD、Bcl-2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1.0mmol/L TCE染毒3~24h,同样发现肝代谢酶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CE可诱导L02肝细胞中代谢酶基因及凋亡基因表达变化,肝代谢酶基因和凋亡基因可能在TCE对肝细胞毒性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L-02肝细胞 代谢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6
17
作者 谷庆阳 曹卫红 +4 位作者 王德文 高亚兵 杨红 赵坡 杨志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照后14d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渐扩大、融合、加深。照后11~40d P53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照后14~2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照后11~35d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辐射诱导的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细胞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NGAL、NGALR含量及其与凋亡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玉香 任红伟 +1 位作者 张波 刘春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NGAL、NGALR含量及其与凋亡基因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NGAL、NGALR含量以及子宫内膜组织中NGAL、NGALR、p63、P450arom、PTEN的含...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NGAL、NGALR含量及其与凋亡基因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NGAL、NGALR含量以及子宫内膜组织中NGAL、NGALR、p63、P450arom、PTEN的含量;构建子宫内膜癌荷瘤鼠模型,注射NGAL、NGALR的过表达腺病毒,检测移植瘤中细胞凋亡率以及p63、P450arom、PTEN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和子宫内膜组织中NGAL、NGALR含量高于对照组;临床病理分期越高,血清和子宫内膜组织中NGAL、NGALR含量越高;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63、P450arom、PTEN的含量高于对照组,且与NGAL、NGALR含量呈正相关;在子宫内膜癌荷瘤鼠模型中,注射NGAL、NGALR过表达腺病毒能够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p63、P450arom、PTEN的含量。结论:NGAL、NGALR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分子机制是抑制癌细胞凋亡、增加抗凋亡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NGAL NGALR 荷瘤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涂水平 江石湖 +4 位作者 谭继宏 乔敏敏 王立夫 蒋晓华 吴云林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p5 3、c myc、bcl 2、bcl xl和bcl xs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诱导胃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As2 O3 对胃癌细胞SGC 790 1和MKN 45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p5 3、c myc、bcl 2、bcl xl和bcl xs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诱导胃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As2 O3 对胃癌细胞SGC 790 1和MKN 45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As2 O3 作用于细胞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 10 μmol/LAs2 O3 的诱导胃癌细胞SGC 790 1和MKN 45的凋亡率为13 8%和 2 2 5 %。细胞凋亡指数在 1 42 %~ 9 5 %之间。As2 O3 作用后能明显下调SGC 790 1细胞的bcl 2蛋白和mRNA的表达 ;对SGC 790 1细胞的p5 3、c myc、bcl xl和bcl xs蛋白的表达无影响。As2 O3 能促进MKN 45细胞的p5 3蛋白和mRNA的表达 ,对MKN 45细胞的bcl 2、c myc、bcl xl和bcl xs基因表达无影响。结论 As2 O3 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通过下调SGC 790 1细胞的bcl 2的蛋白表达诱导其凋亡 ,通过上调p5 3表达诱导胃癌MKN 45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三氧化二砷 细胞 相关基因 胃癌 治疗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永清 黄高昇 +4 位作者 陈协群 白庆咸 梁蓉 冯骥良 王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07-1210,共4页
本研究探讨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用0.4mg/ml苦参碱诱导JM细胞4天,分别提取对照组及苦参碱诱导组细胞总RNA,采用凋亡相关基因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Kit筛选出苦参碱诱导JM... 本研究探讨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用0.4mg/ml苦参碱诱导JM细胞4天,分别提取对照组及苦参碱诱导组细胞总RNA,采用凋亡相关基因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Kit筛选出苦参碱诱导JM细胞前后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基因,并用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JM细胞经苦参碱诱导后,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31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caspase8表达上调达5倍以上。Western blot证实caspase8表达变化与苦参碱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苦参碱可诱导JM细胞多个凋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caspase8表达上调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JM细胞 T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 CASPASE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