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评估信阳水牛保种效果
1
作者 魏稚彤 高攀 +6 位作者 高腾云 祁兴磊 王二耀 张子敬 刘贤 梁栋 付彤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为了解信阳水牛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信阳水牛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其保种效果。结果如下:信阳水牛遗传多样性丰富,最小等位基... 为了解信阳水牛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信阳水牛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其保种效果。结果如下:信阳水牛遗传多样性丰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27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80,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269,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2.586。家系分析将30头信阳水牛分为6个家系;30头信阳水牛个体共检测到3578个ROH,长度在0~0.5Mb的ROH片段占比最多,基于ROH值计算的群体近交系数范围介于0.000 4~0.091 9,平均近交系数为0.020 1。综上,信阳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整体上保持了较低的近交水平,保种效果良好,建议后续适当引入新血缘与少数高近交水平个体交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水牛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R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西门塔尔牛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2
作者 胡鑫 游伟 +3 位作者 姜富贵 成海建 孙志刚 宋恩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9-1202,共14页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对其遗传结构、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以及其亲缘关系和家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149头西门塔尔牛平均测序深度为5×,质控后共鉴定到1265356个SNPs位点,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083,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1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157。亲缘关系G矩阵与状态同源(identical by state,IBS)遗传距离矩阵具有相似的结果,大部分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呈中等水平。在149头西门塔尔牛个体中,共检测到70个基因组ROH,且ROH总长度为127627.935 kb,其中有98.57%的ROH是长度介于在1~5 Mb之间。基于ROH计算得到的近交系数为0.0003,提示近亲繁殖程度不高。此外,进化树分析将这149头西门塔尔牛划分成为22个不同的家系分支。综上所述,西门塔尔牛群体表现出相对丰富的多样性和适度的亲缘关系。在少数个体中观察到近亲繁殖,但种群的整体近亲繁殖水平仍然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低密度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探究亚洲草鱼遗传多样性及其适应机制
3
作者 谢玲莉 沈玉帮 +2 位作者 桂朗 徐晓雁 李家乐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0,共15页
【目的】探讨亚洲地区草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以期全面理解草鱼的遗传资源和免疫适应的分子进化机制。【方法】对来自中国4个省、直辖市的5个种群(沅江种群、安乡种群、万州种群、天津种群和肇庆种群)及与中国相邻的3个亚洲... 【目的】探讨亚洲地区草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以期全面理解草鱼的遗传资源和免疫适应的分子进化机制。【方法】对来自中国4个省、直辖市的5个种群(沅江种群、安乡种群、万州种群、天津种群和肇庆种群)及与中国相邻的3个亚洲国家(尼泊尔、越南、印度)种群共计8个草鱼种群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系统进化树、遗传分化指数和选择清除分析。【结果】实验共检测到6548523个SNP位点,这些位点主要分布在基因间区,并在细胞黏附分子、造血干细胞、DNA重组修复等信号通路中富集。万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尼泊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发现,越南与中国5个种群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选择清除分析鉴定到的受选择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调节、心肌细胞调节、钠离子通道等信号通路。结合SNP注释信息,在印度和尼泊尔种群中发现受选择基因gimap8,该基因在T细胞和B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中国安乡、沅江、万州草鱼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尼泊尔和印度与其他种群草鱼在遗传分化上有明显差异,初步筛选出了gimap8等潜在适应性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草鱼在不同生境下的分子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选择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皮山红羊和哈萨克羊繁殖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4
作者 李梦营 依明·苏来曼 +2 位作者 李梦妮 曹琴琴 朱梦婷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 本试验旨在筛选影响皮山红羊与哈萨克羊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 采用20×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只哈萨克羊和10只皮山红羊进行重测序,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NJ树)、群体遗传结构、主成分分析(PCA)、连锁不平衡分析(LD)及全基... 目的 本试验旨在筛选影响皮山红羊与哈萨克羊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 采用20×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6只哈萨克羊和10只皮山红羊进行重测序,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NJ树)、群体遗传结构、主成分分析(PCA)、连锁不平衡分析(LD)及全基因组扫描(FST和θπ)等方法筛选绵羊繁殖性状的受选择区域,进一步注释候选基因,GO和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挖掘出1 494 606 332个SNPs,其中哈萨克羊90 698 905个SNPs,皮山红羊140 907 427个SNPs。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哈萨克羊聚在一起,皮山红羊聚在一起;LD衰减分析发现皮山红羊和哈萨克羊的衰减速率不同,皮山红羊衰减较快,哈萨克羊较慢,哈萨克羊的驯化程度高于皮山红羊;通过F_(ST)和θπ方法获得489个受选择区域,取两种方法的交集筛选到269个受选择区域,共注释到877个基因,包括与生长性状相关DLK1等231个基因,与繁殖性状相关GDF9等297个基因,主要富集在cAMP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发现哈萨克羊和皮山红羊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297个繁殖性状相关的基因可作为多胎绵羊选育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新疆地方绵羊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测序 皮山红羊 哈萨克羊 繁殖性状 选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沉香遗传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苟志辉 陈国德 +3 位作者 甄云楠 王鑫 陈彧 田蜜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对种质资源信息的掌握是土沉香遗传改良的基础,而基因组重测序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利器,然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利用基因组重测序对土沉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本研究在前期收集得到的沉香种质资源基础上,采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60份沉... 对种质资源信息的掌握是土沉香遗传改良的基础,而基因组重测序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利器,然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利用基因组重测序对土沉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本研究在前期收集得到的沉香种质资源基础上,采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60份沉香共1284 Gb重测序数据。利用沉香基因组,共检测得到6 713 166个高质量变异位点,其中SNP位点6 284 344个,Indel位点428 658个。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均表明,沉香可分为3个显著群体(Pop1、Pop2和Pop3),其中2个群体可分别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亚群。在3个群体中均检测到群体选择信号,其中Pop3选择信号最多,而核苷酸多态性计算结果表明,Pop3的核苷酸多态性最低。本研究为探究沉香遗传资源多样性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基于基因组的沉香遗传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基因组重测序 变异位点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开发钟花樱InDel标记
6
作者 阳秀玫 禹霖 +2 位作者 李建挥 舒东膂 严佳文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目的】系统挖掘钟花樱InDel位点,筛选具有多态性的InDel标记,并应用于钟花樱核心种质资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指纹图谱构建。【方法】以‘湘妍’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利用Illumina平台对18份钟花樱种质资源进行重测序,利用Trimmomatic... 【目的】系统挖掘钟花樱InDel位点,筛选具有多态性的InDel标记,并应用于钟花樱核心种质资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指纹图谱构建。【方法】以‘湘妍’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利用Illumina平台对18份钟花樱种质资源进行重测序,利用Trimmomatic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去除低质量数据,应用BWA软件与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然后应用GATK软件检测InDel位点。利用Primer-BLAST设计候选InDel位点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进行PCR产物检测和分析。【结果】18份不同种源地钟花樱重测序数据经过质检过滤后,数据质控参数Q30平均值达到了91.10%,平均碱基数为11124455100 bp,平均测序深度达到30×以上。共挖掘到InDel位点1048575个,其中插入位点共有583382个,缺失位点共有465193个,100 bp以上的共有2640个。随机筛选了40个InDel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及验证,结果表明31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77.5%。选用5对多态性好、分辨率高的引物构建了7份钟花樱核心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得到汝城1号的DNA指纹图谱代码为1-1-1-1-2,莽山1号为1-2-2-2-1、新宁1号为2-1-2-1-1、东安1号为2-1-1-1-2、龙山1号为2-1-2-1-2、福建1号为2-2-1-2-1、阳明山1号为2-1-1-2-2。【结论】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挖掘钟花樱InDel标记,具有数量多、稳定性强和多态性高等优势,本研究为其他樱亚属植物InDel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樱亚属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钟花樱 INDEL标记 DNA指纹图谱 基因组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评估郏县红牛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岩 魏稚彤 +10 位作者 虎业浩 张花菊 张曼 付彤 刘贤 李志钢 祁兴磊 王二耀 张子敬 梁栋 高腾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3-2942,共10页
【目的】了解郏县红牛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郏县红牛遗传资源。【方法】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郏县红牛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并通过分析群体... 【目的】了解郏县红牛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郏县红牛遗传资源。【方法】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郏县红牛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并通过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布特征和亲缘关系,对郏县红牛保种群的保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在30头郏县红牛个体中共检测到41215797个高质量SNPs位点;郏县红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3±0.13,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58±0.33,期望杂合度为0.192±0.152,观测杂合度为0.191±0.15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0.001。郏县红牛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呈逐代下降趋势,在1000代前有效群体含量为2716头,在20代前为143头;郏县红牛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80~0.8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83±0.02。聚类分析显示,30头郏县红牛共分为7个家系,15头公牛可分为5个家系;30头郏县红牛个体中共检测到5947个ROH,总长度为2.8 Gb,长度为0~0.5 Mb的ROH占比最多(73.08%),2~4 Mb的ROH占比最少(0.40%),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9±0.07,15头公牛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5±0.05。【结论】郏县红牛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没有出现明显分层,整体上保持了较高水平的近交,出现了一定的近交风险,需加强选种选配工作,以确保郏县红牛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郏县红牛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重庆武隆中华蜜蜂遗传变异及种群分化特征
8
作者 任勤 姬聪慧 +6 位作者 龙小飞 罗文华 王瑞生 陈恒 高丽娇 曹兰 刘佳霖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6,共13页
【目的】解析重庆武隆中华蜜蜂的遗传变异及种群分化特征,为该地区传粉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重庆武隆中华蜜蜂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57群中华蜜蜂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种群遗传分化分析。【结... 【目的】解析重庆武隆中华蜜蜂的遗传变异及种群分化特征,为该地区传粉昆虫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重庆武隆中华蜜蜂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结合我国其他地区57群中华蜜蜂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种群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武隆中华蜜蜂有效数据(clean data)33.53 Gb,发现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共3886321个,小片段的插入与缺失(small indel)位点1392028个。在武隆中华蜜蜂样品中筛选出具有相同变异位点的非同义SNP突变基因589个,编码区发生small indel的基因214个。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赖氨酸降解、轴突导向、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最终获得16个具有相同SNP和small indel的突变基因,其中包括嗅觉受体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1个。武隆中华蜜蜂与我国其他地理型中华蜜蜂可能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与华中中蜂和北方中蜂(陕西安康)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推测氨基酸代谢、神经系统发育、嗅觉进化、抗逆性能改善以及对温度偏好性的转变与武隆中华蜜蜂适应重庆本地自然环境有关。随意引种可能导致优质中华蜜蜂品种混杂,生产性能和抗逆性能下降。因此,需要保护本土优质中华蜜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环境适应机制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任钰为 陈星 +8 位作者 林燕宁 黄潇仙 洪玲玲 王峰 孙瑞萍 张艳 刘海隆 郑心力 晁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4,共13页
旨在通过研究文昌鸡进化过程的特征,深入理解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为文昌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本研究采集35只健康文昌鸡(35周龄,15公,20母)和30只健康江汉鸡(35周龄,10公,20母)的血液组织各3 mL提取DNA,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建库... 旨在通过研究文昌鸡进化过程的特征,深入理解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为文昌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本研究采集35只健康文昌鸡(35周龄,15公,20母)和30只健康江汉鸡(35周龄,10公,20母)的血液组织各3 mL提取DNA,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建库测序。首先,对于原始测序数据用trimmomatic软件过滤,获得高质量序列比对到鸡的参考基因组,GATK软件提取变异位点SNPs,设置参数质控去除低质量、假阳性变异位点,进一步采用snpEff对过滤的SNPs进行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然后,比较文昌鸡和江汉鸡的群体结构差异,分别设置评估群体差异参数Fst、ROD、Tajima′s D的阈值,筛选受到选择的区域,并对这些区域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表明:1)文昌鸡测序获得1.05 Tb clean data,平均每个样本大约29.97 Gb,测序深度大约28×;江汉鸡测序获得1.10 Tb clean data,每个样本大约36.72 Gb,测序深度大约35×;平均比对率>98%。2)两个群体基因结构注释总数均是内含子>基因间区>上下游调控区>编码区;系统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文昌鸡和江汉鸡亲缘关系较远;文昌鸡的连锁不平衡程度低于江汉鸡。3)与产蛋性能相关基因的功能富集结果主要包括3种必须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途径、钙离子沉积、金属肽酶抗氧化、肾上腺素和催乳素受体活性等功能,而且这些通路的基因都位于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综上所述,影响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必须氨基酸代谢、矿物质沉积和抗氧化、性腺激素分泌,这3个因素在进化过程中都受到强烈选择,对产蛋性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从进化分子遗传学角度研究鸡的产蛋机理,不但能够促进理解文昌鸡产蛋性能的进化特征,而且有助于加速高产蛋鸡品种或品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选择 产蛋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皮山红羊群体遗传结构及产羔数候选基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兰 马梅兰 +2 位作者 木合塔帕·买买提江 杨会国 依明·苏来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4-638,共15页
[目的]皮山红羊是分布于新疆和田地区的新发现多羔性地方绵羊品种。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从基因组水平上了解皮山红羊的群体遗传结构及产羔性状受选择信号区域,并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方法]选择30只连续产2~3羔的经产皮山红羊... [目的]皮山红羊是分布于新疆和田地区的新发现多羔性地方绵羊品种。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从基因组水平上了解皮山红羊的群体遗传结构及产羔性状受选择信号区域,并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方法]选择30只连续产2~3羔的经产皮山红羊母羊为高繁组(high fertility, HF),30只连续产单羔的经产皮山红羊母羊为低繁组(low fertility, LF),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应用主成分分析(PCA)、系统进化树、群体遗传结构及全基因组扫描(Fst&θπ)等综合分析法确定候选区域,进一步筛选皮山红羊产羔性状候选基因。采用飞行质谱分型技术对候选基因进行分型验证。[结果]皮山红羊高、低繁殖组群体连锁不平衡(LD)分析衰减曲线相似,系统进化树显示两组群体分化程度不明显。PCA结果显示,两个群体明显聚成一簇,个别个体离群,其位置及相互关系符合进化树结构以及群体结构结果。设置同时达到Top 1%Z(Fst)值和θπ值的窗口为候选区域,共注释229个强选择信号,HF和LF组注释基因分别为86和143个,其中筛选到42个可能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如MARF1、CHGA、BMPR1B、IMMP2L、CDK14、ZDHHC3、CCDC71、DSCAML1、LIMK2、P2RY14等。经GO与KEGG通路分析发现,GO功能显著富集在钠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的调控、凋亡过程的调控、钠离子通道调节剂活性、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G蛋白偶联嘌呤核苷酸受体活性等条目,KEGG显著富集通路主要与信号传递、信号通路、物质代谢等通路有关。分型结果表明,MARF1基因有11个SNPs位点在皮山红羊群体中真实存在,其中,g.14023542 T>A、g.14036507 A>G、g.14046123 C>T位点与群体平均产羔数显著关联,且前2个突变位点呈现强连锁关系(r2>0.3),g.14023542 T>A位点TT基因型具有最多的平均产羔数(1.901±0.675)。[结论]皮山红羊高繁组和低繁组两个群体遗传背景相似,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分化不明显。MARF1、CHGA、BMPR1B、IMMP2L、CDK14、ZDHHC3、CCDC71、DSCAML1、LIMK2、P2RY14等基因可能是影响皮山红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MARF1基因的3个SNPs位点可作为皮山红羊产羔性状潜在分子选育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红羊 基因组重测序 选择信号 产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酃县白鹅保种效果
11
作者 万伟粲 张旭 +3 位作者 黄璇 燕海峰 蒋桂韬 李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90-4898,共9页
【目的】酃县白鹅是湖南地区优秀的地方鹅种,为了解酃县白鹅的保种效果,对保种场各家系进行保种工作的评估。【方法】从酃县白鹅保种场的42个家系中各选取1只公鹅,翅静脉采血,提取DNA,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基于保种场42只酃县白鹅公鹅... 【目的】酃县白鹅是湖南地区优秀的地方鹅种,为了解酃县白鹅的保种效果,对保种场各家系进行保种工作的评估。【方法】从酃县白鹅保种场的42个家系中各选取1只公鹅,翅静脉采血,提取DNA,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基于保种场42只酃县白鹅公鹅的重测序数据,对其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检测到采样群体的SNPs位点14270647个,经数据质控和过滤筛选出13696453个SNPs位点。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发现,42只公鹅个体可以明显聚为3个亚群;通过群体渗透分析发现,3个亚群之间未发生明显的杂化现象(K=3)。亚群1和亚群3的群体分化指数(Fst值)为0.0842。42只酃县白鹅共检测到832条连续性纯合片段(ROH),ROH片段长度都集中在0~2 Mb区间;基于ROH得到的近交系数F ROH值为0.0130。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为0.2918,观测杂合度为0.2968,群体近亲系数(Fis)为0.03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66,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336。【结论】酃县白鹅保种场的鹅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群体近交程度比较低,观测杂合度略高于期望杂合度,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但部分亚群出现了中度遗传分化,后续保种过程中要使这些亚群进行杂交,以减少酃县白鹅遗传分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酃县白鹅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油莎豆InDel位点鉴定及分子标记开发
12
作者 张向歌 程珊 +6 位作者 陈晨 朱雅婧 李春鑫 许欣然 王树峰 武林海 王会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选取4种不同类型油莎豆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此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油莎豆的InDel位点,并根据多态性InDel位点序列信息开发有效的分子标记。基于重测序数据与油莎豆参考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利用GATK和SAMtools软件共鉴定到321271个I... 选取4种不同类型油莎豆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此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油莎豆的InDel位点,并根据多态性InDel位点序列信息开发有效的分子标记。基于重测序数据与油莎豆参考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利用GATK和SAMtools软件共鉴定到321271个InDel位点,在油莎豆各个scaffold上呈现高密度分布,其中93%以上位点呈现出杂合类型。通过4种油莎豆种质间InDel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发现98%的InDel位点不具有多态性,最终鉴定出6036个多态性InDel位点。基于多态性InDel位点的插入/缺失序列长度分析,筛选出829个插入/缺失序列长度大于20 bp的多态性InDel位点,适用于开发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InDel分子标记。选择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InDel分子标记开发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结果表明,鉴定的多态性InDel位点真实可靠以及开发的InDel分子标记合适可用。本研究利用不同类型油莎豆种质鉴定出大量的多态性InDel位点,能够开发出适合、准确、有效的InDel分子标记,极大地丰富了油莎豆的分子标记资源,为油莎豆种质资源更加精确的评价、鉴定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种质资源 基因组重测序 InDel位点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大尾寒羊基因组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
13
作者 梁慧丽 解玉静 +3 位作者 司博文 王桂英 姜运良 曹贵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8-4979,共12页
旨在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尾寒羊提供指导。本研究对170只(66只公羊,104只母羊)大尾寒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GATK、Manta、Plink等软件对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 旨在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尾寒羊提供指导。本研究对170只(66只公羊,104只母羊)大尾寒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GATK、Manta、Plink等软件对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测序共获得1599.56 G高质量数据(平均9.409 G·只^(-1))。大尾寒羊群体中共发现50276079个SNPs和7240540个InDel,它们多分布于基因间和内含子区域。群体的基因组结构性变异(SV)最多的类型为染色体间的易位(CTX),平均每只羊有415.82个CTX,主要分布在基因间区域;发生拷贝数变异(CNV)最多的区域在外显子,平均每只羊有175个。主成分分析显示,大尾寒羊个体较分散,聚集不集中。结合亲缘关系、系统发育树和群体结构,将大尾寒羊分为6个家系,各家系含量差别较大,体型有差异。群体聚类分析中发现有些个体祖先成分较为单一。群体连锁不平衡(LD)分析显示LD衰减速度快,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驯化中受选择的基因主要与脂质代谢和产热有关。综上,大尾寒羊群体包含6个家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保种效果良好,建议对小家系进行扩繁,大家系注意减少近交,确保家系结构平衡,同时注重大尾寒羊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尾寒羊 基因组重测序 基因组变异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坝上长尾鸡遗传多样性与保种效果
14
作者 张夕霏 葛华梁 +6 位作者 赵然 钱治民 任敏鹏 王彩彤 张传生 耿立英 李祥龙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126,共7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坝上长尾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估其保种效果,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遗传资源。研究采用基因组全测序技术检测37只坝上长尾鸡和40只巴布考克B380的基因组变异,通过群体遗传多样性、连续纯合子片段(Run... 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析坝上长尾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估其保种效果,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遗传资源。研究采用基因组全测序技术检测37只坝上长尾鸡和40只巴布考克B380的基因组变异,通过群体遗传多样性、连续纯合子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布特征及连续不平衡衰减分析,对坝上长尾鸡保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37只坝上长尾鸡个体共检测到11 382 746个高质量SNPs位点,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410±0.20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44±0.130,与巴布考克B380相比,坝上长尾鸡群体基因组内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程度较低且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P<0.001)。坝上长尾鸡群体平均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遗传距离为0.755,亲缘关系G矩阵结果与IBS距离矩阵结果一致,均显示坝上长尾鸡部分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P<0.001);与巴布考克B380相比,坝上长尾鸡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较大(P<0.001)。37只坝上长尾鸡个体共检测到7 002个基因组ROH,ROH平均长度为0.47 M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458,表明坝上长尾鸡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积累。本研究表明,与巴布考克B380相比,坝上长尾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个体间存在近交风险,应加强选配以确保坝上长尾鸡品种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长尾鸡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拟鳄龟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15
作者 杨华琳 李伟 +2 位作者 纪利芹 朱新平 洪孝友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92-3403,共12页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开展拟鳄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评估养殖拟鳄龟的种质资源状况,为拟鳄龟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促进其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肇庆高要市活道镇荣杰龟鳖专业合作社(RJ)...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开展拟鳄龟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评估养殖拟鳄龟的种质资源状况,为拟鳄龟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促进其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从肇庆高要市活道镇荣杰龟鳖专业合作社(RJ)、肇庆市滋源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ZY)和肇庆市四会肇庆盛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SK)各采集30只拟鳄龟,通过对3个拟鳄龟养殖群体90个样本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基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基因组水平评估养殖拟鳄龟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基于形态性状比例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拟鳄龟养殖群体分为两大分支,SK群体与RJ群体先聚类在一起,然后与ZY群体聚合。在3个拟鳄龟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出708112个SNPs位点,过滤筛选后获得220950个高质量纯合SNPs位点和440435个高质量杂合SNPs位点。3个拟鳄龟养殖群体的单核苷酸密度均为0.01 SNP/kb,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66~0.0017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51~0.154,观测杂合度(Ho)为0.171~0.205,近交系数(FHOM)分布在0.0571~0.1110;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在0.0056~0.0138,基因流(Nm)在-0.2486~-0.2466。基于全基因组SNP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3个拟鳄龟养殖群体整体上可分为两大分支,第一分支主要由RJ群体和SK群体组成,第二分支主要由ZY群体组成,与形态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主成分分析也发现,3个拟鳄龟养殖群体间的相互距离较近,且存在相互交叉现象。【结论】3个拟鳄龟养殖群体遗传多态性较低,遗传背景不够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低,推测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来源于同一引种群体。因此,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亟需引入新的种质资源,为种质创新提供更丰富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鳄龟 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SNP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罗坑鸡遗传结构分析及特征位点挖掘
16
作者 严霞 莫玙 +7 位作者 孔少芬 罗威 王春兰 陈细浩 钟澜 罗成龙 蔡柏林 聂庆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新资源罗坑鸡与其他著名广东地方品种鸡的遗传关系和挖掘罗坑鸡的特征性位点。对20个罗坑鸡血样进行DNA提取和30×全基因组重测序。同时,将这些数据与本课题组已有的5个广东鸡种(共77只)样本的数据相结合,采用系统进化... 本文旨在研究新资源罗坑鸡与其他著名广东地方品种鸡的遗传关系和挖掘罗坑鸡的特征性位点。对20个罗坑鸡血样进行DNA提取和30×全基因组重测序。同时,将这些数据与本课题组已有的5个广东鸡种(共77只)样本的数据相结合,采用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分析和祖先血缘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群体结构,采用群体分化指数分析方法挖掘罗坑鸡的特征位点。结果表明: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罗坑鸡在进化上明显聚为一类,与其他广东鸡种有明显分群;主成分分析发现罗坑鸡的遗传成分与其他广东鸡种有明显区分,但群体内的均一性较差;祖先血缘成分分析揭示罗坑鸡存在血缘混杂现象,纯血个体占比较少;群体分化指数分析发现罗坑鸡具有特异性的分化位点,可用于品种鉴定和提纯。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坑鸡与其他5个品种在核基因组水平上有明显差异;存在血缘混杂现象;有独特的特异性位点。本研究结果将填补目前对于罗坑鸡研究的空白,并为未来罗坑鸡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做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坑鸡 基因组重测序 系统进化树 主成分分析 血缘成分分析 群体分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高产尿苷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17
作者 韩琳琳 武子淇 徐大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以大肠杆菌高产胞苷E.coli XD10为出发菌株,首先对其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相较于野生型菌株的尿苷合成及降解相关基因变化情况。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依次构建T7 RNA聚合酶基因T7 gene 1、使用异源T7启动子的催化胞苷向... 以大肠杆菌高产胞苷E.coli XD10为出发菌株,首先对其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相较于野生型菌株的尿苷合成及降解相关基因变化情况。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依次构建T7 RNA聚合酶基因T7 gene 1、使用异源T7启动子的催化胞苷向尿苷转化的胞苷脱氨酶基因cdd以及催化尿苷降解的核苷酸-5′磷酸核苷酶基因ppnN的敲除质粒及其同源修复供体DNA片段,将敲除质粒及相应同源修复供体共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PCR和测序验证正确的转化子进行打靶质粒和pCas质粒的消除,获得基因编辑大肠杆菌工程菌株E.coli URI-1、URI-2和URI-3。半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染色体敲入的T7 gene 1和cdd基因在工程菌株中均进行了有效表达。使用T7转录系统过表达cdd基因的URI-2菌株摇瓶发酵产物的HPLC检测结果显示,其发酵液中尿苷产量为8.32 g/L,而出发菌株XD10发酵液尿苷产量为0.80 g/L。进一步敲除ppnN基因的工程菌株URI-3发酵液尿苷HPLC检测产量为10.76 g/L,显著高于URI-2发酵液尿苷产量(P<0.05)。本研究获得的高产尿苷大肠杆菌工程菌株,为尿苷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了菌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基因组重测序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尿苷生产 工程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中国地方猪的体型选择信号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烨 刘玉强 +4 位作者 吴煜伟 李广祯 冯雪燕 刁淑琪 高亚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38-3446,共9页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方法探索中国地方猪基因组中与体型相关的候选基因,分析中国地方猪在进化和驯化过程中的受选择情况。[方法]基于310头地方猪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跨群体扩展单倍型纯合(cross population extended h...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方法探索中国地方猪基因组中与体型相关的候选基因,分析中国地方猪在进化和驯化过程中的受选择情况。[方法]基于310头地方猪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跨群体扩展单倍型纯合(cross population extended haplotype homozygosity,XP-EHH)和固定分化指数F ST统计量(fixation index)两种方法进行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取两种方法各前0.1%位点的交集作为候选位点,分别向上、下游延伸200 kb作为潜在受选择区域。通过富集分析进一步探索选择信号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使用XP-EHH和F ST两种方法共检测到633个潜在受选择位点,获得633个潜在区域,共注释到133个基因。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富集分析发现,不同体型中国地方猪之间的选择信号与肉质和胴体性状相关;染色质状态富集结果发现,不同体型中国地方猪群体之间的差异组织为内脏、消化系统和小脑。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6个基因在6个功能条目(P<0.05,count>3)上显著富集,主要集中在生长代谢相关通路,其中ACSM 5、ACSM 4、FXR 1和FOXA 2作为候选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肪酸合成与代谢、肌肉生长发育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采用两种选择信号检测方法对不同体型的中国地方猪进行了分析,筛选到一系列候选位点和基因,重点挖掘了参与猪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如ACSM 5、ACSM 4、FXR 1和FOXA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方猪 选择信号 基因组重测序 跨群体扩展单倍型纯合(XP-EHH) 固定分化指数(F 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对大余鸭的遗传进化分析
19
作者 刘珍妮 成笛 +6 位作者 孔智伟 谭东海 田玉玲 刘红芳 陈家财 钟云平 郭小权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184,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大余鸭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差异,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以大余鸭及其他16个品种鸭(樱桃谷鸭、赣南番鸭、高邮鸭、吉安红毛鸭、金定鸭、隆昌鸭、龙胜翠鸭、绿头鸭、枫叶鸭、麻旺鸭、北京鸭、山麻鸭、三穗鸭、绍兴鸭、... 为了深入了解大余鸭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差异,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以大余鸭及其他16个品种鸭(樱桃谷鸭、赣南番鸭、高邮鸭、吉安红毛鸭、金定鸭、隆昌鸭、龙胜翠鸭、绿头鸭、枫叶鸭、麻旺鸭、北京鸭、山麻鸭、三穗鸭、绍兴鸭、台湾鸭、攸县麻鸭)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亲缘关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大余鸭与北京鸭、樱桃谷鸭和枫叶鸭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由低到高依次为:赣南番鸭、吉安红毛鸭、绍兴鸭、北京鸭、绿头鸭、高邮鸭、金定鸭、樱桃谷鸭、山麻鸭、枫叶鸭、大余鸭、龙胜翠鸭、隆昌鸭、攸县麻鸭、麻旺鸭、三穗鸭、台湾鸭。综上说明,在历史选育过程中,大余鸭种群中引入了北京鸭、樱桃谷鸭和枫叶鸭的遗传物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杂化。为确保大余鸭品种的纯正性和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进一步实施规范的提纯选育措施。此外,尽管大余鸭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上水平,但相较于其他群体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保护大余鸭遗传资源的同时,也需重视其遗传改良工作,以增强其适应性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重测序 大余鸭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对ARTP诱变的一株高产淀粉酶韩国普李斯特氏菌的关键基因研究
20
作者 何伟 王灵 +10 位作者 刘景川 黄仕新 李菁菁 黄家琪 龙腾 吴鹏 范坚强 邓小华 陈善义 陈义强 唐旭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为提高一株海洋来源的韩国普李斯特氏菌(Priestia koreensis FS-1)产淀粉酶的能力,对该株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技术进行了诱变选育。结果显示:经过诱变选育后得到一株产淀粉酶活力较... 为提高一株海洋来源的韩国普李斯特氏菌(Priestia koreensis FS-1)产淀粉酶的能力,对该株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技术进行了诱变选育。结果显示:经过诱变选育后得到一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90%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P.koreensis FS-103。为解析该突变菌株酶活力增加的分子机制,对突变菌株P.koreensis FS-103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比对分析研究。相关分析显示:首先,P.koreensis FS-103的基因组中乙酰化修饰、抗氧化作用以及同义突变相关的基因发生了遗传变异;其次,对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功能和变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P.koreensis FS-103转录、翻译和翻译后修饰过程相关基因均上调。经过ARTP诱变以后的突变菌株P.koreensis FS-103淀粉酶活力提升的原因是以上功能基因发生上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韩国普李斯特氏菌 淀粉酶 基因组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