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_(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栎 付静宜 +5 位作者 刘建彬 于立身 王烨 曹颖 罗超权 刘丽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1,57,共5页
[目的]探讨α_(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1296位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受体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基因组 DNA为模板,扩增α_(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5’侧翼序列(2 085 bp),-1296位分别为g或c,与报告基因载体pGL3-enhancer相连接,构... [目的]探讨α_(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1296位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受体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基因组 DNA为模板,扩增α_(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5’侧翼序列(2 085 bp),-1296位分别为g或c,与报告基因载体pGL3-enhancer相连接,构建重组载体,分别与pRL-CMV共转染人绒癌细胞JEG-3,检测荧光素酶相对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 pGL3FSg/pGL3FSc,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当5侧翼-1296位为g时,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量高,而为c时,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量低。[结论]a_(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5’侧翼-1296位为g时,基因转录活性较高;为c时,基因转录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 遗传学 晕动病 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因调控区 单核苷酸 基因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对C6胶质瘤细胞中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倪海波 刘惠祥 +1 位作者 高殿帅 高嵘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54-1754,共1页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被认为是与胶质瘤关系最密切的生长因子之一,参与肿瘤细胞的扩散、种植[1].我们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 (TSA)干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株,观察其对GDNF基因转...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被认为是与胶质瘤关系最密切的生长因子之一,参与肿瘤细胞的扩散、种植[1].我们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 (TSA)干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株,观察其对GDNF基因转录活性及启动子区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探讨胶质瘤细胞中GDNF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C6胶质瘤细胞 基因转录活性 曲古抑菌素A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胶质瘤细胞株 组蛋白乙酰化 基因表达调控
原文传递
HMG_(17)非组蛋白与转录活性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庆俐 何开玲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用核内蛋白质与经0.4mol/L NaCL抽提后的细胞核重组,以DNA酶I消化法为测定活性基因的指标,观察猪胸腺HMG_(17)非组蛋白对细胞核中活性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猪胸腺HMG_(17)使细胞核对DNA酶I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因此认为HMG17为使细胞核胞... 用核内蛋白质与经0.4mol/L NaCL抽提后的细胞核重组,以DNA酶I消化法为测定活性基因的指标,观察猪胸腺HMG_(17)非组蛋白对细胞核中活性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猪胸腺HMG_(17)使细胞核对DNA酶I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因此认为HMG17为使细胞核胞核中基因呈较大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非组蛋白 转录活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世倩 吴素慧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是真核细胞DNA最普遍的修饰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突变、表达调控、细胞增殖等调节基因转录活性和表达。研究发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且呈负相关。由于肿瘤的形成从本... 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的一种,是真核细胞DNA最普遍的修饰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突变、表达调控、细胞增殖等调节基因转录活性和表达。研究发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且呈负相关。由于肿瘤的形成从本质上讲就是细胞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所致,所以异常的DNA甲基化在致癌作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甲基化 宫颈癌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表观遗传修饰 DNA甲基化 基因转录活性 真核细胞DNA 细胞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微环境对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柱 龙金华 陈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73-1778,共6页
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有其对免疫系统各效应单元的显著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并在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 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伴随有其对免疫系统各效应单元的显著抑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所知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并在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状态的影响,以探索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um,FT-IR)技术在基于DCs的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免疫磁珠(Miltenyibiotec)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r,hGM-CSF)、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s 4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DCsi,mDCs),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将imDCs诱导为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HCC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 h,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作为对照,采用FT-I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HCC对DCs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相比,与HCC共培养DCs的基因转录活性和能量状态受到了显著的抑制,免疫印迹的结果进一步证实DCs的转录因子NF-κB的确受到了由HCC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抑制。结论:HCC能够抑制DCs的基因转录活性和能量状态,FT-IR的变化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为FT-IR技术应用于检测DCs的功能状态奠定了基础,对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基因转录活性 能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桑荣霞 孙逊 张晓岚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NF-ΚB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NF—κB 常见 启动子区 发生发展 基因转录活性 核苷酸序列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氧诱导因子-1——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7
作者 蒋晓忠 严律南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417-418,共2页
关键词 乏氧诱导因子-1 恶性肿瘤治疗 新靶点 组织氧分压 基因转录活性 肿瘤发展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复制与宿主细胞核骨架关系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琼 余泽华 +3 位作者 王家坤 姚汉超 虢华珊 陈曲侯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0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 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 ,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 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 ,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以ie 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 ,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 ,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 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白基因都可紧密结合在宿主细胞的核骨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骨架 ACMNPV 复制 多角体装配 基因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Major Antigen Domains of E2 Gene of CSFV and Analysis of its Immunological Activity 被引量:1
9
作者 Hong TIAN Xiang-tao LIU Jing-yan WU You-jun SHANG Tao JIANG Hai-xue ZHENG Qing-ge XIE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7-254,共8页
E2 is an envelope glycoprote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and contains sequential neutralizing epitopes to induce virus-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mount protective immunity in the natural host. In this stu... E2 is an envelope glycoprote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and contains sequential neutralizing epitopes to induce virus-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mount protective immunity in the natural host. In this study, four antigen domains (ABCD) of the E2 gene was cloned from CSFV Shimen strain into the retroviral vector pBABE puro and expressed in eukaryotic cell (PK15) by an retroviral gene expression system, and the activity of recombinant E2 protein to induce immune responses was evaluated in rabbi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combinant E2 protein can be recognized by fluorescence antibodies of CSFV and CSFV positive serum (Lanzhou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China) using Western blot,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 test (IFAT) and ELISA, Furthermore, anti-CSFV specific antibodies an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were elicited and increased by recombinant protein after vaccination. In the challenge test, all of rabbits vaccinated with recombinant protein and Chinese vaccine strain (C-strain) were fully protected from a rabbit spleen virus challeng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retroviral-based epitope-vaccine carrying the major antigen domains of E2 is able to induce high level of epitope-specific antibodies and exhibits similar protective capability with that induced by the C-strain, and encourages further work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vaccine against CSFV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E2 gene Antigen domains Retroviral vector Immunological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细胞增强因子2c启动子的克隆与活性鉴定
10
作者 正午 李辉 +3 位作者 梁之孔 王玉梁 龚燕华 孙奕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克隆小鼠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的近端启动子,并检测启动子的活性。【方法】提取小鼠畸胎瘤P19细胞基因组DNA,用RT-PCR方法扩增Mef2c近端启动子片段(-1 130/+200),分别构建3个长度不同的Mef2c荧... 【目的】克隆小鼠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的近端启动子,并检测启动子的活性。【方法】提取小鼠畸胎瘤P19细胞基因组DNA,用RT-PCR方法扩增Mef2c近端启动子片段(-1 130/+200),分别构建3个长度不同的Mef2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约1.3 kb/0.8 kb/0.4 kb),双酶切鉴定所扩增的DNA序列,阳性质粒转染P19细胞,运用DualLuciferase&#174;Reporter Assay System来检测启动子的活性,初步比较分析启动子片段间的活性差异。【结果】小鼠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近端的启动子克隆成功,并构建了3段不同长度的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提示Mef2c近端启动子中的3段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活性不一致。【结论】成功克隆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的近端启动子并鉴定了相关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各种反式因子对Mef2c近端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调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增强因子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基因转录活性 肌细胞增强因子2c启动子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铝促进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栋 邱志刚 +7 位作者 金敏 王景峰 谌志强 王新为 陈照立 刘莎 喻云梅 李君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Al2O3)对细菌抗氧化系统和接合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阐明纳米Al2O3促进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机制。方法接合供体菌为E.coli HB101(RP4),受体菌为沙门菌50312(Salmonella aberdeen Kauffmann 50312 strR),供、受...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Al2O3)对细菌抗氧化系统和接合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阐明纳米Al2O3促进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机制。方法接合供体菌为E.coli HB101(RP4),受体菌为沙门菌50312(Salmonella aberdeen Kauffmann 50312 strR),供、受体菌液均为109 cfu/ml(浓度比为1∶3),25℃条件下静止接合8 h,检测纳米Al2O3对细菌抗氧化系统和接合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Al2O3干预后,细菌产生的游离羟自由基(OH.)随着纳米Al2O3浓度的升高而上升,5和50 m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细菌的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力都明显增加;TrbBp和TrfAp转录活性也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Al2O3促进RP4结合转移的机制可能是,纳米Al2O3作用后,促进了接合基因表达;同时也对细菌产生损伤,影响细菌抗氧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促进 耐药性 接合转移 细菌抗氧化系统 接合基因转录活性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β遗传变异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志 宋文广 +2 位作者 黎杰 袁聚祥 冯福民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1-662,共2页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研究表归,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我国食管鳞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簧,遗传变异是肿瘤个体易感性的重要原因。肿瘤坏死目子(TNF)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向作用。有报道显示...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研究表归,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我国食管鳞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簧,遗传变异是肿瘤个体易感性的重要原因。肿瘤坏死目子(TNF)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向作用。有报道显示,位于TNF-β基因第一内含F+252位的G〉A变异可导致该基因转录活性的增加。力能性刑TNF-β+252G〉A遗传变异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为验证该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Β 遗传变异 食管癌 发病风险 基因转录活性 TNF-β 遗传易感因素 个体易感性
原文传递
碳代谢总体调控蛋白CRP对肺炎克氏杆菌nif启动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稚婷 孙义成 +1 位作者 毛贤军 王忆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5期1133-1139,共7页
在肠道细菌中,碳代谢总体调控蛋白CRP(也称为cAMP受体蛋白)通过PTS系统介导葡萄糖效应,调控σ70依赖型碳源分解代谢操纵子的转录活性。当自生(联合)固氮的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以不同的碳水化合物作为惟一碳源生长... 在肠道细菌中,碳代谢总体调控蛋白CRP(也称为cAMP受体蛋白)通过PTS系统介导葡萄糖效应,调控σ70依赖型碳源分解代谢操纵子的转录活性。当自生(联合)固氮的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pneumoniae)以不同的碳水化合物作为惟一碳源生长时,其固氮活性明显不同,且这种不同碳源对固氮活性的影响发生在基因表达调控水平上,在近缘的大肠杆菌遗传背景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cAMP存在时,CRP对肺炎克氏杆菌所有的σ54依赖型nif启动子(nifB,nifE,nifF,nifH,nifJ,nifLA和nifU)都有抑制作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RP的抑制作用与其在这些启动子上游的DNA顺式作用元件无直接相关性,对肺炎克氏杆菌crp基因的分离、测序结果显示,其编码的CRP蛋白与已知的大肠杆菌CRP蛋白在序列与功能上高度保守,因此认为不同碳源代谢对固氮基因的调控作用可能是由CRP-cAMP复合体介导的。这一研究工作将碳代谢调控系统和固氮调控系统通过CRP-cAMP耦联在一起,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代谢总体调控蛋白CRP 肺炎克氏杆菌 抑制作用 CRP-cAMP nif启动子 基因调控 固氮作用 基因转录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