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堆积模型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龙武剑 周波 +1 位作者 梁沛坚 孙柔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4,共12页
评述颗粒堆积模型的基本理论、发展及其最新应用.对比分析多种颗粒堆积模型间的差异,指出颗粒堆积模型的主要优点、局限性及其在复合颗粒体系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分析表明,利用颗粒堆积模型优化计算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可以降低复合... 评述颗粒堆积模型的基本理论、发展及其最新应用.对比分析多种颗粒堆积模型间的差异,指出颗粒堆积模型的主要优点、局限性及其在复合颗粒体系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分析表明,利用颗粒堆积模型优化计算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可以降低复合颗粒体系间的空隙体积,使颗粒系统达到最紧密堆积状态,减少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实现低胶凝材料用量绿色混凝土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颗粒堆积模型 堆积密实度 颗粒体系 松动效应 附壁效应 空隙率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粉体颗粒的新型PH堆积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道令 徐玲玲 +2 位作者 汪洋 王文晶 许彦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37-1944,共8页
已有的水泥粉体颗粒堆积模型有一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水泥粉体颗粒这一特定的体系,为了实现水泥的高效应用,本文借助等径球理论在Horsfied堆积模型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PH堆积模型。满足该模型粒度分布要求的粉体颗粒具有较高的堆积... 已有的水泥粉体颗粒堆积模型有一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水泥粉体颗粒这一特定的体系,为了实现水泥的高效应用,本文借助等径球理论在Horsfied堆积模型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PH堆积模型。满足该模型粒度分布要求的粉体颗粒具有较高的堆积密度和较少的细颗粒含量,同时增加了3~32μm部分颗粒,应用于水泥粉体颗粒体系后,水泥水化样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孔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堆积模型 计算机模拟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台阶爆破岩石抛掷与堆积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云鹏 于亚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9-22,共4页
本文提出了台阶爆破岩石抛掷初始速度模型、抛掷角计算模型和抛掷与堆积物理模型,据此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预测露天矿台阶爆破爆堆形状和岩石抛掷距离.
关键词 台阶爆破 爆堆形状 抛掷速度 岩石 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地球的星子堆积模型:小行星带的例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福勤 欧阳自远 +1 位作者 林文祝 王世杰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33,共8页
本文较全面介绍了星子堆积理论,并依据多学科资料阐述了地球形成的7个过程:前太阳星云分子云阶段;尘粒形成阶段;无级序小星子形成阶段(<10km)。星子级序生长阶段;星子序级分化阶段。地球及类地行星两阶段堆积:原地球阶段和上... 本文较全面介绍了星子堆积理论,并依据多学科资料阐述了地球形成的7个过程:前太阳星云分子云阶段;尘粒形成阶段;无级序小星子形成阶段(<10km)。星子级序生长阶段;星子序级分化阶段。地球及类地行星两阶段堆积:原地球阶段和上地幔补堆积阶段;陨石及残余星子冲击阶段。论述了地球形成理论的一个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 地球 星子堆积模型 小行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硬球无规堆积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嘉林 王丽坤 张福学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3-276,共4页
根据换能器用0-3型压电复合材料中压电陶瓷颗粒粒度相等及分布均匀的特性,建立了0-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硬球无规堆积模型,阐明了复合材料中包裹压电陶瓷颗粒的聚合物厚度随压电陶瓷体积比的变化,给出了不同制备工艺(流延法、热... 根据换能器用0-3型压电复合材料中压电陶瓷颗粒粒度相等及分布均匀的特性,建立了0-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硬球无规堆积模型,阐明了复合材料中包裹压电陶瓷颗粒的聚合物厚度随压电陶瓷体积比的变化,给出了不同制备工艺(流延法、热压法)制备理想换能器用0-3压电复合材料的最大压电陶瓷的体积比。并基于广义自洽模型分析了0-3压电复合材料的中压电陶瓷颗粒的有效极化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材料 硬球单元体 无规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密堆积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6
作者 吕仁庆 卢玉坤 +1 位作者 董斌 曹作刚 《德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9-54,共6页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该理论可以预测许多分子的结构,但也有很多例外情况.本文介绍的配体密堆积模型可以解释这些情况,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配体密堆积模型有许多相似之...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该理论可以预测许多分子的结构,但也有很多例外情况.本文介绍的配体密堆积模型可以解释这些情况,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配体密堆积模型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指出的是价层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而配体密堆积模型强调的是配体-配体间的排斥作用,孤电子对视为拟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gwick--Powell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配体密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晋栋 王武祥 +2 位作者 张磊蕾 廖礼平 王爱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60-1965,共6页
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以全孔隙率为设计指标,提出了一种考虑成型过程和集料级配影响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可压缩堆积模型挑选出干堆积密实度较高的级配集料,引入反映成型过程影响的比例因子λ建立了集料在透水混... 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以全孔隙率为设计指标,提出了一种考虑成型过程和集料级配影响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可压缩堆积模型挑选出干堆积密实度较高的级配集料,引入反映成型过程影响的比例因子λ建立了集料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堆积密实度与其干堆积密实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出单位体积透水混凝土的集料用量;然后根据集料用量和水灰比,计算得到透水混凝土的水泥浆体体积和水泥用量。对依据该方法设计的透水混凝土性能验证试验表明,实测全孔隙率与设计全孔隙率非常吻合,达到预设目标;透水混凝土强度随小粒径集料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与集料干堆积密实度的相近,但是并非干堆积密实越高则强度越高,强度还受到集料粒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全孔隙率 堆积密实度 可压缩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锝化学研究——Ⅱ.空间堆积模型在锝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毅 刘伯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12,共6页
根据配位矢量和趋于零的假设,计算了TcAB_4型配合物的键角,它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从而印证了空间堆积模型用于Tc化学的可行性。还论述了堆积参数在推测和设计Tc化合物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键角 锝络合物 空间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骨料堆积模型研究与新型模型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柏林 杨志强 +1 位作者 高谦 郭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00-2406,共7页
骨料堆积密实度不仅影响混凝土和充填体的强度,还关系到新拌混凝土或充填料浆的和易性与管输性,因此它是混凝土工程和充填矿山研究课题之一。本实验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五个堆积率计算模型的特性。然后分析了三个颗粒间... 骨料堆积密实度不仅影响混凝土和充填体的强度,还关系到新拌混凝土或充填料浆的和易性与管输性,因此它是混凝土工程和充填矿山研究课题之一。本实验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五个堆积率计算模型的特性。然后分析了三个颗粒间相互作用影响堆积率的壁效应及松动效应模型,讨论其差异性及适用范围。针对金川镍矿废石骨料进行堆积密实度实验和计算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粗细颗粒混合比下所适用的模型也不同,现有堆积模型难以精确预测实际堆积率。最后提出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黑盒建模思路及实现过程,建立能准确预测骨料堆积率计算的通用模型,并对模型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模型 堆积 堆积密实度 混合骨料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积模型及其应用 Ⅰ.三氯化镧尿素配合物[LaCl_2(urea)_6]·Cl分子结构的推测与测定
10
作者 朱占洋 张大川 +9 位作者 林政炯 李朴 钟爱珍 王令今 张承曾 魏毅 徐英庭 沈天骥 郭敖凌 李醒夫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70-275,共6页
镧系元素具有形成高配位数的特点,但由简单配位形成的多面体,最高配位数只能达到九,例如,[Ln(H_2O)_9]^(+[2])。有些从化学式来看符合九配位的化合物,如LnCl_3(H_2O)_6实际结构是八配位[LnCl_2(H_2O)_6]^(+[3])或六配位[LnCl_3(H_2O)_3]... 镧系元素具有形成高配位数的特点,但由简单配位形成的多面体,最高配位数只能达到九,例如,[Ln(H_2O)_9]^(+[2])。有些从化学式来看符合九配位的化合物,如LnCl_3(H_2O)_6实际结构是八配位[LnCl_2(H_2O)_6]^(+[3])或六配位[LnCl_3(H_2O)_3]·3H_2O~[4])。这种情况促使我们对另一系列化合物LnCl_3(urea)_6~[5]产生兴趣。我们根据堆积模型推测LaCl_3(urea)_6的实际结构应当是[LaCl_2(urea)_6]^+Cl^-(见图1、2)。培养了这一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结构测定。本文报道有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配合物 尿素 分子结构 堆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多元颗粒堆积模型及陶瓷颗粒空隙率预测研究
11
作者 董健 陆晓峰 +1 位作者 朱晓磊 陈成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1520-1526,共7页
陶瓷颗粒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磨损的优点,是石化设备理想涂层材料,涂层质量受到颗粒级配影响较大。目前除了直接测量外,很少有能直接预测不同级配颗粒空隙率的方法。针对颗粒分布与空隙率的非线性特征,推导二元、三元颗粒堆积模型... 陶瓷颗粒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磨损的优点,是石化设备理想涂层材料,涂层质量受到颗粒级配影响较大。目前除了直接测量外,很少有能直接预测不同级配颗粒空隙率的方法。针对颗粒分布与空隙率的非线性特征,推导二元、三元颗粒堆积模型,并将该方法推广到多元颗粒堆积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反演,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颗粒堆积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形状颗粒空隙率;通过遗传算法可以预测不同配比下的颗粒混合物的空隙率,取得良好效果,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堆积模型 空隙率 遗传算法 陶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的全轻混凝土配制方案
12
作者 梁鹏钊 蓝国平 +2 位作者 花留丽 周冕 张利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8期9-12,16,共5页
采用现行标准配制全轻混凝土往往与工程实际要求不符,原因可能是未考虑原材料的孔隙率。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配制全轻混凝土,以堆积密实度Φ为起点,确定最佳砂率的范围;通过全轻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得出最佳配合比;再采用新型外加剂与玻... 采用现行标准配制全轻混凝土往往与工程实际要求不符,原因可能是未考虑原材料的孔隙率。基于可压缩堆积模型配制全轻混凝土,以堆积密实度Φ为起点,确定最佳砂率的范围;通过全轻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得出最佳配合比;再采用新型外加剂与玻化微珠进行最佳掺量实验。研制出密度等级为1200 kg/m3、强度等级LC15以及导热系数不大于0.36 W(/m·K)的全轻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轻混凝土 可压缩堆积模型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积模型的物料运输车控制系统研究
13
作者 刘沅明 唐凌思 曾树华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5期55-61,共7页
物料运输车作为铁路路基养护的重要设备之一,目前由于主要依赖人工观测与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偏载、欠载或过载问题以及石渣掉落的安全隐患。为提高作业效率、保障装料质量并增强工作安全性,文章设计了一套物料... 物料运输车作为铁路路基养护的重要设备之一,目前由于主要依赖人工观测与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偏载、欠载或过载问题以及石渣掉落的安全隐患。为提高作业效率、保障装料质量并增强工作安全性,文章设计了一套物料运输车自动控制系统。其首先根据物料特性建立了堆积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物料分布,避免偏载问题;其次,采用嵌入式技术和超声波非接触检测技术,实时监测物料量,确保了装载量的准确性,避免了过载或欠载现象的发生,并引入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使监控更加便捷;同时,为提高人机交互性,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移动端人机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料运输车状态的远程监控,降低了操作员的工作强度;最后,为了优化控制性能,引入改进型PID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确保了控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同时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机械磨损。现场作业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控制系统后,物料运输车作业效率提高了50%以上,并减少了装载错误,大幅提升了工作安全性,证明了这套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物料运输车 堆积模型 非接触检测 无线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球形颜料在改善涂布纸和涂布纸板涂层强度中的应用--第1部分:涂料配方堆积模型对涂层性能的预测性
14
作者 杜骏远(编译) 《造纸化学品》 CAS 2021年第3期24-29,共6页
为了提高涂料涂层的强度,增加纸张光泽,在涂布纸中广泛使用少量中空球形颜料(hollow sphere pigments,HSPs)。同时,HSPs具有均一且合适的颗粒尺寸,还提供了可以检验涂层内颜料尺寸和颗粒堆积效果的理想系统。
关键词 涂布纸 涂料配方 涂层强度 中空球形 堆积模型 涂层性能 颜料 颗粒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堆积模型(Ⅱ)
15
作者 赵丹 陈春来 沈茂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89-91,共3页
本文就煤矸石堆放问题建立了一个优化模型 ,该模型既考虑了煤矸石年内堆放的连续性 ,又考虑了其年间的离散性 ;在堆放形状与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随出矸率 ρ的不同而变化 ) ,使总费用最小 .在分析过程中 ,我们估算出运矸车所能达到的最... 本文就煤矸石堆放问题建立了一个优化模型 ,该模型既考虑了煤矸石年内堆放的连续性 ,又考虑了其年间的离散性 ;在堆放形状与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随出矸率 ρ的不同而变化 ) ,使总费用最小 .在分析过程中 ,我们估算出运矸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超过 2 0年煤矸石总量堆放成一堆的最大安息高度 ,因此得出 2 0年煤矸石总量应堆成一堆的结论 ,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 .在计算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 煤矿 煤矸石 堆积模型 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堆积模型(Ⅰ)
16
作者 张正翼 李玲 甘春萍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就煤矸石堆积问题建立了一个决策优化模型 ,该模型既考虑了堆放的连续性 ,又考虑了时间的离散性 ,得到将 2 0年所有煤矸石堆放成两堆时处理费用最低的结论 。
关键词 煤矸石 堆积模型 煤矿 废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Ⅰ.理论 被引量:12
17
作者 倪晋仁 廖谦 +1 位作者 曲轶众 章书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8-14,共7页
自然界中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非恒定性的特点。为了模拟典型泥石流现象,在流团模型的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L)观点的PIC(Parcel In Cell)算法,细化了流元结 构,建立了能够模拟典型阵... 自然界中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非恒定性的特点。为了模拟典型泥石流现象,在流团模型的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L)观点的PIC(Parcel In Cell)算法,细化了流元结 构,建立了能够模拟典型阵性泥石流发生、运动和堆积的准结构两相流模型。求解该模型不仅可以 模拟泥石流运动过程,而且可以对泥石流的堆积过程、停积形态、冲刷特征及泥石流中多组分颗粒 的分选特征进行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堆积模型 欧拉-拉格朗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结构的堆积-填充模型的符号表示及其应用
18
作者 卓峻峭 黄昕晨 王琪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70-77,共8页
堆积-填充模型是一种学习和理解晶体结构的方法和视角。用字母等符号组合表示堆积-填充模型中原子、空隙分布情况的方式称为堆积-填充模型的符号表示。系统地阐述了晶体结构中堆积-填充模型的符号表示,详细地介绍了符号表示的多种应用方... 堆积-填充模型是一种学习和理解晶体结构的方法和视角。用字母等符号组合表示堆积-填充模型中原子、空隙分布情况的方式称为堆积-填充模型的符号表示。系统地阐述了晶体结构中堆积-填充模型的符号表示,详细地介绍了符号表示的多种应用方法,加深对晶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符号表示 堆积-填充模型 空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堆积模型预测粗粒土最小孔隙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文喜南 马刚 +3 位作者 王峰 周伟 刘其文 梅江洲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5,共10页
最小孔隙比是粗粒土最基本的物性指标之一,目前除室内和现场试验外,很少有能够直接预测不同级配粗粒土乃至超粒径粗粒土最小孔隙比的方法。本文提出基于颗粒堆积模型预测粗粒土的最小孔隙比,在理想球形颗粒的情形下验证了将颗粒堆积模... 最小孔隙比是粗粒土最基本的物性指标之一,目前除室内和现场试验外,很少有能够直接预测不同级配粗粒土乃至超粒径粗粒土最小孔隙比的方法。本文提出基于颗粒堆积模型预测粗粒土的最小孔隙比,在理想球形颗粒的情形下验证了将颗粒堆积模型用于粗粒土最小孔隙比预测的合理性。由于天然和实际工程中的粗粒土颗粒形状复杂多变,需要建立堆积模型参数与颗粒形状之间的联系,本文采用单一粒径粗粒土颗粒的最小孔隙比与粒径呈幂函数关系的假定,通过优化算法,由若干组试样的最小孔隙比试验结果反演粗粒土的堆积模型参数,并用于预测不同级配粗粒土的最小孔隙比。对不同工程粗粒土或超粒径粗粒土最小孔隙比的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堆积模型 参数优化算法 粗粒土 超粒径粗粒土 最小孔隙比
原文传递
改善骨料级配的AQH堆积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晓武 杨晓炳 +1 位作者 王永定 高谦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
已有骨料级配理论和堆积模型在解决不同颗粒的级配堆积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粉体颗粒的Horsfield堆积模型基础上,优化其不连续级配,确定连续分布粒径区间Q,依据骨料粒度分布特征确定级配比例,由此提出AQH堆积模型。利用某... 已有骨料级配理论和堆积模型在解决不同颗粒的级配堆积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在粉体颗粒的Horsfield堆积模型基础上,优化其不连续级配,确定连续分布粒径区间Q,依据骨料粒度分布特征确定级配比例,由此提出AQH堆积模型。利用某种矿山骨料,对比几种连续级配理论各自适用性,在连续区间Q内几种级配理论确定的各粒径体积微分整体规律与基于骨料粒度分布的理想级配基本一致,即当细颗粒含量要求较高时,对粗颗粒含量要求较低。基于AQH模型的混合颗粒中,-37μm细颗粒部分体积微分有所增加,+225μm粗颗粒体积累计占比降低2.18%,其中-3.1μm细颗粒数目微分显著提高。将胶凝材料作为AQH模型中的细颗粒,根据骨料和胶凝材料相应粒径体积微分所确定的超定方程,利用MATLAB求出最小二乘解,确定骨料及胶凝材料各自质量百分比,基于此配方进行胶砂试验,7d强度0.52MPa,28d强度1.13MPa,就物理堆积效应而言,改善骨料粒径级配,对矿山充填工程胶砂试验参数比例确定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布 堆积模型 骨料级配 序列区间 胶砂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