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密堆积水泥浆体系的堆积率计算 被引量:26
1
作者 周仕明 魏娜 陈玉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49,共4页
紧密堆积水泥浆体系在油气井固井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衡量其紧密堆积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堆积率(PVF)。通过对颗粒堆积的理论推导,分析了颗粒之间堆积的组合形式,从粒径分析角度对堆积率进行了理论计算,为设计高性能紧密堆积水泥浆体系提供... 紧密堆积水泥浆体系在油气井固井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衡量其紧密堆积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堆积率(PVF)。通过对颗粒堆积的理论推导,分析了颗粒之间堆积的组合形式,从粒径分析角度对堆积率进行了理论计算,为设计高性能紧密堆积水泥浆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一颗粒不能达到紧密堆积;适当增加粗粒组分的数目,可提高堆积率,使它接近最紧密堆积,但当组分大于3时,实际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率 颗粒组分 紧密堆积 水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尺度、时间步长和颗粒堆积率对射流床CFD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裴培 王其成 +1 位作者 张锴 文东升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7-1063,共7页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在CFX4.4软件上增加用户自定义子程序模拟了高2.0m、宽0.3m的二维射流床内空气和玻璃珠体系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考察了网格尺度、最大颗粒堆积率和时间步长对射流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射流穿透深度及射流频率的影响... 采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在CFX4.4软件上增加用户自定义子程序模拟了高2.0m、宽0.3m的二维射流床内空气和玻璃珠体系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考察了网格尺度、最大颗粒堆积率和时间步长对射流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射流穿透深度及射流频率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的气固体系,当床层下部纵向网格数为100、时间步长0.0005s时,不仅可以满足网格尺度和时间步长的无关性要求,而且模拟的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分别为5.7%和3.8%.最大颗粒堆积率在本研究范围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射流床 实验测量 CFD模拟 网格尺度 时间步长 最大颗粒堆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微珠粒度级配对振实堆积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宁 肖乐勤 周伟良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0-544,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玻璃微珠堆积时粒径比及细颗粒体积分数对体系堆积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振实密度仪测试体系的堆积率并与堆积率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urnas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R≤7)。两种粒径玻璃微珠堆积时,随粗细... 为了研究不同粒径玻璃微珠堆积时粒径比及细颗粒体积分数对体系堆积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振实密度仪测试体系的堆积率并与堆积率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urnas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R≤7)。两种粒径玻璃微珠堆积时,随粗细粒径比R的增大,堆积效率提高。细颗粒的体积分数为0.3左右时,堆积率达到最大。三种粒径玻璃微珠堆积时,体积比为7∶1∶2或6∶1∶3可使堆积率达到最大。修正后的Furnas模型可使二组分堆积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低于1%(R≤7)。通过引入当量直径并结合修正后的Furnas模型,可使三组分堆积率的估算误差低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微珠 粒度级配 振实堆积率 堆积模型 粒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沙粒堆积率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庆 武建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20,626,共6页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最大沙粒堆积率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最大沙粒堆积率的增大,沙粒速度和风速在跃移层内都有明显增大,而沙粒体积分数在近床面却有所减小,但离开床面一定高度后,沙粒体积分数几乎不受...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最大沙粒堆积率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最大沙粒堆积率的增大,沙粒速度和风速在跃移层内都有明显增大,而沙粒体积分数在近床面却有所减小,但离开床面一定高度后,沙粒体积分数几乎不受最大沙粒堆积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欧拉模型 沙床 最大沙粒堆积率 风沙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砂管外堆积砂渗透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春明 邓金根 +4 位作者 王利华 王希玲 韦龙贵 何宝生 曾祥林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国内外对于松散颗粒床渗透率、窄分砂(均匀砂)渗透率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地层砂渗透率的研究很少,也没有将这种方法引入到石油工程领域;筛管完井后的产能变化主要取决于筛管外堆积砂渗透率的变化和筛管的堵塞程度,为此本文针对地层砂渗透... 国内外对于松散颗粒床渗透率、窄分砂(均匀砂)渗透率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地层砂渗透率的研究很少,也没有将这种方法引入到石油工程领域;筛管完井后的产能变化主要取决于筛管外堆积砂渗透率的变化和筛管的堵塞程度,为此本文针对地层砂渗透率与地层砂粒度中值,非均匀系数和小于44μm颗粒含量的关系展开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拟合出地层砂渗透率与上述几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图版。由此对于任意给定的地层砂,可以通过测试其粒度分布结合该图版得出渗透率的大致变化范围,为产能预测中渗透率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防砂井在不同防砂精度下产能的变化规律,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砂渗透 粒度中值 非均匀系数 小于44μm颗粒的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自由堆积渗透率假设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进军 昝军才 《陕西煤炭》 2011年第4期88-90,共3页
基于边界层的概念,提出采空区自由堆积渗透率的假设。该假设通过为采空区渗透率的分布设定合理的边界,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方法来分析和确定采空区的渗透率分布。在采空区漏风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表明,采用自由堆积渗透率假设确定的渗透... 基于边界层的概念,提出采空区自由堆积渗透率的假设。该假设通过为采空区渗透率的分布设定合理的边界,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方法来分析和确定采空区的渗透率分布。在采空区漏风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表明,采用自由堆积渗透率假设确定的渗透率分布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由堆积渗透 边界层 漏风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骨料堆积模型研究与新型模型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柏林 杨志强 +1 位作者 高谦 郭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00-2406,共7页
骨料堆积密实度不仅影响混凝土和充填体的强度,还关系到新拌混凝土或充填料浆的和易性与管输性,因此它是混凝土工程和充填矿山研究课题之一。本实验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五个堆积率计算模型的特性。然后分析了三个颗粒间... 骨料堆积密实度不仅影响混凝土和充填体的强度,还关系到新拌混凝土或充填料浆的和易性与管输性,因此它是混凝土工程和充填矿山研究课题之一。本实验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五个堆积率计算模型的特性。然后分析了三个颗粒间相互作用影响堆积率的壁效应及松动效应模型,讨论其差异性及适用范围。针对金川镍矿废石骨料进行堆积密实度实验和计算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粗细颗粒混合比下所适用的模型也不同,现有堆积模型难以精确预测实际堆积率。最后提出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黑盒建模思路及实现过程,建立能准确预测骨料堆积率计算的通用模型,并对模型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模型 堆积率 堆积密实度 混合骨料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磨粒切削TC4钛合金过程摩擦行为仿真与研究
8
作者 陈振 赵盼 +1 位作者 闫蕊 路丹妮 《钛工业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单颗磨粒在切削TC4钛合金过程中的摩擦行为及其对抛光加工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单颗磨粒切削TC4钛合金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模型,并应用迭代自适应网格重划分技术,准确模拟了不同摩擦系数下单颗磨粒切... 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单颗磨粒在切削TC4钛合金过程中的摩擦行为及其对抛光加工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单颗磨粒切削TC4钛合金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模型,并应用迭代自适应网格重划分技术,准确模拟了不同摩擦系数下单颗磨粒切削TC4钛合金表面时的接触应力分布和塑性变形,为优化TC4钛合金叶片抛光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摩擦系数对切削深度和材料堆积率有影响,特别是在磨粒切出阶段,摩擦系数的增加会显著促进材料在磨粒前端和两侧的堆积,故在实际抛光加工中应合理控制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磨粒 有限元仿真 塑性变形 材料堆积率 摩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剂对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及干燥成膜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范鹏 宋亮 +1 位作者 涂鹏程 刘芸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93-197,共5页
本文研究了稳定剂如羟乙基纤维素和氯化钙对乳化沥青性能的作用机理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添加稳定剂可以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改善其干燥成膜过程。特别是在储存稳定性方面,稳定剂通过增加水相的黏度和电势差,有效减缓... 本文研究了稳定剂如羟乙基纤维素和氯化钙对乳化沥青性能的作用机理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添加稳定剂可以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和改善其干燥成膜过程。特别是在储存稳定性方面,稳定剂通过增加水相的黏度和电势差,有效减缓了沥青颗粒的沉降速度,提高了乳化沥青的整体稳定性。在干燥成膜过程中,稳定剂的加入有助于形成更均匀和持久的沥青膜,促进了乳化沥青与集料的良好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乳化沥青 储存稳定性试验 颗粒最大堆积率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_nO_(2n+1)光催化性能和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精成 王文邓 +2 位作者 卞建江 杨建华 黄富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5-1078,共4页
光催化剂BaTi_nO_(2n+1)(n=1,2和4)粉末是通过sol-gel法制得的聚合物前驱体在800℃下烧制而成.利用XRD粉末衍射和UV-Vis吸收光谱表征样品的物相和吸收光谱特性.在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测试中,采取甲基橙作为染料光降解的模型,研究了BaTiO_3... 光催化剂BaTi_nO_(2n+1)(n=1,2和4)粉末是通过sol-gel法制得的聚合物前驱体在800℃下烧制而成.利用XRD粉末衍射和UV-Vis吸收光谱表征样品的物相和吸收光谱特性.在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测试中,采取甲基橙作为染料光降解的模型,研究了BaTiO_3、BaTi_2O_5和BaTi_4O_9在各种酸性条件下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率,并初步探讨了其光催化性能差异的影响机制.实验表明,在相同的酸性条件下,三种钛酸钡BaTi_nO_(2n+1)(n=1,2和4)的光催化活性都随n的增大而增强,即BaTiO_3<BaTi_2O_5<BaTi_4O_9.引入堆积率(定义为单位晶胞内所有组成离子的体积占整个晶胞体积的百分比)的概念,堆积率越小,则表明材料晶体结构越开放.利用结构开放度的概念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光催化活性的差异,即在这三种材料中,结构越开放,光催化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nP2n+1(n=1 2和4) 光催化 甲基橙 Sol—Gel pH值 堆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粒径特征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丰曙霞 刘贤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共4页
通过对原状粉煤灰进行粉磨、分级、再混合等操作,获得不同粒径特征的粉煤灰颗粒群,替代部分水泥配制砂浆。测试粉煤灰-水泥-砂干混料的堆积空隙率、新拌及硬化砂浆性能,研究粉煤灰粒径特征对干混料堆积空隙率的影响以及堆积空隙率与砂... 通过对原状粉煤灰进行粉磨、分级、再混合等操作,获得不同粒径特征的粉煤灰颗粒群,替代部分水泥配制砂浆。测试粉煤灰-水泥-砂干混料的堆积空隙率、新拌及硬化砂浆性能,研究粉煤灰粒径特征对干混料堆积空隙率的影响以及堆积空隙率与砂浆流动性、抗压强度、抗渗性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拌砂浆的流动性与干混料堆积空隙率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变化关系,干混料堆积空隙率对后期硬化砂浆抗渗性的影响作用较粉煤灰比表面积对其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积 堆积空隙 流动性 抗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区公路高边坡滚石灾害评价——以G219公路乌克尔朝龙沟至松树沟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朋 李严严 +1 位作者 尚彦军 王辉伦 《华北地质》 2022年第3期77-86,共10页
在强烈物理风化而导致岩体破碎的新疆西北部山区,岩崩滚石是公路边坡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G219线吉木乃至和布克赛尔公路乌克尔朝龙沟至松树沟段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显示,高边坡滚石对预建公路通行车辆及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综... 在强烈物理风化而导致岩体破碎的新疆西北部山区,岩崩滚石是公路边坡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G219线吉木乃至和布克赛尔公路乌克尔朝龙沟至松树沟段地质灾害调查结果显示,高边坡滚石对预建公路通行车辆及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研究区内高边坡滚石进行识别、模拟及滚石灾害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5处潜在高风险高边坡滚石灾害。以滚石动能和堆积率为基础对滚石影响区域进行划分,5处高边坡上公路依次位于中强度低堆积区、高强度中堆积区、高强度低堆积区、高强度低堆积区和低强度高堆积区。为减轻滚石灾害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笔者提出相应防护措施:对高边坡上较小的不稳定块体可采取人工清除或拦护网拦截,对于较大不稳定块体可使用锚杆加固,并在坡脚修筑挡土墙或拦截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公路高边坡 滚石灾害 动能 堆积率 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粒径对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磊 赵健 赵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88,92,共4页
为研究粉煤灰粒径对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原状粉煤灰进行研磨分析,获得不同粒径特征的粉煤灰颗粒群。通过测试粉煤灰-水泥-煤矸石混合料的堆积空隙率,研究了粉煤灰粒径特征对混合干料空隙率的影响,以及料浆流变特征、坍落度... 为研究粉煤灰粒径对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原状粉煤灰进行研磨分析,获得不同粒径特征的粉煤灰颗粒群。通过测试粉煤灰-水泥-煤矸石混合料的堆积空隙率,研究了粉煤灰粒径特征对混合干料空隙率的影响,以及料浆流变特征、坍落度和单轴抗压强度与粉煤灰粒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料浆坍落度与混合干料堆积空隙率线性相关,料浆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随粉煤灰粒径的减小而减小,单轴抗压强度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粒径 堆积空隙 坍落度 流变特性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磨削Inconel718单颗PCBN磨粒磨损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强 梁国星 +1 位作者 郝建宇 张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5-1230,共6页
针对高速磨削Inconel718 PCBN磨粒磨损问题,对单颗磨粒高速磨削实验过程的磨削力、工件材料堆积率及磨粒磨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利用MV-40数控加工中心,对Inconel718进行了单颗磨粒高速磨削试验;使用测力仪测量了磨削过程磨削力,采用三... 针对高速磨削Inconel718 PCBN磨粒磨损问题,对单颗磨粒高速磨削实验过程的磨削力、工件材料堆积率及磨粒磨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利用MV-40数控加工中心,对Inconel718进行了单颗磨粒高速磨削试验;使用测力仪测量了磨削过程磨削力,采用三维形貌仪和超景深显微镜对磨痕和磨粒磨损进行了观察,分析了材料堆积率和磨粒磨损变化规律;从磨削力比、磨痕横截面以及材料堆积率3个方面,分析了高速磨削过程中的磨粒磨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磨粒初期磨损阶段,尖端出现微破裂、材料粘附以及裂纹;稳定磨损阶段,裂纹沿切削刃扩展直到形成新的切削刃;磨粒初期磨损钝化会增大磨削力比和材料堆积率,磨粒磨损后期形成新切削刃则会降低磨削力比和材料堆积率;磨削深度的增大会加剧磨粒磨损,磨粒力比拐点出现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718 磨削力 堆积率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筛管防砂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春明 王希玲 邓金根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2年第2期78-82,1,共5页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出砂问题十分普遍,对于出砂油气藏,防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机械防砂作为最重要的防砂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优质筛管防砂是现场应用比较普遍的防砂管柱防砂技术。优质筛管本身的渗透性一般较大,不足以对油井...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出砂问题十分普遍,对于出砂油气藏,防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机械防砂作为最重要的防砂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优质筛管防砂是现场应用比较普遍的防砂管柱防砂技术。优质筛管本身的渗透性一般较大,不足以对油井产量造成影响。而从地层产出的细砂会不断充满防砂管柱与井壁的环形空间。由于地层产出砂沉积后的渗透率较低,会对油井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地层砂为研究对象,以地层砂粒度分析为研究基础,分析了不同颗粒粒度及其分布所产生不同的地层砂渗透率。运用渗流力学的知识对优质筛管堆积砂层表皮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不同颗粒粒度及其分布、环空砂层表皮系数与油井产能关系的模型,从而更好的预测出砂后优质筛管防砂井的产能,对指导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筛管 堆积砂渗透 粒度分布 环空砂层表皮系数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多孔生态护坡混凝土的研制与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启贵 何仕英 《工程与建设》 2010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用再生骨料研制了生态护坡用混凝土。分析了研制的关键参数;采用目标孔隙率的方法,以胶凝材料浆体填充粗骨料空隙实现目标孔隙率;采用正交设计确定水灰比和集灰比以及粉煤灰掺量。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满足要求,且具有更好的生态... 用再生骨料研制了生态护坡用混凝土。分析了研制的关键参数;采用目标孔隙率的方法,以胶凝材料浆体填充粗骨料空隙实现目标孔隙率;采用正交设计确定水灰比和集灰比以及粉煤灰掺量。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满足要求,且具有更好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多孔混凝土 堆积空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促进Co/Mo/Al2O3催化剂上碳纳米管的生长
17
作者 崔超婕 骞伟中 魏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62-2468,共7页
对水促进Co/Mo/Al_2O_3催化剂裂解乙烯生长碳纳米管(CNTs)的研究发现,通入体积分数((?))为0.6%的水蒸汽在1h内可将CNTs的生长倍率从3.7 g·g^(-1)提高至70 g·g^(-1).水的作用在于恢复被无定形碳包覆的催化剂颗粒的活性,水的加... 对水促进Co/Mo/Al_2O_3催化剂裂解乙烯生长碳纳米管(CNTs)的研究发现,通入体积分数((?))为0.6%的水蒸汽在1h内可将CNTs的生长倍率从3.7 g·g^(-1)提高至70 g·g^(-1).水的作用在于恢复被无定形碳包覆的催化剂颗粒的活性,水的加入量由于其积碳(促进固体碳生成)和消碳(去除固体碳)的竞争作用存在最佳值,不同反应时间下乙烯的转化率与有效催化剂含量的分析表明,在CNTs生长后期,水的催化促进作用减弱.将催化剂的相对性与CNT聚团的相对密度关联发现,反应后期的CNTs主要在聚团内部缠绕生长,催化剂被包覆失活,拉曼测试与差热热重分析表明,生长阻力导致所得CNTs缺陷增多,CNT聚团密度变化与CNT缺陷间存在对应关系.聚团内外CNTs的生长阻力不同,生长倍率不同,导致产品纯度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水: 生长倍:聚团结构:堆积密度: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ass formation,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CuAlNi bulk metallic glasses 被引量:2
18
作者 C.E.BORJA I.A.FIGUEROA +3 位作者 O.LOZADA-FLORES M.ESTRADA G.A.LARA-RODRIGUEZ J.A.VERDUZC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157-1165,共9页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me Zr Cu Al Ni bulk metallic glasses were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alloys were theoretically determined with the dense packing and kinetic fra...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me Zr Cu Al Ni bulk metallic glasses were analyzed. The compositions of the alloys were theoretically determined with the dense packing and kinetic fragility index models. Cylindrical and conical ingots were produced by copper mould suction-casting under Ar atmosphere. The conical ingo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glassy structure. It was found that both alloys have a critical glassy diameter, Dc, of 3 mm. Thermal behaviour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t heating rates of 0.5, 0.67 and 0.83 K/s. The gamma parameter γ, supercooled liquid region ΔTx, and reduce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rg, of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glasses indicated high glass forming ability. The glassy compositions showed a fragility index of ~40 GPa. The compression test of the investigated alloys was carried out at a strain rate of 0.016 s^-1, obtaining a elastic modulus of ~83 GPa, total deformation of ~5%, yield strength of 1.6 GPa and hardness of 4 GPa.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the dense packing and kinetic fragility index models helped to predict glass-forming compositions in the family alloy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lk metallic glass glass formation ability fragility index packing efficiency suction 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骨料粒形对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灵灵 王海超 +6 位作者 姜佩弦 严桂凤 刘浩宇 周长松 张亿龙 陶瑞锋 吴健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1-205,共5页
为了研究固废骨料粒形对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因为固废骨料粒形不同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制备相同强度的人工球形骨料和自然破碎的普通再生骨料的自密实混凝土;包括普通混凝土材料在内,制作成立方体试件... 为了研究固废骨料粒形对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因为固废骨料粒形不同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制备相同强度的人工球形骨料和自然破碎的普通再生骨料的自密实混凝土;包括普通混凝土材料在内,制作成立方体试件、棱柱体试件、四点弯抗折强度试件27个,为排除空隙比不同带来的差异,进行了空隙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球形骨料的再生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无论是抗压强度还是抗折强度均比较高,其立方体抗压强度较普通再生骨料提高了约21%,轴心抗压强度提高了约9%,抗折强度值提高了4%;导致普通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空隙的不均匀分布和空隙的几何形状不规则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人工球形骨料堆积具有较好的结构骨架,而破碎骨料的自然堆积在理论上存在弱结构面,验证了骨料粒形对再生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这对研究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粒形 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堆积空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ce in Selenium Accumulation in Shoots of Two Rice Cultivars 被引量:21
20
作者 ZHANG Lian-He SHI Wei-Ming WANG Xiao-Ch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46-653,共8页
Two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Xiushui 48 and S. Andrea, differing in their ability to accumulate Se in the grain (as high as a three-fold difference), were compared for selenium (Se) accumulatio... Two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Xiushui 48 and S. Andrea, differing in their ability to accumulate Se in the grain (as high as a three-fold difference), were compared for selenium (Se) accumulation in their shoots when their growth media was supplied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reated with 0.25μmol L^-1 Na2SeO3, Xiushui 48 accumulation of Se in the shoot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rapid (P〈0.05) than S. Andrea, probably because of greater Se uptake and transport in Xiushui 48. Xiushui 48 rice seedlings had a higher shoot-Se accumulation rate and absorbed selenocysteine (Se-Cys) more rapidly than S. Andrea seedlings. However, when treated with Se as 0.25μmol L^-1 selenomethionine (Se-Met), the S. Andrea seedlings' accumul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0.05) than that of Xiushui 48. Possibly, the high Se accumulation rate of Xiushui 48 seedling shoots compared to S. Andrea shoots was the result of a higher capacity of Xiushui 48 to transform selenite to organic Se compounds and a higher selenite uptak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cultivars Se accumulation SELENITE transport uptake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