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沉积学在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结构与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兆辉 曾洪流 +5 位作者 胡素云 张君龙 刘伟 周红英 马德波 傅启龙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切片和RGB融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地貌学(模式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性表征沉积相;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地震属性提取、主因子分析和随机拟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岩性学(数据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量预测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自西向东发育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环境,组成完整沉积相序。中缓坡发育3套(6期)礁滩体,第2套受后期潮道改造,形成潮道改造型碳酸盐岩颗粒滩,潮道内地层较均质,潮道间地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导致地震频率较高。②研究区外缓坡近端发育线物源斜坡扇,外缓坡远端至盆地区域发育点物源盆底扇。源自中缓坡礁滩体系的沉积物沿着同沉积走滑断裂相关峡谷被搬运,从而形成了斜坡扇和盆底扇。③研究区储层多发育于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较少,内缓坡几乎不发育。外缓坡至盆地区域发育的斜坡扇和盆底扇、中缓坡发育的潮道间岩溶颗粒滩和潮道口发育的潮汐三角洲储层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地貌学 地震岩性学 潮道 颗粒滩 线物源斜坡扇 点物源盆底扇 下寒武统 古城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
2
作者 云露 曹自成 +3 位作者 耿锋 汪洋 丁勇 刘永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 塔河和顺北油气田是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富集程度最高、油气连片分布、多层系聚集的两大油气田。分析了塔河和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油气藏的油气性质、油品多相态、成藏模式与差异成藏富集、油气井油气产出与断裂差异活动性,研究了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分布有序性。结果表明:①多源多期生排烃、烃源岩差异热演化、长期稳定发育的古隆起和古斜坡背景及储层形成与发育共同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油气性质和油品相态的有序分布。②多期构造调整和多期成藏控制了塔北台盆区气藏-超重质油藏的油气主成藏期、油气藏类型有序分布和油气富集程度。③断裂垂向输导和研究区东部岩性与不整合面侧向输导形成了顺北成藏模式;顺北地区多为原地充注,油柱高度大;坡度控制下侧向调整与通源断裂带规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烃源岩演化特征控制了本区在海西晚期和燕山期成藏为主的原生油气藏分布;断裂、不整合面和岩溶缝洞体横向输导为主形成了塔河成藏模式;塔河油气田呈现多期立体连片成藏,深大断裂带与古隆起和古斜坡控制了油气差异富集。④在富油气区带整体有序成藏背景下,通源走滑断裂带具有“控储、控藏、控富”有序成藏特性,油气沿深大走滑断裂带运移路径周边圈闭富集。⑤根据塔里木盆地塔北台盆区奥陶系油气有序性分布,提出环满加尔坳陷西缘、环轮台断裂带和环阿瓦提北坡为立体勘探增储上产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有序分布 油气藏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河地区 塔北台盆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控制
3
作者 曾联波 宋逸辰 +6 位作者 韩俊 韩剑发 姚迎涛 黄诚 张银涛 谭笑林 李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连通性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①走滑断层规模、构造部位与岩石力学层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发育规模。断层规模越大,储层规模越大;叠接挤压段的储层规模大于叠接拉分段,纯走滑段的储层规模相对较小;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与端部的储层规模较大;垂向上储层发育的差异性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脆性指数高的岩石力学层更有利于缝洞储层的发育。②多期走滑断层活动及流体改造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有效性演化及其非均质性。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大气淡水活动期为缝洞储层主要形成期;海西晚期热液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③走滑断层构造部位和现今地应力控制了缝洞储层连通性。叠接拉分段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于纯走滑段,叠接挤压段较差;与现今地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优质缝洞型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走滑断层的叠接拉分段两侧断层交汇区域,叠接挤压段中部区域、纯走滑段交叉部位、转折部位和端部的羽状断层区;剖面上集中于高脆性指数的岩石力学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作用 缝洞型储层 走滑断层 岩石力学层 碳酸盐岩 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志留系隔夹层识别及分布
4
作者 王伟 代梦莹 +4 位作者 陈俊凯 邹云龙 吴琼 蒋琼 冯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 塔里木盆地英买35井区隔夹层分布规律不明,为后续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为了识别研究区隔夹层类型,分析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取心、常规测井、化验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隔夹层类型,采用三端元定型法分小层建立了隔夹层识别图版,提出了识别标准,分析了隔夹层的横向和纵向展布特征,研究了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在横向上,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在目的层下部,连续性较好,而物性隔夹层则主要分布在中—上部,尽管厚度较小,但同样具有较好的横向连续性;在平面上,隔夹层主要集中发育于研究区中部,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厚度聚集带,随着与中部区域距离的增大,隔夹层厚度向四周逐渐减小。受隔夹层空间分布控制作用,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研究区K3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买35井区 泥质隔夹层 物性隔夹层 三端元定型法 空间展布 精细评价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5
作者 尚凯 何卿 +6 位作者 徐勤琪 汤海磊 廖启丰 邓嘉铭 姜伟民 刘波 石开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2,共14页
塔里木盆地深层寒武系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发育规律的认识是寻找优质规模储集体的关键.通过对塔西北野外露头和盆内重点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类型及成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发育两类优质... 塔里木盆地深层寒武系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发育规律的认识是寻找优质规模储集体的关键.通过对塔西北野外露头和盆内重点钻井资料分析,对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储层类型及成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发育两类优质储层:微生物白云岩储层和颗粒/残余颗粒白云岩储层,微生物白云岩储层进一步划分为泡沫绵层石白云岩储层、叠层石白云岩储层及凝块石白云岩储层.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优质白云岩储层孔隙的形成受沉积及早期成岩作用控制,微生物丘、浅滩沉积具有较好的原生孔隙(粒间孔、微生物格架孔)发育,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高频海平面控制的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进一步叠加改善了原生孔隙,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早期孔隙的有效保存则得益于早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厚层膏盐岩的快速封盖作用;此外,断裂沟通的流体活动使局部白云岩地层再次发生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等埋藏成岩改造作用,导致储层孔隙结构重构,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下寒武统 微生物白云岩 白云岩储层 储层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地应力特征及裂缝分布预测
6
作者 黄超 郭宏辉 +3 位作者 张生龙 朱林涛 冯建伟 杜赫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背景为基础,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地应力状态、断裂周缘裂缝系统及单井产能特征。根据纵横波测井与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储集层力学条件,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基于弹塑性理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走滑断控模式下目的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断裂带各段地应力模式不同;地质单元结构差异控制地应力分布,裂缝高密度区多呈条带状分布于断裂两侧或断裂之间;在安德森Ⅰa型、Ⅲ型地应力模式下,裂缝高密度区油气井具高产特征。明确了顺北走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地应力条件、裂缝发育特征及单井油气高产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 地应力 裂缝预测 构造分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P12-8井区白垩系舒善河组上段沉积特征
7
作者 陈鹏 张丹扬 +2 位作者 朱洪武 殷佳伟 王德海 《世界地质》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为查明沉积储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厘清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白垩系舒善河组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剖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砂体分布之间的关系。采用岩心分析以及测井分析方法识别岩性标志,主要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沉积结构、沉积构造... 为查明沉积储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厘清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白垩系舒善河组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剖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砂体分布之间的关系。采用岩心分析以及测井分析方法识别岩性标志,主要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识别测井标志,包括定性方面的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资料特征。采用系统的沉积学分析方法,主要为地质学方法,总结岩性及测井沉积相标志,建立沉积微相划分标准;通过单井相与剖面相分析垂向上和剖面上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利用砂地比分析沉积微相平面特征;利用砂体厚度分析砂岩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综合岩心与测井数据,建立了1套沉积微相划分标准,绘制了1个单井相图及横纵2个剖面相图,完成了4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及砂体展布图,并总结了区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沉积模式。TP12-8井区舒善河组上段属于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及河道侧缘3个沉积微相,物源来自托甫台以南地区。由于沉积环境为大型氧化宽浅湖盆,因此具有独特的沉积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水下沉积,TP12-8井区沉积物呈氧化色如棕色;砂体叠片发育,以细砂岩为主,平面上约占总面积的75%,砂体厚度可达1.4~23.9 m;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主体沉积相,河口坝不发育,河道入湖之后持续推进延伸,呈条带状贯穿整个研究区,宽度达1.5~9.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舒善河组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沉积微相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
8
作者 廖珂琰 邱楠生 +4 位作者 常健 李丹 李慧莉 马安来 李竞赢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具有较低的地表热流,地层温度差异显著,为了明确盆地中部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顺托果勒及周缘地区33口井的系统稳态测温数据,研究了地温梯度和深层温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 塔里木盆地具有较低的地表热流,地层温度差异显著,为了明确盆地中部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顺托果勒及周缘地区33口井的系统稳态测温数据,研究了地温梯度和深层温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及其对热流和温度的影响,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构建了地壳分层结构模型,并计算了地壳热流密度。结果表明:顺南、顺托和顺北地区0—5 km平均地温梯度分别为22.5℃/km、20.0℃/km和18.6℃/km,8 km深度处平均地层温度分别约为200℃、175℃和135℃,表现出显著的地温场差异;地壳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地壳热流的差异,地壳结构是研究区地温场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对地温场的影响并不显著;上新世以来顺北地区的快速沉积作用和顺南地区深部热液活动未对现今地温场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托果勒地区 深层 地温场 热流 热物性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春季塔里木盆地典型沙尘天气过程气溶胶垂直分布及传输
9
作者 田文君 薛一波 +4 位作者 张小啸 雷加强 李生宇 范敬龙 张恒 《干旱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6,共13页
利用2021年4月下旬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HYSPLIT模式和环境监测及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分析沙尘气溶胶光学信息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大范围沙尘天气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潜在来源和传输路径... 利用2021年4月下旬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HYSPLIT模式和环境监测及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分析沙尘气溶胶光学信息的垂直分布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大范围沙尘天气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潜在来源和传输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沙漠腹地在4月19日20:00—21日14:00和22日14:00—26日18:00出现了两次强沙尘天气过程,沙尘集中分布在0~5 km高度,0~2 km消光系数>0.3 km^(-1);退偏比>0.6,远高于沙尘气溶胶的判定阈值0.31;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均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第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主要由翻越天山的冷空气导致,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均出现扬沙天气,和田PM_(10)浓度于22日达到峰值3763μg·m^(-3),沙尘来自盆地西部;第二次沙尘天气主要来源于盆地东北处的冷空气入侵,库尔勒和阿克苏的PM_(10)浓度于25-26日突增至1200μg·m^(-3)以上,沙尘源区位于沙漠腹地、盆地东北部及北部;第二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污染传输高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影响范围更广。沙漠腹地塔中尘源丰富,沙尘天气期间沙尘气溶胶垂直分布超过4 km,沙尘传输高度显著大于沙尘天气高发区和田和民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沙尘天气 气溶胶 垂直分布 激光雷达 塔中 PM_(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走滑断裂多核破碎带地震响应特征
10
作者 梁鑫鑫 张银涛 +5 位作者 陈石 谢舟 周建勋 康鹏飞 陈九洲 彭梓俊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地震属性、测井以及生产数据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破碎带的控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皮羌断裂是一条左旋撕裂走滑断层,根据露头变形程度可将破碎带结构... 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地震属性、测井以及生产数据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走滑断裂破碎带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破碎带的控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皮羌断裂是一条左旋撕裂走滑断层,根据露头变形程度可将破碎带结构分为断层泥、大节理发育区、角砾岩、碎裂岩和裂缝发育带5类。皮羌断裂是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复杂走滑断裂带,发育多核断层破碎带,断层核由碎裂岩和断层泥构成。②富满油田走滑断裂与野外露头断裂发育模式相同,为多核断层破碎带模式。不同应力机制下的走滑断裂破碎带结构差异明显:平移段破碎带宽度最小,平均宽度为368.50m,破碎带主要发育裂缝;张扭段破碎带宽度大,平均宽度为1174.00m,破碎作用主要发生在边界断裂带内部,裂缝和溶洞为主要结构;压扭段破碎带宽度较大,平均宽度为951.25m,破碎作用不仅在断裂带内部发生,而且对断裂带外围有一定影响,裂缝发育,溶蚀孔洞欠发育。③研究区走滑断裂活动强度与破碎带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断裂活动性越强则破碎带规模越大,储集体越发育;单井产能不仅受储集体规模控制,还受断裂应力环境影响,张扭段、平移段的产能和储集体规模带呈正相关关系,压扭段产能与储集体规模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体 地震属性 破碎带结构 单核破碎带 多核破碎带 走滑断裂 皮羌断裂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意义
11
作者 何帅 马安来 +9 位作者 云露 曹自成 李贤庆 黄诚 张国松 胡松 王铁一 彭威龙 朱志立 崔福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6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是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系,研究恰尔巴克组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有意义。对顺北地区6口钻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烃源岩是近期勘探新发现的烃源岩层系,研究恰尔巴克组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有意义。对顺北地区6口钻井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测试,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特征进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6口钻井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泥岩、深灰色灰质泥岩和深灰色泥质灰岩。灰黑色泥岩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0%~2.81%,平均值为1.59%,岩石热解生烃潜量(S_(1)+S_(2))为0.43~12.05 mg/g,平均值为5.59 mg/g。深灰色灰质泥岩TOC为0.46%~2.24%,平均值为1.47%,S_(1)+S_(2)为0.18~1.97 mg/g,平均值为0.91 mg/g。深灰色泥质灰岩TOC为0.22%~3.41%,平均值为1.72%,S_(1)+S_(2)为1.37~18.56 mg/g,平均值为9.04 mg/g。SB5井、SB7井和SB71X井区有机质丰度最高。②恰尔巴克组烃源岩形成于弱还原偏咸水的海相沉积环境中,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藻类为主。大部分样品氢指数(HI)介于289~512 mg/g,平均值为416 mg/g,为腐殖-腐泥型(Ⅱ1)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③SB7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55%~0.88%,平均值为0.72%,为低成熟-中等成熟阶段;SB71X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R_(o)介于0.53%~0.70%,平均值为0.62%,为低成熟阶段;SB5井恰尔巴克组烃源岩R_(o)介于0.85%~0.95%,平均值为0.90%,达到中等成熟阶段。④恰尔巴克组烃源岩厚度为20~25 m,主要分布在顺北地区5号断裂带和7号断裂带台内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子地球化学 烃源岩 恰尔巴克组 奥陶系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成因的走滑断裂带岩溶缝洞型储层连通性与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12
作者 李凤磊 林承焰 +4 位作者 任丽华 张国印 朱永峰 张银涛 关宝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34,共20页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立体结构,是影响其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优选具有典型缝洞体特征的一间房地质露头,通过无人机露头扫描、探地雷达分析和实际测量等手段,完成断裂、裂缝和溶洞的参数提取,...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立体结构,是影响其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优选具有典型缝洞体特征的一间房地质露头,通过无人机露头扫描、探地雷达分析和实际测量等手段,完成断裂、裂缝和溶洞的参数提取,依据露头大型溶洞、小型溶洞、断层核和破碎带的分布特征,建立断裂带露头区缝洞体发育模式。基于里德尔剪切机理与应力椭圆理论,分析走滑断裂结构特征;采用传统解释与智能识别结合手段,完成富满油田跃满井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走滑断裂、缝洞体主体和裂缝带精细解释,以及不同结构储层地震响应正演验证;借助缝洞型井组的干扰试井,分析储层连通要素,建立以生产井单井产能、见水周期、油压变化和静压梯度等生产动态为依据的油藏单元划分思路,探讨了不同结构特征储集体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走向为控制缝洞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可将其划分为单断面无溶蚀断-缝组合、单断面弱溶蚀断-缝-洞组合和单断面强溶蚀断-缝-洞组合3个发育阶段,建立单断面、平行断面和复杂断面3个岩溶缝洞体发育模式,用来指导研究区缝洞型储层立体结构刻画;②确立断裂面走向为核心连通要素,基于储层解释结果,划分了不同断裂面组合的顺向强连通、复合中连通和侧向弱连通3种连通类型;③建立同向单断裂组合、斜列断缝面组合和不同向多断缝面组合3种储集体连通性组合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基于这种认识,可以建立起一种油藏连通单元的分析思路,从而指导走滑断裂带岩溶缝洞型油气藏勘探与剩余油挖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断裂破碎带 储层连通性 缝洞型储层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萨尔干组旋回地层学研究
13
作者 高源 任传真 +5 位作者 房强 吴怀春 时美楠 张世红 杨天水 李海燕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8,共11页
【目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是一套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烃源岩,其沉积模式尚不明确。高分辨率地质年代学的约束有助于精确刻画萨尔干组沉积过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地区苏巴什沟剖面长度为9.0 m的萨尔干组进行质量磁... 【目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是一套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烃源岩,其沉积模式尚不明确。高分辨率地质年代学的约束有助于精确刻画萨尔干组沉积过程。【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柯坪地区苏巴什沟剖面长度为9.0 m的萨尔干组进行质量磁化率测试,并利用获得的701个数据进行详细的旋回地层学分析。【结果】通过频谱分析识别出0.741~1.283 m、0.204~0.267m、0.057~0.071 m和0.035~0.039 m的显著谱峰,其比例约为21.14∶7.71∶5.71∶1.86∶1.11∶1,与中—晚奥陶世天文轨道旋回周期的比值相近。利用405 ka长偏心率旋回的周期进行天文校准,得到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旋回的周期分别为100 ka、30.6~31.2 ka和20.0~21.8 ka。利用识别出的长偏心率旋回建立了研究剖面持续时间为~3.9 Ma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以Nemagraptus gracilis笔石带底界作为等时界面,实现了苏巴什沟剖面和大湾沟剖面(上奥陶统底界全球辅助层型剖面)在405 ka时间尺度上的旋回地层对比,计算出苏巴什沟剖面萨尔干组开始沉积的时间比大湾沟剖面晚约1.03 Ma。【结论】上述研究支持萨尔干组形成于逐步海侵过程。此外,~1.2 Ma的超长斜率旋回可能控制着萨尔干组沉积期的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上奥陶统 旋回地层对比 1.2 Ma斜率旋回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超深层白云岩类型及成储潜力评价
14
作者 刘大卫 李映涛 +6 位作者 韩俊 张继标 汝智星 杨孝群 王石 黄诚 肖重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4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是极具勘探潜力的岩相类型,但目前对该地区成层分布的白云岩成因及其物性差异尚无系统阐释。本研究基于详细的岩石学观察、碳氧同位素和微区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碳酸盐岩U-Pb定年、覆压孔渗测...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是极具勘探潜力的岩相类型,但目前对该地区成层分布的白云岩成因及其物性差异尚无系统阐释。本研究基于详细的岩石学观察、碳氧同位素和微区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碳酸盐岩U-Pb定年、覆压孔渗测试等资料,对鹰山组内幕成层发育的白云岩类型、成因机制进行探讨,并初步评价了不同成因白云岩的物性差异。研究发现:(1)顺北地区鹰山组下段白云岩相对发育,主要包括2类成层分布白云岩,分别是埋藏压溶白云岩(Ⅰ类)和准同生渗透—回流白云岩(Ⅱ类);(2)I类白云岩为埋藏白云石化成因,分布于低能沉积相内,为埋藏过程中缝合线建造驱动黏土矿物转化成因机制,在顺北中部地区较为发育;(3)Ⅱ类白云岩为准同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成因,主要分布于地貌较高、相对高能的沉积相区,在顺北西区、顺南地区相对发育;(4)Ⅰ类白云岩实测物性数据(φ:0.3%~1.0%;K:0.003×10^(-3)~0.074×10^(-3)μm^(2))低于Ⅱ类白云岩(φ:0.4%~2.0%;K:0.009×10^(-3)~0.055×10^(-3)μm^(2)),但Ⅰ类白云岩的发育可提升地层中白云岩和灰岩互层的比例,具裂缝改造成储潜力。研究成果对于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层白云岩油气勘探选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鹰山组 白云岩类型 白云石化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
15
作者 陈维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赵佳琦 黄志龙 李志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6,I0005,I0006,共18页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 基于平衡剖面恢复、生烃过程模拟、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测试、地层水地球化学数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测井数据等资料,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差异成藏过程及控藏因素。结果表明:博孜—大北地区巴二段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和断背斜圈闭,圈闭幅度和闭合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形成时间逐渐变晚;烃源岩充注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生烃时间逐渐变晚。巴二段整体具有早期聚油和晚期聚气的特征,受控于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构造演化过程,不同地区和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存在差别;博孜—大北地区南带巴二段快速深埋时间极晚,导致油气充注期次和储层致密化时间晚于中北带的。不同地区和区带之间的差异成藏过程受控于圈闭条件、烃源岩充注强度、油气充注期次、储层非均质性和保存条件等因素;圈闭幅度越大、生烃时间越早、充注强度越强、优质储层占比越高、保存条件越好,巴二段油气水分异越彻底,产量越高。该结果为库车坳陷及其他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挤压 生烃演化 充注期次 差异成藏过程 控藏因素 博孜—大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导致的白云石重结晶过程中的原位地球化学记录:以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寒武统白云岩为例
16
作者 刘明铭 鲁子野 +6 位作者 李飞 陈曦 叶宁 黄柏文 李映涛 张歆妍 张哨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寒武统白云岩遭受了大量的热液改造。基于岩石学、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分析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BT5井上寒武统白云岩中识别出了3种组构的白云石:基质白云石(MD)、环带状鞍形白云石(SD1)和巨晶鞍形白云石(SD2)。...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上寒武统白云岩遭受了大量的热液改造。基于岩石学、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分析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BT5井上寒武统白云岩中识别出了3种组构的白云石:基质白云石(MD)、环带状鞍形白云石(SD1)和巨晶鞍形白云石(SD2)。其中,SD1自形程度较好,其核部(SD1-1)具有污浊的晶面和亮红色阴极光,边缘(SD1-2)具有明亮的晶面并在阴极光下显示无规则明暗环带;SD2具有波状消光和亮红色阴极光。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显示,从MD到SD1和SD2核部(SD2-1),样品呈现Sr元素含量逐渐下降、稀土元素总含量逐渐增加且轻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逐渐增加的规律。综合上述研究,推测SD2-1是从热液中沉淀的白云石充填物,而SD1与热液导致的MD重结晶改造有关。本研究显示热液导致的重结晶形成的白云石具过渡性质稀土元素构成(介于MD和SD2之间),这种特征可以用来识别热液导致的重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上寒武统 白云岩 热液重结晶 微量和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古生界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控圈模式
17
作者 陈石 梁鑫鑫 +6 位作者 张银涛 谢舟 黄伟 宋兴国 陈九洲 彭梓俊 杨俊鹏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富满油田古生界超深层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但目前对区域内走滑断层发育特征、演化期次划分以及相应的控圈规律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富满油田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和最大似然等平面属... 富满油田古生界超深层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但目前对区域内走滑断层发育特征、演化期次划分以及相应的控圈规律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富满油田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相干和最大似然等平面属性,对走滑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解译,并综合不整合构造、断层交切关系以及地层沉积特征等,厘定了走滑断层的活动时期,同时综合储集体特征与断裂空间展布的关系,对圈闭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划分与总结。研究表明,富满油田三维工区内走滑断裂平面展布具有典型分区发育的特征,可划分为4个变形区,包括断裂斜交区、边界限制区、主干断裂发育区以及断裂弱发育区。富满油田古生界走滑断裂垂向上由下至上可划分出3个构造变形层,深部构造变形层(TЄ_(3)之下)、中部构造变形层(TЄ_(3)-TO_(3)t)以及浅部构造变形层(TO_(3)t-TP)。深部构造变形层中,基底普遍发育裂陷结构且走滑断层活动强度较弱;中部构造变形层中,走滑断裂活动强烈,大部分于奥陶系碳酸盐岩顶面附近发育正花状构造;浅部构造变形层中,与走滑断裂活化相关的雁列式正断层广泛发育,垂向上具有分层分布的特征。走滑断裂的演化过程整体可大致厘定出3个主要活动期次,分别为中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以及志留-石炭纪,其中大部分断裂活动终止于中晚奥陶世,仅有部分晚期活化的大型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志留-石炭纪。储层发育规模及位置受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影响,在侧向致密基岩和上奥陶统盖层遮挡下,组合形成断控缝洞型圈闭,依据断裂平面几何学特征可划分出六类圈闭,分别为羽状型、辫状型、线性型、马尾状型、菱形叠接型以及软连接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走滑断裂 分区发育 分层变形 分期活动 断控缝洞型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差异性--以塔里木盆地YUEM地区为例
18
作者 李辉 宁亚鑫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YUEM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差异性,综合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地震与生产动态数据,采用裂缝参数统计、地震敏感属性分析、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等,明确裂缝发育特征、形成期次、成因以及空间分布差异性。研究... 针对塔里木盆地YUEM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差异性,综合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地震与生产动态数据,采用裂缝参数统计、地震敏感属性分析、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等,明确裂缝发育特征、形成期次、成因以及空间分布差异性。研究区共发育3期3类裂缝:成岩裂缝、构造裂缝以及复合裂缝,裂缝的发育受构造、沉积及岩溶三重耦合控制,断层斜列叠覆区、主分支断层相交处、断层端部、藻屑滩相带及溶洞顶底部,是裂缝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天然裂缝 差异性 构造 沉积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ST探区物探项目效果的全生命周期评价
19
作者 韩钊 谭玉萍 +5 位作者 周刚 冉琦 李春磊 廖志芳 马志权 罗洋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5年第1期37-44,82,共9页
为了构建物探效果后评价体系、优化油气勘探开发决策、优选地震物探投资项目、促进技术发展、拓展应用效益,以塔里木盆地ST探区物探项目效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4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包含的技术效果、应用效果、经济效果3类主要评价指标,指... 为了构建物探效果后评价体系、优化油气勘探开发决策、优选地震物探投资项目、促进技术发展、拓展应用效益,以塔里木盆地ST探区物探项目效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4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包含的技术效果、应用效果、经济效果3类主要评价指标,指出了纵向5级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路线和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SN41N等3个项目效果优、为Ⅰ类,AD等9个项目效果中、为Ⅱ类,仅2个项目效果差、为Ⅲ类;②经复验,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结论认为:①研究区需要持续提升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技术水平,深化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提升钻井储层保护技术,加快物探成果的应用;②该方法可以找出物探项目之间的共性、差异及原因,可以为技术发展提供支撑,有助于提高物探项目的管理效率和勘探效益;③该方法体现了物探项目的全过程产出效果及物探贡献价值,具有可量化、实用性强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探 后评价 技术效果 应用效果 经济效果 全过程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碳储量及其碳密度的分布特征
20
作者 阿地来·赛提尼亚孜 段星星 +2 位作者 何峻岭 王翠翠 董越 《物探与化探》 2025年第1期229-238,共10页
土壤碳库是全球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碳库的研究在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碳数据,估算了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0~20 cm、0~100 cm和0~18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无机... 土壤碳库是全球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碳库的研究在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碳数据,估算了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土壤0~20 cm、0~100 cm和0~18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密度及储量,并对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壤深度的碳库组成不同,土壤0~20 cm深度有机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20.66%,随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储量占比逐渐减少,但无机碳储量占比逐渐增加,0~180 cm深度无机碳所占比例为85.73%,土壤碳库组成以无机碳为主;3种土壤层次的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956.45 t/km 2、7913.37 t/km 2和11973.19 t/km 2,无机碳密度分别为71722.84 t/km 2、37605.54 t/km 2和71914.93 t/km 2,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区不同统计单元土壤碳库构成也具有一定差异,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中,潮土、棕钙土、灌淤土和盐土的有机碳、无机碳密度较高,风沙土、灌漠土较低;耕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最高,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碳密度较低。各地貌间,起伏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冲洪积平原无机碳密度相对较高;研究区土壤碳密度空间分布呈现焉耆盆地为有机碳密度高值区,喀什三角洲部分区域(西、南部局地及东部边缘)为有机碳密度中等水平区,阿克苏地区为无机碳密度高值区的特征。综上,在极端干旱背景下,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具有较大的无机碳碳汇潜力,但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地貌景观等因素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密度 土壤碳储量 碳密度空间分布 塔里木盆地北缘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