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填海造地识别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筱佑 巫建伟 +2 位作者 宁小禾 王梦辰 刘建华 《地理空间信息》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以空间分辨率为0.54 m的沿海地区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根据填海造地地块时序化监管的几何与光谱特征分析结果将其分类为围而未填、填而未用、已填已用(有建筑设施) 3种类型,构建与海岸线填海造地影像目标类型适配的谱系化深度学习特征... 以空间分辨率为0.54 m的沿海地区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根据填海造地地块时序化监管的几何与光谱特征分析结果将其分类为围而未填、填而未用、已填已用(有建筑设施) 3种类型,构建与海岸线填海造地影像目标类型适配的谱系化深度学习特征样本库;再利用训练的多尺度粒度实例分割网络模型(MS-CNN)对该类地块进行识别,同时对比2012—2022年3个局部区域的变化影像图,以分析填海造地不同时期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MS-CNN能较好地识别填海造地,地块识别结果精确率为93.26%,召回率为91.73%,F1-score为92.5%,提高了填海地块全局和局部尺度粒度的特征表达能力,改善了光谱异质性高等因素导致的多尺度共生目标错漏检问题,为填海造地识别监测提供了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沿海地区 深度学习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多尺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地质地铁车站超大深基坑锚索支护体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景文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地铁车站超大深基坑的施工及安全控制是工程重难点。文章以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机场西站—翔安机场站”区间超大深基坑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填海造地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的支护技术。研究指出: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地下水条件的影响及施工... 地铁车站超大深基坑的施工及安全控制是工程重难点。文章以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机场西站—翔安机场站”区间超大深基坑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填海造地地质条件下深基坑的支护技术。研究指出: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地下水条件的影响及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深大基坑施工影响最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深基坑 锚索支护 安全控制 地铁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抵御到接纳——荷兰填海造地实践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宗祺 张路峰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滨海空间利用亟需综合性的创新方案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荷兰有丰富的填海造地工程实践经验。文章从2010年以来16个荷兰填海造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践中提炼出“建造结合自然”策略;并选取马...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滨海空间利用亟需综合性的创新方案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荷兰有丰富的填海造地工程实践经验。文章从2010年以来16个荷兰填海造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践中提炼出“建造结合自然”策略;并选取马肯湖瓦登海生态群岛项目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策划、设计、建造与监测过程进行内容与形态分析,总结其生态策略及创新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滨海地区的空间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建造结合自然 荷兰 马肯湖瓦登海生态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填海造地管理中海域与土地制度衔接的地方实践研究
4
作者 谢巧巧 刘春杉 +1 位作者 孙伟杰 刘连胜 《海洋经济》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管理普遍存在海域与土地制度不衔接的情况。通过梳理国家层面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对围填海造地管理涉及环节与主要内容的规定,再结合地方实践,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围填海造地管理中海域与土地制度主...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管理普遍存在海域与土地制度不衔接的情况。通过梳理国家层面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对围填海造地管理涉及环节与主要内容的规定,再结合地方实践,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围填海造地管理中海域与土地制度主要存在管理程序不衔接、规划与用途管制不衔接、使用金管理不衔接、相关技术规范不衔接等4个方面的问题。基于公共池塘理论与博弈合作理论,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供给,统一法律法规、统一换证方式与程序、统一规划与用途管理、统一用地用海要素市场与统一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海域 土地 陆海统筹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面向对象与CNN的填海造地识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官玉水 《城市勘测》 2024年第6期74-78,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面向对象分析与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融合应用,以提高填海造地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填海造地目标地物的几何与语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精确分割基础上,通... 本研究旨在探索面向对象分析与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融合应用,以提高填海造地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填海造地目标地物的几何与语义特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精确分割基础上,通过CNN模型的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进一步提取地物的高级特征并进行分类,通过与标注的训练样本比较,并以准确度和召回率作为评估标准,验证了模型分类精度。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等关键评价指标上表现优异,在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为填海造地监测快速识别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面向对象 卷积神经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填海造地的驱动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梦 张静怡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第5期1-4,共4页
为了缓解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的压力,填海造地成为解决人地矛盾、空间不足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对海域自然属性改变最大的用海方式。通过分析我国填海造地的四次历史变革和现状,分析填海造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研究我国填海造... 为了缓解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的压力,填海造地成为解决人地矛盾、空间不足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对海域自然属性改变最大的用海方式。通过分析我国填海造地的四次历史变革和现状,分析填海造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研究我国填海造地的驱动因素,提出应对填海造地形势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驱动因素 海域使用金调控 填海造地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权:一个民法典物权编应当新增的用益物权
7
作者 唐俐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2,共7页
目前中国将填海造地作为海域使用权的一种类型纳入用益物权的范畴,将填海造地的基础权利定位为海域使用权,其母权定位为海域所有权,在理论上存在瑕疵,在实践上产生"换证难"等问题。填海造地的本质是将海域资源转变为土地资源... 目前中国将填海造地作为海域使用权的一种类型纳入用益物权的范畴,将填海造地的基础权利定位为海域使用权,其母权定位为海域所有权,在理论上存在瑕疵,在实践上产生"换证难"等问题。填海造地的本质是将海域资源转变为土地资源,涉及广泛的公私利益和国家的多重身份。填海造地的基础权利的权能应当涵盖填海造地的各阶段内容,应创设填海造地权作为填海造地的基础权利及填海造地物权制度重构的基石,填海造地权在权利来源、权利内容、权利客体等方面都具有复合性,宜将其在未来的《民法典物权编》中确立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并通过明确填海造地权的设立、内容、权利的转让与消灭等制度重构中国的填海造地物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 基础权利 母权 填海造地 用益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2
8
作者 彭本荣 洪华生 +3 位作者 陈伟琪 薛雄志 曹秀丽 彭晋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726,共13页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加上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厦门工业用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327.82元/m2,商业用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相邻土地价格的50%~55%。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填海造地规划和控制填海造地的经济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态损害 评估模型 经济手段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对胶洲湾污染物输运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孙长青 王学昌 +1 位作者 孙英兰 娄安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7-50,共4页
以胶洲湾为例 ,采用分步杂交法 ,在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 ,建立胶州湾海域二维变边界对流———扩散数值模型 ,选COD为有机污染的指标因子,并视为保守元素。对不同的填海方案 ,造成胶州湾内COD浓度场的改变及污染物通量的变化 ,进行计算分... 以胶洲湾为例 ,采用分步杂交法 ,在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 ,建立胶州湾海域二维变边界对流———扩散数值模型 ,选COD为有机污染的指标因子,并视为保守元素。对不同的填海方案 ,造成胶州湾内COD浓度场的改变及污染物通量的变化 ,进行计算分析,并给出对污染物输运影响数值研究的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胶洲湾 污染物输运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填海造地的遥感PCA识别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禺 李杨帆 朱晓东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基于遥感主成分分析(PCA),论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及经济地识别填海造地时空分布的新方法。并以厦门市港湾地区为例,将1993与1996年,1996与1998年,1998与2001年,2001与2003年、2003与2006年共6期遥感影像融合后经PCA分析得出5个时间段... 基于遥感主成分分析(PCA),论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及经济地识别填海造地时空分布的新方法。并以厦门市港湾地区为例,将1993与1996年,1996与1998年,1998与2001年,2001与2003年、2003与2006年共6期遥感影像融合后经PCA分析得出5个时间段内填海造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相应阶段的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分析。选取工业总产值、人口、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统计数据作为填海造地行为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政策导向、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等是厦门港湾地区填海造地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提出基于驱动机制和未来情景分析的港湾地区填海造地优化调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主成分分析 时空分布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胶州湾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京梅 刘铁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146-7155,共10页
围填海造地的生态损害是指围填海造地所引致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包括生物资源消失、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以及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针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规模及其生态影响,使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对围填海造地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 围填海造地的生态损害是指围填海造地所引致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包括生物资源消失、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以及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针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规模及其生态影响,使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对围填海造地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程度和补偿规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88—2005年胶州湾填海造地的资源生态受损程度为41.33%,以退田还海作为修复工程,修复期为8a,在5%的折现率水平下,修复工程的规模应为22.47 km2,才能使被填海域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到初始水平。这一结论可作为地方政府对胶州湾围填海造地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补偿管理的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境等价分析法 生态损害评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导致海湾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能值评估——以套子湾为例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睿倩 孟范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825-5835,共11页
评价填海造陆导致的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成为海洋资源配置和调控沿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结合海湾生态系统特点,针对填海工程造成的供给、调节、文化、支持4类生态系统服务损失构建了能值估算模型,并... 评价填海造陆导致的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成为海洋资源配置和调控沿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值分析方法,结合海湾生态系统特点,针对填海工程造成的供给、调节、文化、支持4类生态系统服务损失构建了能值估算模型,并以烟台套子湾填海工程为例,分析了该湾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情况。结果表明,该湾供给服务损失最大,全部生态系统服务年能值损失为3.32×1024sej/a,海域使用年限内(50a)的能值货币价值损失总计2.28×1014元,单位面积的能值货币价值损失1.73×1012元/hm2,远远高于依据现行的生态补偿评估方法计算的结果。该能值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评价更为客观合理,适用范围较广,为完善控制填海活动的经济体制建设、促进沿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态系统服务 损失评估 能值 套子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对港湾湿地环境影响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王向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3-577,共5页
选择具有重要典型意义的沿海高度城市化及快速城市扩张地区港湾湿地为例,采取多学科方法交叉集成(环境科学、海岸海洋科学、景观生态学及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途径,探索填海造地对港湾湿地景观格局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即尝试从宏观尺度... 选择具有重要典型意义的沿海高度城市化及快速城市扩张地区港湾湿地为例,采取多学科方法交叉集成(环境科学、海岸海洋科学、景观生态学及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途径,探索填海造地对港湾湿地景观格局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即尝试从宏观尺度上研究填海造地影响下典型港湾湿地景观格局现状与时空演变,微观尺度上高分辨率提取填海造地影响下典型港湾湿地沉积物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异信息,进而构建“填海造地环境行为驱动~港湾湿地环境响应”模型定量研究填海造地、港湾湿地景观格局及沉积环境要素三者之间的非线性时序关系及作用机制,为港湾地区科学填海、合理用海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港湾湿地 环境影响 景观变化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保税港区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永根 高俊国 朱晓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89,共6页
利用潮流数值模拟、海图对比、输沙率计算等方法,从潮流场、冲淤环境及纳潮量三个方面,分析了钦州保税港区填海工程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填海工程建成后,工程区西侧和东侧流速增加0~0.2 m/s,由工程区边界向外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南侧流... 利用潮流数值模拟、海图对比、输沙率计算等方法,从潮流场、冲淤环境及纳潮量三个方面,分析了钦州保税港区填海工程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填海工程建成后,工程区西侧和东侧流速增加0~0.2 m/s,由工程区边界向外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南侧流速减小0~0.25 m/s左右;工程区西侧主导流向受深槽地形控制,变化幅度较小,而东侧和南侧由于新增岸线改变了原有流场方向,流向变化明显;填海工程没有改变东槽主导潮流方向和悬沙向外海输移路径,工程造成东槽流速增加,利于泥沙的起动搬运,使深槽部位推移质泥沙由淤积变为轻微侵蚀,对航道保持稳定有利;工程建设后钦州湾湾体纳潮量减少了3 934.38×104m3,占钦州湾海域总纳潮量的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填海造地 数值模拟 航道冲淤 纳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围填海造地管理浅探——以胶州湾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洪滨 孙丽 何新颖 《海岸工程》 2010年第1期22-29,共8页
在分析全国围填海造地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胶州湾的围填海造地情况及引发的生态问题。从韩国新万金计划和日本关西机场的案例得到启示,回顾了山东省的围填海造地进程,提出了山东省应对海洋围垦过度现象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填海造地 山东 胶州湾 海岸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湾地区填海造地活动的热岛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禺 朱晓东 +1 位作者 李杨帆 孙翔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6,共5页
基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第六波段对厦门市1993年和2006年填海区域的热环境进行了反演,通过相对亮温指标TR对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对比1993~2006年填海区域城市热岛分布得出:2006年与1993年相比,填海区域温度平均升高了0.55个... 基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第六波段对厦门市1993年和2006年填海区域的热环境进行了反演,通过相对亮温指标TR对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对比1993~2006年填海区域城市热岛分布得出:2006年与1993年相比,填海区域温度平均升高了0.55个城市热岛等级,从填海前的绿岛转变为弱热岛;填海前的水面、湿地对于城市热岛起到缓解作用,填海工程对城市热岛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城市热岛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填海造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于海波 莫多闻 吴健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基于海岸地貌基本概念界定填海造地范围在现代海岸带平均高潮位以下。基于多期遥感影像,利用单波段影像提取及影像二值化处理辨识深圳填海造地的动态变化数据。根据1978-1985年、1986-1994年、1995-1998年、1999-2004年4个时间段的填海... 基于海岸地貌基本概念界定填海造地范围在现代海岸带平均高潮位以下。基于多期遥感影像,利用单波段影像提取及影像二值化处理辨识深圳填海造地的动态变化数据。根据1978-1985年、1986-1994年、1995-1998年、1999-2004年4个时间段的填海数据解析结果,分析了在深圳这一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填海造地的起始阶段、快速阶段、增速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阶段性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填海造陆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填海造地的综合驱动框架模型;归纳了区位因素、政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生态因素四大填海驱动力,并结合深圳的城市发展进程与深圳填海的不同阶段对每一因素的驱动作用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填海造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前湾填海造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的估算 被引量:39
18
作者 张慧 孙英兰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花费法等方法估算了填海造地对前湾海域的食品生产、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处理、科研文化价值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价值损失,得到其价值损失总值为2 814.71万元/a。其中食品生产价值损失最大... 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花费法等方法估算了填海造地对前湾海域的食品生产、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处理、科研文化价值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等多种服务功能的价值损失,得到其价值损失总值为2 814.71万元/a。其中食品生产价值损失最大,占总价值损失的54.5%,其次为废弃物处理价值损失,占33.01%。计算结果可为前湾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松曲线法在填海造地道路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金亮星 李小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结合某填海造地道路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以软基沉降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泊松曲线法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并与双曲线法、三点法预测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泊松曲线法所得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较为吻合,是一种实... 结合某填海造地道路地基处理工程实例,以软基沉降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泊松曲线法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并与双曲线法、三点法预测结果及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泊松曲线法所得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较为吻合,是一种实用且精度较高的地基沉降预测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软基处理 泊松曲线法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海造地海洋生态补偿利益相关方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连娉婷 陈伟琪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7-171,共5页
基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和定义,以填海造地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各类服务的负面影响分析为主线,着重探讨利益受损群体即补偿对象的确定,同时依据土地需求方获得填海的土地使用权的不同方式,确定补偿主体。认为填海造地海洋生态补偿的... 基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和定义,以填海造地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各类服务的负面影响分析为主线,着重探讨利益受损群体即补偿对象的确定,同时依据土地需求方获得填海的土地使用权的不同方式,确定补偿主体。认为填海造地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土地需求方或地方政府,补偿对象即利益受损方涉及渔民(包括养殖户)、相关工业企业、滨海旅游业及游客、港航部门、当地居民、科研教育机构等六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态补偿 补偿主体 补偿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