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理论的新思考 被引量:67
1
作者 周诚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7,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农地转非的自然增值及其分配的传统观点,进而提出了“私公兼顾论”:在公平补偿失地者的前提下,将土地自然增值的剩余部分用于支援全国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地转非 增值分配 私公兼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并购增值分配率评价并购支付对价的合理性
2
作者 胡玄能 《财会月刊(中)》 2009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文阐述了并购增值及其计量,分析了并购增值分配率的影响因素以及与支付溢价率和支付倍数等评价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了并购增值分配率在企业中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支付对价 并购增值 并购增值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值税横向分配——基于数字生产和消费的双重视角
3
作者 吉富星 李绪恒 付敏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81,共19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税源背离现象在增值税生产地原则下产生的问题进一步放大。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税收分配的分析框架内,采用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增值税税收横向分配的内在机制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税源背离现象在增值税生产地原则下产生的问题进一步放大。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税收分配的分析框架内,采用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增值税税收横向分配的内在机制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创新和数字消费两种途径影响地区增值税相对税收,数字创新对增值税横向分配的影响为正,数字消费对其的影响为负。第二,总效应的测算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值税相对收入的总影响为负,即其提升数字创新带来的人均增值税收入的增加小于提升数字消费带来的税收损失,这使得地方政府很难依靠投资基建的传统方式实现数字经济下的横向税收增长。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增值税相对收入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口流出地区的负面影响更大。第四,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较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创新,并较少增加数字消费,提升该地区的增值税相对收入,而在城市化较高地区则更多促进了数字消费,降低了增值税相对收入,进而缓解了税收横向分配的不平等。考虑到我国总体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65%且仍在不断提升,当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很难缓解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税收分配失衡。因此,现有增值税体系不利于部分地方扩大数字基建,有必要建立同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减缓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分配失衡,采取相应激励举措支持地方政府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和发展数字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数字基础设施 增值税横向分配 城市化 数字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为例
4
作者 陈乐宾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共10页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公共政策引领社会共识不足,实现有效治理应基于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的准确认识;(2)在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过程中,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两类失调同时存在,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对动态发展的社会共识响应不够及时、吸纳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对社会共识的引领塑造效应不够彰显;(3)新时代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在化解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第一类失调问题上取得进展,在引领塑造社会共识方面仍需强化。研究结论:应坚持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共生演化的系统观念,注重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提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创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公共政策 社会共识 共生演化 协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法律制度——以土地发展权共享论为分析框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谦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是判断宅基地制度改革质量的重要依据。土地征收制度的局限性和宅基地收益权能的显化,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反思“土地发展权私有论”与“土地发展权国有论”的法律正当性。基于社会主...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是判断宅基地制度改革质量的重要依据。土地征收制度的局限性和宅基地收益权能的显化,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反思“土地发展权私有论”与“土地发展权国有论”的法律正当性。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国家必然享有土地发展权并参与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为土地所有权人及用益物权人的土地发展权奠定了充分的法律基础,从而形成“土地发展权共享论”。构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为基本原则。在初次分配中,以产权为分配基础,促进土地发展权人机会平等,探索土地要素收入;在二次分配中,以现有税收法律体系为基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在三次分配中,确定“无偿原始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情形,实现农民集体对集体成员的自愿性、自治性、公益性救助帮扶。三环节环环相扣、三层次层层递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共享论 初次分配 二次分配 三次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构造
6
作者 刘恒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7,65,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流转及经营性利用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分析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及制度构造。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宅基地入市环节,农户依据宅基地使用权收益权能取得流转增值收益,农民集体依... 研究目的:针对“三权分置”下宅基地流转及经营性利用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分析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及制度构造。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宅基地入市环节,农户依据宅基地使用权收益权能取得流转增值收益,农民集体依据集体所有权之收益权能参与收益分配;集体为成员提供共享利益构成其分配收益的合理边界。基于基础设施投入、产权交易服务以及再分配公平,政府应当通过税收方式参与二次分配。研究结论:为了保障集体和成员对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立法应对集体分配收益的最低比例、用途、资金监管做出规定,同时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治决议空间。宅基地入市环节应由农户缴纳所得税,再流转环节应当由转出方缴纳土地增值税,入市和再流转环节宅基地流入方均应缴纳契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三权分置” 宅基地流转 增值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陇西县的改革试点为例
7
作者 王天明 程文仕 《自然资源情报》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为了探究农户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满意度,本文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主体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308户受访农户中,只有44.2%对于... 为了探究农户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满意度,本文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主体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308户受访农户中,只有44.2%对于增值收益分配方案感到满意,说明增值收益分配的农户满意度有待提升;家庭年收入、入市关注程度、分配措施了解程度、集体提留资金运营方式对农户满意度呈显著正向影响,意向集体提留资金比例区间和农户满意度呈显著负向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地制定增值收益分配方案、管控土地增值收益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增值收益分配 满意度 LOGISTIC模型 陇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增值分配理论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宇 《改革与战略》 2014年第5期68-74,共7页
农村土地征用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焦点。文章从农地征收补偿现状、农地增值分配问题的意义出发,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古今中外专家名人的农地增值分配理论,阐述了改变目前农地征收补偿方式的意义。
关键词 农地征收 增值分配 理论探究
原文传递
耕地非农化风险及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宋戈 霍圣夫 邹朝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61,共9页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耕地非农化 风险 增值收益分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发展视野下农村宅基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均衡分配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丽霞 苑韶峰 李胜男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7,共6页
宅基地入市流转可能导致土地用途管制下不同区位土地权利人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土地收益失衡。发展共享理念要求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根据不同参与主体的作用按照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并行不悖的机制类型来调整和改革分... 宅基地入市流转可能导致土地用途管制下不同区位土地权利人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土地收益失衡。发展共享理念要求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根据不同参与主体的作用按照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并行不悖的机制类型来调整和改革分配模式:厘定参与主体及其界限以实现参与性共享,完善政府收益分配调节机制以实现矫正性共享,重塑社会对收益分配的保障机制以实现补偿性共享。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收益均衡分配机制能够增强农民在分配过程中的获得感,破除区域增值收益失衡障碍,均衡政府和农民集体的土地收益,进而贯彻与实现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入市流转 增值收益分配 共享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中的公平补偿与增值收益分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涧 沈开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42-149,共8页
"公共利益+正当程序+公平补偿"是一个公认的征地准则。在中国,"公平补偿"是破解征地困局的切入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中最终都将"公平补偿"指向了"市场价值",但是确定"市场价... "公共利益+正当程序+公平补偿"是一个公认的征地准则。在中国,"公平补偿"是破解征地困局的切入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中最终都将"公平补偿"指向了"市场价值",但是确定"市场价值"只是达到"公平补偿"的手段,而非目的。"市场价值"的确立依赖于统一成熟的土地市场,在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对中国集体土地市场价格的确定并非易事。"统一年产值标准/区片综合地价+增值收益分配"的模式则为变相回归"市场价值"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公平补偿 增值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执行监督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远索 杜姗姗 董恒年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12期28-30,共3页
从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模式入手,探讨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执行监督问题。将土地增值收益分为Ⅰ、Ⅱ、Ⅲ,并分别对其分配过程中的执行与监督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明确土地产权、建立产权价值测算体系、严惩官商... 从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模式入手,探讨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执行监督问题。将土地增值收益分为Ⅰ、Ⅱ、Ⅲ,并分别对其分配过程中的执行与监督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明确土地产权、建立产权价值测算体系、严惩官商勾结、加强执行监督队伍自身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增值收益分配 执行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整理后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整理 土地流转 增值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在农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学荣 陈莉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5期27-33,共7页
农地增值收益分配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农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补充者,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者等。而现实中政府角色具有"政府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成... 农地增值收益分配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农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补充者,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相关主体的利益协调者等。而现实中政府角色具有"政府人"和"经济人"的双重角色,成为特殊效用目标追求者,模糊产权制度下的土地实际剩余控制者等。必须对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政府应成为产权制度体系建设的规范者,农村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者与引导者,农民主体地位的维护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农地征收 增值收益分配 角色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集体土地征收与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 被引量:34
15
作者 程雪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3,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格会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领域所设定的“区片综合地价”构成挑战,进而会在集体土地入市和集体土地征收两个领域形成不同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果。研究结论: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应当适用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征收集体农用地的“区片综合地价”应当以“规划所允许的最佳用途”为基础进行测算;国家通过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此,国家应尽快完善土地税收等配套性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则应合理设定本区域的“区片综合地价”标准,防止因为土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不均引发大规模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区片综合地价 土地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的反应与均衡路径 被引量:26
16
作者 鲍海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2-36,共5页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补偿费、教育培训费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并从中划出一部分补贴新政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确保纵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 问卷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征收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莹 杨芳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6,共8页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进行理论探讨,并将其与实际分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理论上,湖北省17个地市(州)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 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进行理论探讨,并将其与实际分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理论上,湖北省17个地市(州)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分配额应为301.90~1438.41万元/hm2,分配比例为19.18%~69.45%。通过与现实分配对比,发现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理论分配额度,当前的分配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的经济权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与理论分配收益之间的差距越大,而实际分配比例与理论分配比例越接近。因此,建议决策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适度提高补偿额度;推行多元化的安置措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加强政府财政监督,促进收益合理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土地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征收 增值收益分配 征地补偿 农民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1,共9页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地非农化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福利陷阱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实现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新途径——增值额分配模式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崇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11,共4页
本文试图从建立国企利益共同体入手 ,创造性地提出按企业增值额分配模式合理分配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使国家实现税收、投资者 (国家 )实现投资收益 ,企业职工实现管理收益。增值额分配模式把企业目标内化于职工个人目标 ,营造了共... 本文试图从建立国企利益共同体入手 ,创造性地提出按企业增值额分配模式合理分配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使国家实现税收、投资者 (国家 )实现投资收益 ,企业职工实现管理收益。增值额分配模式把企业目标内化于职工个人目标 ,营造了共同的价值观 ,从而能克服国企的各种弊病 ,使企业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实现国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职工 增值分配模式 经营管理 主人翁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值收益测算及其分配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苑韶峰 梅志恒 +1 位作者 干欣怡 朱从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1-50,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值收益及其收益分配差异,为优化宅基地整理模式、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模型、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贡献的联盟利益分配模型能较好地兼顾不同模式下各...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值收益及其收益分配差异,为优化宅基地整理模式、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模型、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贡献的联盟利益分配模型能较好地兼顾不同模式下各利益主体的投入,测算得到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接近地方政策规定和实际分配格局;(2)宅基地整理地均增值收益表现出转制式整理模式>改造式整理模式>建制式整理模式,在地域上呈现城镇郊区>平原农区>丘陵山区的分异特征;(3)宅基地建制式整理模式中地方政府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较高,转制式和改造式整理模式中农户的分配比例较高,三种整理模式下村集体的分配比例均较低。研究结论:应重视宅基地整理过程中农户和村集体的宅基地价值损失,根据宅基地整理不同模式下利益主体贡献差异构建增值收益分配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整理模式 增值收益分配 联盟利益分配模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