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形素句法、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与汉语增元结构证实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杰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53-63,78,共12页
传统上,增元结构的认定依据动词的黏着性增元形素,汉语因此被认为是非增元语言。然而,零形素句法理论、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汉语中存在个别显性增元形素的事实、汉语中与非核心论元相关的语义现象等都指向相反的结论:汉语中存在增元结... 传统上,增元结构的认定依据动词的黏着性增元形素,汉语因此被认为是非增元语言。然而,零形素句法理论、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汉语中存在个别显性增元形素的事实、汉语中与非核心论元相关的语义现象等都指向相反的结论:汉语中存在增元结构。在句法方面,增元形素,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可以允准一个非核心论元,在VP之上投射ApplP。基于语段论的句法推导能够简易地生成汉语各类增元结构的表层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元结构 零形素句法 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 句法推导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介词假设与增元结构--论不及物动词后非核心论元的句法属性 被引量:35
2
作者 程杰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结构(简称IVO结构),其中的名词短语不担任PROTO-PATIENT论旨角色,属非核心论元。根据"虚介词假设",这类论元通过一个虚介词P与动词建立联系,构成动词短语[VP[V′V[PP[P′PDP]]]... 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结构(简称IVO结构),其中的名词短语不担任PROTO-PATIENT论旨角色,属非核心论元。根据"虚介词假设",这类论元通过一个虚介词P与动词建立联系,构成动词短语[VP[V′V[PP[P′PDP]]]]。汉语动词具有内在的论元结构,动词与其宾语之间有着严格的选择关系,而所谓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所反映的是动词与其补语之间的弱选择关系。汉语不及物动词后跟非核心论元的结构可解析为Pylkk覿nen(2002)提出的高位增元结构,这种分析统一了"虚介词假设"下的IVO结构与语言使用者对IVO结构的语感。不及物动词后PP中介词虚化的理据是汉语音韵规则NSR,而IVO结构的最终形成还受语义的制约。英语缺少形成IVO结构所必需的音韵和句法条件,故没有IVO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介词 增元结构 非核心论 句法 音韵 语义
原文传递
增元结构变异现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杰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82,126,共10页
增元结构在新增论元的语义角色、在特定语言中的必要性/选择性、固有论元与新增论元的属性差异以及增元动词所受的语义限制等四个方面存在错综复杂的变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归为四类:关系语法研究、词汇功能语法研究、句法学研... 增元结构在新增论元的语义角色、在特定语言中的必要性/选择性、固有论元与新增论元的属性差异以及增元动词所受的语义限制等四个方面存在错综复杂的变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归为四类:关系语法研究、词汇功能语法研究、句法学研究和语篇功能研究。关于增元结构的研究,仍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如何界定增元结构和如何认识论元结构)和两个前沿性的问题(如何把增元结构纳入“语段论”的解释框架和如何认识和分析汉语中的“准增元结构”)需要学界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元结构 变异
原文传递
中国二语学习者英语增元结构加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钰茜 曾涛 高婧茹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4-806,共13页
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和语法判断任务,探究中国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增元(Appl)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的加工,同时考察不同动词事件类型对英语增元结构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增元结构的加工存在更大困难,采用的加工方... 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和语法判断任务,探究中国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增元(Appl)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的加工,同时考察不同动词事件类型对英语增元结构加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二语学习者对英语增元结构的加工存在更大困难,采用的加工方式与介词与格结构存在差异,证明了Appl结构分析法的有效性;2)不同动词事件类型的英语增元结构在加工上存在差异,表明不同句法-语义接口的加工难度不同,与接口假说不完全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英语(Appl)结构 中国二语学习者
原文传递
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之初探
5
作者 丁梦雪 《大学英语》 2016年第B03期68-72,共5页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从句法结构角度入手,对汉语不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现象进行分析。将不及物动词所带的宾语以及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式结构进行分类。最后结合高位与低位增元结构理论,解析...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从句法结构角度入手,对汉语不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现象进行分析。将不及物动词所带的宾语以及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式结构进行分类。最后结合高位与低位增元结构理论,解析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的句法衍生机制,进而对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宾语 增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6
作者 陈翠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56-158,共3页
讨论了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三种形式,其中非作格动词也能带宾语的语言事实使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判别式即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还分析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 讨论了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三种形式,其中非作格动词也能带宾语的语言事实使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判别式即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还分析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的结构(简称IVO结构)的生成机制可用高位增元论元结构来解析,而NP1+Vi+NP2结构的句法衍生过程则可用低位增元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非作格动词 非宾格动词 增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shworthiness of innovative hexagonal honeycomb-like structures subjected to out-of-plane compression 被引量:9
7
作者 WANG Zhong-gang SHI Chong +1 位作者 DING San-san LIANG Xi-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621-628,共8页
Seeking for innovative structures with higher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s a continuous target in railway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design.In the present study,three types of hexagonal reinforced honeycomb-like structures ... Seeking for innovative structures with higher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s a continuous target in railway vehicle crashworthiness design.In the present study,three types of hexagonal reinforced honeycomb-like structures were developed and analyzed subjected to out-of-plane compression,namely triangular honeycomb(TH),double honeycomb(DH)and full inside honeycomb(FH).Theoretical formulas of average force and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SEA)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energy minimization principle.To validate,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Good agreement has been observed between them.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se honeycomb-like structures maintain the same collapsed stages as conventional honeycomb;cell reinforcement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erformance,both in the average force and SEA;full inside honeycomb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general,triangular and double schemes in average force;meanwhile,its SEA is close to that of double scheme;toroidal surface can dissipate higher plastic energy,so more toroidal surfa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design of thin-walled structure.These achievements pave a way for designing high-performance cellular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eycomb-like structure CRASHWORTHINESS basic fold element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ments of Structural Masonry Reinforced with Sisal Fibers
8
作者 Indara Soto Izquierdo Marcio Antonio Ramalho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There is great interest in the use of natural fibers as reinforcement to obtain new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ue to its low cost, high availability and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its producti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re is great interest in the use of natural fibers as reinforcement to obtain new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ue to its low cost, high availability and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for its producti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ncorporation of sisal fibers of 20 mm and 40 mm in length and volume fraction of 0.5% and 1% for concrete masonry structural blocks, and determines the use of these units to build prisms and mini-walls. Laborator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physical of blocks and mortar, in addition to the 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f the units, prisms, and mini-walls. The sisal had low apparent density and high water absorption, which is a common feature of such material due to the high incidence of permeable pore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ocks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complied with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established to validate their use.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ber-reinforced mini-walls obtained values very close to or even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for the mini-walls without fibers, demonstrating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blocks and pr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sisal fiber concrete block compressiv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简方案下英汉中动结构的生成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何晓炜 钟蓝梅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2,108,共9页
现有的被动化分析法只能解释以受事为主语的中动结构的生成,而无法对非受事类(处所、工具)成分做主语的中动结构生成做出解释。本文基于最简方案的语段理论和增元结构假说,提出中动结构的句末修饰成分及中动语素在该结构的句法推导中发... 现有的被动化分析法只能解释以受事为主语的中动结构的生成,而无法对非受事类(处所、工具)成分做主语的中动结构生成做出解释。本文基于最简方案的语段理论和增元结构假说,提出中动结构的句末修饰成分及中动语素在该结构的句法推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句末修饰成分参与语法主语题元角色的允准;轻动词短语(vP)因包含中动语素而不构成语段,使相关名词性短语的格赋值及移位成为可能。本文为英汉受事类及非受事类中动结构的生成提供了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结构 语段理论 中动语素 增元结构
原文传递
对双主句句法和语义特性的“原则-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杰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82,291,共12页
双主句是东亚和东南亚语言中的一种常见句式,是基于非宾格动词的增元结构。双主句的大主语与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但与动词没有直接语义关系,是新增论元;双主句中的动词一般为非宾格动词,其投射的VP所表达的事件与其新增论元之间的语... 双主句是东亚和东南亚语言中的一种常见句式,是基于非宾格动词的增元结构。双主句的大主语与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但与动词没有直接语义关系,是新增论元;双主句中的动词一般为非宾格动词,其投射的VP所表达的事件与其新增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可由轻动词APPLINVOLVE表示。双主句的句法和语义特性及相关跨语言差异可以在普遍语法的"原则―参数"理论框架内得到合理的解释,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三项原则(非宾格假设、单向成分统制和语段封闭原则)和一项参数(APPLINVOL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句 增元结构 非宾格假设 成分统制 语段封闭原则
原文传递
重动式同形回指假说
11
作者 高增霞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本文提出了重动式的“同形回指假说”:重动式是使用同形回指手段在线建立起来的具有篇章属性的小句复合体,前段为先行语,后段动词为照应语,截取前段部分而成并由前段赋值。与其他同类或同功能手段相比,重动式表达了“某事件过程-结果”... 本文提出了重动式的“同形回指假说”:重动式是使用同形回指手段在线建立起来的具有篇章属性的小句复合体,前段为先行语,后段动词为照应语,截取前段部分而成并由前段赋值。与其他同类或同功能手段相比,重动式表达了“某事件过程-结果”承继关系,相较其他同类同功能格式,其独特价值在于“增元”,描写过程对外部论元造成的结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动式 同形回指 “过程-结果” 增元结构 同一系统 衍推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