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增厚分数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吴龙 赖剑波 +3 位作者 姚志军 陈兴旺 吴华初 彭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肋间肌增厚分数(TFic)联合膈肌增厚分数(TFdi)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 目的 探讨肋间肌增厚分数(TFic)联合膈肌增厚分数(TFdi)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综合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Fic、TFdi联合预测撤机的价值。结果 共86例患者入组,其中撤机成功71例,撤机失败15例。TFic及TFdi是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Fic联合TFdi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TFic、TFdi单独预测(P<0.05)。结论 TFic联合TFdi可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肌增厚分数 膈肌增厚分数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心脏手术围术期膈肌增厚分数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徐斌 王友华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择期心脏手术围术期膈肌增厚分数(DTF)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和近期预后的关系,对膈肌功能障碍(D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胸心外科全麻下心脏手术后入住ICU患者105例,分别于术前1 d(D-1)、首次自主呼吸试验时(D... 目的探讨择期心脏手术围术期膈肌增厚分数(DTF)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和近期预后的关系,对膈肌功能障碍(D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胸心外科全麻下心脏手术后入住ICU患者105例,分别于术前1 d(D-1)、首次自主呼吸试验时(D SBT)、术后24 h(D_(+1))、48 h(D_(+2))及转出ICU(D_(ICU))时,应用床旁重症超声测量所有患者双侧DTF,据DTF分为膈肌功能障碍组(DD组)和膈肌功能正常组(ND组),统计全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DD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膈肌功能与术后PPCs(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近期预后(困难撤机率、序贯无创通气率、再插管率、ICU入住时间、2周内死亡率)的差异。对DD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D组术后PPCs(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D组近期预后(困难撤机率、序贯无创通气率、ICU入住时间)均较ND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是术后D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择期心脏手术后DD发生率高,易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近期预后;床旁超声可早期发现膈肌功能不全,有助于临床制定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心脏手术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及浅快呼吸指数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
3
作者 鄢志磊 陈翠平 钟盛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研究组(撤机成功,n=48)...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在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研究组(撤机成功,n=48)与对照组(撤机失败,n=47)。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主呼吸试验,并记录相应数据,在重症超声临床应用技术下计算DTF和RSBI。比较两组脱机前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膈肌移动度(DD)、DTF与RSBI,探讨DTF、RSBI单独及其联合应用对脱机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械通气时间、VT及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RR、RSBI低于对照组,DT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当DTF≥26.72%时,预测脱机成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85.11%,AUC为0.815;当RSBI≤58.75次/(min·L)时,预测脱机成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17%和76.60%,AUC为0.792;DTF联合RSBI预测脱机成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75%和89.36%,AUC为0.895。结论DTF联合RSBI可有效评估预测机械通气脱机时机,提高脱机成功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浅快呼吸指数 机械通气 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和膈肌增厚分数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志力 李建国 +2 位作者 邓彬 李婉丽 蒋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 评价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03 ~2017-09期间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在患者进行T管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用床旁... 目的 评价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03 ~2017-09期间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在患者进行T管自主呼吸试验(SBT)期间,用床旁超声评估患者的膈肌功能并记录相关膈肌指标,包括膈肌位移(DD)、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以及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同时记录患者撤机试验的结果,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D-RSBI、DTF及其他生理参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RSBI和DTF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48例接受机械通气>48 h并计划进行SBT的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的患者29例(60.4%),撤机失败19例(39.6%)中,3例(6.25%)患者在进行SBT期间重新接受MV,8例(16.7%)患者在拔管后48 h内再次进行气管插管,8例(16.7%)患者在拔管后48 h内需接受无创通气支持.D-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6.9%和85.2%(P<0.05);DT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0.2%和89.7%(P<0.05).结论 DTF比D-RSBI预测撤机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超声 浅快呼吸指数(RSBI) 膈肌增厚分数(DTF)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增厚分数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的指导价值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俊 陶珍 李浩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6期725-726,共2页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膈肌增厚分数指导撤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对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通过床旁超声检测膈肌指标,记录撤机成功率,并依据撤机结果,将研究对象分...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膈肌增厚分数指导撤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COPD患者,对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通过床旁超声检测膈肌指标,记录撤机成功率,并依据撤机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撤机成功)与对照组(撤机失败),比较两组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以及撤机前生理指标[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分数(FiO2)、膈肌增厚分数(DTF)、浅快呼吸指数(RSBI)、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50例COPD患者中,撤机成功率为58.00%,失败率为42.00%。撤机前,观察组的DTF、 PaO2/FiO2高于对照组, RS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膈肌超声指标DTF能够为撤机时机的选择提供指导,利于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机械通气 膈肌增厚分数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金鑫 《医疗装备》 2019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9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撤机后48 h内... 目的观察重症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9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撤机后48 h内需再插管的40例为对照组,不需再插管的42例为试验组。两组均实施自主呼吸试验(SBT),采用重症超声测量DTF、RSBI。比较两组撤机前DTF、RSBI水平,评估DTF、RSBI单项及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试验组DTF高于对照组,RS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选取DTF≥30%、RSBI≤105为预测撤机成功截点,DTF预测撤机成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 95%(34/42)、82. 50%(33/40); RSBI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 86%(39/42)、40. 00%(16/40); DTF+RSBI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 24%(40/42)、40. 00%(16/40); DTF+RSBI预测灵敏度高于DTF。结论重症超声DTF、RSBI可作为评估脱机时机的有效指标,而将DTF、RSBI联合应用有利于提升脱机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脱机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浅快呼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艳冰 陈伟文 +1 位作者 黄燕龙 林天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8期128-133,共6页
目的观察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离机械通气标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分析两组患... 目的观察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12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撤离机械通气标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分析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指标、呼吸相关指标、超声相关数据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分析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浅快呼吸指数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及准确率;分析曲线下面积及准确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18例患者撤机失败。浅快呼吸指数预测撤机效能的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476~0.852),准确率为63.56%。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预测撤机的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4~0.961),准确率为82.62%。两组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曲线下面积、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可有效预测撤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肌增厚分数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 机械通气 超声 重症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位移在预测机械通气成功撤机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8
作者 伍松柏 戴瑶 +4 位作者 何峻 吕爱莲 黄康 方向 吕建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2-159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位移在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中的价值。方法11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n=87),撤机失败组(n=27例),使用超声进行膈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膈肌功能如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位移在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中的价值。方法11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n=87),撤机失败组(n=27例),使用超声进行膈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膈肌功能如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位移的差异并进行影响撤机成功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潜在指标预测撤机结局的准确性。结果撤机成功组初始膈肌增厚分数、自主呼吸试验时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位移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自主呼吸试验时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位移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自主呼吸试验时膈肌增厚分数(AUC=0.895,95%CI:0.832~0.957)、膈肌位移(AUC=0.887,95%CI:0.821~0.954)预测撤机成功准确性高于浅快呼吸指数(AUC=0.790,95%CI:0.687~0.892),膈肌增厚分数联合膈肌位移(AUC=0.966,95%CI:0.932~1.000)预测准确性高于单个参数。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时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位移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位移均为机械通气成功撤机的有效预测指标,两者联合预测准确性高于单个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膈肌增厚分数 膈肌位移 机械通气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增厚分数指导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文杨 王渝华 吴仕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439-1441,共3页
目的探究膈肌增厚分数指导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脊髓损伤经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撤机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撤机成功组(n=59)和撤机失... 目的探究膈肌增厚分数指导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脊髓损伤经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撤机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撤机成功组(n=59)和撤机失败组(n=19),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膈肌床旁超声检测结果,分析撤机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撤机成功组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为(63.71±17.39)、ICU住院时间为(8.75±1.27)d、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为(15.35±1.02)分,均分别低于撤机失败组的(5.52±0.59)、(15.81±1.53)d、(23.52±1.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的膈肌增厚率(DTF)为(40.78±4.51)%,高于撤机失败组的(21.51±3.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RSBI、DTF是影响撤机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OR=1.332,95%CI:1.013~1.772;OR=0.921,95%CI:0.337~1.442]。DTF预测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84.02%;D-RSBI预测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敏感度为91.00%,特异度为37.62%。结论对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预测中,膈肌增厚分数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机械通气 膈肌增厚分数 指导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膈肌增厚分数对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NIV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原勋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539-1544,共6页
目的评估入院时,治疗1小时和2小时,3个时间点膈肌超声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给予NIV治疗的5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根据NIV是否有效,分为成功组(34例)和... 目的评估入院时,治疗1小时和2小时,3个时间点膈肌超声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给予NIV治疗的5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根据NIV是否有效,分为成功组(34例)和失败组(23例)。在患者入院时(T0),治疗1小时(T1),治疗2小时(T2)进行膈肌超声以及血气分析检测,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膈肌活动度(DE)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预测NIV但相关危险因素,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危险因素在T0,T1,T2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PH值(OR:2.185,95%Cl:1.173~3.196,P=0.021),PaCO_(2)(OR:2.113,95%Cl:1.074~3.152,P=0.003)和DTF(OR:3.225,95%Cl:2.202~4.248,P<0.001)均是预测NIV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从T0到T1,从T1到T2,成功组和失败组的PH值,DTF均有所升高(均P<0.001),但各时间点成功组的PH值,DTF均显著高于失败组(均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T0,T1,T2各时间点的DTF均比PH和PaCO_(2)在预测NIV结局上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P<0.001),并且T1时DTF的AUC最高为0.9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83%。结论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和DTF降低可以较好地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NIV治疗失败。膈肌超声指标尤其是DTF,不同于PH和PaCO_(2),在治疗初期就表现出准确的NIV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 膈肌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无创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膈肌增厚分数联合峰压和驱动压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寒 陈小枫 +2 位作者 缪小莉 揭红英 吴银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146-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峰压(peak pressure,PP)和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DP)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8月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泰州市人民... 目的探究超声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峰压(peak pressure,PP)和驱动压(driving pressure,DP)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8月南通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机械通气是否撤机成功,并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对比失败组和成功组DTF、PP及D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相关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DTF联合PP及DP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发生率为29.31%(34/116);失败组脓毒症休克占比、机械通气时间、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呼吸频率(RR)、浅快呼吸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 index,RSBI)、吸入氧体积分数(inhaled oxy⁃gen volume fraction,FiO_(2))、左心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PP及DP均显著高于成功组(P<0.05);失败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mobility,DE)及超声DTF则均显著低于成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分级、机械通气时间、超声DTF、PP及DP均为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OR=4.166、2.959、3.043、3.501、3.865);ROC分析显示,超声DTF、PP及DP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6.87%、16.75 cmH_(2)0、7.53 cmH_(2)0,三者联合的特异度为95.12%,高于超声DTF、PP及DP单独进行评估的特异度,且超声DTF、PP及DP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78,显著高于超声DTF、PP、DP水平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超声DTF、PP及DP联合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效能较高,适用于对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膈肌增厚分数 峰压 驱动压 脓毒症 机械通气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增厚分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先斌 沈东锋 +6 位作者 朱建刚 沈鹏 汪涛 王倩倩 蔚文龙 吴莉菁 戴靓潇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7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联合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RSBI)指导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撤机标准,根据撤机结果将其分为撤机成功组(n=67)和撤机失败组(n=36)。两组患者均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30min后,记录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计算RSBI,通过超声测量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DTF,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撤机时机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成功组患者的DTF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24.98±4.70)%vs(19.6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撤机成功组患者的RSBI显著低于撤机失败组[(52.67±13.65)次/(min·L)vs(70.82±20.78)次/(mi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TF、RSBI及联合指标对成功撤机有预测效能,以DTF>21.20%且RSBI≤55.56次/(min·L)作为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最大。结论DTF及RSBI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成功撤机时机,与单一DTF及RSBI相比,联合指标可显著提高成功撤机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增厚分数 浅快呼吸指数 脓毒症 机械通气 撤机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增厚分数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潘友俊 吴克盛 +3 位作者 解艳丽 钱言 江波 陈尚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评估膈肌增厚分数(DTF)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4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机械通气患者,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测量膈肌移动度(DE)、吸气/呼气末膈肌厚度(DTi/DTe),计算DTF,并... 目的:探究超声评估膈肌增厚分数(DTF)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4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机械通气患者,行自主呼吸试验(SBT),测量膈肌移动度(DE)、吸气/呼气末膈肌厚度(DTi/DTe),计算DTF,并搜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资料,依据脱机结局将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分析相关指标对脱机结局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5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脱机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分别为35例和15例。脱机成功组患者年龄低于脱机失败组患者(P<0.01),DE、DTi、DTF指标均高于脱机失败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F增高(OR=0.879)为脱机成功的保护因素(P<0.01),矫正年龄因素后仍为脱机成功的保护因素(OR=0.875,P<0.01)。DTF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ROC曲线显示,其截点值为23.5%,AUC及95%CI为0.825(0.706~0.943)(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1%和73.3%。结论: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具有指导意义,其中DTF对脱机结局具有较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自主呼吸试验 膈肌移动度 膈肌增厚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膈肌增厚分数联合最大吸气压测定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鹏 江海娇 +9 位作者 周全 叶小铭 李争 袁莉萍 吴郊锋 张陆雨 姜小敢 吴敬医 鲁卫华 陶秀彬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撤机前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使用超声测量右侧膈肌位移(DE)、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分数(DTF)。统计分析DTF、膈肌位移和MIP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AUCROC分别评价DTF、膈肌位移和MIP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57例,撤机失败16例。撤机成功组的DTF(35%±8%)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DTF(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撤机成功组的MIP[(34±9)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MIP[(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6,P<0.01)。DTF、MIP和膈肌位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是0.907、0.896和0.749。以DTF≥27.78%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98%,特异度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16~0.963)。以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0.7%,特异度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03~0.955)。以DTF≥27.78%且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0.832~0.971),特异度提高到87.7%,但敏感度略降低到87.5%。结论DTF及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撤机结果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与DTF及MIP相比,DTF结合MIP提高了对成功撤机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最大吸气压 机械通气 撤机
原文传递
膈肌增厚分数联合浅快呼吸指数对COPD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绵 郑华 +1 位作者 王真珍 郭琳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4例,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撤机后48 h内... 目的探讨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脱机的预测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4例,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撤机后48 h内需再插管者41例(对照组),无需再插管者43例(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自主呼吸试验和超声监测,测定DTF与RSBI。评估DTF、RSBI单项及联合预测脱机的价值。结果脱机前,观察组DTF高于对照组(t=6.57,P<0.05),观察组RSBI低于对照组(t=8.42,P<0.05)。DTF、RSBI单项及联合预测脱机结果显示,联合预测脱机灵敏度高于DTF(χ^(2)=4.07,P=0.044),但DTF预测脱机特异度高于RSBI及二者联合预测(χ^(2)=14.99、14.98,P均<0.001)。结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脱机预测中DTF与RSBI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二者联合预测有更高的灵敏度,可进一步提升脱机预测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膈肌增厚分数 浅快呼吸指数
原文传递
膈肌增厚分数与腹内压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邸兴伟 李晓东 +4 位作者 李甜 付海燕 金永浩 陈希 汤雪荥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膈肌增厚分数(DTF)与腹内压(IAP)监测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诊断为SA... 目的建立膈肌增厚分数(DTF)与腹内压(IAP)监测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探讨该模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诊断为SAP并且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标准时实施自主呼吸试验(SBT),将心血管状态稳定、肺功能状态良好、无胸腹矛盾运动、氧合充足定义为撤机成功,反之定义为撤机失败。比较撤机成功与失败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SBT 30 min DTF、IA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体质量指数(BMI)、血乳酸(Lac)等临床指标;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SAP患者SBT 30 min DTF与IA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63例SAP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撤机成功42例,撤机失败21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与撤机成功组比较,撤机失败组患者SBT 30 min IAP、RR、BMI、Lac均显著升高〔IAP(mmHg,1 mmHg≈0.133 kPa):14.05±3.79比12.12±3.36,RR(次/min):25.43±8.10比22.02±5.05,BMI(kg/m^(2)):23.71±2.80比21.74±3.79,Lac(mmol/L):5.27±1.69比4.55±1.09,均P<0.05〕,而DTF和VT则显著降低〔DTF:(29.76±3.45)%比(31.86±3.67)%,VT(mL):379.00±98.74比413.60±33.68,均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F〔优势比(OR)=0.758,95%可信区间(95%CI)为0.584~0.983,P=0.037〕、IAP(OR=1.276,95%CI为1.025~1.582,P=0.029)和RR(OR=1.145,95%CI为1.014~1.294,P=0.029)为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上述危险因素建立SBT 30 min撤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Logit P=-0.237-0.277×DTF+0.242×IAP+0.136×RR。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P患者SBT 30 min DTF与IAP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呈显著正相关(r=0.313,P=0.01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CI为0.559~0.873,P=0.003;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6%。结论DTF、IAP和RR是SAP患者SBT 30 min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这3个指标建立的DTF与IAP导向的风险预测模型对SAP患者撤机失败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膈肌增厚分数 腹内压 撤机 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膈肌增厚分数联合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瑞祥 方可 +2 位作者 江海娇 余金甜 陶秀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膈肌增厚分数(DTF)联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评分)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MRC评分<48分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超声指标、MRC评分、主要临床结局和撤机结局等。根据患者在未使用有创或无创呼吸机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有效自主呼吸至少48 h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不同撤机结局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TF和MRC评分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共8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撤机成功58例,撤机失败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值、血乳酸(Lac)、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撤机失败组比较,撤机成功组患者DTF和MRC评分均显著升高〔DTF:(26.02±2.68)%比(22.79±5.40)%,MRC评分(分):38.90±2.78比33.24±3.78,均 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较撤机失败组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h):102.21±32.60比113.14±41.34,ICU住院时间(d):6.48±2.18比10.11±4.01,均 P<0.05 〕,再插管率和ICU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再插管率:6.90%(4/58)比27.59%(8/29),ICU住院费用(万元):4.99±0.87比7.85±2.45,均 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TF和MRC评分预测ICU-AW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95%可信区间(95% CI)为0.746~0.931 〕、0.799(95% CI为0.701~0.899);以DTF≥25.01%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2.41%;以MRC评分≥35.50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70.69%;以DTF≥25.01%与MRC评分≥35.50分联合预测撤机成功,AUC达到0.887(95% CI为0.812~0.962),敏感度提高到89.70%,特异度提升到79.30%。 结论:DTF及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时机的选择、撤机结局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与独立的DTF及MRC评分相比,DTF联合MRC评分对ICU-AW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增厚分数 MRC评分 ICU获得性衰弱 机械通气 撤机
原文传递
膈肌超声评估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研究
18
作者 王婷 林转娣 喻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膈肌超声评估重症监护室(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n=69)和失败组(n=31... 目的:探讨膈肌超声评估重症监护室(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n=69)和失败组(n=31)。两组患者均接受膈肌超声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酸碱值(pH)、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膈肌超声指标[吸气时间(Ti)、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移动时间(E-T)]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HR、RR、SBP、MAP及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失败组,住院时间短于失败组(P<0.001);两组的PaO_(2)、P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pH高于失败组,而PaCO_(2)低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DE大于失败组,DTF、E-T指数均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以膈肌超声评估,可提高安全性,便于预测撤机结果,建议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监护室 膈肌超声 撤机 膈肌增厚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膈肌功能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
19
作者 古豫 李莹 +3 位作者 杨坤 田小雨 王永德 赵景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60-2264,2269,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膈肌功能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22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作为ARDS组,222例未合并ARDS的脓毒症患者作为非ARDS组,7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膈肌功能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222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作为ARDS组,222例未合并ARDS的脓毒症患者作为非ARDS组,7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氧合指数将ARDS组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膈神经刺激测试、胸部B超检查评估膈肌功能,统计ARDS组患者院内死亡情况,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膈肌功能参数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ARDS组颤搐性跨膈压(PdiTw)为(23.15±3.26)cmH_(2)O,低于非ARDS组的(30.12±1.26)cmH_(2)O和对照组的(35.62±2.16)cmH_(2)O,ARDS组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为(1.32±0.23)mm,低于非ARDS组的(1.85±0.26)mm和对照组的(2.12±0.35)mm,ARDS组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为(1.52±0.26)mm,低于非ARDS组的(2.36±0.30)mm和对照组的(2.54±0.51)mm,ARDS组膈肌增厚分数(DTF)为(16.32±2.95)%,低于非ARDS组的(32.15±6.26)%和对照组的(50.1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PdiTw、DTei、DTee、DTF均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100例,存活122例。死亡组PdiTw、DTei、DTee、DTF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器官衰竭个数≥2个、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diTw、DTF升高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diTw和DTF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结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存在明显膈肌功能障碍,并且与病情加重及院内死亡有关,PdiTw和DTF有望作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院内死亡预测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膈肌功能 院内死亡 颤搐性跨膈压 膈肌增厚分数 双颈前膈神经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病情评估的作用
20
作者 杜召辉 徐志鹏 +4 位作者 郑传明 宋琦 邵志林 邱兆磊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膈肌功能(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移动度)对急性胰腺炎(AP)病人早期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外科收治的A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40例)和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组(55例)。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膈肌功能(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移动度)对急性胰腺炎(AP)病人早期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外科收治的AP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40例)和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组(55例)。比较入院时2组病人一般资料、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分数(DTF)、平静呼吸移动度及深呼吸移动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TF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DTF对AP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入院后,2组年龄、性别、DTei及DTe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病人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MCTSI较N-SAP组明显增加(P<0.01);SAP组DTF、平静呼吸移动度及深呼吸移动度小于N-SAP组(P<0.05);DTF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MCTSI均呈负相关关系(r=-0.503、-0.557、r=-0.557,P<0.01);DT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结论:超声监测膈肌功能(DTF及膈肌移动度)对AP病人早期病情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膈肌功能 膈肌增厚分数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