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春阳 胡珂鑫 +2 位作者 孙丽 张力允 王玉婵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96,共11页
目的基于既有建筑的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状,通过质量调节及变形模式控制实现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与损伤可控。方法提出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增层对整体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机理;利用SAP2000平台建立五个有限元... 目的基于既有建筑的结构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现状,通过质量调节及变形模式控制实现结构自振周期延长与损伤可控。方法提出增层框架-摇摆墙体系,对该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增层对整体结构地震效应的影响机理;利用SAP2000平台建立五个有限元模型,基于规范反应谱开展参数敏感性、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结果增层的质量及高度对整体结构地震作用影响显著;与原框架相比,增层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最大延长31.7%,最大弹塑性极限位移响应降低11.5%,最大位移角响应降低20.2%,结构变形不均匀性降低22.0%;与框架-摇摆墙相比,增层后摇摆墙弯矩在弹塑性极限状态下降低33.9%。结论合理设置增层框架-摇摆墙可以小幅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对结构变形模式可实现有效控制;所建立的摇摆墙简化力学模型可合理反应地震作用下墙体弯矩分布,并使设计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层框架 框架-摇摆墙 抗震性能 动力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房屋与套建增层框架协同工作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昊宇 郑文忠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针对与既有房屋协同工作的套建增层框架应采用怎样的设计原则这一问题,提出了应根据既有房屋的质量和使用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设计原则和施工顺序的观点。针对与既有房屋协同工作的套建增层框架的不同工程条件和受力特点,介绍了四种新... 针对与既有房屋协同工作的套建增层框架应采用怎样的设计原则这一问题,提出了应根据既有房屋的质量和使用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设计原则和施工顺序的观点。针对与既有房屋协同工作的套建增层框架的不同工程条件和受力特点,介绍了四种新旧结构协同工作的连接构造,阐述了套建增层框架节点上下柱端弯矩分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一个与既有房屋协同工作的套建增层框架为例,说明了将套建增层框架与既有房屋协同工作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套建增层框架 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露出式刚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秀珍 尹晨皓 +2 位作者 周兴鑫 王攀 田建勃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1-118,共8页
上下部结构的连接节点是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所在,对两个上柱分别为工字形和箱形的露出式刚接混合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研究了R... 上下部结构的连接节点是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所在,对两个上柱分别为工字形和箱形的露出式刚接混合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研究了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上部结构截面形式的不同对露出式刚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试件均在混凝土梁根部发生剪切破坏,上部为箱形钢柱的节点,滞回环更为饱满,捏拢较少,承载能力、强度与刚度退化能力、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耗能能力等均优于上部为工字形钢柱的节点;保持下部结构不变,上部选用箱形钢柱,有利于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轻钢混合结构 露出式刚接节点 工字形钢柱 箱形钢柱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秀珍 陈仕伟 +1 位作者 李皓 豆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4,共11页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节点,旨在增强对上部结构柱脚的约束,并方便施工。对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和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分别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1/2缩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外箍式箱...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节点,旨在增强对上部结构柱脚的约束,并方便施工。对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和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分别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1/2缩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将塑性铰外移至柱脚底板边缘处,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提高了极限承载力和刚度;滞回曲线更为饱满,减缓了强度和刚度退化,大幅提升了耗能能力。文中提出的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可以有效保证传力路径的连续性,其各项抗震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箍式节点 RC框架-轻钢混合结构 滞回曲线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套框架增层技术在工程改造中的应用
5
作者 范胜芳 范夕森 张鑫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110,114,共3页
介绍某办公楼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通过采用外套框架结构体系、无粘结预应力托换梁以及端承桩基础,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可减小加固工作量。
关键词 外套框架 无粘结预应力 端承桩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增层抗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林爱洁 岳庆霞 张鑫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5,共4页
首先对转换结构应用到外套增层改造中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实际工程对一种新型"加腋墙"转换结构的使用进行了讨论;其次应用SAP2000对该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整体外套增层结构和原砖混结构进行分析。增层前后对比分析结... 首先对转换结构应用到外套增层改造中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实际工程对一种新型"加腋墙"转换结构的使用进行了讨论;其次应用SAP2000对该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整体外套增层结构和原砖混结构进行分析。增层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外套增层改造使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都有明显增大,应进行必要的抗震加固,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另外,使用"加腋墙"转换结构的外套增层结构刚度比较均匀,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 外套框架 有限元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东商务中心增层改造结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明阳 刘铁 郑文忠 《低温建筑技术》 2005年第5期36-38,共3页
报道了远东商务中心在原9层框架上套建6层新增框架的设计思路。着重介绍了基础选型与设计、保证新增套建框架与原房屋框架协同工作的技术措施、新增套建框架设计计算、新增楼层剪力墙布置等,可供同类工程套建增层时参考。
关键词 桩基础 预应力 协同式套建增层框架 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屋结构框架加层设计的探讨
8
作者 周红生 《广东科技》 2007年第11X期40-41,共2页
本文介绍了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上增建三层钢结构框架这种特殊的设计和构造。在增层工程中采用的消能支撑方法减少了原结构在地震作用情况下的内力,从而可避免对原结构进行加固。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 消能支撑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钢管混凝土核心柱和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的底层柔性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琨 时金雨 +2 位作者 徐冠普 李新宇 周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7,共13页
为研究采用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简称PSRC)套建增层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性能,文中基于非线性分析软件IDARC-2D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 为研究采用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简称PSRC)套建增层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性能,文中基于非线性分析软件IDARC-2D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开展滞回性能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确定了数值分析所需的截面退化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跨多层套建增层框架模型,并分别对设防烈度为8度和7度,建造于I_(0)、I_(1)、Ⅱ、Ⅲ类场地,按第1、第2、第3设计地震分组设计的套建增层框架,开展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细致考察了套建增层框架的倒塌破坏特征和倒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建造于前述场地类别的部分套建增层框架将发生底层层间倒塌破坏;而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套建增层框架梁柱构件普遍开裂,但均未发生倒塌;在8度抗震设防区对底层层高为8.1~14.4 m、增层层数为1~4层的倒塌套建框架提高一个抗震等级进行设计后,均避免了倒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核心柱 套建增层框架 预应力 滞回性能 倒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框架梁中两种内置预应力钢桁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博一 郑文忠 王英 《钢结构》 2007年第8期60-63,共4页
针对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改造工程"施工阶段自承重楼盖体系"内置预应力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框架梁中角钢桁架弦杆尺寸较大,端部预应力筋不便张锚等问题,提出采用内置灌浆圆钢管桁架替代内置角钢桁架的设想,对两种内置钢桁架... 针对绥芬河青云市场套(扩)建改造工程"施工阶段自承重楼盖体系"内置预应力钢桁架-混凝土组合框架梁中角钢桁架弦杆尺寸较大,端部预应力筋不便张锚等问题,提出采用内置灌浆圆钢管桁架替代内置角钢桁架的设想,对两种内置钢桁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当圆钢管弦杆壁厚与角钢弦杆壁厚相同时,灌浆圆钢管桁架的弦杆直径小于角钢桁架弦杆边长,桁架占用外套柱的空间小,同时桁架下弦杆钢管可作为按直线布置预应力筋的孔道,方便预应力筋布筋和张锚。并指出今后应继续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建增层框架 预应力钢桁架 灌浆圆钢管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节点用于混凝土框架-轻钢增层复合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秀珍 刘婉莹 +2 位作者 杨水成 段文超 田建勃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160,共9页
以混凝土框架-轻钢增层复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在研究外包钢节点的受力性能并验证有限元正确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外包钢节点用于轻钢增层复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反应谱、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的时程曲线等整体工作性... 以混凝土框架-轻钢增层复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在研究外包钢节点的受力性能并验证有限元正确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外包钢节点用于轻钢增层复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反应谱、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的时程曲线等整体工作性能,并对不同加层层数、不同下部结构层数两个影响增层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参数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外包钢节点用于混凝土框架-轻钢增层复合结构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自振周期及上、下部结构连接处的层间位移角,加强了上、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使结构的整体变形更加协调,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轻钢复合结构 外包钢节点 整体工作性能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秀珍 周兴鑫 +2 位作者 王攀 尹晨皓 田建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了减小钢筋混凝土(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鞭梢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该类结构的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旨在加强对上部结构的约束,减小上下部结构的刚度突变。为了深入研究其抗震性能,与另一种外包锚固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 为了减小钢筋混凝土(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鞭梢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该类结构的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旨在加强对上部结构的约束,减小上下部结构的刚度突变。为了深入研究其抗震性能,与另一种外包锚固式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节点均表现为梁端塑性铰破坏,并能有效控制裂缝开展;新型外包加强型节点滞回曲线饱满,捏拢速度较慢,并能将塑性铰外移,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其刚度退化、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耗能能力等各项指标都较外包锚固式节点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提高了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轻钢混合结构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滞回曲线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钢与钢筋混凝土柱粘结锚固滑移研究
13
作者 蒋利 李志国 +2 位作者 王存贵 张立敏 张新民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4,共4页
本试验是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增层与扩建节点静载受弯及受剪承载力试验,目的是提高"角钢接柱"节点抗滑移能力并进行方案优化。通过分析前述试验破坏情况,提出了5种角钢粘结锚固抗滑移技术方案,并对该5种加固方案进行了承载力... 本试验是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增层与扩建节点静载受弯及受剪承载力试验,目的是提高"角钢接柱"节点抗滑移能力并进行方案优化。通过分析前述试验破坏情况,提出了5种角钢粘结锚固抗滑移技术方案,并对该5种加固方案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实体单元建立了5组角钢接长构造节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试验方案的荷载-位移关系,依此论证了优化抗滑移最佳技术方案为植筋焊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角钢粘结锚固 抗滑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