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肾血管解剖变异
2
作者 何大业 王星 +1 位作者 唐懿刚 卢景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以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CE-MRA)作为基础结合3D-Slicer软件在肾血管解剖变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肾囊肿、肾上腺或肾肿瘤等疾病的222例患者的MR数据资料,采用3D-slicer软件进行重建后,根据模型,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角度对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肾动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动脉、肾动脉早发分支、混合型变异;肾静脉变异主要包括多支肾静脉、肾静脉晚期汇合、混合型变异。结果:本研究222例患者(共444个肾),男性、女性的肾动脉变异比例分别为40.83%、40.20%,肾静脉变异比例为25.42%、3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和肾静脉存在变异分别为180个(40.54%)和127个(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个(17.11%)肾存在多支肾动脉,右肾35个(15.76%),左肾41个(18.46%);132个(27.73%)肾存在肾动脉早发分支,分别为右肾92个(41.44%),左肾40个(1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7个(28.60%)肾存在多支肾静脉,右肾81个(36.47%),左肾46个(2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金标准”术中所见,3D-slicer软件结合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影像诊断222例患者符合手术指征阳性的有195例,阴性27例,漏诊3例,误诊5例。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4、0.984、0.828。结论:3D-slicer软件对3D-DCE-MRA数据重建结果能够在手术前精准对患者肾血管解剖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肾血管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解剖变异 3D-slic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应用优势 被引量:9
3
作者 葛雅丽 郑敏文 +4 位作者 张劲松 魏梦琦 李科 卢成哲 宦怡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DCEMRA)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优势。资料与方法 对 35例疑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 ,行DCEMRA扫描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结果  35例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图像 ,其中 8例正常 ,2 7例异常。结论 DCE...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DCEMRA)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优势。资料与方法 对 35例疑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 ,行DCEMRA扫描 ,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结果  35例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图像 ,其中 8例正常 ,2 7例异常。结论 DCEMRA为新的MRA技术 ,克服了常规MRA及对比增强MRA的缺点 ,成像效果与DSA相仿 ,因此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血管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伟 龙晚生 +3 位作者 蔡小琴 罗学毛 梁英林 兰勇 《中国医药》 2011年第5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颅脑3DCE-MRA检查患者450例,其中135例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MRI包括T1、T2WI轴位扫描和冠状面T1WI扫描及T2WI...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对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颅脑3DCE-MRA检查患者450例,其中135例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常规MRI包括T1、T2WI轴位扫描和冠状面T1WI扫描及T2WIFLAIR轴位扫描;3DCE-MRA采用三维快速场回波序列,Gd—DTPA剂量30ml,注射速率2.5ml/s,行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及静脉期4次扫描,图像减影后至工作站上三维重建。结果①3DCE-MRA疑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75例,其中6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与DSA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的一致率分别为75.6%(31/41)、83.3%(30/36)、88.9%(16/18)。3DCE.MRA比DSA更易把正常血管评估为轻度狭窄。②3DCE-MRA疑脑动脉瘤者71例,其中5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与DSA在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一致率分别为78.9%(30/38)、86.5%(32/37)、90.0%(18/20)、100%(4/4)。3DCE—MRA比DSA更易把正常血管评估为小型动脉瘤。③3DCE-MRA疑是脑动静脉畸形23例,其中15例行DSA进行对照,3DCE-MRA对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0.7%(39/43)、91.4%(32/35),3DCE.MRA联合MRI对异常血管团的定位优于DSA,但在细节显示上不如DSA。(4)30CE.MRA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采集时间、延迟时间、扫描参数、K空间填充技术、造影剂团注参数等。结论3DCE—MRA能无创、快速、有效诊断常见脑血管病,可作为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明珠 林伟 +3 位作者 姜丽 黄敏华 王建梅 魏倩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造影 卵圆中心法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式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下肢静脉曲张价值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团新 刘晓 +4 位作者 朱刚明 吴绍腾 刘成康 杨概 叶沛豪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触发式非对比增强(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V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入组的下肢VV患者(41段静脉)行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DUS)检查,对下肢VV最明显处信号比值(SR)与管径比值(VDR)行Pearson... 目的探讨触发式非对比增强(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V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入组的下肢VV患者(41段静脉)行TRANCE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DUS)检查,对下肢VV最明显处信号比值(SR)与管径比值(VDR)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2位医生及2周前后的TRANCE影像Likert评分一致性进行评价。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2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及一致性。结果下肢静脉SR与VDR呈负相关(r=-0.440,P<0.05)。盆腔段较大腿段整体Likert评分降低(P<0.05),大腿段和小腿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位医生对盆腔段、大腿段及小腿段2周前和2周后的Likert评分以及同一位医生2周前和2周后的Likert评分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RANCE与DUS诊断41段VV的敏感度分别为94.59%、86.49%,特异度分别为50.00%、75.00%,准确度分别为90.24%、85.37%,两者诊断结果Kappa值为0.617,一致性较好。结论TRANCE磁共振成像用于VV定量分析的诊断效能及与DUS的一致性较好,且影像质量良好,可作为术前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磁共振血管成像 触发式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德清 王伯胤 +3 位作者 赵振华 徐利军 杨建峰 周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采用3D-CE-MRA扫描后评价其图像质量,对旋股外侧降支和穿支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进行分析,并对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例,采用3D-CE-MRA扫描后评价其图像质量,对旋股外侧降支和穿支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进行分析,并对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和降支起始位置进行测量后,与手术中发现进行比较。结果:3D-CE-MRA显示股前外侧皮瓣供血动脉的起始部位、分布与手术发现一致,经配对t检验分析,降支和穿支的血管内径、血管蒂长度、血管起始位置等的磁共振发现与手术发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3D-CE-MRA能够显示股前外侧皮瓣的动脉信息,可以应用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造影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超声检查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龙 李国奇 +2 位作者 孟凡宇 刘家祎 范占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并与肾动脉超声进行对比,分析NCE-MRA与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机对37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基于TrueFISP序列... 目的: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评估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并与肾动脉超声进行对比,分析NCE-MRA与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使用西门子3.0T磁共振机对37例肾功能不全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基于TrueFISP序列的两个不同参数的NCE-MRA检查,通过重建得到显示肾动脉的冠状位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分别单独进行肾动脉NCE-MRA的图像质量及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并分别对两组肾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肾动脉狭窄程度、NCE-MRA与肾动脉超声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两个不同参数的NCE-MRA图像质量评分均较高(>3.5),且两序列间及两医生间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系数=0.898,P<0.001)。37例患者的74支肾动脉狭窄程度在两位医生间的评价一致性很高(Kappa系数=0.951,P<0.001),且与肾动脉超声的一致性也较高(Kappa系数=0.87,P<0.001)。结论:肾动脉NCE-MRA是一种有效的无创、不使用对比剂、无电离辐射的血管成像方法,能正确诊断肾动脉狭窄程度,并提供较超声更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是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接受增强检查时的较理想的替代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功能不全 肾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血管狭窄模型评估中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科 孙立军 +1 位作者 宦怡 单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92-6093,i003,共3页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轻度狭窄6段(狭窄程度约为26%),重度狭窄模型6段(狭窄程度约为65%)。采用3DDCE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的狭窄长度和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中3DDCE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为明显。但二者测得的狭窄程度(F=0.004,P>0.05)和长度(F=1.581,P>0.05)结果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3DDCEMRA对血管狭窄长度和程度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但3DDCEMRA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可能存在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程度 MRA 血管狭窄 DSA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轻度 结论 判定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进城 林建华 +2 位作者 李朝龙 刘兴国 季锡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 目的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拟行肝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运用计算机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功能,获得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三维图像。结果MRI重建后图像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旋转,直观显示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及相互的解剖关系,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结论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 三维图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130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亦辉 吕传国 +2 位作者 顾卫 郁冬梅 顾庆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201-202,20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130例有眩晕、恶心、颈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其中,1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目的:分析比较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多普勒超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对130例有眩晕、恶心、颈部不适等症状患者分别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多普勒超声,其中,12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30例中125例检查满意(96.2%),12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MR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相符11例(91.7%),多普勒检查与DSA检查相符7例(58.3%)。结论: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病变诊断是准确、可靠的,比较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血管病变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多普勒超声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使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天缘 冷晓明 +1 位作者 刘斯润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4 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 ,其中血管病变 2 8例 ,肿瘤 12例 ,正常 5例 ,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 5部分。经静脉注入Gd -DTPA ,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 ,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 ,其中下肢血管 11例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 ,能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情况。结果 :靶血管显示优者 2 8例 ,良者 15例 ,差者 2例。优良率为 95 6 %。结论 :三维增强MRA对颈、胸、腹盆部、上肢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 ,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 ,而且在血管侧枝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 ,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 ,更直观、整体。对腹盆部肿瘤患者 ,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红莉 邵剑波 +1 位作者 唐映波 方磊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施行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进行CE-MRA检查,患儿经镇静制动后,手动静脉注射对比剂0.4mmol/kg,注射后5~10s开始进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施行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进行CE-MRA检查,患儿经镇静制动后,手动静脉注射对比剂0.4mmol/kg,注射后5~10s开始进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结果检出法洛四联症1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畸形2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畸形伴动脉导管未闭5例。图像质量优28例,良2例。结论 CE-MRA检查可获得精确的影像资料。检查前采用6%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制动,正确选择血管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掌握推注造影剂和扫描延迟时间,可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影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 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镇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龙全 许梅海 +1 位作者 申炜 李耀波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探讨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True FISP)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True FISP及3D CE-MRA扫描检查图像资料,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True FISP)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True FISP及3D CE-MRA扫描检查图像资料,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手术或介入治疗确诊为主动脉夹层20例,主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2例;True FISP诊断主动脉夹层21例,将1例主动脉瘤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瘤误诊为假性动脉瘤,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3D CE-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True FISP及3D CE-MRA屏气扫描检查均可明确主动脉夹层类型、范围、内膜片及真假腔。结论 True FISP与3D CE-MRA能准确、快速、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夹层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耀彬 梁宗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4期603-610,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LEASD的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以DSA金标准...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LEASD的6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以DSA金标准作为对照组,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分级与DSA比较,Kappa值为0.84≥0.75,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及低估,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高估率分别为3.3%(11/332)、4.0%(5/125)、4.5%(5/112)。对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低估率分别为9.6%(12/125)、4.0%(5/112)、15%(20/132)。以DSA为标准,3D 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701/753)、93.1%(563/605)、95.1%(701/737)、94.9%(563/599)。结论:3D CE-MRA下肢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有效的血管检查方法,可作为LEASD的优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肝移植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宏 钟心 +1 位作者 董玉茹 董悦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三期扫描技术,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拟进行肝移植的183例患者进行术前3D DCE MRA成像扫描,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MRI扫描机,圆形极化相控阵体线圈,3D DCE MRA三...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三期扫描技术,评价其在肝移植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拟进行肝移植的183例患者进行术前3D DCE MRA成像扫描,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MRI扫描机,圆形极化相控阵体线圈,3D DCE MRA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技术,即对所得图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血管成像图像,肝动脉可显示2~3级分支,门静脉可显示2~5级分支,肝静脉可显示1~2级分支.183例肝移植患者,5例显示肝动脉变异,其中2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直接起自腹腔干,1例起自胃左动脉.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103例,其中,冠状静脉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3例、脐周静脉曲张5例、肠系膜静脉曲张2例、脾门周围静脉曲张30例,门静脉玻璃样变性1例;原发性肝癌79例,5例肝动脉包埋、僵直、推移,2例肝内动-静脉瘘,门静脉右支癌栓23例,门静脉左支癌栓7例,门静脉主干癌栓3例,同时发生门静脉左右支癌栓的2例,MRA表现为门静脉呈半月形或杯口形缺损或不显影.7例肝静脉出现栓塞,5例下腔静脉受压推移,1例下腔静脉瘤栓.结论 3D DCE MRA三期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系统病变,肝移植术前应用3D DCE MRA,基本达到临床要求,是术前血管评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三维动态增强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肝移植患者 术前应用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门静脉主干癌栓 门静脉右支 肝动脉变异 Symphony 肠系膜上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3
17
作者 邬晴媛 林江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972-976,共5页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腔静脉 血栓闭塞性疾病 放射治疗后 中心静脉导管 影像学检查 静脉系统 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的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诊断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勤学 彭志毅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MRI测量6例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转折下行前的长度,横断面过左肾静脉层面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距离...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价值。方法MRI测量6例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转折下行前的长度,横断面过左肾静脉层面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冠状位上主动脉左侧左肾静脉的上下径,以及左肾的最长径,使用t检验分析。结果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的夹角、距离、以及左肾静脉上下径病例组分别为,33.7±7.7°,4.2±1.2mm,15.7±2.4mm;而对照组为84.5±11.5°,15.5±7.5,11.4±3.0mm,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肾静脉上下径两组之间有较大的重叠。而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转折下行前的长度与左肾的最长径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有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在排除其它肾脏疾病的基础上应怀疑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MRA可以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立体关系。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对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左肾静脉上下径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胡桃夹综合征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系统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1
19
作者 查云飞 孔祥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05-308,共4页
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和对比剂团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诸多缺点,已经成为一种无创伤性评价颅内静脉系统的新技术。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对颅内静脉系统病变... 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和对比剂团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克服了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诸多缺点,已经成为一种无创伤性评价颅内静脉系统的新技术。就该技术的成像原理、技术进展、对颅内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对比剂 脑静脉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静脉系统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梯度回波技术 技术基础 无创伤性 成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上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意义
20
作者 祝宇 吴瑜璇 +5 位作者 张翀宇 刘定益 周文龙 芮文斌 孙福康 邵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5-416,F007,共3页
关键词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上腺肿瘤 术前 手术治疗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