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音乐疗法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谭珊珊 王艳 +2 位作者 何文文 秦兵 朱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评估个体化音乐疗法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4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6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估个体化音乐疗法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4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6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音乐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身心应激反应、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增生性糖尿病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个体化音乐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焦虑情绪,减轻心血管反应,提高手术配合度和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个体化音乐疗法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估
2
作者 伏海昕 朱振涛 +1 位作者 王洁 敬志果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2024年5月淮安市淮安医院69例(76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2024年5月淮安市淮安医院69例(76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36眼)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37例,40眼)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显著改善视力、眼压和黄斑厚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良好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磊 文绍贵 杨垠垠 《糖尿病新世界》 2025年第1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辅助治疗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兴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PDR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康柏西普辅助治疗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兴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PDR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51,患眼数89只)接受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探究组(n=52,患眼数93只)则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基础上联合应用康柏西普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眼部功能状态、症状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改善,且探究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症状积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探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相较于单纯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眼部功能,降低症状积分,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手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蕊 张维 +5 位作者 朱恺 李旭冉 周恩亮 顾起宏 李晓俊 顾永昊 《实用防盲技术》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DR伴VH患者,PPV术中发现黄斑中心凹500μm内有...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治疗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DR伴VH患者,PPV术中发现黄斑中心凹500μm内有硬性渗出和/或黄斑区牵拉变形,共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PPV联合ILMP)和对照组(单纯PPV),两组各25例25只眼。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相关眼科检查,PPV术中彻底清除玻璃体,实验组患者在吲哚菁绿染色辅助下剥除约1-2PD范围内界膜。随访1月,记录患者术后1周和1月时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术后1周、1月,实验组BCVA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实验组CMT明显低于对照组(274.17±73.15vs400.29±125.93;244.09±19.82vs 321.11±9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DR伴VH患者,PPV联合ILMP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唐辛 刘志明 +2 位作者 徐宁达 李佳睿 黄旅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10/2022-10在本院治疗的PVR患者100例100眼。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42眼和重度组58眼。选取同期因眼外伤在... 目的:探讨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10/2022-10在本院治疗的PVR患者100例100眼。按照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组42眼和重度组58眼。选取同期因眼外伤在本院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和miR-325水平与TGF-β、PDGF、VEGF、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发生重度PVR的因素。结果:PV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且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均P<0.05);miR-325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TGF-β、PDGF、VEGF、TNF-α水平较轻度组均上升(均P<0.05)。PV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水平与miR-325、TGF-β、VEGF、TNF-α、PDGF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miR-325与TGF-β、VEGF、TNF-α、PDGF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和玻璃体中miR-325、TGF-β、PDGF、TNF-α均是发生重度PVR的危险因素,miR-126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随PVR疾病的加重,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miR-126表达降低,miR-325表达升高,且与TGF-β、TNF-α、VEGF、PDGF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玻璃体 MIR-126 miR-325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干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敏瑶 虞玥 宋正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PVR多以手术为主,但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药物疗法。中药单体兼有中药与化学药的双重优势,我国传统中药与中药单体在PVR治疗尤其...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PVR多以手术为主,但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药物疗法。中药单体兼有中药与化学药的双重优势,我国传统中药与中药单体在PVR治疗尤其是视网膜保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单体治疗PVR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姜黄素、藏红花素、槲皮素等中药单体可通过降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生物学过程,防止PVR的发生。这些中药单体的发现对后续新药的研发可提供新的选择,为PVR的治疗提供更多元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中药单体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楷林 王晨 +1 位作者 赵珂睿 戴汉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昌普瑞眼科医院65例行PPV治疗的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NVG分为发生组(n=18)...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昌普瑞眼科医院65例行PPV治疗的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NVG分为发生组(n=18)与未发生组(n=47)。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PDR分期、是否注射胰岛素、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术前眼压、空腹血糖、是否贫血、是否合并视网膜脱落、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术前是否有房角或虹膜新生血管患眼等。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5例行PPV治疗的PDR患者中,发生18例NVG,发生率为27.6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不同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PDR分期、是否注射胰岛素、术前眼压、是否合并视网膜脱落、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空腹血糖、是否贫血、是否有房角或虹膜新生血管患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男(β=1.567、P=0.024、0R=4.792、95%CI:1.224~18.766)、年龄<60岁(β=2.380、P=0.003、0R=10.800、95%CI:2.225~52.41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β=1.707、P=0.003、OR=5.814、95%CI:1.791~18.870)、空腹血糖≥7.0mmol/L(β=1.655、P=0.006、0R=5.231、95%CI:1.623~16.853)、贫血(β=1.892、P=0.002、OR=6.635、95%CI:2.010~21.900)、术前有房角或虹膜新生血管患眼(β=1.905、P=0.004、0R=6.720、95%CI:1.808~24.981)是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PDR患者PPV术后NVG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性别为男、年龄<60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空腹血糖≥7.0mmol/L等,临床需对相关情况加以重视,并做好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婷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70-172,18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势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沭阳医院收治的66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势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沭阳医院收治的66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取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药物注射治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比较两组眼部指标及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部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视力提升、眼压下降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减少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术后水肿吸收、眼底出血吸收和渗出液吸收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经过联合方案,即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康柏西普)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调节眼压,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注射药物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9
作者 虞玥 赵敏瑶 宋正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86-789,共4页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存在不足之处,中医药治疗PVR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西医对PVR的认识,并整理归纳已被证实具有防治效果的...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存在不足之处,中医药治疗PVR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西医对PVR的认识,并整理归纳已被证实具有防治效果的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的相关文献,发现PVR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为中医药在PVR治疗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藏红花酸、三七总皂苷、青蒿琥酯等中药单体以及活血散结方、散血明目片、大黄蛰虫丸等中药复方制剂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等生物学进程,进而起到防治PVR的作用。这些研究为中医药防治PVR提供科学依据,提示中医药治疗PVR具有潜力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术后玻璃体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朱文魁 徐培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625-1629,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分析MIV术后玻璃体再出血(PV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286例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资料。按MIV术后是...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分析MIV术后玻璃体再出血(PV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诊治的286例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资料。按MIV术后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和非PVH组,分析MIV术后PV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8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6.36±12.74)min,电凝止血次数为(1.26±0.21)次,术中无出血情况,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最佳校正视力(BCVA)、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VH、前房积血、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为11.54%、0.67%、2.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DM)病程、合并高血压及玻璃体内填充消毒空气是PDR患者MI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年龄、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MIV治疗PDR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少;年龄、DM病程、合并高血压、玻璃体内填充消毒空气和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PDR患者MIV术后PVH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并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再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覃雪 宋平 潘红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76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究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76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恢复情况、血清因子、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降低眼压,降低视网膜厚度,调节血清因子,提高视力,同时具有一定安全性,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腔内注射 康柏西普 视力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的效果
12
作者 闫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爱尔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 目的:探究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烟台爱尔眼科医院眼科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内界膜剥除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下液高度(SFH)、眼压(IOP)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BCVA、CMT、SFH水平降低,IOP水平升高,研究组BCVA、CMT、SFH、IOP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剥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脱离效果较好,可改善术后视力,减轻黄斑水肿,降低IOP,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剥除术 玻璃体切割术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辅助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2
13
作者 章晖 叶波 +3 位作者 邱新文 兰丽霞 任旋 刘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 目的探讨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2012年1月至12月92例(92眼)患者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作为非注射组(A组)、2013年1月至12月82例(84眼)患者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作为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116.22±17.46)min,B组为(80.49±18.1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较大量出血20眼,占21.7%,B组较大量出血4眼,占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P〈0.05);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26.1%),B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5)。术后随访期内,A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再增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B组未见再出血及再增殖的病例,视网膜均平伏。术后视力:A组为手动~0.3,B组为手动~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并且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 G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志刚 由彩云 +2 位作者 韩金栋 李海燕 颜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0-425,共6页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 背景p21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能阻止细胞从G.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生,研究认为内源性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细胞增生性病变有关。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部增生性反应相关性疾病,了解PVR过程中p21表达的动态变化可能为PVR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检测p21WAF1/CIP1在兔外伤性PVR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外伤性PV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青紫蓝兔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每组12只),每只兔任意选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各模型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0.4ml,同时于鼻上方角巩膜缘后5mm处行巩膜外冷冻约5s,以建立外伤性PVR模型。各组兔眼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以评估建模情况。分别于造模后7、14、21和28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兔并制备实验眼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兔眼视网膜的形态表现,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a及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兔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兔眼眼前后节均正常,模型组兔造模后1~7d兔眼玻璃体中增生条索逐渐变粗,可见视网膜皱褶,造模后14d兔眼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造模后28d兔眼漏斗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造模后7d兔眼视网膜表面有增生膜和炎性细胞聚集,造模后28d可见视网膜呈花瓣形固定皱褶,视网膜结构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21WAF1/CIP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的细胞核内呈强阳性表达,造模后7、14、21和28d表达强度减弱,以造模后14d表达量最低。Westernbla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4±0.08、0.60±0.05、0.56±0.03、0.74±0.02和0.65±0.0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5,P=0.00),造模后7d和14d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21d和28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14、21和28d组兔眼视网膜中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O.09、0.57±0.05、0.45±0.04、0.46±0.02和0.47±0.04,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6,P=0.00),造模后14、21和28dp21WAF1/C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后7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21WAF1/CIP1在外伤性PVR兔眼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变化与PVR的病程发展过程相吻合,p21可能参与外伤性PVR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p21WAF1/CIP1表达量的下降与细胞增生的动态变化过程一致,可能促进了PVR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分析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并发症 眼外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姣姣 彭燕一 +1 位作者 黄海 李光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2-815,8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有色家兔24只(48眼),右眼分别...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α,PDGFR-α)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有色家兔24只(48眼),右眼分别行玻璃体内注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稀释液(8只8眼,A组)、1.0与2.0μmol·L-1含PDGFR-α反义寡核苷酸及LipofectamineTM2000的HRPE细胞稀释液(各8只8眼,B组和C组)。左眼分别注射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0.1 mL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1周、2周、3周、4周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处死动物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眼底改变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切片着色情况。结果造模前后正常对照组兔眼玻璃体透明,视网膜结构清楚;造模后28 d,A组兔眼玻璃体内可见粗大增生的条索及视网膜脱离,B组和C组严重度低于A组。在造模后1周、2周,PVR分级在所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3周、4周时,B组和C组的PVR分级明显低于A组(均为P<0.05)。造模后4周,B组TRD发生率(50%)和C组TRD发生率(38%)与A组(1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造模后4周正常对照组全层结构清晰,A组兔视网膜内界膜粗糙、断裂或结构不清,各层结构欠清,神经节细胞水肿,出现空泡,数量减少,B组和C组严重度低于A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A组视网膜全层细胞及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呈高强度棕黄色着色(++++),B组呈中等强度棕黄色着色(+++),C组呈较弱棕黄色着色(++);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表层神经节细胞、RPE内可见弱棕黄色着色(+)。结论 PDGFR-α反义寡核苷酸可降低PVR形成程度,这可能与下调视网膜细胞中PDGF-α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DGF-α受体 反义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预防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佳 梁慷 +5 位作者 卞春及 夏强 段磊 王梓 栾洁 顾宁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对兔眼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预防作用。 方法 新西兰白兔 20只(40眼),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用药组各 20眼。行气体压迫玻璃体手术 3d后,所有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入2×105个成纤维细胞...  目的 探讨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对兔眼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预防作用。 方法 新西兰白兔 20只(40眼),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用药组各 20眼。行气体压迫玻璃体手术 3d后,所有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入2×105个成纤维细胞,再分别注入BSS平衡盐溶液或 17 894mg/L的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 0 2mL。以间接检眼镜观察玻璃体混浊情况, 4周后剖开眼球观察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术后 1、4、7、14、21、28d,对照组分别有 12、14、14、16、20、20眼发生了玻璃体增殖;用药组分别有 9、10、10、11、12、13眼发生了玻璃体增殖,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第 28d病理检查对照组 20眼中 18眼(90% )发生了视网膜脱离,用药组 20眼中 4眼(20% )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维甲酸纳米粒混悬剂能有效地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纳米混悬剂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范传峰 王玉 +3 位作者 舒相汶 张华 盛艳娟 吴昌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我院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0例(384眼),按PDR的分期将其分为Ⅳ期...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我院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0例(384眼),按PDR的分期将其分为Ⅳ期、Ⅴ期和Ⅵ期3组,并将Ⅳ期患者根据行玻璃体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和中晚期治疗组;比较各组间的视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4眼中,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者有271眼(70.6%),其中Ⅳ-Ⅴ期171眼(85.5%),Ⅵ期100眼(54.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4,P<0.05);Ⅳ期的早、中晚期治疗组术后视力>0.05患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2.8%和6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98眼发生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其中Ⅳ-Ⅴ其39眼,Ⅵ期59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能有效地控制PDR的病情,及时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是挽救严重PDR患者有用视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积血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4 位作者 马吉献 韩泉洪 阎峰 秦向阳 王建洲 《Eye Science》 CAS 200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及评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13例PVR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增生膜获得的16例进行TGF-βRⅡ的蛋白和mRNA的检测。 结果:... 目的:观察及评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Ⅱ)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13例PVR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增生膜获得的16例进行TGF-βRⅡ的蛋白和mRNA的检测。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为:9例C2~C3级膜中,染色反应为阳性的有8例,总阳性率为88.9%。7例D1~D3级膜中有6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85.7%。阳性细胞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样细胞。统计学分析TGF-βRⅡ标记与膜分级间无相关性(P>0.05)。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基本一致。 结论:PVR发生过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生长因子等的刺激下,TGF-βRⅡ表达显著上调,表明了TGF-β参与PVR增生膜的形成。眼科学报 2003;19:244-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 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生膜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晓鹏 焦军杰 +2 位作者 王爽 李彦 刘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28.24±5.47)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者70眼(93.33%),视力不变者3眼(4.00%),视力下降者2眼(2.67%)。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3±9.2)mmHg(1kPa=7.5mmHg)、(17.1±7.3)mmHg、(19.2±8.5)mmHg,与术前的(12.7±6.1)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后囊膜混浊8眼,角膜轻度水肿5眼,前房渗出5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切割术中两种联合术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沈玺 钟一声 +1 位作者 焦秦 谢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6-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和伴有累及后极部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和伴有累及后极部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术中出现医源性裂孔的PDR患者共76例(86眼),在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2~3级核;46眼)作为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术组或超声乳化手术摘出晶状体保留后囊膜(3级核以上;40眼)作为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吸出术组,一期不植入人工晶状体;完成玻璃体手术后予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囊膜或后囊膜混浊情况、虹膜新生血管、虹膜粘连情况、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05的为32眼、25眼,分别占69.6%和62.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出现高眼压眼分别为7眼和8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在各级囊膜混浊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中虹膜不同程度粘连于囊膜分别为5眼和6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组中发生虹膜新生血管2眼,在晶状体切除术组中为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2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术后酌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都是处理严重PDR合并白内障眼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玻璃体手术 晶状体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