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砌体结构地震疏散仿真研究
1
作者 丁瑶 徐子祺 +1 位作者 梁智超 秦天一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处于砌体结构房屋内人员的疏散能力,选取西安市城中村一栋典型砌体结构居民楼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使用有限元软件对该居民楼建模,输入20条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得到了在地...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处于砌体结构房屋内人员的疏散能力,选取西安市城中村一栋典型砌体结构居民楼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使用有限元软件对该居民楼建模,输入20条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得到了在地震作用下每层的IDA曲线簇,找出在8度基本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各楼层的倒塌时间,这也就是人员可用的有效逃生时间,两者对比可以看出人员的伤亡情况。结果表明:在8度基本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疏散人员所需的安全逃生时间比罕遇地震所需逃生时间少10 s,RSET为85 s至95 s;砌体结构首层最先发生倒塌,顶层最后倒塌,ASET为8.72 s至10.89 s;有效逃生时间远小于安全逃生时间,不满足安全逃生的条件,地震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社会力模型 增量动力分析 所需逃生时间(RSET) 可用有效逃生时间(AS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0019-0022,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普遍方式。为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应对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加以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仅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加以考虑,从而造成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对建筑物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普遍方式。为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应对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加以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仅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加以考虑,从而造成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对建筑物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精确评估。基于此,文章以增量动力分析法进行可靠性评估,首先,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储备系数。其次,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法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可靠性评估。最后,通过实验与仿真进行可信度分析、准确度分析以及评估时间消耗分析。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可靠性评估结果可信度极高,评估准确度较高,评估工作所消耗的时间较短,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抗地震倒塌储备系数 可靠性评估 安全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高层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88
3
作者 吕西林 苏宁粉 周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5,共7页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的响应,能够反映结构体系随地震动强度的变化,经历弹性、弹塑性直至倒塌的全过程性能。而建筑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作用下的响应,能够反映结构体系随地震动强度的变化,经历弹性、弹塑性直至倒塌的全过程性能。而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是指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的条件概率。因此,增量动力分析的结果提供了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所需的数据。本文在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提出基于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某复杂超限高层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得出该结构在3个地震水准下,超越5个极限状态的概率。研究表明,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易损性分析结果,可为预测重大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和损失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易损性曲线 复杂高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动力分析法在高层混合结构性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4
作者 周颖 吕西林 卜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7,193,共6页
增量动力分析法即对于一条特定的地震动输入,设定一系列单调递增的地震动强度;在每个地震动强度下进行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与结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地震动下的结构性能参数与地震动强度之间的关... 增量动力分析法即对于一条特定的地震动输入,设定一系列单调递增的地震动强度;在每个地震动强度下进行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与结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地震动下的结构性能参数与地震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对结构性能的评估.增量动力分析法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动力推覆分析法.详细介绍了增量动力分析法的计算内容和分析步骤,并将该方法运用于评估某高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既可为高层混合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增量动力分析在复杂高层结构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强度 结构性能参数 高层混合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大型地下洞室群性能化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18
5
作者 崔臻 盛谦 +1 位作者 冷先伦 朱泽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将增量动力分析引入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领域,形成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性能化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讨论基于PEER-NGA数据库的强震记录选取方法,根据具体工程的地震地质特性针对性地搜索合适的强震记...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将增量动力分析引入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领域,形成大型地下洞室群的性能化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首先讨论基于PEER-NGA数据库的强震记录选取方法,根据具体工程的地震地质特性针对性地搜索合适的强震记录,为开展增量动力分析提供最优的输入地震动。然后讨论适用于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结构损伤性能参数、地震强度因子的选取,为增量动力分析提供合适的地震强度指标和抗震性能表征。继而立足于现有规范,形成了适用于大型地下洞室群性能化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估的2级地震动水平和2级抗震性能水平。最后采用本文的方法及步骤对大岗山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进行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考虑了地震动的随机性,给出洞室群的抗震性能,并可进一步对地震动力稳定性进行概率分析,为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动力灾变失稳提供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下洞室群 地震响应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增量动力分析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增量动力分析(MIDA)方法的RC核心筒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郑山锁 杨威 +2 位作者 杨丰 孙龙飞 侯丕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3,189,共8页
RC核心筒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的耦合作用会严重削弱筒体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加剧筒体结构破坏程度。引入地震动入射角来模拟结构可能遭遇到的更为客观、实际的水平双向地震激励,基于传统IDA方法,采用拉丁超立... RC核心筒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地震响应的耦合作用会严重削弱筒体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加剧筒体结构破坏程度。引入地震动入射角来模拟结构可能遭遇到的更为客观、实际的水平双向地震激励,基于传统IDA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体网络抽样法考虑地震动强度及地震动入射角对结构的共同影响,提出了多元增量动力时程分析(MIDA)方法。基于MIDA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erform-3D对20层RC核心筒结构进行多元增量动力时程分析,获取了能反映结构抗震性能的MIDA曲线,并基于性能定义出结构的四个极限性态点,进而获得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结构的易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 核心筒结构 地震入射角 多元增量动力分析 性能水平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工程实例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奎 林杰 祝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而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指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的概率。文章基于IDA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一定数量...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而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指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的概率。文章基于IDA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地震动记录,指定地震动强度指标并做归一化处理,利用OpenSees软件平台向结构碰撞数值模型输入地震动数据,计算得出结构倒塌概率,以地震动参数为随机变量,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建立倒塌概率易损性曲线,验证IDA方法的可靠性以及Opensees软件对于该类问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易损性曲线 OPENSEES 工程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秋维 史庆轩 +1 位作者 侯炜 田园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0,共7页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IDA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提出用其评估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变形和延性能力的具体步骤,并将结构不同性能水平极限状态和IDA曲线的斜率联系起来,结合现有...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IDA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提出用其评估型钢混凝土(SRC)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变形和延性能力的具体步骤,并将结构不同性能水平极限状态和IDA曲线的斜率联系起来,结合现有试验确定各性能水准对应的曲线斜率下降幅值。在所提混凝土和钢材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IDA方法对一规则SRC框架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构在各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和延性分布情况,单条和多条地震记录的IDA曲线表明,SRC框架在多条地震记录下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 增量动力分析 曲线斜率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吴轶 何铭基 +2 位作者 杨春 张春梅 周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9,共8页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一种用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参数分析方法。通过分析IDA曲线,可更全面地了解结构的地震需求、刚度退化、强度退化与地震动强度的关系。基于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在转换层处设置耗能腋撑,以普通和带耗能腋撑钢... 增量动力分析(IDA)是一种用于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参数分析方法。通过分析IDA曲线,可更全面地了解结构的地震需求、刚度退化、强度退化与地震动强度的关系。基于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在转换层处设置耗能腋撑,以普通和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评估普通与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表明,耗能腋撑能有效地降低转换层处的地震反应,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幅为20%~60%,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值曲线在转换层处的突变得到减缓。普通与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对应"基本完好"和"防止倒塌"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为1/850、1/100与1/720、1/80,均小于高规规定框架结构在相应性能水准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1/550和1/50。普通与带耗能腋撑钢筋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无法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需要调整耗能腋撑的参数以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腋撑 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高层建筑-阻尼器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国巍 曾晨 +2 位作者 潘毅 赖炜煌 胡思远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8,共10页
高层建筑在远场强地震下可能发生严重震害,通常在建筑中设置阻尼器实现消能减震,降低建筑物主体结构地震响应以减轻震致破坏。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给出了建筑中阻尼器的通用设计方法,然而,建筑-阻尼器系统在强地震下的实际响应是... 高层建筑在远场强地震下可能发生严重震害,通常在建筑中设置阻尼器实现消能减震,降低建筑物主体结构地震响应以减轻震致破坏。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已经给出了建筑中阻尼器的通用设计方法,然而,建筑-阻尼器系统在强地震下的实际响应是否与设计结果有所偏差、在同一设防目标下不同类型阻尼器的性能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20层钢框架结构以作为阻尼器性能评估的Benchmark模型,并以同一减震目标设计了3类典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和防屈曲支撑,基于所拟合的阻尼器试验曲线,对阻尼器进行参数设计,给出了典型阻尼器的数值模型。基于场地类型选取了10条地震动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对比评估了3类典型阻尼器对结构抗倒塌性能的控制效果。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性能水准评价指标,研究了3类典型阻尼器的减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对于采用基于中国规范设计的高层建筑-阻尼器系统,速度型的粘滞阻尼器控制效果最优,位移型的摩擦阻尼器和防屈曲支撑次之,且性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阻尼器 远场地震动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隧洞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国庆 肖明 陈俊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2-100,共9页
近年来随着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强震区的地下结构屡屡遭受破坏。长大隧洞作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础工程,其抗震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引入增量动力分析(IDA),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提出基于损伤系数指标的隧洞结构抗震... 近年来随着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强震区的地下结构屡屡遭受破坏。长大隧洞作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础工程,其抗震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引入增量动力分析(IDA),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提出基于损伤系数指标的隧洞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震后衬砌结构特征部位的损伤系数为性能参数,以地震峰值加速度为强度参数,并建议了适用于隧洞结构抗震安全评价的5级震害划分标准和4级抗震性能水平。针对某隧道工程实例,通过大量非线性动力时程计算,得到了各抗震性能水平下衬砌结构特征部位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分析了不同抗震设防水准下衬砌结构发生破坏的概率。结果表明: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衬砌结构基本无破坏;在8度设防地震作用下,拱腰处于基本完好状态的概率为87.6%,处于轻微破坏状态的概率为10.72%;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拱腰处于轻微破坏状态的概率为68.7%,处于中等破坏状态的概率为20.8%。在横向和竖向地震动输入下,衬砌结构特征部位的抗震性能由小到大依次为拱腰、拱肩、拱脚、顶拱和仰拱,拱腰、拱肩和拱脚为抗震设计的薄弱部位。该方法较好地考虑了地震动的随机性,可为隧洞结构抗震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思路,研究成果也能为隧洞结构的抗震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结构 抗震性能评估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破坏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增量动力分析的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力波 郑凯锋 +1 位作者 栗怀广 张建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3-49,57,共8页
采用扩展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建立了汶川地区典型简支梁桥的分析型地震易损性模型。依据汶川地震桥梁震后调查资料,评估了桥梁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通过抽样并建立一系列桥梁的有限元模型样本。将汶川地震实测地震波调幅至不同的地震动强度... 采用扩展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建立了汶川地区典型简支梁桥的分析型地震易损性模型。依据汶川地震桥梁震后调查资料,评估了桥梁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通过抽样并建立一系列桥梁的有限元模型样本。将汶川地震实测地震波调幅至不同的地震动强度,对每一级地震动强度下对不同样本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记录桥梁各构件对应的地震峰值响应并绘制成IDA曲线。基于EDP准则和IM准则2种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下桥梁发生各损伤状态的离散概率数据点,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不同损伤状态对应的桥梁构件和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生成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可以进一步用于交通网络系统的地震风险评估和震后加固优先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地震易损性 扩展增量动力分析 对数正态分布 工程需求参数 地震动强度
原文传递
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高层混合结构地震危害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汪梦甫 曹秀娟 孙文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9,121,共7页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中,增量动力分析(IDA)常被用于计算结构的动力反应、损伤性能及可能的经济损失。这种定量的危险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选择一组地震波并完成结构非线性模型的IDA,总结得到各种分位值对应的IDA曲线及相关状态性能限值,...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中,增量动力分析(IDA)常被用于计算结构的动力反应、损伤性能及可能的经济损失。这种定量的危险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选择一组地震波并完成结构非线性模型的IDA,总结得到各种分位值对应的IDA曲线及相关状态性能限值,将IDA结果与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结合起来形成结构地震危害性评估的计算格式。本文介绍了IDA的基本原理与过程,提出了改进IDA曲线统计的方法。通过对一栋25层高层混合结构进行IDA分析,得到该结构概率分位值为16%,50%和84%的IDA曲线及其对应的极限状态值,结合上海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曲线,对该高层混合结构的地震危害性进行评估,同时对这种评估方法在高层混合结构中应用的可靠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增量动力分析 高层混合结构 地震危害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动力分析中地震动强度参数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苏宁粉 周颖 +1 位作者 吕西林 康灵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2,共7页
分别对一6层规则框架、一规则超高层和一不规则超高层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弹性加速度谱S_a(T_1)、速度谱S_v(T_1)、位移谱S_d(T_1)、Cordova等提出的参数S*以及周颖等提出的参数S12和S12... 分别对一6层规则框架、一规则超高层和一不规则超高层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弹性加速度谱S_a(T_1)、速度谱S_v(T_1)、位移谱S_d(T_1)、Cordova等提出的参数S*以及周颖等提出的参数S12和S123为地震动强度参数,所有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通过对数空间的线性回归,以系数R^2为指标,对比分析这些参数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反应谱参数的有效性均优于PGA;PGD有效性最差;对规则结构,S*的有效性高于S_a(T_1)和PGA;对不规则结构,低于S_a(T_1)但高于PGA;对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地震动强度参数,考虑振型数越多,有效性越高;对超高层结构,PGV的有效性最好;而对6层框架,PGV的有效性仅次于S*,显著高于其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动强度参数 有效性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求解人字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Ⅰ)——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俊芬 顾强 +1 位作者 何涛 彭奕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71,共8页
结构影响系数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作用的关键,也是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基础。位移放大系数则是根据结构的弹性位移估算弹塑性位移的关键参数。本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并结合具体算... 结构影响系数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作用的关键,也是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理论的基础。位移放大系数则是根据结构的弹性位移估算弹塑性位移的关键参数。本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并结合具体算例详细说明了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求解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的实施步骤。该方法能反映结构的动力特征,并能考虑高阶振型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结构影响系数 位移放大系数 性能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混凝土重力坝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灯红 谢京辉 杨乃鑫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5,共8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结合所建立的混凝土重力坝模型,根据分位分析结果评估重力坝抗震性能。以Koyna重力坝为例,分别建立以无质量地基法和附加质量法的传统模型和以黏弹性边界法和流固耦合法建立的坝体-地基...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结合所建立的混凝土重力坝模型,根据分位分析结果评估重力坝抗震性能。以Koyna重力坝为例,分别建立以无质量地基法和附加质量法的传统模型和以黏弹性边界法和流固耦合法建立的坝体-地基-库水相互作用抗震分析模型。选取16条地震记录作为输入,选取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地震强度指标、坝顶相对位移作为结构性能指标,以此为基础作IDA曲线。将两种模型分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针对不同保证率的地面峰值加速度(PGA),新模型总体安全冗余度高于传统模型10%~20%,以传统方法建立的抗震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Koyna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约为0. 45g,其功能保障水平约为0. 34g; IDA方法也将为今后大坝抗震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坝体-地基-库水相互作用 黏弹性边界 流固耦合 抗震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和纤维模型的矮塔斜拉桥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谷音 蔡隆文 +1 位作者 高智能 卓卫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7-542,576,共7页
基于OpenSees软件及其纤维模型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典型矮塔斜拉桥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各构件的抗震性能指标。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法(即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探讨了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矮塔斜拉桥... 基于OpenSees软件及其纤维模型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典型矮塔斜拉桥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各构件的抗震性能指标。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法(即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探讨了在纵桥向和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矮塔斜拉桥结构的构件破坏规律。分析了在不同加速度峰值情况下,矮塔斜拉桥主塔和边墩沿高度变化的应变包络图、主梁内力包络图及支座位移包络图。结果表明:与一般斜拉桥性能要求不同,矮塔斜拉桥的主塔可以发生损伤,塔底和边墩墩底为主要控制截面,支座在纵桥向地震组合作用下较易发生破坏,拉索和主梁是不易损伤的构件,主梁内力包络图的分布情况随着地震峰值的增加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增量动力分析(IDA) 纤维模型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设计反应谱特性对进水塔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汉云 张燎军 李琳湘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88,共5页
汶川地震后相关部门结合震害调研和抗震经验对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编,标准设计反应谱曲线下降段指数由0.9调整为0.6,场地类别及其相关的反应谱特征周期有所调整。根据新老抗震设计规范的不同规定,对我国西南某水电站进水塔... 汶川地震后相关部门结合震害调研和抗震经验对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修编,标准设计反应谱曲线下降段指数由0.9调整为0.6,场地类别及其相关的反应谱特征周期有所调整。根据新老抗震设计规范的不同规定,对我国西南某水电站进水塔进行增量动力分析,研究比较新老标准设计反应谱特性的变化对进水塔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旧规范DL 5073—2000,满足最大设计地震要求的进水塔抗震能力为0.299 g,而根据新规范NB 35047—2015,抗震能力为0.192 g,降低了35.8%。因此,标准设计反应谱特性的变化对进水塔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水工抗震规范的应用和工程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反应谱 进水塔 增量动力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墙刚度影响的实测高层建筑增量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云 裴熠麟 +2 位作者 周祎 方亮 易伟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3-890,共8页
高层结构中的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与周围结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然而我国规范在设计阶段通常不考虑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统一采用周期折减系数来考虑其刚度变化引起的内力变化,... 高层结构中的填充墙在地震作用下与周围结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然而我国规范在设计阶段通常不考虑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统一采用周期折减系数来考虑其刚度变化引起的内力变化,因此准确评估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一栋框-剪结构和一栋剪力墙高层建筑进行随机振动测试的基础上,利用Perform-3D对每栋高层分别建立了3种分析模型。其中对未考虑填充墙作用的结构模型,分别采取规范建议值和实测结果值两种方式进行周期折减。对通过添加斜撑单元来考虑填充墙作用的结构模型,利用环境激励测试识别获得的结构模态信息进行模型修正。对该3种模型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探讨潜在危险性水平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墙增加了结构在弹性阶段的整体初始刚度,但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逐渐丧失对结构刚度的贡献作用。相比考虑了填充墙作用的模型计算结果,规范建议的周期折减系数较为保守。同时研究发现,填充墙对高层框-剪结构的影响程度要比剪力墙结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模型校验 填充墙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非对称独塔斜拉桥H形桥塔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力 李子奇 +1 位作者 冯莉 郝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6,14,共4页
为研究空间异形斜拉桥桥塔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抗震性能,本文以天水市藉河非对称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对该斜拉桥进行有限元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了在顺桥向、横桥向地震... 为研究空间异形斜拉桥桥塔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和抗震性能,本文以天水市藉河非对称独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对该斜拉桥进行有限元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到了在顺桥向、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桥塔潜在的塑性铰区域和关键部位的IDA曲线。结果表明:由于桥塔采用保守的弹性设计,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桥塔处于弹性状态;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桥塔虽不能完全保持弹性,但屈服后仍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抗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桥梁 抗震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H形桥塔 残余位移 IDA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