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声学指数监测北京小龙门林区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凯 陈功 张雁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613,共7页
基于被动声学监测(PAM)收集到的声学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6种常用声学指数对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龙门林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指示性能.结果表明:声学复杂性指数(ACI)、生物声学指数(BI)、声学多样性指数(ADI)、声学均... 基于被动声学监测(PAM)收集到的声学数据,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6种常用声学指数对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龙门林区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指示性能.结果表明:声学复杂性指数(ACI)、生物声学指数(BI)、声学多样性指数(ADI)、声学均匀度指数(AEI)等4种声学指数与繁殖期内鸟类多样性的相关性较高;与鸟类物种数的相关系数ρ>0.3,与鸣唱量的相关系数ρ>0.4;显著性水平P<0.01;相关性趋势表明声音多样性及强度与鸟类多样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证实了声学指数能够有效反映小龙门林区的鸟类多样性,肯定了声学指数作为一种快速评估手段对鸟类多样性的监测效果,并在录音点位数量与录音时长的选择上为同类型的声学研究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声学指数 被动声学监测 声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指数与鸟类物种丰富度的相关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宁 赵兆 +2 位作者 曾瑞文 周文扬 许志勇 《网络新媒体技术》 2019年第5期32-36,共5页
针对声学指数能否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有效反映鸟类物种丰富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客观评价指数有效性的方法。以典型的野外实测声学场景作为背景,在信噪比与鸟鸣频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声学背景中所有鸟鸣信号对应的物种数量,分析鸟类物种... 针对声学指数能否在生态环境监测中有效反映鸟类物种丰富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客观评价指数有效性的方法。以典型的野外实测声学场景作为背景,在信噪比与鸟鸣频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声学背景中所有鸟鸣信号对应的物种数量,分析鸟类物种丰富度与6种常用声学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发现声学多样性、声学均匀度和声熵指数与鸟类物种丰富度呈现中度相关性,该结果表明,采用声学指数开展生态区域内鸟类物种丰富度监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指数 生态环境监测 物种丰富度 鸟鸣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指数的神农架国家公园声音多样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丽 侯亚男 +7 位作者 杨敬元 于新文 高灵旺 欧阳萱 杨铭伦 高家军 郭安琪 刘昱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8,共10页
【目的】评估声学指数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内对动物声音多样性动态变化的响应,探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声音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为当地生态保护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较大区域内部署了9个声音采集点,连续采集了2021年5—7月的样... 【目的】评估声学指数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内对动物声音多样性动态变化的响应,探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声音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为当地生态保护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较大区域内部署了9个声音采集点,连续采集了2021年5—7月的样点声音数据,采用生态声学的方法,从声音数据中提取了声学复杂度指数(ACI)、生物声学指数(BI)、归一化声景差异指数(NDSI)3个声学指数,并探究这3个声学多样性指数夏季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ACI指数在夏季变化的总体趋势并不显著,BI指数呈双峰变化趋势,NDSI指数呈3峰或4峰变化趋势;经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气候和人为干扰是引起指数值突变的主要原因;日变化结果显示ACI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日变化趋势,但BI指数和NDSI指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符合物种黎明/黄昏合唱的习性;声学指数随海拔梯度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ACI、BI指数在中海拔区域具有最大值,且ACI指数与海拔相关性较强,NDSI指数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结论】BI、NDSI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动物声音多样性随时间动态变化趋势,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会造成声音多样性的突变。ACI指数能较好说明动物声音多样性随空间的变化,研究区域内声音多样性在中海拔区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指数 生物多样性 声学复杂度指数(ACI) 生物声学指数(BI) 归一化声景差异指数(NDSI) 神农架国家公园
原文传递
声学指数在城市森林鸟类多样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边琦 王成 +3 位作者 程贺 韩丹 赵伊琳 殷鲁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鸣声是鸟类之间进行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为通过声学监测评估鸟类多样性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利用声学指数快速评估生物多样性是一种新兴的调查方法,但城市森林中的复杂声环境可能会导致声学指数的指示结果出现偏差。为了解声学指... 鸣声是鸟类之间进行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为通过声学监测评估鸟类多样性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利用声学指数快速评估生物多样性是一种新兴的调查方法,但城市森林中的复杂声环境可能会导致声学指数的指示结果出现偏差。为了解声学指数在城市森林中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在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设置了50个矩阵式调查样点,于2021年4–6月每月进行1次鸟类传统观测和同步鸣声采集,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来探究声学监测的有效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估6个常用声学指数与鸟类丰富度和多度的关系,并衡量了每个指数的性能。结果表明:(1)本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0目23科35种,通过声学监听识别的总物种数与传统鸟类观测相等,但具体鸟种存在差异;(2)不同月份间声学指数与鸟类丰富度和多度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别,声学复杂度指数(ACI)和标准化声景差异指数(NDSI)优于其他指数,是评估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变量;(3)声学指数对鸟类多度的预测能力(R2m=0.32,R2c=0.80)要高于丰富度(R2m=0.12,R2c=0.18)。声学指数为快速评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前景的分析手段,但仍需继续探讨改进。随着方法的逐步完善和处理技术的提升,声学监测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跟踪管理方面的潜力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鸟类多样性 声学指数 声学监测
原文传递
Alpha声学指数效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言一 张屹美 +1 位作者 夏灿玮 Anders Pape Møller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4,共14页
通过声学指数量化声音的特征反映生物的组成和生境信息,是一种高效率、低干扰的监测方式。该研究领域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声学指数被提出,同时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声学指数可分为反映录音内信息的alpha声学指数和... 通过声学指数量化声音的特征反映生物的组成和生境信息,是一种高效率、低干扰的监测方式。该研究领域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声学指数被提出,同时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声学指数可分为反映录音内信息的alpha声学指数和比较不同录音之间差异的beta声学指数,其中alpha声学指数的实证研究较多。本文在汇总已有研究数据的基础上进行meta分析,关注alpha声学指数与动物多样性、生境质量、动物活跃性之间关联的方向和程度。基于文献调研,本文对8个常用的声学指数进行了总结分析:声学复杂度指数(acoustic complexity index,ACI)、声学熵指数(acoustic entropy index,H)、生物声学指数(bioacoustic index,BI)、标准化声景差异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oundscape index,NDSI)、声学多样性指数(acoustic diversity index,ADI)、声学均匀度指数(acoustic evenness index,AEI)、声学丰富度指数(acoustic richness index,AR)和频峰数(number of peaks,NP)。其中,ACI是使用频次最高的声学指数,与动物多样性、生境质量和动物活跃性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ACI与陆地动物活跃性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总效应量的均值达到0.53。然而,其他声学指数与动物多样性、生境质量和动物活跃性之间的关联程度普遍不高,平均解释力不足10%。此外,AEI与生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的均值为–0.18,符号检验P=0.001),是本研究发现的唯一显著负相关的联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常用alpha声学指数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指数 生物多样性 动物活跃性 生境质量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Beta声学指数的特征和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屹美 王言一 +3 位作者 何衍 周冰 田苗 夏灿玮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随着录音设备性能的提高和硬件价格的降低,基于录音评估声景来反映生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得到快速发展。声学指数是对声音整体特征的量化,受到录音生境和生物组成的共同影响,因此可构建声学指数与生境特征和生物组成的关联。按照... 随着录音设备性能的提高和硬件价格的降低,基于录音评估声景来反映生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得到快速发展。声学指数是对声音整体特征的量化,受到录音生境和生物组成的共同影响,因此可构建声学指数与生境特征和生物组成的关联。按照作用的尺度,声学指数可分为两类:反映录音内信息的alpha声学指数和比较不同录音之间差异的beta声学指数。随着录音设备的普及,以及在大尺度上进行生物监测工作的增加,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录音进行比较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beta声学指数的开发和应用是声学指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11个常用的beta声学指数,并探讨了这些指数的数学特征(非负性、同一性、对称性、直递性、有限性)。本文还通过文献检索获取了beta声学指数在实证中的应用情况,发现研究中常使用beta声学指数反映时间节律、生境特征的差异或生物组成的改变。最后,本文指出了beta声学指数研究/应用中迫切需要发展的3个方向:开发新的指数、优化已有指数的计算方式、增加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监测 声学指数 生物多样性 生物声学 测度
原文传递
利用生物声学指标评估暗针叶林鸣禽围攻事件中的鸣声特征
7
作者 王江月 田佳 +4 位作者 周正暘 马晓昀 龙玉 王戎疆 李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利用鸣声播放实验,并结合自动录音技术,综合使用多种声学指数,探究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鸣禽在围攻事件中鸣声的声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2021年夏季,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云杉暗针叶林中分别播放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 利用鸣声播放实验,并结合自动录音技术,综合使用多种声学指数,探究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鸣禽在围攻事件中鸣声的声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2021年夏季,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云杉暗针叶林中分别播放领鸺鹠(Glaucidium brodiei)鸣声和暗绿柳莺(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报警鸣叫来引发鸣禽围攻,使用自动录音设备记录播放期间及播放前后在实验位点上自由活动的森林鸣禽的鸣声。设置12个位点,每个位点进行领鸺鹠和暗绿柳莺播放实验各一次。24次实验共记录到分属3目17科的28种鸟类参与围攻行为,实验录音总有效时长为1057分钟。对围攻行为的观察和对录音记录的声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1)领鸺鹠鸣声和柳莺报警鸣叫都可以有效地引发鸣禽的围攻行为,柳莺类与山雀类鸣禽是参与围攻的主体;2)两种鸣声播放期间,森林鸣禽的鸣声声强均显著高于播放前(领鸺鹠鸣声实验SPLavg=-31.02±4.87 dB(播放期间),SPLavg=-42.74±4.68 dB(播放前空白段),p=0.001;暗绿柳莺报警鸣叫回放实验SPLavg=-33.26±4.05 dB(播放期间),SPLavg=-46.38±4.54 dB(播放前空白段),p=0.001),鸣声复杂度均显著低于播放前(领鸺鹠鸣声实验H=0.76±0.02(播放期间),H=0.80±0.03(播放前空白段),p=0.001;暗绿柳莺报警鸣叫回放实验H=0.77±0.02(播放期间),H=0.82±0.02(播放前空白段),p=0.001);3)播放领鸺鹠鸣声或暗绿柳莺报警鸣叫并未引发声学指数变化程度的显著不同。研究结果从声学层面为鸟类行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大范围的声景监测数据提供新的行为学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录音技术 声学指数 鸟类围攻行为 鸣声播放实验 森林鸣禽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手段辅助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现状及应用建议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晓青 蒲宝婧 +1 位作者 余楚萌 安德军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4期34-44,共11页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声学监测是一种通过记录自然环境中物种声音类型和声音变化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新型方法,其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声学监测是一种通过记录自然环境中物种声音类型和声音变化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新型方法,其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梳理了声学监测在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中的优劣势、应用,以及监测实施要点。声学监测实现了被动式的采集,可以获得连续、完整和相对低成本的数据,提高了更大物种规模监测的可能性。它有助于促进物种名录清单建立、监测类群数量评估和动态观察等工作,同时可利用动物声音判断其生理状态和栖息地质量。但目前仍然存在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声学数据库缺乏、长期监测方案仍较少、设备差异产生的数据不一致、以指数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存在保真度和准确度争议等问题,未来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声学对生物多样性预测的能力。基于此,提出了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声学监测的若干建议,从而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监测 声景生态学 声学指数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频声学多样性指数用于人类活动区域的适用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蕾 许志勇 +2 位作者 苏菩坤 赖小甜 赵兆 《生物多样性》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42,共14页
近年来,基于被动声学监测的声学指数方法作为快速生物多样性评估的热门工具,因其可以量化生物声音的活动或多样性水平而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复杂多变的人为声干扰对声学指数数值结果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尚未获得深入研究,严重限制了声学... 近年来,基于被动声学监测的声学指数方法作为快速生物多样性评估的热门工具,因其可以量化生物声音的活动或多样性水平而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复杂多变的人为声干扰对声学指数数值结果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尚未获得深入研究,严重限制了声学指数在城市绿地等人类活动区域的推广应用。基于频变门限检测的依频声学多样性指数(frequency-dependent acoustic diversity index,FADI)是一种对噪声影响低敏感的新型声学指数,本文以鸟鸣声为对象,基于实地采集的录音数据开展控制性仿真实验,从鸟鸣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适用下限、鸟鸣声监测空间范围、干扰噪声类型限制3个方面,对FADI在人类活动区域的应用能力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客观评估。结果表明:(1)当鸟鸣声SNR在−5 dB至40 dB范围内变化时,FADI对噪声具有显著的稳健性;(2)相较于常规声学多样性指数(acoustic diversity index,ADI),FADI适用的监测距离扩大了6倍以上;(3)FADI能有效抑制如割草机声、雨声、流水声等时变特性较低的干扰影响,但其性能在具有高度时变特性的干扰声环境中有一定程度下降。本文工作证明FADI在用于人类活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快速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后续可以结合麦克风阵列技术,在现有的时域和频域之外的基础上增加空域处理维度,进一步提高FADI对人为声干扰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指数 快速生物多样性评估 被动声学监测 依频声学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海南长臂猿生境的声景观与声学活动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安琪 刘昱坤 +5 位作者 于新文 张旭 陈艳 罗丽 高家军 杨蔡芸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4-814,共11页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护海南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声音、鸟类声音等丰富的声景资源。探究海南长臂猿生境内的声景构成及声学活动,旨在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护海南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声音、鸟类声音等丰富的声景资源。探究海南长臂猿生境内的声景构成及声学活动,旨在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利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采集该保护区的声音数据,通过分析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景功率分布,描述了保护区声景观的特征与日变化;基于广泛使用的4个声学指数ACI(acoustic complex index)、ADI(acoustic diversity index)、BI(bioacoustic index)、NDSI(normalized difference soundscape index)来评估海南长臂猿声音,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以4个声学指数为预测变量,有无海南长臂猿声音为响应变量,对声音数据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声景功率反映了研究区不同的声学群落信息,具有显著的时间变化特征,表明了鸟类、海南长臂猿等动物的黎明和黄昏合唱活动,其中,1~2 kHz符合海南长臂猿的黎明合唱,2~5 kHz符合鸟类等动物的生活规律;(2)有海南长臂猿与无长臂猿鸣叫时声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NDSI的变化差异最大;(3)4个声学指数对于海南长臂猿声音数据的分类结果较好,交叉验证后的AUC值为0.9764。本研究基于声景观有效地获取了试验区动物的活动特征,并证明了利用声学指数评估海南长臂猿鸣叫的可行性,为海南霸王岭地区及海南长臂猿的声学监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生态学 声学指数 海南长臂猿 被动声学监测 随机森林
原文传递
湿地声景录音策略及面向声景分类的特征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婉君 郝泽周 +1 位作者 夏灿玮 谢将剑 《生物多样性》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153,共11页
声景描述了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和其他声音的空间和时间模式,反映了重要的人为和生态过程。声景分类不仅有助于提升不同声景成分计算分析的准确率,还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和分布,从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然而,被动... 声景描述了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和其他声音的空间和时间模式,反映了重要的人为和生态过程。声景分类不仅有助于提升不同声景成分计算分析的准确率,还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声音的特点和分布,从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然而,被动声学设备采集的大量录音数据给声景数据的分析带来困难。为平衡采样数据量与采样成本之间的矛盾,有必要探索一种高效的录音策略,满足声景分类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的录音数据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录音策略下对比了7个声学指数(声学复杂度指数(acoustic complexity index,ACI)、声学多样性指数(acoustic diversity index,ADI)、声学均匀度指数(acoustic evenness index,AEI)、生物声学指数(bioacoustic index,BIO)、声熵指数(acoustic entropy index,H)、振幅包络线中值(median of the amplitude envelope,M)和标准化声景差异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ound index,NDSI))和BYOL-A(bootstrap your own latent for audio)特征的表现,探索适合声景分类(生物声、地理声、人工声)的录音策略及声学特征。结果表明:(1)每小时均匀采集10个1 min的子样本可以较好地平衡数据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Spearman相关系数ρ>0.9);(2)描述声景的多个声学指数中,ACI和H是最稳定的指标;(3)BYOL-A特征比声学指数能更有效地完成声景分类。合适的录音策略和高性能的深度学习特征——BYOL-A特征能够快速捕捉声景信息,有助于提高声景分类的准确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声景数据采集和声学特征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声景分类 声学指数 自监督学习 声学监测
原文传递
声音监测技术在鄱阳湖典型湿地鸟类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游海林 吴永明 +4 位作者 徐力刚 程俊翔 刘丽贞 姚忠 辛在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25-3032,共8页
声音是大自然的基本属性,利用声音监测技术开展鸟类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研究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鸟类调查方法的不足。本研究以鄱阳湖典型人控湖汊芳兰湖为区域,于2020年4—6月采用专业的声音仪器Song Meter SM4在研究区域布设的监测点采集每... 声音是大自然的基本属性,利用声音监测技术开展鸟类多样性和丰富度的研究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鸟类调查方法的不足。本研究以鄱阳湖典型人控湖汊芳兰湖为区域,于2020年4—6月采用专业的声音仪器Song Meter SM4在研究区域布设的监测点采集每天00:00、06:00、12:00和18:00时刻的鸟类声音数据,借助统计软件R中声音处理程序包将鸟类声音数据转化为具有生物信息的声学指标——生物声学指数(BI指数),用以阐明这3个月每天凌晨、早上、中午和傍晚对应的鸟类多样性特征及活动习性强弱程度,揭示鄱阳湖典型湿地长时间序列的鸟类多样性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鸟类多样性特征序列进行趋势和突变性分析,最后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3个月凌晨、早上、中午和傍晚时刻对应的BI指数值各有差异,分别为5.73~63.49、5.76~67.00、3.36~60.24和4.91~52.62,且这4个时刻BI指数值在整体上均呈现增加趋势。(2)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发现,这3个月份的BI指数序列在2020年4月27日06:00左右的时候发生突变,突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3)逐日平均BI指数序列在演变过程中存在着12~30、10~18、4~9天3类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其小波方差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分别对应24、15和7天的时间尺度。本研究属于一种探索性研究,旨在为鸟类种群特征和行为特征及多样性研究提供一种较新的技术途径,也同时为其他动物(如两栖动物、昆虫等)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监测技术 生物声学指数 鸟类多样性 芳兰湖湿地 鄱阳湖
原文传递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森林声景的昼夜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翊斐 王士政 +1 位作者 冯佳伟 王天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82,共17页
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和声学指数通过对音频数据的时频域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反映声景的复杂度、多样性和健康程度等,已经成为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采集了52个点的声学数据,计... 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和声学指数通过对音频数据的时频域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反映声景的复杂度、多样性和健康程度等,已经成为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采集了52个点的声学数据,计算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和黎明、白天、黄昏、夜晚4个昼夜时间段的声音复杂度指数(acoustic complexity index,ACI)、声音多样性指数(acoustic diversity index,ADI)、声音均匀度指数(acoustic evenness index,AEI)、生物声学指数(bioacoustic index,BIO)、标准化声景差异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oundscape index,NDSI)、声音熵指数(acoustic entropy index,H)和1–21k Hz共20个频段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等声学指数,评价了声景构成和多样性的昼夜和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声景随季节变化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差异,尤其是夜晚的声景和声学成分显著不同于其他时段;白天声景的复杂度和多样性以及生物声的强度更高,但夏季的夜晚比白天有更高的声音复杂度;春季的黎明时段由于强烈的鸟类和鸣而具有较高的声音多样性和生物声强度。此外,声景和声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中春、夏、秋等3个季节(主要是5–10月)具有高的声音复杂度、多样性和生物声强度,但每个声学指数峰值出现的时间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本研究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声景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未来需要进一步结合非声学变量深入探讨区域声景形成的驱动因素,揭示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声学 森林声景 声学指数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监测
原文传递
鸟类迁徙对图们江下游湿地声景时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士政 孙翊斐 +3 位作者 李珍珍 舒越 冯佳伟 王天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6,共14页
声景生态学是一个相对较新和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和声学指数已经成为研究湿地鸟类和声景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评价了鸟类迁徙对中国东北图们江流域下游湿地声景日、月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我们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1... 声景生态学是一个相对较新和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和声学指数已经成为研究湿地鸟类和声景多样性的重要方法。本研究评价了鸟类迁徙对中国东北图们江流域下游湿地声景日、月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我们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设置10个采样点,获得91,988条时长5min的有效音频,计算了声音复杂度指数(acoustic complexity index,ACI)、生物声学指数(bioacoustic index,BIO)、声音均匀度指数(acoustic evenness index,AEI)和标准化声景差异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soundscape index,NDSI)以及1–11 k Hz频段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结果表明,声学指数对鸟类迁徙活动敏感,其中2个迁徙期声景(2–4月和10–11月)都以1–2k Hz雁类白天的叫声为主,NDSI显著降低,1–2k Hz的PSD显著升高,但雁类向北迁徙时几个声学指数变化更为敏感,有效地捕获了迁徙峰值,表明不同季节鸟类迁徙模式存在差异。非迁徙期声景由夏候鸟、蛙类和昆虫发声为主,4种声学指数和PSD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动态特征,反映了声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5–7月声景以2–11 k Hz的夏候鸟鸣唱(呈现显著高的黎明和鸣行为)和2–3 k Hz的蛙类鸣叫为主,8–9月声景以2–3 k Hz、4–5 k Hz和6–10 k Hz频段的夜间昆虫鸣叫为主,12月至次年1月仅记录到少量的鸟类发声活动。综上所述,图们江下游湿地声景呈现明显的日和月变化规律,多种声学指数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地监测迁徙鸟类物候的变化,特别是追踪春季雁类向北迁徙的时间和规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们的结果强调声景监测与声学指数的应用可成为监测迁徙鸟类群落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声学 声景监测 声学指数 功率谱密度 图们江下游湿地 候鸟迁徙
原文传递
生物声音监测研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边琦 王成 郝泽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9-1128,共10页
声音是生物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对生物声音的监测与分析是描述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新兴方法。这种方法不侵入和破坏自然环境,通过声音记录生态信息,并有效反映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工具。从声音角度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变... 声音是生物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对生物声音的监测与分析是描述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新兴方法。这种方法不侵入和破坏自然环境,通过声音记录生态信息,并有效反映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工具。从声音角度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拓宽了多学科交叉的新思路,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中。本文阐述了利用声音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从发声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声景的时空多样性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声音监测在评估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应用实例。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进一步挖掘声音调查的发展潜力,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评估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声音监测 生态声学 声景 声学指数
原文传递
Ding w-Flat Modules and Dimensions
16
作者 Fuad Ali Ahmed Almahdi Mohammed Tamekkante 《Algebra Colloquium》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The introduction of w-operation in the class of flat modules has been successful. Let R be a ring. An R-module M is called a w-fiat module if Tor1r(M, N) is GV-torsion for all R-modules 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 The introduction of w-operation in the class of flat modules has been successful. Let R be a ring. An R-module M is called a w-fiat module if Tor1r(M, N) is GV-torsion for all R-modules 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w-operation in Gorenstein homological algebra. An R-module M is called Ding w-flat if there exists an exact sequence of projective R-modules ... → P1 → P0 → p0 → p1 → ... such that M Im(P0 → p0) and such that the functor HomR (-,F) leaves the sequence exact whenever F is w-flat. Several well- known classes of rings a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Ding w-flat module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at Ding w-flat modules lie strictly between projective modules and Gorenstein projective modules. The Ding w-flat dimension (of modules and rings) and the existence of Ding w-flat precovers a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fiat module and dimension Gorenstein projective module and dimension strongly Gorenstein flat modu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