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犬声带瘢痕模型及初步筛选声带瘢痕形成相关靶基因
1
作者 黄玉 刘豆 +1 位作者 黄文霞 梁耕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构建犬声带瘢痕模型,并初步筛选出与声带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靶基因。方法对4只中华田园犬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损伤左侧声带至肌层,对侧声带不予处理。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周和术后12周对犬双侧声带大体形... 目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构建犬声带瘢痕模型,并初步筛选出与声带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靶基因。方法对4只中华田园犬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损伤左侧声带至肌层,对侧声带不予处理。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周和术后12周对犬双侧声带大体形态进行观察,通过HE染色观察声带病理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声带超微结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双侧声带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靶基因。结果术后3周术侧声带组织充血肿胀,边缘不齐,可见红色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周声带创面局部挛缩凹陷,瘢痕形成;HE染色见瘢痕声带鳞状上皮层明显增厚,纤维层增厚、排列紊乱,局部成团状或束状聚集,肌层亦可见散在的纤维束;透射电镜下见间质增厚、密度不均,细胞肿胀,细胞间界线不清,细胞核增生、线粒体增多,细胞处于活跃状态。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众多基因家族参与了声带的瘢痕修复过程,其中密切相关的基因家族有IL家族、趋化因子CCL和CXCL家族、MMPs家族及其抑制剂TIMPs家族、Wnt家族、HSP家族、MAPK家族和TGF-β家族等。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犬声带瘢痕模型,并初步筛选出了与声带瘢痕形成密切相关的靶基因,为声带瘢痕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高通量测序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瘢痕的形成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家佳 魏春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285,共3页
声带特有的精细结构及功能是发声的基础,其中组织学上又以声带固有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最受关注。当声带损伤至一定程度后,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分布发生变化,纤维组织增生,产生不可逆瘢痕,可引起发声甚至呼吸障碍... 声带特有的精细结构及功能是发声的基础,其中组织学上又以声带固有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最受关注。当声带损伤至一定程度后,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分布发生变化,纤维组织增生,产生不可逆瘢痕,可引起发声甚至呼吸障碍。如何复原细胞外基质,是声带损伤修复的关键及难点。近二十年来,组织工程的兴起为声带损伤的理想修复与功能重建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声带瘢痕的形成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治疗 细胞外基质 MATRIX 纤维组织增生 声带损伤 损伤修复 声带固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外伤后声带瘢痕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叶挺 邹坚定 +1 位作者 龚梁 陈建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9期16-18,2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兔声带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上皮增殖活性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探讨声带瘢痕形成机制。方法实验用兔声带锐性损伤后1周~6个月,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测定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组织学结... 目的通过研究兔声带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上皮增殖活性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CM)的变化,探讨声带瘢痕形成机制。方法实验用兔声带锐性损伤后1周~6个月,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测定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上皮增殖活性及固有层内透明质酸、胶原纤维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兔声带损伤后3个月内上皮增殖活性增强;6个月内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结论兔声带损伤后早、中期各种ECM分泌增加,主要表现为以胶原为主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且呈无序排列,透明质酸增加不明显;在损伤后期胶原持续高于正常,导致声带局部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细胞外基质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喉镜下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玲 李会政 +1 位作者 赵颖 刘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9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89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施行电子喉镜手术,在整个围手术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防术后并发声带瘢痕。在术前做好术前准备、病因治疗、有效麻醉,术中重视操作技巧、术...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89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施行电子喉镜手术,在整个围手术期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防术后并发声带瘢痕。在术前做好术前准备、病因治疗、有效麻醉,术中重视操作技巧、术后声休及药物治疗等。结果 189例患者中,34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其中,声门能闭合者21例,声门闭合不全者13例,瘢痕发生率占18.0%。并发声带瘢痕的患者中,声门能闭合者所占比例较高,为61.7%。结论预防电子喉镜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非常重要,必须引起重视,各种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才能避免或减少声带瘢痕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喉镜声带手术 声带瘢痕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外伤后声门旁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预防声带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叶挺 邹坚定 +2 位作者 龚梁 陈建强 徐建群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观察兔声带外伤局部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后组织病理学、增殖细胞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只实验用... 目的观察兔声带外伤局部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后组织病理学、增殖细胞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主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只实验用兔80侧声带进行锐性损伤,将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创伤组,另随机选5只试验兔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于损伤后即刻在声门旁注射HGF,创伤组则注射生理盐水。损伤后1周~6个月时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测定及Masson染色法,观察声带组织学结构变化、PCNA及固有层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胶原纤维等主要ECM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创伤组声带损伤3个月后局部开始出现瘢痕挛缩,以胶原纤维为主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6个月时仍紊乱分布于声带固有层各层,损伤后3个月内 PCNA增强(P〈0.05),6个月内胶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A增加不明显。治疗组6个月时形态接近正常,早期的HA、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创伤组(P〈0.05),中、后期差异性消失,胶原纤维含量在3月内有增高趋势,其后稳定,但总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创伤组(P〈0.05)。结论声门旁注射HGF后具有促进声带ECM分泌、合理分布及部分有序化排列的功能,具有促进声带修复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细胞外基质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声带瘢痕的组织学特点
6
作者 王燕 邓仁跃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声带瘢痕 组织学特点 声音沙哑 组织学改变 声带损伤 声带黏膜 组织结构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修复慢性声带瘢痕
7
作者 吴修法 徐洁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6-387,共2页
慢性声带瘢痕(chronic vocal fold scar)一般继发于喉部创伤、炎症或者手术之后,由于声带固有层组织结构破坏而使声带生物力学功能发生改变,可导致声门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发声困难。以往组织学研究发现,声带瘢痕存在细胞外组织结构的改... 慢性声带瘢痕(chronic vocal fold scar)一般继发于喉部创伤、炎症或者手术之后,由于声带固有层组织结构破坏而使声带生物力学功能发生改变,可导致声门功能障碍和严重的发声困难。以往组织学研究发现,声带瘢痕存在细胞外组织结构的改变,如:I型胶原沉积物密集或者紊乱,弹性蛋白和核心蛋白多糖减少,纤连蛋白增加以及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降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 修复 凝胶 应用 核心蛋白多糖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对声带瘢痕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甄瑞清 魏春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06-408,共3页
透明质酸是声带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存在于固有层中,由于其缓冲声带振动的生物学特性和预防、治疗声带瘢痕的作用,从而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本文就透明质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作用、在声带瘢痕中的病理变化及其对声带瘢... 透明质酸是声带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存在于固有层中,由于其缓冲声带振动的生物学特性和预防、治疗声带瘢痕的作用,从而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本文就透明质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作用、在声带瘢痕中的病理变化及其对声带瘢痕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预防作用 透明质酸 生物学特性 细胞外基质 声带振动 生理作用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声带瘢痕的建立及其细胞外基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升阳 叶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6期250-254,共5页
目的:分析声带损伤后各时间段内声带固有层的形态、病理学及细胞外基质内相关影响瘢痕形成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4~6个月SPF级新西兰兔共12只,雌雄不限,平均体重约2.5kg。随机分组:12只新西兰兔分为A、B、C三组,A组新西兰兔为正常对照... 目的:分析声带损伤后各时间段内声带固有层的形态、病理学及细胞外基质内相关影响瘢痕形成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4~6个月SPF级新西兰兔共12只,雌雄不限,平均体重约2.5kg。随机分组:12只新西兰兔分为A、B、C三组,A组新西兰兔为正常对照组(2只),B组为声带急性损伤6h组(5只),C组为声带损伤3个月组(5只),A组不做处理,B、C组行内镜下双侧声带前中部组织(未达肌层)钳夹术(术后均健康存活)。在术后6h及术后3月后,处死取材。通过伊红染色、用免疫组化染色及Real-time-PCR方法,监测其中固有层中TGF-β1、α-SMA的mRNA表达及分布变化规律,与正常声带比较。结果:(1)正常声带组与其余各损伤组之间TGF-β1和α-SMA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基因中(P<0.01)。(2)急性损伤组与损伤3月组α-SMA、TGF-β1阳性表达率mRNA表达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损伤组与损伤3月组α-SMA、TGF-β1阳性表达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统计所有组α-SMA和TGF-β1 mRNA相对含量,经Spearman′s rho检验示秩和相关系数为0.98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SMA与TGF-β1在损伤后声带高表达,表明参与了声带瘢痕的形成,而且在瘢痕形成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作为声带瘢痕修复预后的重要指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TGF-Β1 Α-SMA 细胞外基质 mRN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创伤性瘢痕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爱云 苏振忠 +3 位作者 赖英荣 吴旋 钟觉民 朱任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声带创伤性瘢痕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方法】对27例创伤性声带瘢痕患者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动态喉镜观察,观察瘢痕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设立对照组检查?【结果】 声带瘢痕组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声门噪声能量?谐噪比?最大... 【目的】研究声带创伤性瘢痕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方法】对27例创伤性声带瘢痕患者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动态喉镜观察,观察瘢痕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设立对照组检查?【结果】 声带瘢痕组的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声门噪声能量?谐噪比?最大发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频闪喉镜下瘢痕声带的黏膜波减弱(n=21)或消失(n=6);声带振动不规则,病变处声带振动消失,影响声门闭合?光镜下观察见瘢痕声带上皮部分缺失,存留的上皮层增厚,复层鳞状上皮的细胞层数增多;固有层增厚,大量胶原纤维增生,且排列紊乱, 弹力纤维较少,紊乱散在分布于胶原纤维中,血管明显减少,管壁普遍增厚,腺体减少或消失;肌层中可见较多散在?紊乱的胶原纤维束?【结论】瘢痕形成后声带的各层结构均受到损害,尤以黏膜上皮层和固有层改变明显,导致嗓音质量?声带振动功能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声带创伤 临床特点 病理组织学 频闪喉镜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瘢痕的概念与对策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雷 汤建国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关键词 声带瘢痕 发声障碍 试验性治疗 治疗方法 气管插管 损伤 嗓音
原文传递
犬声带瘢痕模型的建立及其细胞外基质中赖氨酰氧化酶、热休克蛋白70和透明质酸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耕田 段冰玉 +4 位作者 张莹莹 罗四维 卢岭 杨丽萍 汪斌如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建立犬声带瘢痕模型,分析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声带愈合的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外基质(ECM)相关影响因子的变化。方法:5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对照组(1只)和实验组(4只),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实验组行支撑喉镜下CO_2激光双侧声带烧灼... 目的:建立犬声带瘢痕模型,分析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声带愈合的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外基质(ECM)相关影响因子的变化。方法:5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对照组(1只)和实验组(4只),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实验组行支撑喉镜下CO_2激光双侧声带烧灼术。各只实验犬分别在5个不同时间(术前和术后6h、3周、8周和12周)于支撑喉镜下观察声带损伤的大体形态学变化后处死,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等方法观察声带各层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超微形态学变化。观测声带组织内赖氨酰氧化酶(LOX)、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透明质酸(HA)的累积光密度值(IOD)的变化规律。结果:1喉内镜示,损伤后3周声带创面轻度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术后8周创面充血水肿消失,局部挛缩凹陷,无粘连和肉芽形成;术后12周双侧声带表面光滑,局部挛缩,声带瘢痕形成,声嘶明显。2苏木精-伊红染色示,术后6h声带创面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细胞充血水肿;术后3周声带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大量纤维组织无序排列;术后8周声带创面各层纤维组织增生紊乱,血管增粗;术后12周时,声带创面固有层增厚,大量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紊乱,呈团状或束状,纤维间较多不规则间隙;血管和腺体少见或消失。3免疫荧光示LOX、HSP70、HA均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术后不同时间段表达的阳性程度不同,大多在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内表达较强烈。4IOD值比较,在不同时间段LOX的IOD值之间均有差异(P<0.05);HSP70在术前与术后12周的IOD值无明显异常,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在术后3周与12周间无异常,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OX在术后6h表达减弱,术后3~12周呈上升趋势;HSP70在术后6h升至峰值,术后3~12周呈下降趋势;HA在术后6h表达减弱,术后8周升至峰值,术后8~12周下降。6透射电镜显示,声带术后3~8周固有层成纤维细胞极度活跃状态,细胞肿胀,细胞器丰富;术后12周时,声带固有层内仍功能活跃,纤维细胞呈网状排列紊乱,纤维间隙较大。结论:支撑喉镜下CO_2激光声带烧灼术建立犬声带瘢痕模型可靠,损伤后3个月声带瘢痕基本形成。LOX、HSP70、HA在声带瘢痕形成的早中晚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作为检测声带瘢痕形成较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嗓音外科学 声带瘢痕 细胞外基质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治疗声带瘢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永胜 关静 李祖飞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778-1781,共4页
目的:研究声带内移植入自体成纤维细胞后声带瘢痕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锐性损伤单侧声带制作声带瘢痕模型后,取自体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将模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培养至第3代的成纤维细胞经CM-DI... 目的:研究声带内移植入自体成纤维细胞后声带瘢痕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锐性损伤单侧声带制作声带瘢痕模型后,取自体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将模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培养至第3代的成纤维细胞经CM-DIL染料标记后注射入实验组声带瘢痕周围,1周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注射后的存活情况,1个月后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声带瘢痕组织的形态改变,并运用RT-PCR方法测定瘢痕声带和移植成纤维细胞声带与正常声带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1周后可在注射声带内观察到荧光标记细胞,移植1个月后,声带瘢痕内胶原蛋白组织结构与正常声带内胶原蛋白组织结构相近,声带瘢痕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比例与正常声带组织中的比例相近。结论: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入声带后可在声带内存活,接受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后声带瘢痕可恢复至正常声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瘢痕 自体成纤维细胞 声带注射喉成形术
原文传递
纤维喉镜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预防及其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伟民 顾志明 刘运章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方法:对350例声带息肉、小结、囊肿患者施行纤维喉镜手术,在围手术期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防术后并发声带瘢痕。在术前进行病因治疗、语音培训,术中重视操作技巧,术...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方法:对350例声带息肉、小结、囊肿患者施行纤维喉镜手术,在围手术期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防术后并发声带瘢痕。在术前进行病因治疗、语音培训,术中重视操作技巧,术后声休及药物治疗等。术后2个月,统计声带瘢痕的发生率,根据声带瘢痕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评价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性,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术后并发声带瘢痕的发生率为12.3%,是术后发声障碍的主要原因;声带瘢痕无有效治疗方法,重在预防;在术前准备、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各个时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治疗,都是减小声带瘢痕发生的重要方法。结论:预防纤维喉镜声带手术后并发声带瘢痕非常重要,必须引起重视;各种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才能避免或减少声带瘢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镜手术 并发症 声带瘢痕
原文传递
声带良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慧英 于振坤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92-495,共4页
声音嘶哑患者一半以上是声带良性病变所致。治疗上复杂而且矛盾,很难用单一解剖和功能的概念解释。有多种病症可致发声异常:先天畸形、炎性病变、良恶性肿瘤、功能性病变,另外呼吸、内分泌、胃肠、神经源性、医源性和心理性因素均可影... 声音嘶哑患者一半以上是声带良性病变所致。治疗上复杂而且矛盾,很难用单一解剖和功能的概念解释。有多种病症可致发声异常:先天畸形、炎性病变、良恶性肿瘤、功能性病变,另外呼吸、内分泌、胃肠、神经源性、医源性和心理性因素均可影响发声[1]。该文主要就声带良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良性病变 声带瘢痕 声音评估 嗓音外科手术 发声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喉镜下声带手术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刘建涛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966-967,共2页
目的:分析纤维喉镜下声带手术治疗过程,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方法:总结我科1997年~2007年424例纤维喉镜手术的声带疾病患者。分为A组(187例),B组(237例);观察手术后声带瘢痕、损伤及复发等并发症并作统计。结果:术后两月后复查,B组并发症... 目的:分析纤维喉镜下声带手术治疗过程,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方法:总结我科1997年~2007年424例纤维喉镜手术的声带疾病患者。分为A组(187例),B组(237例);观察手术后声带瘢痕、损伤及复发等并发症并作统计。结果:术后两月后复查,B组并发症(声带斑痕)及复发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纤维喉镜的手术并发症应高度重视,将减少损伤的意识贯彻整个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围手术期治疗,这样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喉镜手术 并发症 声带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干细胞上皮分化在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希才 葛荣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6-386,共1页
声带瘢痕是一个较难解决的临床问题,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向声带中注射填充物或细胞,试图恢复声带浅层的振动性。声带振动受损主要是由于固有层细胞外基质的中断、胶原沉积增多、弹性纤维的丢失等引起。有证... 声带瘢痕是一个较难解决的临床问题,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向声带中注射填充物或细胞,试图恢复声带浅层的振动性。声带振动受损主要是由于固有层细胞外基质的中断、胶原沉积增多、弹性纤维的丢失等引起。有证据表明声带注射细胞或基质对恢复声带黏膜波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从人的声带中获取成纤维细胞比较困难。现有的组织工程方法是将声带的成纤维细胞包被在一系列的支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方法 上皮分化 声带瘢痕 细胞外基质 成纤维细胞 应用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闭合不全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雯静 陈臻 魏春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一定的肺活量和结构、功能正常的声带在嗓音形成的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柔软而不受阻隔的声带黏膜波、良好的声带粘弹性和声门闭合度是发声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声带膜部(声带前2/3)的闭合度对发声影响尤其重要。声门闭合不全通常是指在声... 一定的肺活量和结构、功能正常的声带在嗓音形成的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柔软而不受阻隔的声带黏膜波、良好的声带粘弹性和声门闭合度是发声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声带膜部(声带前2/3)的闭合度对发声影响尤其重要。声门闭合不全通常是指在声带无占位性病变的前提下,发声时双侧声带闭合度不够,导致气体"漏出",表现为声嘶、发声无力、呛咳等症状,常见的病因包括声带麻痹、声带沟、声带萎缩(主要是年龄相关性嗓音障碍)、喉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不全 声带麻痹 嗓音障碍 闭合度 发声无力 喉肌无力 双侧声带 声带膜部 声带黏膜 声带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成形技术在声门闭合不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媛媛 孙建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16-218,共3页
声门闭合不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声带形态及运动特性改变,引起吞咽及发音障碍、呼吸受损。临床常见于声带萎缩、声带麻痹、声带瘢痕、声带沟及环杓关节等疾病,治疗以促进声门闭合、恢复声带振动特性为原则。声带注射填充喉成形术作为... 声门闭合不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声带形态及运动特性改变,引起吞咽及发音障碍、呼吸受损。临床常见于声带萎缩、声带麻痹、声带瘢痕、声带沟及环杓关节等疾病,治疗以促进声门闭合、恢复声带振动特性为原则。声带注射填充喉成形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自1911年声带填充注射术问世至今长达1个世纪,该技术因注射材料的限制未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新型注射材料的发展,声带填充注射术逐渐流行起来,并在治疗声门闭合不全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注射成形 声带瘢痕 注射术 环杓关节 喉成形术 声带振动 闭合不全 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注射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红敏 郑宏良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声带注射成形术又称声带注射填充术,简称声带注射术.近20年来,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应用,声带注射术在治疗发声障碍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治疗声带麻痹、声带活动受限、声带瘢痕、声带萎缩、声带沟、声带缺损等[1].
关键词 声带注射术 成形术 注射填充术 内镜技术 发声障碍 声带麻痹 声带瘢痕 新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