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联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效能分析
1
作者 姜社甜 闫卫 +3 位作者 赵磊 胡园园 郭蕾 魏亚睿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联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22年2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87例肝血吸虫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使用超声VTQ检查测定剪切波速度(SWV),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联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22年2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87例肝血吸虫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使用超声VTQ检查测定剪切波速度(SWV),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在87例肝血吸虫病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S0者14例,S1者21例,S2者20例,S3者17例和S4者15例;S0、S1、S2、S3和S4患者肝脏SWV分别为(1.1±0.1)m/s、(1.2±0.1)m/s、(1.6±0.1)m/s、(1.8±0.2)m/s和(2.1±0.2)m/s,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SW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2期患者血清LN、PC-Ⅲ、Ⅳ-C和HA水平分别为(125.8±16.6)ng/L、(98.4±12.6)ng/L、(67.3±14.9)ng/L和(110.8±20.6)ng/L,均显著高于S1期【分别为(107.3±22.9)ng/L、(85.6±11.2)ng/L、(55.9±12.6)ng/L和(95.1±16.5)ng/L,P<0.05】;以>=S2为显著性肝纤维化,以SWV达到诊断的截断点(1.51 m/s)和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任两项达到诊断的截断点(LN=125 ng/L、PC-Ⅲ=98 ng/L、Ⅳ-C=68 ng/L,HA=109 ng/L),ROC曲线分析结果SWV联合血清指标诊断肝血吸虫病患者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效能(敏感性为89.0%,特异性为100.0%)显著优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采用VTQ技术联合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帮助临床初步诊断肝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联合FIB-4指数和AST/ALT比值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价值研究
2
作者 胡雨 王静晖 王瑶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SPTQ)技术联合FIB-4指数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4年3月我院诊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肝活检进行肝... 目的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SPTQ)技术联合FIB-4指数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4年3月我院诊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肝活检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均接受肝脏超声、血清和血液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ST/ALT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指标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本组组织学检查发现S1期7例,S2期47例【即显著性肝纤维化(SF)47例】,S3期23例和S4期5例【即进展期肝纤维化(AF)28例】;AF组SWV、FIB-4和AST/ALT比值分别为(1.5±0.2)m/s、(2.0±0.3)和(1.5±0.3),均显著高于SF组【分别为(0.9±0.2)m/s、(1.0±0.1)和(0.8±0.2),P<0.05】;AF组合并高血压和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占比分别为32.1%和75.0%,均显著高于SF组(分别为17.0%和19.2%,P<0.05),血清总胆红素、GGT和HBV DNA分别为(24.6±5.3)μmol/L、(78.4±6.3)U/L和(5.8±1.1)lg U/ml,均显著高于SF组【分别为(15.5±3.2)μmol/L、(45.7±14.0)U/L和(3.7±1.0)lg U/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WV、FIB-4和AST/ALT比值是影响CHB患者发生AF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分析显示,SWV联合FIB-4和AST/ALT比值诊断AF的AUC为0.938(95%CI:0.862~0.979),其灵敏度为92.4%,特异度为86.2%,显著优于单个指标评估。结论应用SWV联合FIB-4和AST/ALT比值诊断CHB患者AF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FIB-4指数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结合COSSH-ACLF评分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侯海倩 沈娜 周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结合中国器官移植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结合中国器官移植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住院30 d内死亡或病情恶化后自主放弃治疗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转归组与死亡/恶化组。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SSH-ACLF评分、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中肝脏剪切波速度对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6例HBV相关ACLF患者病情转归35例,死亡/恶化41例。死亡/恶化组并发肝性脑病的占比高于转归组(P<0.05)。死亡/恶化组患者的HBV-DNA水平、COSSH-ACLF评分、肝脏剪切波速度高于转归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肝性脑病[O^(^)R=2.992(95%CI:1.023,8.754)]、HBV-DNA水平高[O^(^)R=3.515(95%CI:1.201,10.283)]、COSSH-ACLF评分高[O^(^)R=4.768(95%CI:1.629,13.951)]、肝脏剪切波速度快[O^(^)R=4.019(95%CI:1.374,11.758)]均是HBV相关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SSH-ACLF评分、肝脏剪切波速度单一及联合预测HBV相关ACLF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5.85%(95%CI:0.599,0.760)、78.05%(95%CI:0.654,0.823)、82.93%(95%CI:0.678,0.902),特异性分别为68.57%(95%CI:0.600,0.762)、65.71%(95%CI:0.574,0.740)、77.14%(95%CI:0.641,0.81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718和0.829。结论COSSH-ACLF评分、肝脏剪切波速度可用于预测HBV相关ACLF患者的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国器官移植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肝脏剪切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胰腺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帆 朱晓萌 +1 位作者 夏东琴 郑瑜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971-1975,共5页
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逐渐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胰腺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 胰腺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逐渐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胰腺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The diagnosis of focal pancreatic lesions has consistently been a challenging and pivotal aspect of clinical practice. As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has increasingly demonstrated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diseases. This review synthesizes the current state and advancements of 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focal pancreatic lesion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with the aim of offering novel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胰腺局灶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潘衍基 邓小芸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年第2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4月经病理证实在我院治疗的9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全部先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再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4月经病理证实在我院治疗的9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全部先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再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结果。结果弹性评分1~3分的乳腺良性瘤检出率67.35%高于恶性瘤19.51%,弹性评分4-5分的乳腺恶性瘤检出率80.49%高于良性瘤32.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Q速值<2.98m/s的乳腺良性瘤检出率73.47%高于恶性瘤21.95%,VTQ速值≥2.98m/s的乳腺恶性瘤检出率78.05%高于良性瘤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检查可提高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检测与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诊断效能
6
作者 高峰 郑斌 +4 位作者 刘杰 马远新 李卫 黄梅 迟秀娥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2期1990-1995,共6页
目的分析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ARFI-VTQ)、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以及与甲状腺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北省... 目的分析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ARFI-VTQ)、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以及与甲状腺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医学一科进行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结节检查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n=88)和恶性组(n=42),所有患者均行超声ARFI-VTQ检查和BRAF基因检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恶性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常规超声特征、SWV值以及BRAF基因检测阳性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超声ARFI-VTQ和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以及恶性组气滞血瘀证、肝郁痰凝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常规超声特征的边界、形状、回声和内部血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SWV值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SWV值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气滞血瘀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最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低于恶性组(P<0.05);恶性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WV值和BRAF基因检测结果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和0.674,敏感度分别为88.10%和76.19%,特异性分别为90.17%和84.97%,约登指数分别为0.783和0.612。但是联合检测降低了检测的特异性,导致约登指数降低为0.369。结论超声ARFI-VTQ检查、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ARFI-VTQ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辨证分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肿瘤 脉冲辐射力成像 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HER2、CA153表达与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丁颖 李家菊 王国亮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78-81,10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与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Ⅰ期14...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与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Ⅰ期14例、Ⅱ期22例、Ⅲ期31例、Ⅳ期13例;另选取同时间段收治的53例女性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所有患者先行常规超声检查,随后进入超声VTIQ成像模式获得剪切波速度(SWV)均值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组织中HER2表达,采用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与SWV均值的相关性。结果:与良性患者比较,乳腺癌患者VTIQ技术参数SWV均值、血清CA153水平及HRR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07,78.353,P<0.05);与乳腺癌Ⅰ+Ⅱ期患者比较,乳腺癌Ⅲ、Ⅳ期患者VTIQ技术参数SWV均值、血清CA153水平、HRR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5、3.556、8.326、10.455,P<0.05);与乳腺癌Ⅲ期比较,乳腺癌Ⅳ期患者VTIQ技术参数SWV均值、血清CA153水平、HRR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2、8.659,P<0.05)。与HER2阴性表达乳腺癌患者SWV均值比较,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SWV均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51,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与SWV均值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VTIQ参数SWV均值与乳腺癌患者生物标志物HER2、CA153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糖类抗原153(CA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和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渊 江泉 +3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顾晓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中弹性超声评分为1~3分者占为68.09%(32/47),恶性肿瘤中弹性超声4~5分者占82.05%(32/39)。乳腺良、恶性肿瘤的VTQ速度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弹性超声、VTQ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达91.86%。结论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树强 朱莉莉 +4 位作者 陈祥锦 陈绍勤 许翔 陈玲 刘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51-2455,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用常规超声及VTQ对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VTQ特征,绘制ROC曲线寻找判断指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VT...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用常规超声及VTQ对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VTQ特征,绘制ROC曲线寻找判断指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VTQ测得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内最大(Vmax)、最小(Vmin)及平均剪切波速度(Vm)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患者(P均<0.01)。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发现Vmax、Vmin及Vm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簇状钙化斑。结论 VTQ技术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触诊组织量化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凤娟 韩若凌 +4 位作者 周军华 陈伟 孟洁 叶卫华 刘明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癌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及VTQ表现,按直径(D)分为D≤1.0cm、1.0<D≤2.0cm、D>2.0cm组3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癌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及VTQ表现,按直径(D)分为D≤1.0cm、1.0<D≤2.0cm、D>2.0cm组3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VTQ测量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的剪切波速度。结果 3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与正常甲状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2.0cm与1.0<D≤2.0cm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能定量分析组织的硬度,为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 甲状腺肿瘤 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军 袁美芹 +3 位作者 成静 杜婷婷 王甲嘉 芦桂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2D-U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E)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8例患者共213个乳腺病灶术前分别行2D-US、UE及VTQ检查,对各病灶2D-US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2D-U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E)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8例患者共213个乳腺病灶术前分别行2D-US、UE及VTQ检查,对各病灶2D-US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UE采用5级评分法判断结节性质,VTQ技术定量测定结节内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比较2D-US、UE、SWV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D-US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2.35%(126/153),特异度为71.67%(43/60),准确率为79.34%(169/213)。UE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6.27%(132/153),特异度为73.33%(44/60),准确率为82.63%(176/213)。良性及恶性结节的SWV别为(3.09±1.26)m/s、(6.83±2.18)m/s(P<0.05);以3.59m/s作为诊断恶性病灶的最佳截断值,VTQ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6.93%(133/153),特异度为76.67%(46/60),准确率为84.04%(179/213)。2D-US、UE、SWV诊断乳腺IDC的AUC分别为0.811、0.843、0.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S、UE及VTQ均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性结节及乳腺IDC,UE优于2DUS,VTQ可获得客观的量化指标,重复性好,优于UE和2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诊断乳腺肿瘤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献萍 赵青 +2 位作者 翟虹 苏娜 王彪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01-1203,120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18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行VTQ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量乳腺肿瘤内部的VTQ值,并对肿瘤硬度进行评分,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弹性成...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Q)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18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行VTQ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量乳腺肿瘤内部的VTQ值,并对肿瘤硬度进行评分,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单独和联合使用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以硬度评分4分为临界值,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性为92%,特异性为91%。以肿瘤内部VTQ值3.91m/s为临界值,VTQ技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性为85%,特异性为97%。超声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9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VTQ技术能提高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检查 弹性成像 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肝纤维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争捷 常建东 +4 位作者 王卫民 陈洁 张力 张艳平 许梅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0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判断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收集311例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为A组(S1期,161例)、B组(S2期,66例)、C组(S3期,39例)、D组(S4期,45例);另选100名健康志...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判断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收集311例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为A组(S1期,161例)、B组(S2期,66例)、C组(S3期,39例)、D组(S4期,45例);另选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的肝脏超声弹性成像VTQ值。结果 A、B、C、D组及对照组VTQ值分别为(1.41±0.24)m/s、(1.66±0.42)m/s、(2.01±0.60)m/s、(2.44±0.81)m/s、(1.06±0.17)m/s,A、B、C、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当VTQ阈值为1.20、1.51、1.60、1.93m/s时,诊断S1期、S2期、S3期及S4期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40%、84.02%、93.30%,73.32%、73.91%、79.54%,82.12%、73.11%、84.58%和73.29%、85.33%、85.41%。结论肝脏超声弹性成像VTQ值为判断肝纤维化分期较为准确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物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曹丽 高嫄 +1 位作者 张凯 张雪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E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且常规超声诊断有浅表软组织肿物的病人50例,共64个肿物。采用常规超声测量肿物大小、纵横比并观察其形... 目的探讨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E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且常规超声诊断有浅表软组织肿物的病人50例,共64个肿物。采用常规超声测量肿物大小、纵横比并观察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指标,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信号,采用助力式EI获得肿物的弹性影像,并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VTQ技术测量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EI评分和VTQ技术对良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效能。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物间的SWV,绘制SWV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64个肿物中,病理诊断良性肿物51个,恶性肿物13个。常规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9%(10/13)、90.2%(46/51)、87.5%(56/64),E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9%(10/13)、88.2%(45/51)、85.9%(55/64),EI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6%(11/13)、94.1%(48/51)、92.2%(59/64)。VTQ检测恶性肿物的SWV高于良性肿物(P<0.05)。取SWV值2.995 m/s作为诊断阈值时,VTQ鉴别诊断肿物良恶性的AUC为0.983,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90.2%。结论EI弹性评分可半定量反映肿物组织的硬度信息,VTQ可定量评估肿物组织硬度弹性特征,两种成像模式对鉴别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 检查 弹性成像 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肝囊肿与囊性肝包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鲜霞 张玉英 +3 位作者 马钦风 黎娉 高莉 郭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肝囊肿与囊性肝包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均进行了常规超声检查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肝脏囊性局灶病变直径〉3cm和深度在4-8cm之间。48例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囊肿... 目的探讨超声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肝囊肿与囊性肝包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均进行了常规超声检查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肝脏囊性局灶病变直径〉3cm和深度在4-8cm之间。48例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囊肿及囊型肝包虫,应用超声成像技术检查获得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并采用VTQ检测囊内容物的剪切波速度(Vs)。对每一患者,在触摸组织量化区进行5次测量得到的结果,区分单纯囊肿和肝包虫囊肿。判读方法:5次测量至少有2次获得数值者诊断为肝包虫囊肿;5次测量均为无值者诊断为肝囊肿。结果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7%、83.3%、89.7%、78.9%和85.4%。结论超声及VTQ在肝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囊性肝包虫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凌琳 叶真 徐秋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9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6个病灶及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测,获取病灶及肝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值。结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SWV值的组...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9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6个病灶及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测,获取病灶及肝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值。结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SWV值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71。恶性病变组SWV值最大,良性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P<0.05),以SWV=1.96m/s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91.68%,98.41%,80.02%,89.62%和96.57%;血管瘤与肝硬化结节及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细胞癌(HCC)与肝转移癌的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恶性病变组周围肝实质SWV值大于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良性组略大于正常组(P>0.05);血管瘤、FNH病种间和肝转移癌、HCC、肝硬化结节及胆管细胞癌(CCC)病种间的周围肝实质的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可定量反映不同类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硬度,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触诊组织量化 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军 袁美芹 +3 位作者 李文肖 杜婷婷 童瑾 芦桂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615-2617,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以甲状腺结节(长径>1 cm)收入院患者94例,均进行常规超声及VTQ检查,并行甲状腺切除...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以甲状腺结节(长径>1 cm)收入院患者94例,均进行常规超声及VTQ检查,并行甲状腺切除术,经病理确诊。常规超声采用半定量评分法;VTQ定量测定结节内剪切波速度(SWV),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与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80.4%(41/51)、81.4%(35/43)、80.9%(76/94)。甲状腺恶性结节SWV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3.29±1.20)m/s与(1.98±0.45)m/s〕(t=-6.813,P<0.001)。以SWV=2.75 m/s为截断值,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92.2%(47/51)、88.4%(38/43)、90.4%(85/94)。常规超声与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6,P<0.001)。结论常规超声与VTQ均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VTQ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检查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诊断 鉴别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宫丽杰 贺焱 +1 位作者 田鹏 闫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9-735,共7页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对乳腺肿瘤临床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后,对其依次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对乳腺肿瘤临床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后,对其依次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压迫式弹性成像(compression elastography,CE)检查、VTQ检查,CE检查取得应变率(strain ratio,SR)比值,VTQ测量剪切波的传播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并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肿块的最大直径、SWV值均低于恶性肿块,良性肿块的SR比值高于恶性肿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单用或联用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04,97.5%,69.2%;0.946,87.5%,87.2%;0.976,90%,97.4%)均高于常规超声(0.783,85%,61.5%);VTQ技术的AUC、特异性(0.946,87.2%)均高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0.904,69.2%),但其敏感性(87.5%)低于后者(97.5%);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联用的AUC和特异性均高于两者单用,但其敏感性较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低。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二者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应变率比值法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牛离体肝脏剪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龙 袁建军 +3 位作者 王绮 吴刚 马桂英 郭文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牛离体肝脏剪切波速度测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牛离体肝脏,在取样线偏离中线0°~15°、15°~30°以及30°~45°条件下,分别将感兴趣区置于肝包膜下1cm、2cm、3cm、4cm... 目的探讨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牛离体肝脏剪切波速度测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牛离体肝脏,在取样线偏离中线0°~15°、15°~30°以及30°~45°条件下,分别将感兴趣区置于肝包膜下1cm、2cm、3cm、4cm、5cm处,测量剪切波速度,比较不同角度和深度下剪切波速度的差异。结果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剪切波速度均有明显影响(F=21.53、18.26,P<0.01),且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在0°~15°间各深度组剪切波速度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深度增加,测值重复性具有变差的趋势;取样线在15°~30°间以及30°~45°时,部分深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测量剪切波速度均有影响,取样线偏离中线不超过15°、深度不超过5cm时,剪切波速度测值受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价肾脏恶性肿瘤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迪 申锷 +2 位作者 魏聪 李艺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观察肾脏恶性肿瘤的弹性特征,评价其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54例患者的肾恶性肿瘤及周围正常肾皮质进行剪切波速度(SWV)检测,观察各类肾肿瘤的弹性表现及不同大小CCRC... 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观察肾脏恶性肿瘤的弹性特征,评价其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54例患者的肾恶性肿瘤及周围正常肾皮质进行剪切波速度(SWV)检测,观察各类肾肿瘤的弹性表现及不同大小CCRCC的弹性特点,比较直径<3cm的CCRCC与其他肿瘤的弹性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价VTQ技术对<3cm的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4例中,CCRCC 40例,嫌色细胞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肾盂尿路上皮癌7例;各类肿瘤SWV与肾皮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3例<3cm的CCRCC的SWV高于肾皮质(P=0.01),且ΔSWV(SWV肿瘤-SWV皮质)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肿瘤(P<0.01),以△SWV≥0为标准诊断<3cm CCR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76.9%,特异度91.7%,准确率84.6%。结论 CCRCC、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和肾盂尿路上皮癌的弹性与肾皮质无显著差异,直径<3cm的CCRCC较肾皮质韧,且硬度高于其他3种肿瘤;VTQ技术对<3cm的CCRCC有中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肾细胞 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