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袁晓航 冯欢欢 高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8期677-679,683,共4页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R-ISR)是指初次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经过成功介入治疗后再次发生同一部位的支架内狭窄。目前,ISR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而对于反复ISR的研究较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治疗,且IS...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R-ISR)是指初次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经过成功介入治疗后再次发生同一部位的支架内狭窄。目前,ISR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而对于反复ISR的研究较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治疗,且ISR发生率无降低趋势,治疗过的ISR患者存在再次发生ISR的风险,所以R-ISR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ISR的发生发展与ISR的发生发展因素相似,但却不尽相同。最近的研究探索了各种R-ISR的预测因素和治疗策略。现对R-ISR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腔内影像学评估、治疗选择和现有知识的空白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支架内狭窄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准分子激光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宁远 冯欢欢 +6 位作者 王威 赖图雅 辛倩 郭军 陈韬 汪奇 高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579-584,共6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R-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医学部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辅助...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R-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医学部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辅助下ELCA联合DCB治疗的R-ISR患者9例,导丝通过病变后应用OCT评估病变特征,ELCA治疗后选择DCB处理,随后再次行OCT检查评估。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结果纳入9例患者共9处靶病变,平均年龄(64.6±12.8)岁,男8例(8/9)。所有患者均选用1.4 mm激光消蚀导管,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冠状动脉穿孔、严重夹层、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等。随访6个月未发生MACE。1例(1/9)存在支架膨胀不全,9例(9/9)均合并新生内膜增殖,其中6例(6/9)表现为均质性,1例(1/9)为分层性,2例(2/9)为异质性,未发现钙化斑块或支架贴壁不良。术后新生内膜面积[(1.58±0.67)mm2比(3.00±1.07)mm2,P=0.002]、新生内膜负荷[(25.10±8.60)%比(58.50±19.00)%,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最小管腔直径[(2.13±0.23)mm比(1.36±0.29)mm,P<0.001]、最小管腔面积[(4.70±0.98)mm2比(2.08±0.93)mm2,P<0.001]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研究表明OCT指导ELCA联合DCB治疗R-ISR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运用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攀 陈海威 +4 位作者 杨俊杰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的治疗策略在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运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的治疗策略在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运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的27例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患者(30处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数据、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据,并在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重大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7例患者,平均年龄(66.4±9.8)岁,共计30处(100%)病变均取得了手术成功和治疗成功,患者住院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无冠状动脉穿孔及心脏压塞、无紧急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无死亡。6个月的随访,无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发生,共2例患者(共2处病变)接受了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1例患者进行了重复的药物球囊扩张术,1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是治疗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但尚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冯欢欢 袁晓航 +4 位作者 胡鑫 韩燕 张茜 叶豪奕 高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489-495,共7页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R-ISR)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1例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 目的评估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R-ISR)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1例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造影复查情况将患者分为R-ISR组和非R-ISR组,回顾性分析其首次ISR-PCI时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介入手术病变特征。结果201例患者中男168例,平均年龄(61.97±10.02)岁。中位造影复查间隔时间为1.5年,根据患者造影复查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R-ISR组(98例患者和104处ISR病变)和非R-ISR组(103例患者和111处ISR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SR的发生与血管开口病变(OR2.987,95%CI 1.343~6.642,P=0.007)、单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OBA)处理ISR病变(OR 3.081,95%CI 1.293~7.343,P=0.011)以及术前ISR病变最大直径狭窄率(OR1.016,95%CI 1.002~1.030,P=0.022)独立相关。结论在目前接受介入治疗的ISR患者中,血管开口病变、POBA处理ISR病变以及ISR病变最大直径狭窄率是R-ISR发生的相关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狭窄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晨玉江 吕湛 +4 位作者 朱法胜 王勇 黄永培 王天杰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结合临床经验筛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中位随访1 264(1 169,1 334)d期间,111例(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0.98,95%CI:0.96~0.99)、总胆红素(HR=0.95,95%CI:0.91~0.99)、载脂蛋白A1(HR=0.08,95%CI:0.02~0.42)、高敏C反应蛋白(HR=1.05,95%CI:1.01~1.10)和参照血管直径(HR=0.65,95%CI:0.44~0.98)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0(95%CI:0.64~0.77)。结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可视化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