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翘酯苷对拟AD复合动物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忆杭 肖培根 刘新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23-427,445,共6页
目的以β淀粉样蛋白损伤自然衰老小鼠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老年痴呆(AD)小鼠模型,观察连翘酯苷对复合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4月龄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形成拟AD复合模型;Morris水迷宫实... 目的以β淀粉样蛋白损伤自然衰老小鼠建立一种新的复合式老年痴呆(AD)小鼠模型,观察连翘酯苷对复合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14月龄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形成拟AD复合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结束取小鼠脑组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NF-α及IL-1的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FAP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ChAT、AchE、SOD酶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水迷宫实验中连翘酯苷组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翘酯苷能降低TNF-α、IL-1的含量(P<0.05),抑制GFAP蛋白表达。提高ChAT、SOD酶活力,降低AchE活性及MDA的含量(P<0.05,P<0.01)。结论连翘酯苷对拟AD复合动物模型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脑内炎症反应,调节胆碱能系统,抗氧化作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 拟AD复合动物模型小鼠 炎症因子 抗氧化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复合动物模型研究概况(综述)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芳 余曙光 +1 位作者 唐勇 邵欣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理想的老年性痴呆(AD)动物模型对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A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且现有采用单一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难以较全面地模拟AD的病理、生化及神经递质等多方面改变,故对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的探索和运用日益... 理想的老年性痴呆(AD)动物模型对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A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明,且现有采用单一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难以较全面地模拟AD的病理、生化及神经递质等多方面改变,故对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的探索和运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文对近5年来常用的AD复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复合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梦洁 柏祥娥 +3 位作者 张娟 刘霞 王贺 张颖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模型,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后修复的组织病理学反应。方法:选择28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7组,每组4只,随机取一组作为对照组,另6组在双侧第一磨牙备洞。分别于术后、即刻、6h、1、3、7...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模型,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后修复的组织病理学反应。方法:选择28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7组,每组4只,随机取一组作为对照组,另6组在双侧第一磨牙备洞。分别于术后、即刻、6h、1、3、7、14d处死取牙齿标本,经固定、脱钙、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术后6h血管扩张明显,3d可见炎症细胞聚集在备洞下方牙髓,7d炎症程度降低牙本质-牙髓复合体修复活跃可见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新生牙本质样细胞。14d备洞下方可见修复性牙本质。结论:备洞法可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后自然修复过程,是研究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损伤修复的一个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牙髓复合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起贵 方步武 +2 位作者 竺稽能 吴贺算 傅其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20-24,共5页
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经肝组织光镜和电镜病理学观察和肝胶元蛋白含量测定,肝纤维化发生率为92.3%(12/13)。用血清学红细胞膜表面受体和酶免疫组化等免疫学检测,体内有BSA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异常增高,... 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经肝组织光镜和电镜病理学观察和肝胶元蛋白含量测定,肝纤维化发生率为92.3%(12/13)。用血清学红细胞膜表面受体和酶免疫组化等免疫学检测,体内有BSA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异常增高,肝组织内有BSA或BSA-抗BSA复合物沉积。证明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所致的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肝纤维化 免疫复合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安丽丽 苏红 +1 位作者 宋艳琦 郭登洲 《河南中医》 2019年第2期311-315,共5页
目前普遍认为IgA肾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其动物模型尚无统一的造模方法。免疫复合诱导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易于重复,经济适用,但存在较高的失败风险,且免疫因素造成的损伤需要与动物自身的恢复能力对抗,模型病情的轻... 目前普遍认为IgA肾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其动物模型尚无统一的造模方法。免疫复合诱导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易于重复,经济适用,但存在较高的失败风险,且免疫因素造成的损伤需要与动物自身的恢复能力对抗,模型病情的轻重与动物的适应性、耐受性等有较大关系,且造模所需的时间一般较长。自发性IgA肾病动物模型临床与病理表现确定,出现IgA肾病的时间大多固定,大鼠的发病时间较早,造模失败的风险较低,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与人类IgA肾病的家族聚集特点类似。此外,动物模型的建立还需要熟练的操作手法,稳定的饲养环境以及合理的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动物模型 自发性动物模型 免疫复合诱导型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致敏结合局部乙酸刺激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玉泓 李海龙 +3 位作者 段永强 吴建军 王宏伟 魏彦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5-68,I0005,共5页
目的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复合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药组(各10只),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复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用药组给予SASP灌... 目的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复合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药组(各10只),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复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用药组给予SASP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结肠组织和血清。生化法检测各组结肠中MDA、SOD、GSH-PX、NO、TNOS和iNOS值,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IL-4及TNF-α含量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IFN-γ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SOD、GSH-Px计数水平显著升高,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降低。模型组血清和结肠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TNF-α含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SASP组IL-4含量升高,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改进的复合造模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人类UC病变的慢性活动性特点,适合药效观察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 乙酸局部刺激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复合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 被引量:7
7
作者 郑兆宽 赵洪普 +3 位作者 吕玉明 曾敬 龚翼星 黄健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5104-5109,共6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表明在导致骨性关节炎成的诸多因素中,也存在着导致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对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产生影响。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骨性关节炎组和骨质疏松+骨性... 背景: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表明在导致骨性关节炎成的诸多因素中,也存在着导致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目的:明确骨质疏松对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产生影响。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骨性关节炎组和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大鼠行卵巢摘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2组大鼠在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1个月,左膝关节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溶液诱导骨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将2组大鼠右侧膝关节分别作为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结果与结论:与右侧膝关节对比,2组大鼠左膝侧关节骨赘增生,且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关节炎症状更为严重。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组大鼠Mankin评分高于骨性关节炎组,且L_(1-4)骨密度低于骨性关节炎组。说明骨质疏松症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性关节炎 骨密度 木瓜蛋白酶 复合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Mankin评分 组织构建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纳米载体转GM-CSF基因制备自体肿瘤疫苗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婷 段晓明 +3 位作者 曹建国 贺修胜 童平真 蒋俊豪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肿瘤疫苗对人肝癌PBL-SCID嵌合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SCID小鼠20只腹腔内注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2×10~6/mL)0.5 mL,同时背部皮下接种人肝癌HepG2细胞(1×10~7/mL)0.2mL。当皮下移植瘤体积长至100mm^3时,... 目的:观察自体肿瘤疫苗对人肝癌PBL-SCID嵌合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SCID小鼠20只腹腔内注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2×10~6/mL)0.5 mL,同时背部皮下接种人肝癌HepG2细胞(1×10~7/mL)0.2mL。当皮下移植瘤体积长至100mm^3时,随机分4组:Ⅰ组,生理盐水组;Ⅱ组,^(60)Co照射的HepG2细胞组;Ⅲ组,转染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组;Ⅳ组,^(60)Co照射的转染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组即自体肿瘤疫苗组,每组5只。结果:自体肿瘤疫苗组6周存活率(100%)高于生理盐水组(60%)和单纯^(60)Co照射的HepG2细胞组(40%);自体肿瘤疫苗腹腔注射抑制皮下移植瘤生长,其肿瘤生长抑制率为89%;免疫组化检测发现人淋巴细胞分布于小鼠移植瘤组织中。病理切片见移植瘤细胞变性和死亡。结论:HA纳米载体转GM-CSF基因制备的自体肿瘤疫苗具有抑制人肝癌PBL-SCID嵌合模型的皮下移植瘤生长作用,并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纳米载体 GM-CSF基因 自体肿瘤疫苗 免疫重建 Hu-PBI-SCID鼠 复合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Bax and Bcl-2 proteins and apoptosis in radiation compound wound healing of rats 被引量:13
9
作者 崔玉芳 夏国伟 +7 位作者 付小兵 杨红 彭瑞云 张莹 谷庆阳 高亚兵 崔雪梅 胡文华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Bax, Bcl 2 proteins, and apoptosis in radiation compound wound healing of rats. Methods: Apoptosis, Bax and Bcl 2 proteins were estimated by in situ termi...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Bax, Bcl 2 proteins, and apoptosis in radiation compound wound healing of rats. Methods: Apoptosis, Bax and Bcl 2 proteins were estimated by in situ terminal labeling (TUNE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Results: (1) Changes of the apoptosis in wound healing showed thre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early occurrence, high frequency and delayed disappearance after radiation to rat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imple wound group, which might b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radiation induced delayed wound healing. (2) The expression of Bax protein increased evident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apoptosis and showed 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apoptotic frequency in the process of wound healing.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Bcl 2 protein decreased obviously as the apoptosis reached a maximum and showed increasing tendency up to normal level when the apoptosis decreased distinctively. Conclusions: Bax and Bcl 2 protei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optotic regulation of radiation compound wound healing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on APOPTOSIS Wound healing Bax and Bcl 2 proteins
原文传递
Generation of isogenic single and multiplex gene knockout mice by base editing-induced STOP 被引量:3
10
作者 Guang Yang Tianyu Zhu +9 位作者 Zongyang Lu Guanglei Li Hao Zhang Songjie Feng Yajing Liu Jianan Li Yu Zhang Jia Chen Xuejiang Guo Xingxu Hu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7期1101-1107,共7页
Although CRISPR/Cas9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generate knockout mice, two major limitations remain:the founders usually carry a mixture of genotypes, and mosaicism harboring multiple genotypes.Therefore, it takes a lon... Although CRISPR/Cas9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generate knockout mice, two major limitations remain:the founders usually carry a mixture of genotypes, and mosaicism harboring multiple genotypes.Therefore, it takes a long time to get homozygous mutants. Recently developed base editing(BE) system,which introduces C-to-T conversion without double strand DNA cleavage, has been used to introduce artificial stop codons(i-STOP) to prematurely terminate translation, providing a cleaner strategy for 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this strategy, we generated CD160 KO and VISTA/CD160 double KO mice by microinjection of a single sg RNA targeting CD160 and a mixture of sg RNAs targeting VISTA and CD160,respectively. The BE system induced STOP efficiently in mouse embryos and consequently in founder mice without detectable off-target. Most interestingly, the majority of the mutants harbor same genetic modifications, indicating we generated isogenic single and multiplex gene mutant mice by BE-induced STOP. We also obtained homozygous mutant mouse in F1 mice, demonstrating the accelerated strategy in generating anim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 editing i-STOP isogenic KNOCKOUT VISTA CDI6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