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黔桂湘地区中生代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1 位作者 苏文超 王国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桂东南→黔西北→滇东北),且可能被限定在康滇断块隆升区西边界的以东地区。在燕山晚期,伴随大陆构造进入伸展-走滑体制和山间断陷盆地的形成,幔源热物质侵位形成盆地流体的垂向热(流)应力驱动源,这种张剪性构造为流体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古潜山、褶皱-断裂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和脆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本区主要流体圈闭构造和矿床定位构造,成矿系列可划分为改造型拉分盆地中古潜山控制的F-Fe-S-Sb-Au成矿系列、褶皱-断裂带热水再造成因的Sb-As-Hg-Au成矿系列、改造型盆地边部逆冲断裂-褶皱带中热流体成因的Ge-Ag-Pb-Zn成矿系列和脆韧性剪切带中W-Sb-Au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盆地流体 成矿系列 褶皱-断裂带 古潜山 扬子地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南缘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成矿系列特征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22
2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1 位作者 苏文超 高振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采用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成矿系列 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及矿石建造的系统研究与分析方法 ,对扬子地块南缘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 ,认为本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有震旦 寒武纪大陆伸展动力成矿系统、泥盆纪 中三叠世... 采用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成矿系列 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及矿石建造的系统研究与分析方法 ,对扬子地块南缘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 ,认为本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有震旦 寒武纪大陆伸展动力成矿系统、泥盆纪 中三叠世大陆伸展动力成矿系统、中生代 (热点构造 )垂向大陆动力成矿系统和大陆挤压收缩动力成矿系统 ,提出本区 1 2个成矿系列及其相应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和矿石建造类型 ,指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成矿系列 矿床组合 地球化学类型 矿石建造 扬子地块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及成矿系列特征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维萱 卢纪英 张国伟 《西北地质科学》 1999年第2期1-16,共16页
以南秦岭及邻区为例, 从大陆岩石圈地幔尺度上探讨了早古生代以来4 种大陆动力学成矿系统及其14 种不同的成矿系列, 并指出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及今后的找矿方向。在早古生代大陆岩石圈地幔垂向构造扩展动力成矿系统... 以南秦岭及邻区为例, 从大陆岩石圈地幔尺度上探讨了早古生代以来4 种大陆动力学成矿系统及其14 种不同的成矿系列, 并指出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及今后的找矿方向。在早古生代大陆岩石圈地幔垂向构造扩展动力成矿系统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Ni-V-Mo-Au-U-Se等是主要成矿系列。晚古生代岩石圈地幔俯冲收缩导生大陆壳伸展形成的伸展动力学成矿系统中, 形成的4种成矿系列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含金剪切型金成矿系列及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期热泉型金矿成矿系列中, 常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矿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大陆动力 成矿系统 成矿系列 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成矿系统理论:揭开西南特提斯成矿之谜的关键 被引量:21
4
作者 邓军 王长明 +1 位作者 李龚健 周道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3-1323,共21页
本文总结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进展及其重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西南特提斯从原特提... 本文总结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进展及其重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西南特提斯从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到新特提斯增生-碰撞造山演化模式,揭示复合造山与构造体制转换机制;(2)创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体系,揭示复合造山带巨量金属富集机理。通过对西南特提斯成矿域典型矿床系统剖析,厘定了增生造山海底喷流型Cu-Pb-Zn-Ag、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碰撞造山盆地卤水-热液型Pb-Zn-Ag-Cu和碰撞造山斑岩-矽卡岩型Au-Cu-Mo四类复合成矿系统;(3)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和成矿系统等综合研究,分析了西南特提斯岩石圈结构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解析深部动力学机制和成矿机制;(4)构建矿床成因模式和勘查模型,理论指导找矿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学背景 复合成矿系统 深部驱动机制 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构造域及其成矿系统划分——以中国东北部陆缘区为例
5
作者 邢树文 孙景贵 张增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25,共2页
1复合构造域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松辽平原东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一线以东至中朝、中俄边界。构造环境隶属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古板块以及之间的中亚造山带东端,中、新生代处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为由多个微陆块及其造山带所... 1复合构造域地质特征研究区位于松辽平原东缘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一线以东至中朝、中俄边界。构造环境隶属西伯利亚古板块和中朝古板块以及之间的中亚造山带东端,中、新生代处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为由多个微陆块及其造山带所包围的复合构造区域。研究区构造作用十分复杂,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复合构造区域。不同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构造域 构造作用 系统划分 太古宙 陆缘区 晚古生代 构造环境 成矿系统 热液成矿 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3
6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王长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01-2509,共9页
国家973规划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实施3年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厘定了原特提斯... 国家973规划项目"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实施3年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厘定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新特提斯和陆陆碰撞等一系列重要的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动力学背景,提出存在较大规模的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2)划分了被动边缘盆地型、活动边缘多岛弧盆型和大洋盆地型3个VMS型Cu-Pb-Zn成矿子系统,确立了玉龙和格咱-香格里拉斑岩型Cu矿带印支期岩浆作用的贡献及俯冲岛弧构造环境。(3)沉积岩容矿Pb-Zn-Cu-Ag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贯穿于印-亚大陆碰撞的三个演化阶段,成矿年代由南向北逐渐变新;它包括2套子系统:脉状Cu成矿系统,与变质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地壳和浅部沉积地层的混合;Pb-Zn(-Cu-Ag)成矿系统,与盆地流体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地层。(4)金沙江-哀牢山斑岩型Cu(Au)成矿系统形成于35Ma左右,受控于印-亚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增厚。(5)造山型Au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哀牢山金矿带,三期金成矿作用发生于~62Ma、~35Ma和28Ma左右,分别受控于印-亚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早-晚期转换构造动力学体制。(6)区域存在3期重要构造体制转换事件:增生造山→碰撞造山、主碰撞→晚碰撞和晚碰撞→后碰撞,前两者控制区域斑岩铜矿带、沉积岩容矿多金属矿带和造山型金矿带,后者控制了沱沱河盆地中的Pb-Zn矿床。(7)最典型的叠加成矿系统为VMS型Cu-Pb-Zn与斑岩型Cu叠加成矿系统,主要发育于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云县-景谷、江达-维西和昌宁-孟连成矿带。(8)探索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并选择羊拉-红山-普朗-铜厂沟矿集区为重点地区,开展隐伏矿体预测工作,取得找矿进展。本专辑论文基本覆盖了上述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涉及4个主题:成矿动力学背景、增生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构造体制转换与复合叠加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特提斯 复合造山 成矿动力学背景 构造体制转换 叠加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简述
7
作者 孙艳伟 王龚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74-,共1页
大陆碰撞是板块划分的4种边界之一,板块演化6个阶段之二,超大陆聚合的必由之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在成矿动力学模式和物理、化学基本原理条件下构... 大陆碰撞是板块划分的4种边界之一,板块演化6个阶段之二,超大陆聚合的必由之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在成矿动力学模式和物理、化学基本原理条件下构建成矿动力体系,对比三类四种成矿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规律及其与岛弧等其它构造环境同类矿床之间应有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寻找壳幔内容为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 成矿理论 板块演化 构造环境 成矿系统 动力学模式 碰撞造山带 岩石圈 矿床形成 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被引量:558
8
作者 陈衍景 倪培 +4 位作者 范宏瑞 F Pirajno 赖勇 苏文超 张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85-2108,共24页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 型和 SEDEX 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 CO_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 CO_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 CO_2的包襄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 CO_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 CO_2包襄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流体包裹体 矿床地质 探针 大陆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3
9
作者 周涛发 范裕 袁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65-1678,共14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位于断隆区、断凹区和隆凹过渡区的多个矿集区组成,成矿带形成经历了中生代转换复合的构造体制、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复杂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具有爆发式的多阶段岩浆活动、大规模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多类型的复杂成矿系统演化,以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等特点,是开展陆内动力学过程与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从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地球动力学过程、时空格架以及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作一初步归纳,并简要分析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 成岩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系统 铜铁金多金属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