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付婷婷 刘波 +2 位作者 张鑫 马晓东 刘辉 《中医正骨》 2017年第9期67-69,72,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中药薰洗、关节松解、冷疗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CRPS患者38例,男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中药薰洗、关节松解、冷疗及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CRPS患者38例,男6例、女32例。年龄24~76岁,中位数56岁。左侧17例,右侧21例。38例患者均有手指及腕部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掌指关节压痛及功能障碍,其中患侧指甲改变8例、手指及腕部痛觉过敏36例、手指及腕部肿胀30例、局部皮肤颜色改变32例、前臂及手背部毛发异常生长8例、震颤2例。均无神经压迫症状。病程6~18周,中位数7周。中药薰洗每日1~2次,每周连续治疗5 d;关节松解隔日进行1次,每次40 min,每周治疗3次;冷疗每日1~5次;功能锻炼每日1次。治疗6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手腕部疼痛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测量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测量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屈曲角度。结果:治疗6周后,38例患者的手腕部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73±1.36)分,(2.45±0.97)分,t=6.813,P=0.000],Barthel指数总分及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72.69±9.04)分,(85.38±8.03)分,t=-6.076,P=0.000;(49.27±17.70)分,(68.58±13.56)分,t=-5.076,P=0.000];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10.77°±10.18°,29.62°±12.98°,t=-5.615,P=0.000;18.46°±13.45°,35.38°±8.03°,t=-5.803,P=0.000;3.08°±5.22°,9.62°±5.19°,t=-5.516,P=0.000;9.00°±8.09°,14.62°±7.21°,t=-4.634,P=0.000;38.08°±26.50°,59.23°±21.87°,t=-6.589,P=0.000;26.92°±24.11°,47.69°±24.12°,t=-4.006,P=0.000];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屈曲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加[32.69°±19.11°,50.00°±19.04°,t=-3.588,P=0.004;36.77°±21.68°,52.69°±24.21°,t=-3.514,P=0.004;31.77°±21.93°,48.46°±23.22°,t=-4.164,P=0.001;26.92°±22.50°,42.69°±21.27°,t=-3.486,P=0.004]。38例患者中16例失访,其余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3个月,CRPS均未复发。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CRPS,可以减轻手腕部疼痛、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改善腕关节功能、增加腕关节活动度及手指屈曲角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薰洗 关节囊松解 手法 骨科 冷冻疗法 功能锻炼 中医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手外伤后I型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诊治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忠晓 周海蒙 孙治环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708-709,共2页
I型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即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临床上报道少见,今将我科诊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5岁,因"左上肢外伤后进行性肿痛10天,加重2天"于2013年3月9日收入院,患者10天前摔伤左上肢,我院行X检查... I型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即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临床上报道少见,今将我科诊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75岁,因"左上肢外伤后进行性肿痛10天,加重2天"于2013年3月9日收入院,患者10天前摔伤左上肢,我院行X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于当地医院"舒筋活血"治疗,效果不佳,近2天左前臂腕关节手背肿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外伤后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诊治 左手 舒筋活血 手背肿胀 左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桐皮汤熏蒸联合西药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30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志清 颜峰 +1 位作者 喻灿明 郑安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第11期821-821,共1页
笔者采用海桐皮汤熏蒸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仍感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 笔者采用海桐皮汤熏蒸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仍感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2~91岁,平均74.4岁。对照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65~88岁,平均72.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皮汤 熏蒸 加巴喷丁胶囊 椎体后凸成形术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忠 《中医正骨》 2017年第5期59-60,6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的短期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42例CRPS患者。男20例,女22例;20~30岁者12例,31~50岁者14例,50岁以上者16例;肱骨骨折术后6例...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的短期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42例CRPS患者。男20例,女22例;20~30岁者12例,31~50岁者14例,50岁以上者16例;肱骨骨折术后6例、肩袖撕裂伤恢复期10例、静脉穿刺输液后局部顽固疼痛4例、踝关节扭伤恢复期6例、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16例;按照中医痹证辨证分型标准,痛痹型20例、着痹型15例、虚痹型7例。均采用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头针取四神聪、顶旁2线(双侧)、顶颞后斜线(双侧),腹针选取薄氏腹针疗法组穴,痛痹型加神阙穴隔姜灸、着痹型加水分穴和气海穴温针灸、虚痹型加百会穴和神阙穴隔附子饼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5 d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中文版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PRI感觉项评分、PRI情感项评分、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评分均降低[(12.32±2.65)分,(5.62±2.45)分,t=3.691,P=0.026;(6.22±2.86)分,(2.31±1.92)分,t=2.362,P=0.035;(13.53±3.68)分,(6.73±2.25)分,t=3.426,P=0.028;(7.26±1.22)分,(4.63±1.37)分,t=2.325,P=0.025;(3.97±0.68)分,(1.73±0.85)分,t=2.232,P=0.032]。结论: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能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RPS患者的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头针 腹针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秀艳 马东来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分为两型:CRPSⅠ和CRPSⅡ。前者无明确的神经受损史,后者有明确的神经受损史,该病突出的症状是疼痛,并伴有皮肤颜色改变、皮温异常及汗液分泌功能的异常。该病治疗较困难,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患...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分为两型:CRPSⅠ和CRPSⅡ。前者无明确的神经受损史,后者有明确的神经受损史,该病突出的症状是疼痛,并伴有皮肤颜色改变、皮温异常及汗液分泌功能的异常。该病治疗较困难,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概述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疼痛
原文传递
Ⅰ型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车伟伟 吴春飞 +2 位作者 蔡显义 杨林 陈信军 《中医正骨》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Sudecks骨萎缩、肩手综合征,是继发于肢体损伤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是骨科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将其分为两型:Ⅰ... 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Sudecks骨萎缩、肩手综合征,是继发于肢体损伤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是骨科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将其分为两型:Ⅰ型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无神经损害;Ⅱ型又称灼性神经痛,有明确神经损伤。目前,关于Ⅰ型CRP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临床上也无统一公认的治疗方法。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起来较为困难,若治疗不当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Ⅰ型CRP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3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肱骨结节间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阳 李晓华 阿曼古力.拜哈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在病程变化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本院55例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健、患侧肩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横截...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在病程变化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对本院55例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健、患侧肩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横截面积以及肱骨结节间沟宽度、深度进行测量,并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健侧与患侧相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厚度、横截面积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深度在Ⅰ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Ⅱ期、Ⅲ期时患侧均小于健侧(t>2.055,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偏瘫继发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骨结节间沟,并检测到二者在形态学上的变化,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高频超声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肱骨结节间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水疗等综合治疗不完全颈髓损伤合并复合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侍纯徐 朱奕 +1 位作者 励建安 黄颖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8-350,共3页
大约70%的脊髓损伤患者经历了持续的疼痛,1/3的患者有严重的疼痛,而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异常、疼痛过敏,疼痛对认知、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1—2]。Gellman等报告了在60例四肢瘫患者中复合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 大约70%的脊髓损伤患者经历了持续的疼痛,1/3的患者有严重的疼痛,而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异常、疼痛过敏,疼痛对认知、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1—2]。Gellman等报告了在60例四肢瘫患者中复合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有10%的发病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颈髓损伤 四肢瘫 日常生活活动 脊髓损伤患者 复合性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水疗
9
作者 张凯 Ozcan,D. 《中国康复》 2019年第7期374-374,共1页
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特征是自发或刺激引起与原发损伤不成比例的疼痛,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创伤被认为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由于CRPS 在超过20%的脑卒中幸存者中有报道,本研究评估了水疗作为一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研究对... 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特征是自发或刺激引起与原发损伤不成比例的疼痛,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创伤被认为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由于CRPS 在超过20%的脑卒中幸存者中有报道,本研究评估了水疗作为一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研究对象是从2014 年4 月至2015 年3 月康复医院住院的200 名患者中选取的。在这些患者中,42 例被诊断为单侧CRPS I 型,且发生在脑卒中后。获得相关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功能能力、痉挛以及感觉和运动缺陷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综合征 脑卒中后 复合性 水疗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CRPS 人口统计学 诱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福铭 王文熠 王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314-3318,共5页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是难以解决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之一,近年来成为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虽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但大量的研究结果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复杂性局...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是难以解决的神经性疼痛疾病之一,近年来成为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虽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但大量的研究结果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机制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性:自身交叉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朝正 丁政 +3 位作者 张晓莉 丁力 吴毅 贾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6-720,共5页
背景:镜像疗法最早用于截肢术后患肢痛的治疗,研究显示该疗法对其他损伤引起的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有效,但针对高位脊髓损伤后3年余的上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还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 背景:镜像疗法最早用于截肢术后患肢痛的治疗,研究显示该疗法对其他损伤引起的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有效,但针对高位脊髓损伤后3年余的上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还未见报道。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试验设计分别应用经皮电神经刺激、镜像盒对该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和3周的疼痛治疗,2种干预手段之间的洗脱期为1周,随访时间为1个月。结果与结论:前2周的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患者疼痛没有实质性缓解,甚至一度加重,而洗脱期(第3周)后经过3周的镜像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减轻;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表明镜像疗法作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的补充,可能是一种有效地减轻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疼痛的康复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确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及脊髓损伤模型 上肢 Ⅱ型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神经病理性疼痛 颈髓损伤 镜像疗法 经皮电神经刺激 作业疗法 康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双氯芬酸钾凝胶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胜前 帅宗文 +5 位作者 孙桂华 李向培 厉小梅 汪国生 吴健 郑国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双氯芬酸钾凝胶(DPG)和双氯芬酸钠凝胶(DSG)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平行性的比较研究。试验组 60例,1%DPG外用,每日3-4次,每次2-4... 目的 比较研究双氯芬酸钾凝胶(DPG)和双氯芬酸钠凝胶(DSG)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平行性的比较研究。试验组 60例,1%DPG外用,每日3-4次,每次2-4g,日总量不超过20g,疗程2周;对照组45例,1%DSG外用,使用方法同DPG。结果 2周时DPG的总有效率为 88%,DSG总有效率为87%,DPG组疗效明显高于 DSG组(P<0.05)。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0.05~0.001),两组相比DPG对关节肿胀数的改善优于DSG组(P<0.05),对其他各指标的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DPG的耐受性良好,无1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DS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PG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DSG,且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 疼痛 外用 局部 双氯芬酸钾 治疗 综合征 人发 显著性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乙啶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胍乙啶 交感神经阻滞 治疗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希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肢体疾病 灼性神经痛 局部疼痛综合征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注射维生素C方案预防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胡明迹 丁辉 +1 位作者 汤黎明 陆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维生素C方案预防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效果。方法80例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根据预防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0例。A组在缝合完毕后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5 ml 0.9%生理盐水,B组局部注射12...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维生素C方案预防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效果。方法80例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根据预防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0例。A组在缝合完毕后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5 ml 0.9%生理盐水,B组局部注射125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C组局部注射250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D组局部注射500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比较四组CRPS发生率,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缓解效果。结果A组CRPS发生率为50.00%,B组CRPS发生率为20.00%,C组CRPS发生率为0,D组CRPS发生率为0。B组、C组、D组CRPS发生率低于A组,C组、D组CRPS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四组V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B组VAS评分(3.52±1.01)分、C组(3.21±1.22)分、D组(1.52±0.25)分低于A组的(4.25±1.07)分,D组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缓解优良率为35.00%,B组为70.00%,C组为70.00%,D组为95.00%。B组、C组、D组疼痛缓解优良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疼痛缓解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在切口缝合完毕后于骨折断端局部注射500 mg维生素C+5 ml 0.9%生理盐水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CRPS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射 维生素C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足踝部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早期疗效观察
16
作者 方禹舜 黄若昆 +3 位作者 赵晶晶 潘昊 雷波 谢鸣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估普瑞巴林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足踝部复杂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足踝部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59例... 目的评估普瑞巴林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足踝部复杂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足踝部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59例;年龄18~64岁,平均45.2岁;CRPSⅠ型47例,CRPSⅡ型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PRP注射联用普瑞巴林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8天。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3个月、6个月时采用AOFAS评分及VAS评分法进行功能及疼痛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治疗组治疗前后AOFAS评分与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OFAS评分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结合PRP注射能有效治疗足踝部复杂性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局部疼痛综合征 富血小板血浆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三例
17
作者 徐希娴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诊断 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治疗
原文传递
胍乙啶治疗四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18
作者 聂发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胍乙啶 治疗 四肢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合并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30例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杨海峰 吕二保 郭瑞波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593-594,共2页
目的观察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合并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30例脑卒中合并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并将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在使用此疗法后,治疗组患者取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目的观察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合并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30例脑卒中合并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患者,并将其治疗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在使用此疗法后,治疗组患者取得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合并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的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脑卒中 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胫骨骨折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锐 李荣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CRPS1)的表达及MIF靶向阻断对CRPS1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后3组均进行...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CRPS1)的表达及MIF靶向阻断对CRPS1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后3组均进行CRPS1远端胫骨骨折造模;ISO-1治疗组在骨折2周后开始将ISO-1溶解于10μl5%DMSO后行皮下注射,1mg/(kg.d),连续14d;治疗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10μl 5%DMSO作为对照。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下肢肿胀程度及痛觉阈值并进行比较;采用ELISA、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脑脊液、皮肤、坐骨神经和脊髓中MI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后足明显肿胀,疼痛阈值明显下降,与基线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的下肢肿胀及痛觉阈值均有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的MIF在血清、脑脊液、皮肤、坐骨神经和脊髓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MIF是CRPS1的关键性炎症因子,抗MIF可能成为其新的靶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水肿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