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环控制在西洲水厂PLC自动投矾系统的应用
1
作者 黄念禹 《自动化博览》 2008年第5期56-58,共3页
提出了水厂投矾系统PLC复合环控制模型,尽可能把所有会影响控制目标的因素列入控制因子,通过编程而尽量模拟人工智能去实现控制目标的全过程,成功实现高质量的投矾自动化。
关键词 水厂 投矾系统 复合环控制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加载系统多闭环复合控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吕帅帅 林辉 樊明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2,共7页
为了克服电动加载系统中存在直接影响加载精确度和动态性能的多余力矩强扰动以及电机、机构等非线性因素,提出了一种以转速闭环作为内环、力矩闭环作为外环,以及位置闭环作为外环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它能够对多余力矩和非线性因素进行... 为了克服电动加载系统中存在直接影响加载精确度和动态性能的多余力矩强扰动以及电机、机构等非线性因素,提出了一种以转速闭环作为内环、力矩闭环作为外环,以及位置闭环作为外环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它能够对多余力矩和非线性因素进行隔离抑制。从系统的抗干扰性、鲁棒性等方面与传统单转矩闭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转矩闭环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以提高加载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闭环控制效果相比,复合控制能够有效抑制多余力矩干扰,提高了力矩跟踪精确度和系统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加载系统 多余力矩 复合环控制 模糊自适应PID 力矩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电流检测仪在混凝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勤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9期43-45,共3页
采用流动电流检测法就能准确反映混凝效果。经过实践应用比较 ,以此建立的混凝投加自动控制系统能做到检测、投加量调节与原水水量、水质变化同步 。
关键词 流动电流检测仪 混凝 反馈控制 复合环控制 给水处理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反馈的复合环自动加药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阎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32-234,共3页
介绍了东区水厂通过PLC控制,在原水浊度曲线和流量曲线的基础上,以流动电流检测仪(SCD)实现加药系统的复合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药耗。在此基础上加强混凝措施,可以在降低SCD监测值情况下满足生产要求,最终达到节省药剂量10%~20%的... 介绍了东区水厂通过PLC控制,在原水浊度曲线和流量曲线的基础上,以流动电流检测仪(SCD)实现加药系统的复合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药耗。在此基础上加强混凝措施,可以在降低SCD监测值情况下满足生产要求,最终达到节省药剂量10%~20%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电流检测仪(SCD) 复合环控制 加强混凝 高分子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注入式有源滤波器参数优化及控制算法
5
作者 曾泽湖 《电子测试》 2013年第12S期54-55,共2页
本文针对新型注入式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引入了注入比这一概念,注入支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注入比,提出了一种复合滞环控制策略,可以快速将跟踪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软件仿真及现场运行情况验证了控制策略... 本文针对新型注入式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引入了注入比这一概念,注入支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注入比,提出了一种复合滞环控制策略,可以快速将跟踪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软件仿真及现场运行情况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抑制 无功补偿 参数优化 复合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供水余氯监测与水平控制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雄 卢金锁 +1 位作者 张志强 苏林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城镇供水末端普遍存在水质变差、余氯不达标等问题。在二次供水处进行加氯消毒是改善末端水质、为用户龙头水提供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开发了智能二次供水加氯消毒系统,以银川市某小区二次供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水特性,并采用... 城镇供水末端普遍存在水质变差、余氯不达标等问题。在二次供水处进行加氯消毒是改善末端水质、为用户龙头水提供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开发了智能二次供水加氯消毒系统,以银川市某小区二次供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水特性,并采用相应的投加模式,检测系统运行的投加和用户龙头水余氯控制效果。基于增量式PID控制算法,采用开环控制前馈投加与闭环控制反馈调节相结合的复合环控制,将整个系统离散化控制以便达到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投加,从而精准控制水中余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供水 水质保障 加氯消毒 余氯 复合环控制
原文传递
计算机模拟沥青摊铺机自动调平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笑风 陈勇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3-25,36,共4页
利用计算机模拟沥青摊铺机自动调平控制系统的工作状况,进行控制器调节方式的优化,分析调平系统中传感器位置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PID调节 沥青摊铺机 复合环控制系统 自动调平系统 沥青路面 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for Beams Using Pole Placement Method 被引量:1
8
作者 YANG Shaoxuan HU Yu SONG Zhigua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2年第1期36-46,共11页
The vibration control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significant.Therefore,a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in frequency domain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It is generally known that piezo-intelligent structures possess satisfact... The vibration control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s significant.Therefore,an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in frequency domain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It is generally known that piezo-intelligent structures posses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s in the area of vibration control,and macro-fiber composites(MFCs)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deformability are wide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So,this paper uses the MFC patches and designs a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the pole placement method,and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beam can be artificially designed.MFC patches are bonded on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of the beam structure to act as the actuators and sensors.Then,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is used to formulate the equation of motion,and the pole placement based on the out-put feedback method is used to design the active controller.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tive control method i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intelligent macro-fiber composite(MFC) pole placement closed-loop control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arkov decision problem in a risk model with interest rate and Markovian environment 被引量:2
9
作者 TAN JiYang YANG XiangQun +1 位作者 LI ZiQiang CHENG YangJin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191-204,共14页
We consider the compound binomial model in a Markovian environment presented by Cossette et al.(2004). We modify the model via assuming that the company receives interest on the surplus and a positive real-valued prem... We consider the compound binomial model in a Markovian environment presented by Cossette et al.(2004). We modify the model via assuming that the company receives interest on the surplus and a positive real-valued premium per unit time, and introducing a control strategy of periodic dividend payments. A Markov decision problem arises and the control objective is to maximize the cumulative expected discounted dividends paid to the shareholders until ruin minus a discounted penalty for ruin. We show that under the absence of a ceiling of dividend rates the optimal strategy is a conditional band strategy give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process. Under the presence of a ceiling for dividend rates, the character of the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is given. In addition, we offer an algorithm for the optimal strategy and the optimal value function.Numerical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algorithm and the impact of the penal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ian environment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periodic dividend interest rate penalty f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