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1
作者 蒋士菊 李晓庆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期95-97,共3页
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储备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种植要点,提出了品种选择、种植时间安排、种植密度和行距、田间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技术要点,并详细阐述了土壤培肥... 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粮食储备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种植要点,提出了品种选择、种植时间安排、种植密度和行距、田间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技术要点,并详细阐述了土壤培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旨在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粮食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期为农业生产者、政策制定者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套种 玉米复播大豆 三熟高产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师复播大豆生产现状分析
2
作者 张恒斌 杨相昆 +3 位作者 颉健辉 苏鑫 田海燕 张占琴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第一师二团、七团、十团、十二团、十六团5个团场10块典型复播大豆生产田全生育期跟踪调查,分析2023年该师复播大豆主要种植品种、播种方式、株行距配置、水肥管理措施、产量水平、经济效益等。该师较成熟的播种方式为精量翻... 本文通过对第一师二团、七团、十团、十二团、十六团5个团场10块典型复播大豆生产田全生育期跟踪调查,分析2023年该师复播大豆主要种植品种、播种方式、株行距配置、水肥管理措施、产量水平、经济效益等。该师较成熟的播种方式为精量翻耕播种;适宜品种为生育期85~105 d的品种;大豆产量在2 850.0~4 208.1 kg/hm^(2);籽粒蛋白含量在35.99%~43.60%;油份含量在20.68%~21.45%;经济效益在3195.45~8586.45元/hm^(2)(含补贴)。第一师热量资源能够满足复播大豆生长发育需求,且有高产典型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师 复播大豆 生产现状 产量构成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麦后复播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慧琴 王潭刚 +1 位作者 汤晓昀 郝全有 《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新疆南疆丰富的光热资源为麦后复播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保障,而复播大豆既能充分利用麦收后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播大豆产值不足。本文通过阐述南疆麦后复播大豆的现状,分析在复播大豆过程中存在的盲目引进大... 新疆南疆丰富的光热资源为麦后复播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保障,而复播大豆既能充分利用麦收后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播大豆产值不足。本文通过阐述南疆麦后复播大豆的现状,分析在复播大豆过程中存在的盲目引进大豆品种、播种模式不统一、滴水施肥不合理、病虫草害防治不到位、收获时浪费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选择本区域适宜的复播大豆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模式、科学合理滴水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减少浪费等对策建议,为麦后复播大豆在南疆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助力大豆扩种取得新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 复播大豆 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孜然复播大豆栽培技术
4
作者 宁丰 罗剑洪 +2 位作者 罗巧 陈前文 郑金平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位于南疆塔里木垦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独特,光热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力发展“孜然+”特色种植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职工群众增收。本文立足三十四团生产实际,总结出干旱区冬灌春不复水播种孜然复播大豆栽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位于南疆塔里木垦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独特,光热资源丰富,近年来大力发展“孜然+”特色种植产业,有力地促进了职工群众增收。本文立足三十四团生产实际,总结出干旱区冬灌春不复水播种孜然复播大豆栽培技术,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孜然产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孜然 复播大豆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栽培技术研究与分析
5
作者 李美宁 耿卫东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伊犁河谷大豆生产以夏播大豆(麦后复播大豆)为主,在“稳口粮”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制种植模式是当前扩大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伊犁河谷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制种植模式,对其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一套完整... 伊犁河谷大豆生产以夏播大豆(麦后复播大豆)为主,在“稳口粮”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制种植模式是当前扩大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伊犁河谷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制种植模式,对其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技术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复播大豆 两熟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3 位作者 王娜 唐江华 李亚杰 徐文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78,共8页
以大豆品种‘黑河43’为材料,于2012和2013年连续2年进行5种不同种植密度——37.5(A)、45.0(B)、52.5(C)、60.0(D)和67.5万株·hm-2(E)的田间复播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密度对大豆功能叶叶绿素值(SPAD)、叶面积指数(LAI... 以大豆品种‘黑河43’为材料,于2012和2013年连续2年进行5种不同种植密度——37.5(A)、45.0(B)、52.5(C)、60.0(D)和67.5万株·hm-2(E)的田间复播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密度对大豆功能叶叶绿素值(SPAD)、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面积(SLA)、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密度对复播大豆苗期叶片SPAD值影响较小,苗期之后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整个生育期SPAD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2)LAI在2年试验中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在鼓粒期左右达到峰值,处理E在2012年和2013年的最大值分别为6.24和5.56,较同期最低的处理A分别显著提高18.41%和36.17%;SLA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生长发育前期和后期处理间差异明显,中期差异相对较小。(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降,且均以C处理最高,Pn、Gs在结荚期达到极值,而Tr在开花期最大;胞间CO2浓度(Ci)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2012年和2013年均以C处理最低,分别为185.70和179.61μmol·mol-1。(4)各处理2年的籽粒产量均以中等密度的C处理达最高,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 205.0和3 142.53kg·hm-2,并分别比同年的其余处理显著高出1.42%~14.26%和1.08%~27.65%。研究表明,适宜密度的复播大豆不仅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同时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而不致植株郁闭,有效保证了群体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提高了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 种植密度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2 位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胡春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37.5万株/hm2(A处理)、45.0万株/hm2(B处理)、52.5万株/hm2(C处理)、60.0万株/hm2(D处理)、67.5万株/hm2(E处理)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D、干物质... 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37.5万株/hm2(A处理)、45.0万株/hm2(B处理)、52.5万株/hm2(C处理)、60.0万株/hm2(D处理)、67.5万株/hm2(E处理)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D、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928;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单株干物质重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52.5万株/hm2的C处理产量最高,为3 205.04 kg/hm2,分别较A处理、B处理、D处理、E处理的分别高出14.26%,4.09%,1.42%,5.88%,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北疆复播大豆的密度控制在52.5万~60.0万株/hm2可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复播大豆 生长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荚粒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4 位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王娜 郝维维 李怀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滴灌条件下,对北疆复播大豆不同密度茎节性状、荚粒时空分布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空荚数、单株粒数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主要改变了荚粒在上层和下层的分布比例,而对中...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滴灌条件下,对北疆复播大豆不同密度茎节性状、荚粒时空分布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空荚数、单株粒数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主要改变了荚粒在上层和下层的分布比例,而对中层荚粒所占比例影响很小。着粒密度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最低密度处理较最高密度处理着粒密度提高了63.16%。随着密度的增大,株高增高,茎节节间长度呈增大趋势,而茎粗呈现减小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试验设计条件下以5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 205.04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复播大豆 密度 荚粒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滴灌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亚杰 徐文修 +4 位作者 张娜 苏丽丽 张永强 唐江华 郝维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84,90,共7页
为探明不同水氮组合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年7—10月在新疆伊宁县进行了不同滴灌量与施氮量的裂区田间试验。滴灌量为主因子,分设3 000 m3·hm-2(W1)、3 600 m3·hm-2(W2)、4 200 m3·hm-2(W3)... 为探明不同水氮组合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年7—10月在新疆伊宁县进行了不同滴灌量与施氮量的裂区田间试验。滴灌量为主因子,分设3 000 m3·hm-2(W1)、3 600 m3·hm-2(W2)、4 200 m3·hm-2(W3)、4 800 m3·hm-2(W4)四个灌水梯度;施氮量为副因子,设0 kg·hm-2(N0)、150 kg·hm-2(N1)、300 kg·hm-2(N2)三个水平。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施氮处理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干物质积累持续时间及氮素吸收量基本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均在W3处理(4 200 m3·hm-2)达到最大;在低水量(W1)条件下增加氮肥的投入,有利于增加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提高复播大豆氮素吸收量,进而提高复播大豆产量,但降低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水分充足时适量增施氮肥能促进大豆干物质的积累,增加植株氮素的吸收量,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而过量追施氮肥,阻碍根系吸收氮素进入植株体内,降低氮素的利用效率,且W3N1组合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产量均达到最大,产量达到3 741.23 kg·hm-2,分别比低水低肥处理(W1N0)、高水高肥处理(W4N2)增加了54.30%、1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滴灌 复播大豆 干物质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麦后复播大豆适宜滴灌量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永强 徐文修 +4 位作者 李亚杰 张娜 彭姜龙 苏丽丽 胡春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3-1140,共8页
【目的】随着北疆地区麦-豆两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后复播大豆加剧了与春播作物的用水矛盾,因此,为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滴灌量,从中筛选出适宜复播大豆种植的灌水量,为复播大豆节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随着北疆地区麦-豆两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后复播大豆加剧了与春播作物的用水矛盾,因此,为缓解农业用水压力,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滴灌量,从中筛选出适宜复播大豆种植的灌水量,为复播大豆节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黑河43'为试验材料,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设置3000、3600、4200、4800 m^3/hm^2四个灌溉量处理,研究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植株中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复播大豆干物质、植株中N、P_2O_5及K_2O的积累均符合Logictic生长函数模型。复播大豆单株干物质重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灌水量4200 m^3/hm^2处理最高;各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均在出苗后49.5 53.0 d,快速积累期为30.3 31.9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为0.48 g/(plant·d)。不同滴灌量处理大豆植株中N、P_2O_5和K_2O含量随着滴灌量的增加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最大吸收速率分别出现在苗后47.1 49.9 d、44.8 45.1 d和44.6 46.1 d,快速积累期分别为31.7 36.4 d、22.2 22.4 d和28.7 31.46 d,最大积累速率平均分别为26.35、8.15和9.30 mg/(plant·d)。滴灌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4200 m^3/hm^2(W3处理)最高,为3741.23 kg/hm2,分别较3000、3600和4800 m^3/hm^2三个处理增产30.42%、13.98%和8.44%。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总量以4200 m^3/hm^2处理最高,为53.03%。【结论】适当增加灌水量,不仅能够促进复播大豆植株养分的吸收、积累,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同时还提高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总含量。但灌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推荐灌水量为4200 m^3/hm^2作为北疆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合理灌溉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大豆 滴灌量 干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复播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姜龙 张晗 +2 位作者 李亚杰 苏丽丽 徐文修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613,共7页
【目的】筛选适宜于北疆推广种植的高产复播大豆品种。【方法】2013年在伊宁县进行复播大豆不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的8个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黑河35号产量最高达... 【目的】筛选适宜于北疆推广种植的高产复播大豆品种。【方法】2013年在伊宁县进行复播大豆不同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供试的8个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黑河35号产量最高达3 160.7 kg/hm2,其次为黑河45号为3 081.17 kg/hm2和黑河43号为2 973.43 kg/hm2。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节数>荚数>株高>茎粗>空腔数。【结论】适宜于伊犁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品种为黑河35号、黑河45号和黑河4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大豆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量对复播大豆生理特性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4 位作者 李亚杰 苏丽丽 徐文修 彭姜龙 胡春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593,共8页
2013年7-10月进行复播大豆滴灌量的田间试验,以研究不同滴灌量(3000、3600、4200和4800m3?hm-2,分别用W1、W2、W3、W4表示)对复播大豆冠层透光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大豆群体冠层不同... 2013年7-10月进行复播大豆滴灌量的田间试验,以研究不同滴灌量(3000、3600、4200和4800m3?hm-2,分别用W1、W2、W3、W4表示)对复播大豆冠层透光率、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大豆群体冠层不同层次的透光率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而减小,并均以距地面20cm处的透光率最小,且各处理群体冠层透光率均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P<0.01)。(2)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大豆群体内部距地面40cm处冠层的空气温度降低而湿度增加,且温度与湿度呈相反的日变化趋势。(3)开花期和结荚期,复播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Ls)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均以W3处理最高。(4)大豆产量也以W3处理最高,为3741.23kg?hm-2,分别较W1、W2和W4处理增产30.42%、13.98%和8.44%,且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滴灌量为4200m3?hm-2(W3)时复播大豆群体生态环境较好,光合效率最高,达到了高产和节水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量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农田小气候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麦后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江华 苏丽丽 +4 位作者 李亚杰 徐文修 彭姜龙 张永强 郝维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9-675,共7页
为探究适合北疆滴灌条件下麦后复播大豆的高产耕作方式,分别于2012年、2013年进行了滴灌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翻耕(T)>旋耕(RT)&... 为探究适合北疆滴灌条件下麦后复播大豆的高产耕作方式,分别于2012年、2013年进行了滴灌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翻耕(T)>旋耕(RT)>免耕(NT)。其中,T处理两年LAI均值高出NT处理的27.25%,2013年增加翻耕覆膜处理(TP)后,全生育时期LAI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同年RT处理和NT处理的,比同年T处理也高出11.8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增大了叶片对光能的截获面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由产量构成因素可知,T处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两年的均值分别较NT处理的高出23.18%、19.69%、8.89%,增产达13.35%,增收32.11%。尤其是2013年翻耕覆膜处理,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较同年T处理高出28.00%、27.46%、2.72%,增产达7.43%,差异极显著(p≤0.01),增收12.15%,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认为,北疆麦后复播大豆宜实施翻耕的耕作措施并以地膜覆盖采用膜下滴灌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旋耕 免耕 复播大豆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量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姜龙 张永强 +5 位作者 王娜 李亚杰 李大平 苏丽丽 胡春辉 徐文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W_1(3 000 m3·hm^(^(-2)))、W_2(3 600 m3·hm^(^(-2)))、W_3(4 200 m3·hm^(-2))、W_4(4 800 m3·hm^(-2))4个灌溉量处理,研究了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W_1(3 000 m3·hm^(^(-2)))、W_2(3 600 m3·hm^(^(-2)))、W_3(4 200 m3·hm^(-2))、W_4(4 800 m3·hm^(-2))4个灌溉量处理,研究了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播大豆的LAI、SPAD值在整个生育期内均表现为W_3>W_4>W_2>W_1。从开花期至鼓粒期,叶片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但叶片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却"先降后增"。全生育期单株干物质呈"S"形变化趋势;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m)、快增期的持续时间(Δt)及干物质总量均以W_3处理最高。产量以W_3处理最高,为3 741.23 kg·hm^(-2),较W_1、W_2和W_4处理分别高出30.42%、13.98%和8.44%,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灌溉水利用效率(IW_UE)在W_1、W_2、W_33个灌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W_4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的最适滴灌量为4 20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量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管理对麦后复播大豆土壤固碳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亚杰 徐文修 +4 位作者 苏丽丽 王娜 张娜 王婷 郝维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4-531,共8页
为探求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高产低碳的水氮管理组合,为建立高产固碳农业技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2012—2014年于伊宁县开展了不同水氮管理对复播大豆土壤总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采用水、氮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 为探求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高产低碳的水氮管理组合,为建立高产固碳农业技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2012—2014年于伊宁县开展了不同水氮管理对复播大豆土壤总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采用水、氮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4个灌水量处理:3000(W1)、3600(W2)、4200(W3)、4800(W4)m^3·hm^(-2);设置3个施氮量处理:0(N0)、150(N1)、300(N2)kg·hm^(-2)。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或灌水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均在W3N1组合处理下达到最大,且其碳库管理指数和产量均达到最大。大豆产量与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898,说明W3N1组合处理不仅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而且有利于复播大豆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管理 复播大豆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滴灌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葛宇 何新林 +1 位作者 王振华 宋常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复播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灌水次数相同的情况下,试验设置了4个灌水处理,灌水定额分别为30mm、37.5mm、45mm、52.5mm;观测了复播大豆不同生育阶段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测量了复播大豆的理...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复播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灌水次数相同的情况下,试验设置了4个灌水处理,灌水定额分别为30mm、37.5mm、45mm、52.5mm;观测了复播大豆不同生育阶段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测量了复播大豆的理论产量及构成因素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复播大豆株高、叶面积系数、茎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复播大豆生育期内灌溉定额在300-360m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水量 复播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对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传信 唐江华 +4 位作者 罗家祥 王娜 李亚杰 苏丽丽 徐文修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探索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耕作方式,2013-2014年在新疆伊宁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研究了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植株叶面积指数(LAI)、... 为了探索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耕作方式,2013-2014年在新疆伊宁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研究了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4种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大豆植株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叶绿素值(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均表现出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其中翻耕覆膜处理的LAI、LAD、SPAD、Pn、Tr两年均值分别比免耕处理的依次增加54.95%、54.55%、9.11%、41.81%、37.46%。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出翻耕覆膜>翻耕>旋耕>免耕的变化规律,且翻耕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两年平均单产为2 082.69kg/hm^2,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处理两年的平均值提高9.87%、16.71%、20.82%。在本研究条件下,翻耕覆膜是北疆滴灌复播大豆获取高产的土壤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不同复播大豆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有忠 叶春秀 +2 位作者 董永梅 王志军 谢宗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本文对北疆复播大豆新品种进行了选育,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超早熟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复播大豆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8.9%... 【目的】本文对北疆复播大豆新品种进行了选育,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超早熟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复播大豆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8.9%,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02%;单株生物产量与单株粒数、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数、结荚高度、株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5.229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在选育适合北疆复播大豆育种亲本选配时,应着重对以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选择。在麦后复播条件下选择品种时,宜选择植株高度适宜、生育期较长、分枝多、单株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和百粒重高的耐阴性品种,然后通过播期调整、肥水控制来促进营养生长,提高有效分枝以及单株荚数,保证较高的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茬复播大豆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铁牛 冯正龙 桑瑜 《山西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44-48,共5页
研究表明:①麦茬复播大豆(晋豆20号)从7月对日至8月20日是一生中植株高度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天增高2.14cm,8月30日达到最高值;②7月20日至8月3日是叶龄发育最快的时期,平均每2.5d增加1个叶龄,8月20日达到最大叶龄;③8月5-2... 研究表明:①麦茬复播大豆(晋豆20号)从7月对日至8月20日是一生中植株高度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天增高2.14cm,8月30日达到最高值;②7月20日至8月3日是叶龄发育最快的时期,平均每2.5d增加1个叶龄,8月20日达到最大叶龄;③8月5-20日为荚果形成的高峰期,8月24日左右达到最高值;④麦茬复播大豆全株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8月19目前后,在前后14d内积累的干物质占一生积累的干物质总量的35.8%;⑤荚果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为9月2日前后,在此前后14d内积累的干物质占荚果总干重的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复播大豆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中部地区复播大豆生产概况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新艳 张小虎 +2 位作者 张震晓 逯楠 冯利江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9期190-191,共2页
概括了山西省中部地区复播大豆生产种植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出了应对措施,以期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进而改善山西中部复播大豆的生产现状。
关键词 复播大豆 生产概况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