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
蒋士菊
李晓庆
|
《种子科技》
|
2025 |
0 |
|
2
|
第一师复播大豆生产现状分析 |
张恒斌
杨相昆
颉健辉
苏鑫
田海燕
张占琴
|
《新疆农垦科技》
|
2024 |
0 |
|
3
|
南疆麦后复播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李慧琴
王潭刚
汤晓昀
郝全有
|
《农村科技》
|
2024 |
1
|
|
4
|
新疆干旱区孜然复播大豆栽培技术 |
宁丰
罗剑洪
罗巧
陈前文
郑金平
|
《新疆农垦科技》
|
2024 |
0 |
|
5
|
冬小麦复播大豆两熟栽培技术研究与分析 |
李美宁
耿卫东
|
《新疆农垦科技》
|
2024 |
0 |
|
6
|
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张永强
张娜
王娜
唐江华
李亚杰
徐文修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4
|
|
7
|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
张永强
张娜
唐江华
徐文修
胡春辉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
2014 |
19
|
|
8
|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荚粒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
张永强
张娜
唐江华
徐文修
王娜
郝维维
李怀胜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6
|
|
9
|
水氮耦合对滴灌复播大豆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
李亚杰
徐文修
张娜
苏丽丽
张永强
唐江华
郝维维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10
|
新疆麦后复播大豆适宜滴灌量研究 |
张永强
徐文修
李亚杰
张娜
彭姜龙
苏丽丽
胡春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1
|
不同品种复播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彭姜龙
张晗
李亚杰
苏丽丽
徐文修
|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12
|
滴灌量对复播大豆生理特性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
张永强
张娜
李亚杰
苏丽丽
徐文修
彭姜龙
胡春辉
|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3
|
耕作方式对麦后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唐江华
苏丽丽
李亚杰
徐文修
彭姜龙
张永强
郝维维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4
|
滴灌量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
彭姜龙
张永强
王娜
李亚杰
李大平
苏丽丽
胡春辉
徐文修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5
|
水氮管理对麦后复播大豆土壤固碳效应和产量的影响 |
李亚杰
徐文修
苏丽丽
王娜
张娜
王婷
郝维维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6
|
不同灌水量对滴灌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葛宇
何新林
王振华
宋常吉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1 |
7
|
|
17
|
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对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 |
陈传信
唐江华
罗家祥
王娜
李亚杰
苏丽丽
徐文修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北疆不同复播大豆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元分析 |
李有忠
叶春秀
董永梅
王志军
谢宗铭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9
|
麦茬复播大豆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初报 |
常铁牛
冯正龙
桑瑜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 |
5
|
|
20
|
山西省中部地区复播大豆生产概况及应对措施 |
武新艳
张小虎
张震晓
逯楠
冯利江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