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1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健 刘全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449-450,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作用及重大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危重患者即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 目的:观察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作用及重大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危重患者即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9~82岁,除2例为前降支开口闭塞外,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入院时剧烈胸痛,有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其中1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1例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例同时行临时起搏器安装术,仅1入院期间未行支架置入,6例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18例成功撤离IABP,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5例死亡。抢救成功率=78.3%。结论: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起搏器 急性心肌梗死 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在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安洁 蒋智 +2 位作者 梁青龙 吕美霖 韦方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A组(冠脉造影明确后即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并行PCI治疗)和B组(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PCI术后 T... 目的:对比观察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0例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A组(冠脉造影明确后即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并行PCI治疗)和B组(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PCI术后 T IM I3级血流率、术后6~12h超敏肌钙蛋白(hs-T nT )、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 PCI术后即刻 TIMI3级血流率有高于B组倾向72/75 vs 66/75,χ2=3.26,P=0.05),A组术后6h、12hhs-TnT浓度显著低于B组(94±12.8vs104±6.2pg/mL,P<0.001;69±11.4 vs 78±13.2 pg/mL ,P<0.001),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论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术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较术后应用可能获得更好的心肌灌注水平,降低介入手术相关心肌损伤,不增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介入术 复杂冠脉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3
作者 吴晓明 王波 +1 位作者 崔晓剑 舒锦尔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ICA)证实的CTO患者30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CTA检查。记录CCTA形态学参数闭塞段近端形态、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血管线样强化、闭塞段内血管钙化情况、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侧支血管情况、血管开口病变,并分析以上参数与PCI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300例CTO患者病变共325处,PCI治疗成功227处(69.85%),PCI治疗失败98处(30.15%);失败组闭塞段近端钝形、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血管钙化面积≥横截面50%、病变走行迂曲(>45°)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两组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OR=1.975,95%CI:1.306~2.988)、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OR=3.831,95%CI:1.332~11.017)、闭塞段内线样强化(OR=1.702,95%CI:1.007~2.879)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CTA评价冠状动脉CTO形态学参数在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长度/闭塞血管长度、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PCI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形态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外泌体MARK4、GP1B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4
作者 胡莹 白艳梅 齐凡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4期541-546,共6页
目的分析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外泌体微管亲和力调节激酶4(MARK4)、糖蛋白Ⅰb血小板亚基α(GP1B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稳定型... 目的分析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外泌体微管亲和力调节激酶4(MARK4)、糖蛋白Ⅰb血小板亚基α(GP1B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28例、体检健康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185例、重度组28例;根据PCI术后1年内MACE的发生情况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外泌体MARK4、GP1BA表达水平,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稳定型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点二列相关分析MARK4、GP1BA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MACE的相关性。结果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健康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ARK4、GP1BA、IL-18、IL-1β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HDL、LDL、VWF、MPV、MARK4、GP1BA、IL-18、IL-1β是稳定型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重度组、中度组血清外泌体MARK4、GP1BA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血清外泌体MARK4、GP1BA表达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发生MACE患者有54例,未发生MACE有174例,发生组血清外泌体MARK4、GP1BA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外泌体MARK4、GP1BA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MACE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外泌体MARK4、GP1BA表达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PCI术后MACE有关,高水平MARK4、GP1BA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病变和PCI术后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外泌体 微管亲和力调节激酶4 糖蛋白Ⅰb血小板亚基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ANGPTL3、ANGPTL8与ACS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5
作者 杨彦杰 李聪 +1 位作者 段丽军 张敬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57-262,27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3、ANGPTL8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3、ANGPTL8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S合并T2DM患者200例(合并症组)和100例单纯ACS患者100例(单纯AC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CS合并T2DM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亚组62例、中度亚组80例、重度亚组58例,根据PCI术1年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亚组71例和非MACE亚组1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对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合并症组>单纯ACS组>健康对照组(F/P=225.251/<0.001、166.309/<0.001);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依次升高(F/P=410.079/<0.001、390.246/<0.001)。ACS合并T2DM患者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 s/P=0.803/<0.001、0.814/<0.001);与非MACE亚组比较,MACE亚组cTnI、CK-MB、HbA 1c、ANGPTL3、ANGPTL8水平及Gensini评分升高(t/P=2.720/0.007、3.005/0.003、3.790/<0.001、7.914/<0.001、8.249/<0.001、7.04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ensini评分升高、ANGPTL3升高、ANGPTL8升高为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53(1.030~1.077)、1.244(1.120~1.381)、1.017(1.010~1.024)];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780、0.790、0.886,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3.638/<0.001、3.756/<0.001)。结论ACS合并T2DM患者血浆ANGPTL3、ANGPTL8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和PCI术后MACE发生有关,血浆ANGPTL3联合ANGPTL8对PCI术后MA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型糖尿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冠状动脉病变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研究
6
作者 冯千伟 王晓青 +1 位作者 焦丽华 王红芳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并分析其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选取136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CAL分为CAL组(69例)和非CAL组(67例)。选择同期70例健康...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并分析其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选取136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CAL分为CAL组(69例)和非CAL组(67例)。选择同期70例健康体检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8、GDF-15水平。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血清ANGPTL8、GDF-15水平,以及不同CAL病情严重程度KD患儿血清ANGPTL8、GDF-15水平。分析KD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ANGPTL8、GDF-15水平对KD患儿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CAL组和非CAL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ANGPTL8、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CAL组CRP、ESR、ANGPTL8、GDF-15水平高于非CAL组,Hb水平低于非CAL组(均P<0.05)。随着患儿CAL病情加重,血清ANGPTL8、GDF-15水平逐步升高(均P<0.05)。CRP、ESR、ANGPTL8、GDF-15水平是KD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ANGPTL8、GDF-15水平联合预测并发CAL的价值高于单项(均P<0.05)。结论:KD患儿血清ANGPTL8、GDF-15水平升高,与CAL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两者联合预测并发CAL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生长分化因子-15 冠状动脉病变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脉狭窄程度及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温莉芳 曹杰 程章松 《医疗装备》 2025年第3期82-84,8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分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影像科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及在冠脉分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阳性90例、阴性1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88例,真阴性9例,漏诊2例,误诊1例;冠状动脉CTA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8);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35、30、25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中冠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率与冠脉造影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9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存在左冠脉分叉病变55例,正常35例;冠状动脉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73%、91.43%、92.22%,与冠脉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09)。结论冠状动脉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明确冠脉狭窄程度和左冠脉分叉病变,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程度 左冠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张浩 郭明凯 张晓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34-36,57,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复杂冠脉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复杂冠脉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随访3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成功率和随访3个月的冠脉再狭窄率。结果:术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和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T-1、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冠脉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PCI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冠脉再狭窄率,效果优于常规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心功能 血管不良事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
9
作者 王树环 郭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诊疗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均实施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患者冠状动脉共316支,经CAG检查确诊251支(79.43%)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CCTA检查准确率为94.94%,灵敏度96.41%,特异度89.23%,阳性预测值97.19%,阴性预测值86.57%,与CAG检查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47);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显示,轻度狭窄121处,中度狭窄104处,重度狭窄26处,CCTA检查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4.82%(238/251)。80例患者经CCTA诊断共检出128个冠状动脉斑块,其中55个为无/轻度狭窄,73个呈中/重度狭窄,中/重度狭窄的非钙化斑块占比高于无/轻度狭窄,钙化斑块占比低于无/轻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TA检查能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及其狭窄程度,与CAG具有高度一致性,诊断价值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冠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
10
作者 解莹洁 解莹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 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及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16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商丘市立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非冠脉病变患者41例。患者均先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再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脉狭窄的定量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共对1230段冠脉血管进行了,结果得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段数分别为1078、55、15、9,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为Kappa=0.709;116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病变75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为冠脉狭窄的有69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2.00%(69/75)、82.93%(34/41)、88.79%(103/116);75例冠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得出,平均冠脉斑块(2.29±0.77)个,钙化斑块体积(26.45±5.78)mm^(3),非钙化斑块体积(300.05±72.58)mm^(3),狭窄程度(56.42±6.12)%,钙化斑块负荷(3.52±1.47)%,非钙化斑块负荷(55.10±16.24)%。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对冠脉狭窄进行诊断时与冠脉造影结果一致性较高,且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同时可对冠脉狭窄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姜懿轩 胡肖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疑似CHD患者200例,均实施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检查的金标准,分析CTA...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疑似CHD患者200例,均实施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检查的金标准,分析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AG诊断确诊CHD患者168例;经CTA检查检出CHD患者161例,CTA诊断灵敏度为95.24%(160/168)、特异度84.38%(27/32)、准确率93.50%(187/200)、阳性预测值96.97%(160/165)、阴性预测值77.14%(27/35),Kappa值=0.767,与金标准一致性良好。CAG诊断结果显示,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闭塞、无狭窄的例数分别为61例、68例、39例、0例、32例,CTA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的准确率为86.00%(172/200)。CTA检查患者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结果与CAG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D诊断中,CTA的应用价值较高,同时可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韩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8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86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CTA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中的诊断效能;依据CAG诊断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显著性狭窄将患者分组,血流储备分数(FFR)值≤0.8为病变性心肌缺血组(n=43),FFR值>0.8为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n=29),对比不同组别患者CTA检查参数。结果:8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经CAG诊断为冠脉病变72例,CTA诊断检出73例,其中1例误诊;CTA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2.86%(13/14)、100.00%(72/72)、98.84%(85/86),与金标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56)。病变性心肌缺血组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心肌缺血组斑块长度、斑块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点状钙化比例均大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非病变性心肌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率,且能对病变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效评估,可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脉病变 诊断效能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性别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13
作者 魏志宏 朱伯达 +7 位作者 禹天同 陈焱 韩鹏 张博晖 张玺 赵帅 李成祥 廉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评估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性别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CTO-MVD患者,并将其分为男性... 目的评估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性别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CTO-MVD患者,并将其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分别采用Rose呼吸困难量表(RDS)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SF-12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手术资料以及1个月和1年随访资料。结果931例患者中男性占比87.11%,在1个月和1年的随访中,两组的症状均显著改善(P<0.01),男性患者的改善程度与女性相似(P>0.05)。同样,成功行PCI的患者在1个月和1年随访时显著提高了两组的生活质量(P<0.01),且两组的改善程度相似。但是,女性CTO-MVD患者在1年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高于男性(6.3%比12.6%,P=0.019)。结论尽管在1年随访时发现女性CTO-MV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高,但PCI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对男性和女性CTO-MVD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带来同等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性别相关差异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AM19A5、vitronectin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陈博婷 崔莹雪 郭小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1-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序列相似家族19成员A5(FAM19A5)和玻连蛋白(vitronectin)对冠心病(CH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20例CHD合并HF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序列相似家族19成员A5(FAM19A5)和玻连蛋白(vitronectin)对冠心病(CH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20例CHD合并HF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7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59例)和重度组(20例),并根据其治疗后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6例)和无MACE组(8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FAM19A5和vitronectin水平,Pearson法分析CHD合并HF患者血清FAM19A5和vitronectin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合并H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AM19A5和vitronectin对CHD合并HF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FAM19A5水平明显降低(P<0.05),vitronectin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血清FAM19A5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0.05),vitronectin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MACE组血清FAM19A5水平明显低于无MACE组(P<0.05),vitronectin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P<0.05)。CHD合并HF患者血清FAM19A5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755,P<0.001),vitronecti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97,P<0.001)。心功能分级Ⅲ~Ⅳ级、FAM19A5水平降低、LDL-C、vitronectin水平及Gensini评分升高是CHD合并HF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FAM19A5、vitronectin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877、0.962,二者联合优于单独预测(Z=2.612、2.188,P=0.009、0.029)。结论血清FAM19A5和vitronectin水平与CHD合并HF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二者联合对MAC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序列相似家族19成员A5 玻连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15
作者 张鹏朝 梅益斌 +1 位作者 陈金笑 李邹鸿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5期361-366,共6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脉造影(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7月接受IVUS引导行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IVUS组)和行CAG引导双吻挤压支...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脉造影(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7月接受IVUS引导行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IVUS组)和行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2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AG组),共计89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介入术(PCI)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次治疗费用、支架个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观察两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的主支、分支病变最小管径(MLD)、狭窄程度及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VUS组的分支血管PCI成功率(97.87%)高于CAG组(85.71%),支架直径[(3.53±0.50)mm]长于CAG组[(2.95±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t=6.901,P<0.05)。IVUS组T2时点的主支、分支病变MLD[(2.87±0.54)mm、(2.31±0.24)mm]分别高于CAG组[(2.64±0.45)mm、(2.12±0.19)mm],而主支、分支狭窄程度[(8.90±0.64)%、(8.09±1.33)%]则低于CAG组[(9.27±0.98)%、(8.9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PCI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次治疗费用、支架个数、支架长度和T0、T1时点的主支、分支病变MLD、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US组术后1年的主支和分支靶血管再狭窄、再发心绞痛、靶血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发生率高于C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引导下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CAG引导相比,有助于选择更合理的支架,提高PCI成功率和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 双吻挤压支架 复杂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碎石术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晋辉 孙红蕾 +6 位作者 韦艳 王中明 曾辉 刘静 周庆庆 尹遇冬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 目的观察血管内碎石术(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IVL)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l syndrome,NSTE-ACS)合并钙化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和焦作市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接受IVL治疗的所有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手术操作具体数据及相关并发症,观察IV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43例患者在此期间接受IVL辅助PCI,年龄(67.77±7.21)岁。76.7%的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3.3%的患者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6例(60.5%)为原位病变,11例(25.6%)为支架内再狭窄,6例(13.9%)为支架膨胀不全“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DCB后狭窄率为(3.372±4.040)%,最小管腔面积为(9.416±0.940)mm^(2)。围术期有1例患者出现慢血流,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6.7%,均为手术相关性心肌梗死,共7例。术后30 d无MACE发生。结论I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饰冠状动脉钙化以实现支架充分膨胀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非复杂性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7
作者 李川川 詹雅峰 +2 位作者 欧阳煜 张彦 程效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并探讨DCB作为其常规治疗方式的可能性。方法纳入102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且为非复杂性大血管原位... 目的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并探讨DCB作为其常规治疗方式的可能性。方法纳入102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且为非复杂性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介入策略分为药物球囊治疗组(DCB组)和药物支架治疗组(DES组)。利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技术,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病变特点,比较DCB与DES的疗效。结果(1)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手术血管位置、单支病变及分叉病变占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处理方面,DCB组使用棘突球囊占比明显高于DES组(P<0.05)。(3)QF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的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和病变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DCB组的最小管腔直径[(2.57±0.27)mm vs.(2.95±0.46)mm,P<0.01]及QFR增益[0.22(0.17,0.53)vs.0.27(0.20,0.63),P=0.001]均小于DES组,残余面积狭窄率明显高于DES组[(27.80±7.29)%vs.(13.08±6.93)%,P<0.01];随访时,虽然DCB组病变面积狭窄率高于DES组[38.76(30.56,48.16)%vs.27.14(20.22,34.75)%,P<0.01],但其晚期管腔丢失小于DES组[0.19(0.05,0.30)mm vs.0.25(0.15,0.39)mm,P=0.030],且两组最小管腔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期间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QFR指导DCB治疗非复杂性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及MACE发生率与DES相仿,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小,DCB在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临床应用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冠状动脉病变 定量血流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仇庆华 黄兰薰 +1 位作者 常青 郭艾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3-155,共3页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经皮冠...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研究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病变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和狭窄程度,晚期管腔丢失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即刻,两组MLD均大于术前,狭窄程度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MLD均小于术后即刻,狭窄程度均高于术后即刻,但研究组MLD大于对照组,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近期疗效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相当,但远期疗效更好,术后1年时MLD更大、狭窄程度更低,可减少晚期管腔丢失,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再狭窄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赵虎 陶敏 +3 位作者 贺行巍 崔广林 万琼 曾和松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7-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EL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采用ELCA治疗的50例(53处病变)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观察ELCA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 目的:探讨准分子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EL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采用ELCA治疗的50例(53处病变)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观察ELCA的疗效和安全性,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53处病变中4处因重度钙化,0.9 mm激光导管未能通过,ELCA治疗成功率为92.5%(49/53)。ELCA术后1处病变靶血管严重夹层、2处病变残余病变仍>30%,PCI手术即刻成功率为86.8%(46/53)。术后24 h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行血栓抽吸术后恢复,其余患者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5~10)月,1例患者在术后1周因急性脑梗死致死,其余患者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ELCA是治疗高阻力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 复杂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多支血管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预后分析
20
作者 刘洋 陈奇 +4 位作者 姬劲锐 薛斌 吴雷 万冬宇 刘恒亮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不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ultivessel disease,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不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PCI的ACS冠状动脉MVD合并糖尿病患者IR的连续资料,依据年龄分为三组:A组:非老年组(306例),年龄38~59(52.37±7.44)岁;B组:老年组(204例),年龄60~79(71.89±8.79)岁;C组:高龄老年组(137例),年龄82~94岁(86.87±5.77)。分析36个月主要终点(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C组完全性血运重建(CR)率显著低于B组和A组(40.17%vs.52.22%vs.50.96%,P<0.001)。三组全因死亡(C、B、A组分别为:18.25%vs.10.29%vs.10.46%,P=0.043)、心源性死亡(16.79%vs.9.31%vs.6.86%,P=0.005)、心肌梗死(15.33%vs.8.33%vs.0.65%,P<0.001)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56.20%vs.41.67%vs.19.28%,P<0.001)、再次血运重建率(18.98%vs.20.10%vs.8.50%,P<0.001)、心绞痛复发率(24.09%vs.30.39%vs.19.61%,P=0.020)有显著性差异。C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复杂,选择IR术后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和老年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