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脑损伤引起的胶质淋巴阻滞性脑水肿
1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71,共1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结局明显受到脑水肿的影响。Hussain等人最近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胶质淋巴阻滞(glia-lymphatic)性脑水肿,它源于去甲肾上腺素能激活引起的胶质淋巴分泌和淋巴引流受损。因此,泛...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结局明显受到脑水肿的影响。Hussain等人最近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胶质淋巴阻滞(glia-lymphatic)性脑水肿,它源于去甲肾上腺素能激活引起的胶质淋巴分泌和淋巴引流受损。因此,泛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相关脑水肿的创新性治疗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创伤损伤 水肿 去甲肾上腺素能 TBI 阻滞 淋巴引流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点刺激辅助吞咽摄食训练在外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珍珍 赵威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14-119,共6页
目的观察K点刺激辅助吞咽摄食训练对外伤性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训练组实施吞咽摄食训练,联合组采用K点刺激辅助吞咽摄食训练,比较两组的颏下肌... 目的观察K点刺激辅助吞咽摄食训练对外伤性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训练组实施吞咽摄食训练,联合组采用K点刺激辅助吞咽摄食训练,比较两组的颏下肌群表面肌电值,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的空咽时颏下肌群最大振幅、平均振幅、吞咽时限均低于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反复唾液吞咽功能(RSST)评分均低于训练组(P<0.05);联合组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RF)均高于训练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训练组(P<0.05)。结论K点刺激辅助吞咽摄食训练,能改善外伤性脑损伤术后吞咽困难患者的颏下肌群功能,对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及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点刺激 吞咽摄食训练 外伤性脑损伤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血清S100B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袁雪松 卞晓星 戚传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血必净治疗组、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伤后第6小时、第24小时、...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血必净治疗组、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改进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伤后第6小时、第24小时、第3天、第5天、第7天断尾采血,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各组治疗后血清中S100B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 in-6,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组血清中S100B蛋白和IL-6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血清中S100B蛋白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01);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组相比,血必净治疗组血清中S100B蛋白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可能通过抑制脑外伤后S100B和IL-6的合成与分泌,降低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大鼠 外伤性脑损伤 S100B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及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莉 张国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5-72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在TBI患者早期诊断、分型、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收治的... 目的通过检测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在TBI患者早期诊断、分型、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06例为病例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的损伤类型将其分为硬膜下血肿组、硬膜外血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简称血肿出血肿组)、脑挫裂伤组、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及未见明显异常组;通过3个月的回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病例组第1、3、5天血清NSE的浓度,分析血清NSE浓度与外伤性脑损伤及其主要临床特征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NSE浓度作为患者预后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TBI各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NSE的浓度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组动态水平呈下降趋势,而重度组是先升高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CT诊断的损伤类型分组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SE动态浓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浓度与其GCS、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评价显示,对TBI患者伤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效果以第3天血清NSE浓度最佳,此时预测结果与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30%)。结论血清NSE作为一种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客观、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在TBI的诊断分型和病情进展以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损伤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Nogo-A基因、IL-1β及IL-6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袁雪松 朱国 +3 位作者 卞晓星 魏文峰 候小山 包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脑脊液及血清Nogo-A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及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BI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脑脊液及血清Nogo-A基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及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TBI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将其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21)及重度组(n=23),分别于入院第1、4、7、10天采集其脑脊液及静脉血,比较各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Nogo-A m RNA、Nogo-A蛋白、IL-1β及IL-6表达的差异。结果随着伤情的加重及时间的增加,TBI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Nogo-A m RNA表达水平、NogoA蛋白浓度、IL-1β、IL-6均呈现上升趋势,伤后第4天达到峰值,并于受伤7 d后逐步下降(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脑脊液和血清中上述因子水平与患者的预后质量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TBI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脑脊液、血清Nogo-A基因、IL-1β、IL-6表达均显著增加,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脑脊液内Nogo-A、IL-1β、IL-6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变化更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脊液 血清 Nogo-A基因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酮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及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仁政 曹守明 闫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究黄体酮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及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开右侧顶部骨窗而无脑损伤)、脑损伤组(TBI组;开右侧顶部骨窗,且参照Freeney自由落体撞击致伤方法建造... 目的探究黄体酮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及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开右侧顶部骨窗而无脑损伤)、脑损伤组(TBI组;开右侧顶部骨窗,且参照Freeney自由落体撞击致伤方法建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脑损伤后接受黄体酮治疗组(P-TBI组;建立脑损伤模型后腹腔注射0.8 ml/kg黄体酮)、脑损伤后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组(D-TBI组;建立脑损伤模型后腹腔注射0.8 ml/kg DMSO),每组24只,再将其分为损伤后1 d、3 d、5 d、7 d组,各6只。比较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环氧化物水解酶-2(COX-2)表达量,脑组织含水量、Bcl-2及Bax蛋白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利用m NSS量表评价各组大鼠损伤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结果随着损伤时间延长,Sham组大鼠脑组织COX-2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及m NS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TBI组大鼠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其脑组织COX-2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及m NSS评分均降低(P<0.05),且各时间点均高于Sham组(P<0.05)。D-TBI组及P-TBI组大鼠随着损伤时间延长其脑组织COX-2表达水平、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及m NSS评分均降低(P<0.05),且P-TBI组高于TBI组(P<0.05)。损伤后7 d,TBI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阳性细胞数均高于Sham组(P<0.05);且P-TBI组大鼠脑组织Bcl-2阳性细胞数高于TBI组,Bax阳性细胞数低于TBI组(P<0.05)。结论黄体酮能有效缓解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情况、抑制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对其神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外伤性脑损伤 黄体酮 水肿 细胞凋亡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损伤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光宇 安振梅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14-217,共4页
脑外伤可致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以是单一激素缺乏,亦可多个功能轴同时受累;可发生在急性期,亦可发生于康复期。虽诸多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发生都相当普遍,严重影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进程。... 脑外伤可致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以是单一激素缺乏,亦可多个功能轴同时受累;可发生在急性期,亦可发生于康复期。虽诸多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发生都相当普遍,严重影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进程。中重度外伤性脑损伤的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更高,而轻者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症状时也应进行垂体前叶功能的评估,且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检测必不可少。外伤性脑损伤急性期内基础血浆皮质醇<200nmol/L提示皮质功能减退,应予适当的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若基础血浆皮质醇大于200nmol/L而低于400nmol/L且合并低血压、低血钠和低血糖时,考虑临床诊断皮质功能减退并予适当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急性期后则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外伤性脑损伤 临床诊断 糖皮质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外伤性脑损伤的时间窗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英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1期95-96,共2页
1956年美国学者Harman首先提出了脑外伤后自由基损伤的理论,认为需氧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超氧自由基具有毒害效应,可造成生物损害。自由基与脑外伤密切相关,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存在有效的抗氧化体系,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 1956年美国学者Harman首先提出了脑外伤后自由基损伤的理论,认为需氧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超氧自由基具有毒害效应,可造成生物损害。自由基与脑外伤密切相关,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存在有效的抗氧化体系,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以维持生理水平的自由基浓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疗效观察 时间窗 川芎嗪 自由基损伤 治疗 外伤 超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1期2427-2432,共6页
目的:探索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南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2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g... 目的:探索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南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2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grading,GO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和预后不良组(n=58)。收集患者ICP相关参数包括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ICP均值、ICP波幅、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sponse index,PRx)、ICP波幅与动脉压波幅相关系数(ICP-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ave amplitude correlation,IAAC)、ICP相关系数(regression of amplitude and pressure,RAP)等临床资料,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GP 6.0软件计算ICP,PRx在不同阈值基线之上的曲线下面积。结果:预后不良组ICP,PRx,IAAC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PP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入院时GOS评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入住时间、R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P和PRx是影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DICP20曲线下面积为0.69,DICP22曲线下面积为0.72。DPRx0.25曲线下面积为0.98,DPRx0.05曲线下面积为0.95。两组患者均进行大骨瓣减压,预后良好组术后发现再出血1例(1.35%),预后不良组6例(10.34%);预后良好组术后发现脑积水2例(2.70%),预后不良组9例(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和PRx是影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P和PRx不同阈值进行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可以作为判断外伤性脑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参数,且PRx作为参数计算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外伤性脑损伤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锐 张高炼 张晓宁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早期通过胃管滴注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按传统方法早期静脉滴注肠外营养,期间检测血生化、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早期通过胃管滴注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按传统方法早期静脉滴注肠外营养,期间检测血生化、血常规指标、炎症指标,并观察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重度致残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早期给予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治疗组患者,在血红蛋白浓度、重度致残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在人血白蛋白、GCS评分、C反应蛋白浓度及出院GO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济、有效,符合生理结构,能更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况,明显降低炎症指标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外伤性脑损伤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外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雪松 卞晓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81-384,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除了促进红细胞成长以外,还具有抗炎、抗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方式分泌EPO,然后通过EPO-R发挥作用;EPO在外伤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抗凋亡...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除了促进红细胞成长以外,还具有抗炎、抗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方式分泌EPO,然后通过EPO-R发挥作用;EPO在外伤性颅脑损伤中具有抗凋亡、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及抗氧化的作用;新型外源性EPO能透过血脑屏障,其临床应用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外伤性脑损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外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明惠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642-643,646,共3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诊断外伤性脑损伤中的敏感性。方法:对20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T2*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结果:20例患者中,对微出血病变显示评分(2分和3分)上,SWI为18例,T2*为7例,检出率分别为90%和35%,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差...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诊断外伤性脑损伤中的敏感性。方法:对20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T2*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结果:20例患者中,对微出血病变显示评分(2分和3分)上,SWI为18例,T2*为7例,检出率分别为90%和35%,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χ2检验)。所有病例的微出血情况在SWI序列基本上得到明确显示,两序列微出血灶数目的差值为12.55±7.35(P<0.001,配对t检验)。结论:SWI序列对检测外伤性脑损伤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2*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外伤性脑损伤 微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13
作者 杜立武 吴晶 +3 位作者 袁红梅 谭远辉 胡益民 杨建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外伤性脑损伤后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多,并引起脑损伤。文中观察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研究其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3组(n=6)... 目的外伤性脑损伤后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多,并引起脑损伤。文中观察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研究其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外伤性脑损伤组(T组)及ICI 118551治疗组(I组)。T组和I组分别静脉注射等容等渗盐水或ICI 118551 20 mg/kg,20 min后建立外伤性脑损伤模型。6 h后抽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specificenolase,NSE)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T组及I组TNF-α、IL-6和NSE水平升高(P<0.05);与T组相比,I组TNF-α、IL-6和NSE水平降低(P<0.05)。结论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具有脑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抑制外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阻断剂 外伤性脑损伤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uEPO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魏文锋 卞晓星 +2 位作者 袁雪松 汤寅 王存祖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87-188,19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r-HuEPO1 000 U/kg、3 000 U/kg、5 000 U/k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r-HuEPO1 000 U/kg、3 000 U/kg、5 000 U/k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r-HuEPO干预。一周后麻醉取脑冻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NF-κB、c-myc和Fas/Fasl的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中NF-κB、Fas和Fasl阳性细胞及凋亡细胞数均有显著减少(P<0.05),尤其是5 000 U/kg r-HuEPO组减少最显著(P<0.01)。结论 r-HuEPO可抑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NF-κB、Fas/Fasl的促凋亡作用,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从而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外伤性脑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膜18kDa转位蛋白与外伤性脑损伤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卿 王存祖 卞晓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创伤造成的死亡人数正在逐渐增多,其中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50%~70%,我国每年因颅脑外伤死亡的患者约10万人,伤残在百万人以上,且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TBI包括直接脑损伤与...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创伤造成的死亡人数正在逐渐增多,其中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50%~70%,我国每年因颅脑外伤死亡的患者约10万人,伤残在百万人以上,且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TBI包括直接脑损伤与继发性脑损害,重型TBI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青壮年和儿童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能在早期选择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及时予以预防,并进行正确的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蛋白 外伤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神经类固醇激素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钝性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抗凝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娅秋 黄光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评价并发钝性血管损伤(BCVI)的重度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与早期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7-2016-06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治疗的TBI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BCVI... 目的评价并发钝性血管损伤(BCVI)的重度外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与早期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7-2016-06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治疗的TBI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BCVI,将患者分为BCVI组与非BCVI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变量、BCVl分级、术后6个月和1年预后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分析BCVI患者的治疗过程及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共纳入505例重症TBI患者,包括52例(10.3%)BCVI患者与453例非BCVI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TBI患者发生BCVI的危险因素为:ISS评分(OR=2.030,95%C11.146-3.598。P=0.021),摩托车碰撞(OR=2.448,95%C11.336~34.387,P=0.004),累及颈动脉骨折(OR=11.633,95%CI1.250~83.965,P=0.009),颈椎损伤(OR=13.591,95%CI3.498—54.879,P=0.001),肺挫伤(OR=7.941,95%CI1.090~53.432,P=0.031),肝损伤(OR=13.657,95%CI2.765~80.379,P=0.007)。在46例幸存者中,有38例(82.6%)患者进行了全身抗凝治疗,全身抗凝开始时间为人院后第(1.52±0.46)天。结论重症TBI患者发生BCVI比较常见,引发重症TBI患者发生BCVI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患者发生上躯体损伤(累及颈动脉骨折、颈椎损伤、肺挫伤与肝损伤)和摩托车碰撞损伤,对患者进行早期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TBI) 重症 重症监护病房(ICU) 血管损伤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ARE信号通路在外伤性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正 曾博 尹康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1期11-1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Nrf2-ARE通路在外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基因敲除大鼠制作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将72只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rf2+/+)、脑损伤组(Nrf2+/+)、假手术组(Nrf2-/-)和脑损伤组(Nrf2-/-),每组18只。损伤36 h后,采用TU... 目的初步探讨Nrf2-ARE通路在外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基因敲除大鼠制作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将72只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rf2+/+)、脑损伤组(Nrf2+/+)、假手术组(Nrf2-/-)和脑损伤组(Nrf2-/-),每组18只。损伤36 h后,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ELISA蛋白羰基试剂盒检测蛋白质氧化损伤程度。结果假手术组(Nrf2+/+)大鼠与假手术组(Nrf2-/-)大鼠相比,脑组织蛋白羰基浓度及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脑损伤组(Nrf2+/+)大鼠及脑损伤组(Nrf2-/-)大鼠的脑组织蛋白羰基浓度及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比假手术组(Nrf2+/+)大鼠与假手术组(Nrf2-/-)大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脑损伤组(Nrf2-/-)大鼠的相关指标较脑损伤组(Nrf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rf2-ARE通路可能通过减低外伤性脑损伤中脑组织蛋白羰基的浓度,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Nrf2-ARE通路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保护因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宇鸿 呼格吉乐 +1 位作者 高乃康 兰海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793-795,共3页
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是指外力作用于颅骨所致的头皮、颅骨、硬脑膜和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并由此引发脑组织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疾病。脑组织损伤后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引发一系列炎性细胞... 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是指外力作用于颅骨所致的头皮、颅骨、硬脑膜和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并由此引发脑组织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疾病。脑组织损伤后导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引发一系列炎性细胞分泌增加,在促进炎症发生的同时改变多种细胞保护因子的表达,如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1,HIF-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1)、CC趋化因子配体2(CC chemokines ligand 2,CCL2)、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等蛋白质的表达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来应对缺氧,进而保护神经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本文将围绕脑组织损伤后的神经细胞保护因子改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1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 CC趋化因子配体2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白玉 张圣塨 +2 位作者 王良荣 赵喜悦 林丽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共4页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Freeney法制作外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单纯开骨窗不损伤脑组织.参麦治疗组于伤后1 h单...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Freeney法制作外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单纯开骨窗不损伤脑组织.参麦治疗组于伤后1 h单次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5 ml/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6、10、24及72 h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于24 h观察大鼠平衡木实验(BBT)评分.结果 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结构正常,无出血、水肿及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参麦治疗组大鼠损伤灶周围脑细胞缺氧、水肿损伤程度及损伤范围均有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参麦治疗组早期NSE含量显著升高,均于伤后6 h达峰值[(51.33±5.70) μg/L、(43.41±5.21) μg/L比(14.33±3.26) μg/L,均P【0.01],72 h基本恢复;SOD活性显著下降,均于伤后24 h达谷值[(179.34±5.14) kU/L、(192.60±6.57) kU/L比(205.23±8.08) kU/L,P【0.01和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治疗组各时间点NSE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各组各时间点间MD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参麦治疗组BBT评分较模型组增高[(2.250±0.420)分比(1.875±0.44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SOD活性、减少NSE产生、保护神经元细胞可能是参麦注射液保护外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外伤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参麦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亚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4期6468-647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并发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重症外伤性脑损伤DC后并发PTCI纳入发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手术的40例重... 目的探讨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DC)后并发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重症外伤性脑损伤DC后并发PTCI纳入发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手术的40例重症外伤性脑损伤DC后未发生PTCI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DC术后并发PTCI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低血压、脑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5分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低血压、脑疝、DIC评分≥5分是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DC术后并发PTCI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低血压、脑疝、DIC评分≥5分是重症外伤性脑损伤患者DC术后并发PTCI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外伤性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外伤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