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6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汤隽 赵俊刚 +4 位作者 郑福爽 任开明 王希文 刘海君 赵健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130-313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且无转行开胸手术病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对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对于Ⅰa期肺癌、不耐受肺叶切除术、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功能较差者或预计肺叶切除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顾剑峰 毛卫军 +1 位作者 张健 张寅 《癌症进展》 2019年第22期2673-2675,共3页
目的探究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8例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63例和对照组(全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75例... 目的探究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8例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63例和对照组(全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3、5天,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缓解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式全腔镜肺叶切除术 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放射组学鉴别诊断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靳强 高俊萍 +2 位作者 王欢 江涛 孙红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C T放射学方法鉴别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诊断后、治疗前的肺部CT图像对肺癌进行分割。从基于直方图的统计、肿瘤图像纹理分...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C T放射学方法鉴别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诊断后、治疗前的肺部CT图像对肺癌进行分割。从基于直方图的统计、肿瘤图像纹理分析及其小波变换中提取放射学特征。特征选择采用最小冗余度和最大相关法。用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下面积评价SCLC/NSCLC腺癌分类器的性能。结果69例小细胞肺癌和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比,小细胞肺癌组男性患者和吸烟者多于非小细胞肺癌组(P<0.05)。我们的SCLC/NSCLC分类器的总体性能AUC为0.93(95%可信区间=[0.85,0.97],灵敏度=0.85,特异度=0.85)。添加如吸烟史等临床数据,可略微改善性能。排名最靠前的放射学特征主要是纹理特征。结论 CT放射组学能定量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可用于肺癌亚型的鉴别诊断,效果满意。用小波变换技术对CT图像进行处理,增强了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周围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放射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李逢昌 曹健斌 +2 位作者 李富骊 何凌云 林世红 《医药前沿》 2025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萎陷法肺段切除术,观察组行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3个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出院前和术后3、6、12个月FEV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在治疗早期NSCLC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可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痛苦,加速术后恢复,且不会过多影响患者肺功能和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肺癌 早期 荧光 吲哚菁绿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赵才勇 李焕国 +4 位作者 郭俊华 钟亚珍 晁红艳 郑茹梦 崔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预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预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虚证(67例)和实证(63例),并按照7:3的比例分成训练集(91例)和验证集(39例)。选择横轴位图像(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病灶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域、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特征间线性相关检查和L1正则化依次进行特征筛选,基于各期相CT影像组学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NSCLC虚证、实证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在训练集中,共建立7个诊断NSCLC中医证型的影像组学模型,包括3个单期组学模型、3个双期联合组学模型和1个三期联合组学模型。联合组学模型的AUC均大于单期组学模型,其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的AUC最大。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07~0.945)]、0.755[95%C(I 0.603~0.908)]。[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预测NSCLC中医证型,其中三期联合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中医证 增强CT 影像组学 虚证 实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黄丸联合PP化疗方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卢佳伟 李金红 +6 位作者 陈光 刘迪 马志斌 杨承睿 刘增 刘非 李博瑶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西黄丸联合PP化疗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予以针对性治疗的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 目的观察西黄丸联合PP化疗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予以针对性治疗的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以P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另外加服西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2.27%(23/44)和84.09%(37/44),高于对照组的30.23%(13/43)和60.47%(26/43)(χ^(2)=4.355、6.077,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6.89±1.24)分]低于对照组[(8.67±1.45)分](t=6.159,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分别为(23.34±3.56)ng·L^(-1)、(25.12±3.76)μg·L^(-1)、(3.23±0.48)ng·L^(-1)]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45±3.78)ng·L^(-1)、(28.90±4.28)μg·L^(-1)、(3.75±0.53)ng·L^(-1)](t=5.222、4.379、4.799,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分别为(61.45±4.12)%、(39.46±2.15)%、(1.54±0.2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32±4.47)%、(36.26±2.48)%、(1.27±0.25)](t=5.568、6.435、5.224,均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及白细胞减少等发生概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χ^(2)=7.228、4.506、5.213、3.941,均P<0.05)。结论西黄丸联合PP化疗方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痰瘀互结 西黄丸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经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孙凡 任中海 +1 位作者 张茹 时祥音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医治的9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n=49)、B组(n=46),前者行单孔VATS肺... 目的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电视胸腔镜(VATS)联合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医治的9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n=49)、B组(n=46),前者行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者行三孔VATS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呼吸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_(2))、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炎性应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后引流量、出血量较少,止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2W,两组FVC、PaO_(2)、PEF指标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d,与B组相比,A组血清TNF-α、COR、IL-1β水平较低(P<0.05);术后,与B组相比,A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2.04%VS 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炎性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呼吸功能 炎性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肺益气化瘀汤治疗气血瘀滞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付亚丽 马天江 +1 位作者 刘朵平 曹艳娇 《海南医学》 2025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肺益气化瘀汤治疗气血瘀滞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对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气血瘀滞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肺益气化瘀汤治疗气血瘀滞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对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气血瘀滞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自拟补肺益气化瘀汤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神疲乏力、气短胸闷、胸部刺痛和脉络瘀血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 (IL-6)、免疫球蛋白A (IgA)];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疲乏力、气短胸闷、胸部刺痛、脉络瘀血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55±0.18)分、(1.62±0.17)分、(1.50±0.15)分、(1.75±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0.32)分、(2.90±0.25)分、(2.73±0.30)分、(2.61±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水平、Ig 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L-6水平为(33.90±4.83)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8±5.92) ng/L,IgA水平为(3.30±0.61) 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9±0.5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0%,略高于对照组的9.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补肺益气化瘀汤治疗气血瘀滞型晚期NSCLC患者能有效抑制肿瘤进展,调节免疫炎症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晚期 气血瘀滞 自拟补肺益气化瘀汤 免疫炎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常规指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冰青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指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外周血常规指标检验,然后实施为期6... 目的:探讨外周血常规指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外周血常规指标检验,然后实施为期6周的免疫治疗,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的评价结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共35例纳入对照组,其余25例为观察组,就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常规指标水平展开比较,对上述指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两组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单核细胞计数(MO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单核细胞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L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L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LT、MONO与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NLR、PLR、MLR与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呈反相关,LV与患者免疫治疗的预后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T、NLR、PLR、MLR是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LV是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常规指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关系,尤其是NLR、PLR、MLR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用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常规 晚期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10
作者 钱玉红 刘凌齐 李延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5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对肺脾气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2024年3月31日期间于某院收治的80例肺脾气虚型中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对肺脾气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2024年3月31日期间于某院收治的80例肺脾气虚型中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GP方案(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注射用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标志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JAK2 mRNA、STAT3 mRNA)、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2、IL-12、TNF-α、GSTP1、CA125、CEA、CYFRA21-1、JAK2 mRNA、STAT3 mRNA以及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2.50%)高于对照组(40.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益气健脾汤加减治疗可提高肺脾气虚型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因子,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减轻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汤 肺脾气虚 小细胞肺癌 炎症因子 肿瘤标志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脾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潘旭 唐杰 王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脾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宜兴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脾两虚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脾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宜兴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脾两虚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45例。西医组给予西医一线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组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iper疲乏量表(PFS)评分均降低,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均升高,且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脾两虚型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CEA、NSE、CYFRA21-1、SCC-Ag等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化疗 小细胞肺癌 肺脾两虚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叶 汪祝莎 +1 位作者 孙韬 何洪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患者BF、BV、PS、MTT及PH数值均高于低分化周围型NSCLC,以高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BV、PS、MTT及PH数值最高。各个灌注参数值,其中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PH与低分化周围型NSCLC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者BV、PS及MTT数值比较,均为明显差异(P>0.05)。周围型NSCLC患者灌注参数BF、PH与其分化程度成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检查可有效反映周围型NSCLC的分化程度,其灌注参数中BF、PH对评估其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与周围型NSCLC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周围小细胞肺癌 分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或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其他药物一线治疗晚期无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国平 张燕 曾守琼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或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洛铂及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无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晚期无基因突变NSCLC患者120例,按照随...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或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洛铂及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无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晚期无基因突变NSCLC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联合洛铂及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洛铂及卡瑞利珠单抗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A21-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血清CD_(3)^(+)、CD_(4)^(+)、CD_(8)^(+)水平及CD_(4)^(+)/CD_(8)^(+)比值,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4 d,2组患者血清SCC、CA21-1、TGF-β_(1)和CD_(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D_(3)^(+)、CD_(4)^(+)水平及CD_(4)^(+)/CD_(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45.0%(27/60)比28.3%(17/60)、73.3%(44/60)比58.3%(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肌肉/关节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5.0%(15/60)比78.3%(47/60)、30.0%(18/60)比66.7%(40/60)、71.7%(43/60)比23.3%(1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吉西他滨联合洛铂及卡瑞利珠单抗相比,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洛铂及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无基因突变NSCLC不但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还具有毒性低、对免疫系统影响小、有助于T淋巴细胞亚群恢复、减轻骨髓抑制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洛铂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 卡瑞利珠单抗 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史圆圆 路名芝 +5 位作者 钟安菁 龙卫国 吴建农 王文欣 陈凯 王坤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57-559,共3页
SMARCA4缺陷型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SMARCA4-DUT)属于侵袭性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是病变常累及胸部,缺乏SMARCA4编码的Brahma相关基因1(BRG1)。2000年Wong等[1]首次报道了SMARCA4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SM... SMARCA4缺陷型未分化肿瘤(SMARCA4-de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SMARCA4-DUT)属于侵袭性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是病变常累及胸部,缺乏SMARCA4编码的Brahma相关基因1(BRG1)。2000年Wong等[1]首次报道了SMARCA4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eficie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MARCA4-dNSCLC),并且阐述了SMARCA4通过编码BRG1蛋白,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因子,为抑制肿瘤细胞提供新的潜在靶点。目前SMARCA4已在包括NSCLC的多种肿瘤中发现表达缺失[2-3]。我们通过学习3例SMARCA4-dNSCLC,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CA4 BRG1 缺失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王丽华 颜芳 +1 位作者 丁兆辉 何军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康复期证属肺脾气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对肺脾气虚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状况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康复期证属肺脾气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常规^(+)培土生金法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各30例,最终实际入组57例,干预2个月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CD3^(+)、CD4^(+)、CD8^(+))、医院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KPS分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均较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医院焦虑抑郁评分表(HAD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在肺脾气虚型NSCLC患者术后康复中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术后不适症状及生活质量,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有一定积极影响,且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 小细胞肺癌术后 肺脾气虚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杉醇类化疗药物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孙慧霞 唐文浩 +5 位作者 田柱 尹晓东 张伟 刘东升 刘加彤 万红松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C)与常规紫杉醇类药物在接受过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中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这些患者在后续治疗中接受了不同类型紫杉醇治疗,包括溶剂型紫杉醇(sb-PC... 目的回顾性评估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C)与常规紫杉醇类药物在接受过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中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这些患者在后续治疗中接受了不同类型紫杉醇治疗,包括溶剂型紫杉醇(sb-PC)、多西他赛、脂质体紫杉醇和nab-PC。接受了前三种常规紫杉醇治疗的患者被归为其他-PC组,接受了nab-PC治疗的患者被归为nab-PC组。主要终点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研究最终纳入258例NSCLC患者,其中nab-PC组83例,其他-PC组175例。nab-PC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比例较高(48.2%vs.32.6%,P<0.05)。与其他-PC组相比,nab-PC组在客观缓解率(ORR)(42.2%vs.27.4%,P=0.018)和OS(14.7个月vs.11.8个月,P=0.003)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改善,而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组织学的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nab-PC的益处主要表现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结论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NSCLC患者中,后续治疗采用nab-PC相比于常规紫杉醇具有更优的ORR和OS,这一优势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类 纳米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L1表达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
17
作者 朱舒文 姚赫 +2 位作者 陈佳琴 华艳 朱大鹏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2期1112-1114,1119,共4页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左右,5年生存率较低[1]。常规化疗无法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而靶向治疗最终会发生耐药[2]。近年来,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左右,5年生存率较低[1]。常规化疗无法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而靶向治疗最终会发生耐药[2]。近年来,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药物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中[3]。同时,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患者认同,且患者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目前中医证候与免疫微环境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探讨“证”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有研究认为,在脾胃虚弱、癌毒积蕴的证候条件下,PD-L1表达和效应T细胞活化均受影响,是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重要条件[4]。这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证候的本质。本研究旨在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其PD-L1表达以及CD8+T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中医证 PD-L1 免疫微环境 CD8+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郑志民 邓伟杰 +1 位作者 杨清岛 李奕群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行常规微创肺叶切除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行常规微创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手术前后血清疼痛应激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常规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2,PGE2)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FEV_(1)%预计值、最大肺活量(maximal vital capacity,VC_(max))、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减轻疼痛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早期小细胞肺癌 常规肺叶切除术 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多孔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代平 王世平 +2 位作者 何学东 马伟 钟庆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单孔组、两孔组与三孔组,每组50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 目的: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单孔组、两孔组与三孔组,每组50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第1天与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前、术后第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个月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两孔组、三孔组,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低于另两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另两组,术后第3天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另两组(P<0.05);3组间术后1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两孔组(20.00%)与三孔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效果与多孔胸腔镜手术相近,可缩短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与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小细胞肺癌 亚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单孔 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20
作者 庞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72-0075,共4页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了解最佳治疗措施。方法 本次病例收集时间处于2022年1月-2022年8月期间,选择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本次分组方法,选择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以此了解最佳治疗措施。方法 本次病例收集时间处于2022年1月-2022年8月期间,选择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本次分组方法,选择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开胸手术)与实验组(25例,胸腔镜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而言,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漏气、手足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12%,远低于对照组32.48%(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较手术前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在手术后均升高,其中,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且相较于开胸手术更能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早期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