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亮 廖梅嫣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854-1857,共4页
目的:探讨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及感染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按感染类型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6例,病毒感染组34例,选择同期健康者体检者30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及感染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按感染类型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6例,病毒感染组34例,选择同期健康者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以PCT>0.5μg/L、中性粒细胞浆内出现毒性变为阳性标准,比较三组的PCT和中性粒细胞毒性变阳性率,分析单项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和TG%、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78.79%、88.24%、82%、92.86%、68.18%、和75.76%、85.29%、79%、90.91%、64.44%、75.76%;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则显著提高,分别为92.42%、94.42%、94.12%、93%、90.91%、86.49%。结论:联合检测PCT和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能提高早期鉴别感染类型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 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CRP、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璇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WBC)形态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215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A组(细菌感染,n=107)和B...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WBC)形态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215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A组(细菌感染,n=107)和B组(病毒感染,n=108),对两组患儿开展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CRP、PC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WBC及炎性因子与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CRP、PCT、WBC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粒细胞毒性变阳性率(75.70%)明显高于其他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80.56%)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WBC形态变化率分别达到88.79%、90.74%。结论儿科感染性疾病发生后,WBC、CRP、PCT均发生明显变化,与病毒性感染相比,细菌性感染患儿上述指标明显升高,WBC形态与CRP、PCT检测能够准确反应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对早期鉴别感染类型具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 CRP 降钙素原 儿科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抗体检测联合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3
作者 何江 邓飞 +1 位作者 陈诚 黄振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9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联合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EB病毒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均开展EB病毒... 目的 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联合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EB病毒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均开展EB病毒抗体、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检查。统计上呼吸道感染检出情况及诊断价值,并采用kappa检验不同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共选取100例儿童,其中EB病毒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50例,EB病毒抗体检查检出44例,检出率为88.00%;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检出43例,检出率为86.00%;联合检查检出49例,检出率为98.00%;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两种单一检查,阴性预测值高于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检查,有统计学差异(P<0.05);kappa检验显示,EB病毒抗体、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检查与金标准的kappa值分别为0.800、0.740、0.940,联合检查一致性最高。结论 EB病毒抗体联合外周血白细胞形态检查可提高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准确性,便于早期及时治疗,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EB病毒抗体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磊 李娟 +3 位作者 王金华 张彦平 黄伦 张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即颗粒度(neutrophil lateral scattering intensity,NEUT-X)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肿瘤化疗使用G-CSF患者(研究组),32例肿...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即颗粒度(neutrophil lateral scattering intensity,NEUT-X)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肿瘤化疗使用G-CSF患者(研究组),32例肿瘤化疗未使用G-CSF患者(研究对照组)和50例门诊表观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细胞计数,收集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结果数据。分析研究NEUTX参数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临床感染发热率,以揭示白细胞形态参数与机体抵抗能力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研究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X为:1 324(890.2,1 358.0),1 440(1 397.3,1 466.3),1 329(1 295.1,1 359.4),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78,P=0.002),且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0.99(0.22,1.75)×109/L,7.53(1.00,14.05)×109/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95,P=0.005);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NEUT-X分别为:1 382(1 323.6,1 440.4),1324(890.2,1 358.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32,P=0.004);研究组与研究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热病例数分别为:23/52例、4/32例(χ~2=9.14,P=0.002)。结论肿瘤化疗病人使用G-CSF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NEUT-X参数降低,且感染发热率高于未使用G-CSF患者,推测中性粒细胞颗粒度对评估实体肿瘤化疗病人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胞内颗粒度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