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外显与内隐专业认同研究——以广西H高校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晨祖 吴秀清 梁芳美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文章通过外显问卷调查法和内隐实验法(SC-IAT)研究195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结果显示:(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偏低;(2)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的相关性较低,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结构;(3)专科生在外显认同及专业认知、专业... 文章通过外显问卷调查法和内隐实验法(SC-IAT)研究195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结果显示:(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偏低;(2)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的相关性较低,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结构;(3)专科生在外显认同及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能力上显著性高于本科生,而在内隐认同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一学生在外显专业认同及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上存在显著性且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内隐认同呈积极、正向的,而大一学生的内隐认同呈消极、负向的。研究还探讨了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和学生今后不从事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SC-IAT 内隐认同 外显认同 专业认同 学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初中生外显和内隐民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利娜 沈潘艳 七十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为了探讨蒙古族初中生外显和内隐蒙古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内蒙古包头市某蒙古族中学和民族中学的初中生为被试,分别采用外显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探讨其外显和内隐蒙古族认同.结果表明:(1)在外显和内隐层面上,蒙... 为了探讨蒙古族初中生外显和内隐蒙古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内蒙古包头市某蒙古族中学和民族中学的初中生为被试,分别采用外显问卷调查的方式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探讨其外显和内隐蒙古族认同.结果表明:(1)在外显和内隐层面上,蒙古族初中生对蒙古族均具有积极的认同.(2)外显蒙古族认同主要受到父母民族身份、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蒙古语两个因素的影响;内隐蒙古族认同主要受被试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蒙古语、上中学前是否就读蒙古族学校两个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认同 内隐蒙古族认同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生的内隐和外显群体认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佳丽 吴宪 贺雯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从内隐与外显两个层面探讨高职生群体认同。方法选取85名高职生,采用高职生群体认同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 (1)高职生对"高职生"群体的外显认同程度较高,包括感性认同与理性认同。(2)高职生的内隐... 目的从内隐与外显两个层面探讨高职生群体认同。方法选取85名高职生,采用高职生群体认同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 (1)高职生对"高职生"群体的外显认同程度较高,包括感性认同与理性认同。(2)高职生的内隐群体认同也较为积极。(3)内隐认同与外显认同相关不显著。结论高职生外显群体认同与内隐群体认同都较为积极,但是在高职生的群体认同中,内隐层面与外显层面是两个分离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群体认同 内隐认同 外显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认同机制探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奚彦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9-102,共4页
大学生的思想形成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认同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的形成有其认同机制,也就是发生方式上的外显认同与内隐认同。无论是外显认同还是内隐认同都有自身鲜明的作用特点。系统探究大学生思... 大学生的思想形成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认同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思想的形成有其认同机制,也就是发生方式上的外显认同与内隐认同。无论是外显认同还是内隐认同都有自身鲜明的作用特点。系统探究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认同机制,有助于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规律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形成 认同机制 外显认同 内隐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双重认同机制——双重态度模型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邹国振 雷艳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65-68,共4页
认同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为揭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信仰形成的认同机制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确立同时存在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两种机制。双... 认同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为揭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信仰形成的认同机制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确立同时存在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两种机制。双重认同机制反映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难度。深入探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双重认同机制,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认同机制 外显认同 内隐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认同机制研究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奚彦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86-89,85,共5页
探究大学生思想认同的发生机制,区分出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两种不同的机制,指出外显认同与内隐认同作为大学生思想认同机制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认同 机制 外显认同 内隐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者角色认同形成机制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志利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2年第4期48-52,共5页
志愿服务是一项逐步改变世界以及志愿者个体自身价值意识的实践工作。大学生志愿者角色认同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大学生志愿者形成角色认同感有其自身鲜明的机制和作用特点,也就是发生方式上的内隐和外显两种认同形成方式。... 志愿服务是一项逐步改变世界以及志愿者个体自身价值意识的实践工作。大学生志愿者角色认同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大学生志愿者形成角色认同感有其自身鲜明的机制和作用特点,也就是发生方式上的内隐和外显两种认同形成方式。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接纳能力以及自尊感是大学生志愿者角色身份形成的内隐认同重要因素。社会期待与公众信任、完备的制度法规以及志愿文化是大学生志愿者角色身份外显认同的主要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角色认同 内隐认同 外显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测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淑华 李海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6-52,共7页
问卷调查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法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内隐身份认同与外显身份认同进行测量,并从二者一致性关系角度探索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存在内隐身份认同和外显身份认同双层结构。这两个层面... 问卷调查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法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内隐身份认同与外显身份认同进行测量,并从二者一致性关系角度探索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存在内隐身份认同和外显身份认同双层结构。这两个层面的认同对象可以为同一对象,也可以为不同对象。根据这两个层面认同结果的组合,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划分为内农外农、内城外城、内农外城、内城外农四种类型。同时,身份认同类型在文化程度、打工代数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表现为高中学历者身份认同一致人数显著低于初中以下和大专以上组;父辈进城务工者认同一致人数显著高于本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身份认同 内隐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偏差行为的心理基础——身份认同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淑华 《心理研究》 2017年第2期36-41,共6页
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法(SC-IAT),结合问卷调查法,考察了312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偏差行为状况,探索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惑对偏差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偏差行为在不同身份认同类型上的表现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内... 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法(SC-IAT),结合问卷调查法,考察了312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偏差行为状况,探索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困惑对偏差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偏差行为在不同身份认同类型上的表现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内农外农、内城外城、内城外农、内农外城;身份认同不一致者比身份认同一致者的偏差行为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 内隐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损耗对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亚洲 黄晓云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7-103,共7页
为探究自我损耗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在实验1中特选取60名某高校免费师范生进行IAT内隐联想测评实验,设计2(无损耗、低损耗)×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在实验2中选取50名某高校免费师范生进行外显教师职业认同测量。... 为探究自我损耗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在实验1中特选取60名某高校免费师范生进行IAT内隐联想测评实验,设计2(无损耗、低损耗)×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在实验2中选取50名某高校免费师范生进行外显教师职业认同测量。结果表明,在实验1中:(1)以反应时为指标,自我损耗与相容任务类型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1,53)=5.08,p<0.05,η^(2)=0.60];在无损耗的条件下,相容任务与不相容任务之间差异显著,被试对相容任务的反应更快[F(1,53)=9.41,p<0.01];在损耗条件下没有差异,正确率的模式和反应时相同;(2)师范生的内隐职业认同能被自我调节能量所影响;(3)实验结果支持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理论。在实验2中,不同损耗状态下教师外显职业认同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职业意志维度上差异显著,损耗状态下个体的教师职业意志更低[t(48)=2.4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联想测验 自我损耗 内隐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