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高景利 李晓岚 +5 位作者 赵宏艳 闫秀纵 马宇杰 梁静涛 张建军 魏泽林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两组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h和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5例患者进行了两种体位的胸部CT比较。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FiO2减少,RR减慢,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Raw均显著增加,ARDSexp组VT明显高于同时间点ARDSp组;而动脉血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无明显变化;ARDSp组与ARDSexp组同时间点比较,PaO2/FiO2显著增加;ARDSp组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有效率为65%,ARDSexp组为6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部CT显示俯卧位后原背侧渗出性改变有所改善,原腹侧正常肺组织出现渗出性改变。结论无论是ARDSp组还是ARDSexp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ARDS患者早期支持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机械通气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力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肺内源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内源性/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解立新 刘又宁 +4 位作者 赵晓巍 郝凤英 曹璐 刘庆峰 范保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观察在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模型犬呼吸力学、血气交换和外周血中炎性介质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杂种犬 12只 ,随机分为肺内源性ARDS模型组和肺外源性ARDS模型组 ,每组 6只。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形成肺外源... 目的 观察在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模型犬呼吸力学、血气交换和外周血中炎性介质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杂种犬 12只 ,随机分为肺内源性ARDS模型组和肺外源性ARDS模型组 ,每组 6只。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形成肺外源性ARDS动物模型 ,应用十六烷磺基丁二酸钠盐气管内吸入形成肺内源性ARDS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ARDS模型犬动脉血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力和外周血中炎性介质 (TNF α、IL 1β、IL 6及IL 10 )的变化。结果 肺损伤后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明显降低 ,外周血中炎性介质水平均明显升高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改善氧合指数和抑制炎性介质释放的效果在肺内源性ARDS犬不如肺外源性ARDS犬。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肺外源性ARD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对肺内源性ARDS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通气 肺疾病 内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动物模型 呼吸力学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白承气汤灌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奕颖 毛峥嵘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0-901,共2页
目的观察宣白承气汤灌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肺外源性ARDS机械通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并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宣... 目的观察宣白承气汤灌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肺外源性ARDS机械通气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并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宣白承气汤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酸碱度(p H)、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以及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 Lat)、呼气末正压(PEEP)、吸氧浓度(Fi O2)、肺顺应性(CL)变化,并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28天病死率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p H、Pa O2、Pa CO2以及Ppeak、Pp Lat、PEEP、Fi O2、CL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较之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28天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预后更佳。结论宣白承气汤灌肠能够有效改善肺外源性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助于降低28天病死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白承气汤 灌肠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丁琦 黄建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88-2689,共2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大量肺泡萎陷,使萎陷肺泡复张,并保持开放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肺复张(RM)作为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能重新开放可复张的萎陷肺泡,使ARDS患者功能残气量增加,纠正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大量肺泡萎陷,使萎陷肺泡复张,并保持开放状态,是非常必要的[1]。肺复张(RM)作为治疗ARDS的重要措施,能重新开放可复张的萎陷肺泡,使ARDS患者功能残气量增加,纠正肺通气/血流(V/Q)比例失衡,改善氧合,提高肺顺应性[2]。Gattinoni等[3]发现,因重症肺炎与腹部疾病导致的ARDS,在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时有显著差异,首次提出了肺内源性ARDS(ARDSp)和肺外源性(ARDSexp)的概念。本研究在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基础上,观察压力控制法(PCV)法 RM 对 ARDSp 和ARDSexp 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为临床 ARDS 患者应用 PCV 法 RM 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流动力学 肺内源 肺复张 患者 ARDS 肺泡萎陷 病理生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玉叶 高占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2期10-13,共4页
急性肺损伤(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散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ALI... 急性肺损伤(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散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ALI的最终严重阶段被定义为ARDS,致死率可高达50%[1]。自1967年Ash-baugh等[2]报道ARDS 以来,国内外对其发病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胞因子 相关 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进行低氧血症 肺内 上皮细胞损伤 A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超声B线积分对肺源性及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梅 于亮 韩卫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及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差异,评估肺超声B线积分对ARDS血管外肺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ARDSp患者及24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第3天,监测两组患者血... 目的探讨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及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差异,评估肺超声B线积分对ARDS血管外肺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ARDSp患者及24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第3天,监测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water index,ELWI)和肺超声B线积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诊第10天,监测两组病情未缓解患者ELWI和肺超声B线积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确诊第3天,两组ELWI和肺超声B线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RDSp组ELWI和肺超声B线积分高于ARDSexp组。确诊第10天,两组病情未缓解患者ELWI和肺超声B线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3天,两组ELWI和肺超声B线积分均呈正相关(r=0.655,r=0.504)。确诊10天,两组病情未缓解患者ELWI和肺超声B线积分也呈正相关(r=0.942,r=0.746)。结论两种不同类型ARDS早期肺水程度不同,肺超声B线积分对肺源性ARDS及非肺源性ARDS血管外肺水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肺超声B线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春姿 席修明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坏死胰腺炎 全身严重感染 常见病因 胃内容物误吸 重症肺炎 外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承气汤联合肺复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毛峥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4-975,共2页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肺复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9月收入本院重症监护室(ICU)的47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取肺复张及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大承气汤灌...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肺复张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9月收入本院重症监护室(ICU)的47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取肺复张及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大承气汤灌肠,每日2次,疗程3—5天;对照组23例,仅采取肺复张及西医常规治疗。于治疗后24h、48h和72h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PaO2/Fi05)、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结束后观察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48h和72h的Cstat、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plat、Ppeak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EEP于治疗后72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承气汤灌肠可改善肺外源性ARDS患者Cstat、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大承气汤 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肺保护通气方式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肾上腺髓质素的影响
9
作者 解立新 刘又宁 +4 位作者 赵晓巍 陈良安 黄丽杰 郝峰英 曹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条件下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肺不同部位(肺上区肺尖叶、肺下区腹侧肺心叶和肺下区背侧肺膈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肾上腺髓质素(ADM)的作用,以评价不同体位肺... 目的观察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条件下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肺不同部位(肺上区肺尖叶、肺下区腹侧肺心叶和肺下区背侧肺膈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肾上腺髓质素(ADM)的作用,以评价不同体位肺保护通气方式对肺内/外源性ARDS(ARDSp/ARDSexp)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ARDSp仰卧位通气组、俯卧位通气组以及ARDSexp仰卧位通气组、俯卧位通气组,每组6只。静脉注射油酸制备ARDSexp动物模型;气管内注入十六烷磺基丁二酸钠盐制备ARDSp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不同卧位条件下小潮气量+PEEP对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和肺不同部位BALF中ADM的变化。结果肺损伤后ARDS犬氧合指数明显下降;ARDSp模型犬肺尖叶和肺心叶BALF中ADM水平明显高于ARDSexp模型;俯卧位条件下肺保护性通气对ARDS模型犬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明显,ADM释放受到抑制。结论ARDSexp和ARDSp对肺不同部位ADM释放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俯卧位+小潮气量+PEEP通气模式对ARDSexp和ARDSp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通气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肾上腺髓质素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通气 通气方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不同体位 肺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庆杰 李连弟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6期23-24,共2页
目的对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的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临床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86例,根据原发性、继发性分为两组:肺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p组)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 目的对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的肺内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临床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86例,根据原发性、继发性分为两组:肺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p组)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ARDSexp组)。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气指标、平均上呼吸机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30 s内PIP(气道峰压)、Pp1at(气道平台压)、Pm(平均气道压)均有明显提高(P<0.05);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后30 s,5 min,15 min,30 min ARDSp组和ARDSexp组肺Crs(肺顺应性)均明显增加,两组比较,ARDSexp组增加更显著(P<0.05)。复张后10 min,30 min,1 h,2 h两组的Sa O2,Pa O2,Pa O2/Fi02均增高(P<0.05),两组比较ARDSexp组增高更显著(P<0.05);Pa CO2复张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应用肺保护性策略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肺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通气策略 肺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腹腔高压患者益气解毒通腑汤保留灌肠对血气、呼吸、腹压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逯珍花 梁波涛 +2 位作者 吴佳 李瑞林 陈红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腹腔高压患者益气解毒通腑汤保留灌肠对血气、呼吸、腹压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入住的外源性ARDS伴腹腔高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腹腔高压患者益气解毒通腑汤保留灌肠对血气、呼吸、腹压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入住的外源性ARDS伴腹腔高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解毒通腑汤高位保留灌肠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氧合指数(OxygenationIndex,PO_(2)/FiO_(2))、气道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气道阻力压(Airway resistance pressure,PRaw)、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Pplat)、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腹压变化,观察患者中医证候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肠结便秘、脘腹胀痛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O_(2)、PCO_(2)、PO_(2)/Fi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_(2)和PO_(2)/FiO_(2)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PCO_(2)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IP、PRaw、Pplat、PE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腹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肠结便秘、脘腹胀痛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腹腔感染、应激性溃疡、肠麻痹、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16.67%、6.67%,低于对照组26.67%、46.67%、43.33%、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外源性ARDS伴腹腔高压患者给予益气解毒通腑汤保留灌肠,可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呼吸、腹压及胃肠功能,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腹腔高压 益气解毒通腑汤 保留灌肠 血气 呼吸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策略治疗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茂琴 张舟 +5 位作者 李松梅 史载祥 许继元 卢飞 李琳 王惠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肺复张策略(RM)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ARDSp16例,ARDSexp21例,在非肌肉松弛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CPAP压力升至30cmH2O(1cmH2O=0... 目的对比研究肺复张策略(RM)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ARDSp16例,ARDSexp21例,在非肌肉松弛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CPAP压力升至30cmH2O(1cmH2O=0.098kPa),屏气时间维持30s,然后在5~10s内将CPAP水平下调至治疗前的呼吸支持条件。结果肺复张后与复张前比较,两组心率变化在RM过程中差异无显著性,两组RM后2min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中心静脉压仅在RM后30s明显增高(P均<0.05),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在30s均明显增加(P均<0.05);两组动态肺顺应性RM后30s均明显下降(P均<0.05),ARDSexp组RM后5、15和30min较复张前均明显增加(P均<0.05)。ARDSp组RM后10、30min和1h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ARD-Sexp组RM后10min、30min、1h、2h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以肺间质水肿为主要改变的ARDSexp对RM的反应要比以肺实变为主要改变的ARDSp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内源 外源 肺复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介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1
13
作者 解立新 刘又宁 +3 位作者 赵晓巍 陈良安 郝凤英 曹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 观察在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以及外周血和肺不同部位 (肺上区、肺下区腹侧和肺下区背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炎性介质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杂种犬 2 4只 ,随机分为肺内源性 ARDS(... 目的 观察在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以及外周血和肺不同部位 (肺上区、肺下区腹侧和肺下区背侧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炎性介质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杂种犬 2 4只 ,随机分为肺内源性 ARDS(ARDSp)实验组、ARDSp 对照组、肺外源性 ARDS(ARDSexp)实验组和 ARDSexp对照组 ,每组 6只。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形成 ARDSexp模型 ,应用十六烷磺基丁二酸钠盐气管内吸入形成 ARDSp模型。实验组肺损伤后进行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 8ml/ kg,呼气末正压(PEEP) 10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对照组则继续进行大潮气量通气。动态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条件下 ARDS模型犬外周血和肺不同部位 (如肺尖叶、肺心叶和肺膈叶 ) BAL F中的炎性介质 ,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6 )的变化。结果 肺损伤后 ARDS模型犬氧合指数均显著恶化 ,外周血中炎性介质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ARDSp模型犬肺尖叶和心叶 BAL F中炎性介质水平明显高于 ARDSexp模型犬 (P均 <0 .0 5 )。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后 ,实验组犬氧合指数有不同程度改善 ,炎性介质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 ARDSp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不如 ARDSexp实验组。结论  ARDSexp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保护通气 介质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介质的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穆恩 张小娟 马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兔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介质的表达。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为肺内源性ARDS(ARDSp)组和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每组12只。稀盐酸气管内滴入法制作ARDSp动物模型...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兔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介质的表达。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为肺内源性ARDS(ARDSp)组和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每组12只。稀盐酸气管内滴入法制作ARDSp动物模型,静脉注射油酸法制作ARDSexp模型。测定基础状态和注药后静脉血及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结果:两组动物均在注药后3 h内达到ARDS诊断指标;损伤后两组动物血清及BALF炎性介质水平均有增高,ARDSp组动物以BALF中炎性介质表达为主,ARDSexp组动物以血清炎性介质表达为主。结论:由不同原因引起的ARDS由于其发病机制和损伤部位不同,其炎性介质表达和病理改变是不同的,ARDSp的炎性介质表达以BALF为主,病理改变以肺泡水肿、炎细胞浸润为主;ARDSexp的炎性介质表达以血清为主,病理改变以肺间质水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介质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肺复张法治疗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利 席修明 朱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复张法(RM)治疗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氧合、呼吸力学参数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53例ARDS患者,依其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n=25)和肺外源性ARDS组(n=28)。采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40cmH2O,40s完... 目的探讨应用肺复张法(RM)治疗肺内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氧合、呼吸力学参数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53例ARDS患者,依其病因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n=25)和肺外源性ARDS组(n=28)。采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40cmH2O,40s完成肺复张法。分别观察2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和预后指标,比较2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RM第1,2天后2h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RM前,但2组间氧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呼吸力学改变及预后指标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RM可以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RM对肺内源性ARDS和肺外源性ARDS患者氧合、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和预后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8浓度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少宇 熊立红 +2 位作者 李宛霞 熊申生 李国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比较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不同时间外周血清中TNF-α和IL-8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ARDSp和ARDSexp患者各15例,测定其诊断成立后第1、3、5、7天外周血中TNF-α、IL-8的浓度。结... 目的比较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不同时间外周血清中TNF-α和IL-8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ARDSp和ARDSexp患者各15例,测定其诊断成立后第1、3、5、7天外周血中TNF-α、IL-8的浓度。结果ARDSexp组患者外周血中TNF-α的浓度在第1天即显著增高,与ARD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后迅速下降,第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8的浓度在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最高,与ARD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ARDSp组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8的浓度从第1天至第7天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和波动幅度不大,第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8浓度的变化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或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志华 李峰 +3 位作者 曹亮 祁峰 顾维立 景炳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的差异。方法:选取ARDS患者87例,根据病因分为肺内源性(47例)及肺外源性(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记录2组... 目的:比较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的差异。方法:选取ARDS患者87例,根据病因分为肺内源性(47例)及肺外源性(40例),行脉搏轮廓曲线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记录2组患者置管即刻各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记录置管后12、24、36、48、60、72 h及7 d的EVLWI及PVPI,比较其在2组间的差异。选取置管时EVLWI和PVPI值绘制ROC曲线。结果:1置管0 h肺内源性ARDS的EVLWI和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EVLWI与PVPI(r=0.833,P<0.01)、EVLWI与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r=0.251,P<0.05)、EVLWI与中心静脉压(CVP)(r=0.228,P<0.05)显著相关,EVLWI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脏指数(CI)、血管外阻力(SVRI)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PVPI与EVLWI(r=0.833,P<0.01)、PVPI与GEDVI(r=-0.236,P<0.05)显著相关。3在ARDS的前48 h,肺内源性及肺外源性的EVLWI与PVPI有统计学差异,到72 h和7 d时,2组无统计学差异。4EVLWI:曲线下面积(AUC)0.703,截断点为9.18,其诊断敏感性53.2%,特异性82.5%;PVPI:AUC 0.722,截断点为1.2,其诊断敏感性85.1%,特异性50.0%。结论:ARDS初期,肺内源性的EVLWI、PVPI较肺外源性的高。EVLWI和PVPI在诊断不同病因所致ARDS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外肺水指数 肺毛细血管渗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黄鹤 李雨 田昭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0例ARDS患者,按ARDS病因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0例ARDS患者,按ARDS病因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 h,4 h和6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胸肺顺应性(Cst)以及气道阻力(Raw),并采用澳大利亚USCOM监护仪进行连续心功能监测。结果:通气2 h时,ARDSexp组Pa O2/Fi O2即较通气前显著升高,4 h达峰值;且ARDSexp组通气3 h内Pa O2/Fi O2较其他时间点及ARDSp组显著增高,其余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和ARDSexp组通气4 h时Pa O2/Fi O2均较相应仰卧位显著增高。ARDSp组通气4 h时Raw较通气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结论:无论是ARDSp组还是ARDSexp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显著改善氧合等指标,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影响很小,是患者早期支持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瞿金龙 李文放 林兆奋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早期治疗肺外源性A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间同一治疗组收治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在15~20分之间,氧合指数(PaO2/FiO2)在100~200 mm Hg之间的肺外源性急...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早期治疗肺外源性A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间同一治疗组收治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在15~20分之间,氧合指数(PaO2/FiO2)在100~200 mm Hg之间的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5例,16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为CBP组;19例未予CBP治疗,为对照组。CBP组: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置换液流速1.5 L/h,透析液流速1.5 L/h,血流速度100~200 mL/min,治疗时间为72 h,统计学分析患者血液净化干预72 h NICO和PICCO相关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CBP组死亡率为6.3%,对照组死亡率为36.8%(P<0.05)。CBP组的肺毛细血管血流量(PCBF)、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钟CO2排出量(VCO2)、肺泡通气量(MValv)、平均气道压(Pm)、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呼吸浅快指数(RSBI)、死腔通气/潮气量(Vd/Vt)、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PVPI)及PaO2/FiO2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2 h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Apm)、心排指数(CI)及中心静脉压(CVP)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肺外源性ARDS治疗中,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以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同时减少PCBF、EVLW,改善肺的顺应性,增加肺泡通气量,从而改善氧合指数,改善预后,且不会影响心功能和循环稳定,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连续血液净化 血管外肺水 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V曲线为导向的肺复张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喆 温德良 +1 位作者 熊旭明 金秋根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36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以压力-容积(P-V)曲线为导向的肺复张(RM)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犬24只,随机分为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和肺内源性ARDS(ARDSp)组,每组12只,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 目的探讨以压力-容积(P-V)曲线为导向的肺复张(RM)策略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犬24只,随机分为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和肺内源性ARDS(ARDSp)组,每组12只,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酸灌肺复制ARDSp模型,再随机各分为两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和LPVS联合以P-V曲线为导向的RM(LPVS+RM)进行机械通气。RM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上限为高位转折点(UIP),呼气末正压(PEEP)为低位转折点(LIP)+2 cm H2O,维持时间60 s。观察两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介质水平;实验结束取肺组织行病理评分,比较各组肺损伤评分。结果与LVPS组相比,LPVS+RM组肺损伤评分明显减少,BALF中炎症介质上升幅度明显降低,且ARDSexp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ARDSp组(P<0.05)。结论对于不同原因ARDS,以P-V曲线为导向的RM均具有减轻肺损伤的作用,且对ARDSexp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RD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肺保护通气策略 压力-容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