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有机碳对外源氮添加的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嵘 常瑞英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2-1020,共9页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元素化学计量平衡调控作用,氮输入的增加将会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对氮添加的响应主要集中在植被碳库,对土壤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元素化学计量平衡调控作用,氮输入的增加将会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对氮添加的响应主要集中在植被碳库,对土壤碳库研究较少,且研究结论争议较大,尤其对其响应机制缺少系统梳理。该文作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生态系统类型、土壤碳变化的检测方法、土壤深度,以及土壤稳定性碳和易变碳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当前研究土壤碳汇增量(每克氮输入所增加的碳)差异的重要原因。氮添加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机制可能包括3个方面:1)氮添加增加了凋落物输入,促进了碳积累;2)氮添加减少土壤碳输出,尤其是抑制了稳定性碳的分解;3)促进土壤腐殖质及稳定性碳的形成。此外,该文结合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需加强对深层土壤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淋溶及吸附,以及不同土壤碳组分对氮添加的响应研究,并通过改进检测方法减少氮添加条件下碳储量的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氮添加 易变碳 稳定性碳 土壤固碳 化学计量平衡
原文传递
氮添加对芦苇根系分泌及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春宇 吴佳鹏 +5 位作者 张雨欣 赵逸昳 张晗 李璇 赵梦宇 孟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99-5107,共9页
为探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氮输入对植物根系分泌物释放及土壤硝化过程的影响,采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土壤和幼苗进行加富培养实验,对根系分泌物释放、硝化速率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形态含氮营养物质添加对芦苇湿... 为探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氮输入对植物根系分泌物释放及土壤硝化过程的影响,采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土壤和幼苗进行加富培养实验,对根系分泌物释放、硝化速率及相关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形态含氮营养物质添加对芦苇湿地土壤的理化因子具有不同影响,其中NH_(4)Cl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NH_(4)^(+)-N含量的促进作用最显著,KNO_(3)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NO_(3)^(-)-N含量,而芦苇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和总氮的促进作用较强.在根际区和非根际区,氨氧化速率(V_a)平均值分别为(5.16±1.37)和(3.62±0.80)μmol/(kg·d),与NH_(4)^(+)-N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V_(n))平均值为(6.01±1.42)和(4.45±1.08)μmol/(kg·d),与土壤NO_(3)^(-)-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SOC和TN与V_(a)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要与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为氨氧化过程提供反应底物有关.其中,氮平衡指数在有机氮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余组可间接证明有机质对矿化过程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外源氮均能促进芦苇根系对总酸、总糖和氨基酸的分泌,其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69.75±31.83),(116.72±21.76)和(9.52±3.31)μg/(g·d),而对酚类和类黄酮却表现出显著抑制或无明显作用.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与V_(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能归因于酚类物质对氨氧化细菌的选择性抑制.而氨基酸与V_(a)和V_(n)均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可为硝化细菌代谢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硝化过程的进行.总体上,营养物质添加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为硝化细菌提供了适合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营养物质添加能刺激芦苇根系分泌物的释放,使土壤中的营养及活性物质含量增加,促进硝化过程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土壤硝化作用 外源氮添加 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添加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潘飞飞 唐蛟 +3 位作者 张伟豪 陈碧华 王广印 李新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8-1376,共9页
研究外源氮(N)添加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量的影响。选取4个不同种植年限(0年、2年、13年和21年)的设施菜田土壤,分别设置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进行为期36天的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和外源氮添加处理下的... 研究外源氮(N)添加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量的影响。选取4个不同种植年限(0年、2年、13年和21年)的设施菜田土壤,分别设置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进行为期36天的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和外源氮添加处理下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并计算其最大固铵量。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分别是:(1)CK,不添加任何氮肥,为对照;(2)CF,常规施氮,添加尿素态N 374 mg kg^(-1)干土;(3)RCF,减量施氮(减N 46%,添加尿素态N 200 mg kg^(-1)干土);(4)RCF+OM,减量施氮配施有机氮(添加尿素态N 150 mg kg^(-1)干土并以鸡粪形式添加有机态氮50 mg kg^(-1)干土)。结果显示:随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本底固定态铵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最大固铵量却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种植年限下,各施肥处理在培养过程中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总体表现为CK<RCF+OM<RCF<CF,说明施肥可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但其增幅大小受施肥量的多少和施肥种类影响,其中CF处理土壤固铵量为最大(98.61 mg kg^(-1)),显著高于RCF和RCF+OM处理,而RCF处理的土壤固铵量(84.76 mg kg^(-1))又高于RCF+OM处理(77.34 mg kg^(-1))。设施菜田增施氮肥可提高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且化肥较有机肥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氮添加 种植年限 设施菜田 固定态铵 最大固铵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