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多参量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谈国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0,共4页
以贵州水城矿区为研究对象,从模型、软件、机制及装备等方面建设了复杂矿井适用的瓦斯突出灾害预警系统,从防突措施缺陷和客观危险性两大方面囊括了20多项突出危险预警指标,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多参量、准确预警和及时发布。现场... 以贵州水城矿区为研究对象,从模型、软件、机制及装备等方面建设了复杂矿井适用的瓦斯突出灾害预警系统,从防突措施缺陷和客观危险性两大方面囊括了20多项突出危险预警指标,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多参量、准确预警和及时发布。现场应用表明,预警系统可以准确评价、预警复杂矿井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应用效果明显,为科学预防瓦斯突出灾害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矿区 煤与瓦斯突出 多参量预警 规范化 过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多参量智能化监测分析及预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史志红 巩思园 +1 位作者 曹远威 贺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5,共8页
针对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成因复杂、预警监测单一造成的预警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冲击地压智能化预警平台,对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现状及监测预警效能进行分析。在智慧矿山理念背景下,以“应力场-能量震动场-变形场”为监测预警框架,从引发... 针对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成因复杂、预警监测单一造成的预警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冲击地压智能化预警平台,对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现状及监测预警效能进行分析。在智慧矿山理念背景下,以“应力场-能量震动场-变形场”为监测预警框架,从引发冲击地压的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以应力、震动波、钻屑量和地音值为参量的多参量监测预警方法,结合参量分析技术对冲击地压发生前各监测数据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全面评价,为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预警与科学及时解危提供依据。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多参量监测预警方法的综合预警能力及准确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预警系统,为矿井安全开采和智能化矿井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显现机理 智能监测 多参量预警 综合预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向斜冲击多参量监测预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忠义 曹延福 +6 位作者 杨成成 胡强强 赵银盆 赵广辉 牛一凡 王振宇 张谦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2年第1期9-11,共3页
向斜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对回采工作有诸多影响,如果在回采过程中不注重探测监控并加以防护,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等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基于亭南煤矿307工作面震源CT、矿压、应力等多参量监测数据,对工作面在向斜回采阶段监测结果进行了研究... 向斜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对回采工作有诸多影响,如果在回采过程中不注重探测监控并加以防护,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等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基于亭南煤矿307工作面震源CT、矿压、应力等多参量监测数据,对工作面在向斜回采阶段监测结果进行了研究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由2次CT探测结果可知南玉子向斜经过的危险区大部分处于轻度危险状态,小部分处于中度及以上危险状态,且由于南玉子向斜的位置关系,危险区都偏向于回风顺槽一边。通过对工作面两侧采区巷道应力进行对比分析,两侧顺槽应力值在4~7 MPa,回风顺槽侧与运输顺槽侧测点采动应力数值相互对比无明显差异性规律,回风顺槽侧与运输顺槽侧测点非采动应力数值相互对比亦无明显差异性规律。这说明南玉子向斜对307工作面巷道矿压影响不显著。对307工作面支架压力分析,在靠近靠近向斜附近的支架压力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是平均工作阻力在21~30 MPa,从工作面矿压监测来看,向斜影响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向斜构造 矿压 支承应力 CT监测 多参量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量冲击地压综合预警技术在强冲特厚煤层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飞 李彦斌 +4 位作者 林明阳 郭敏杰 屈英 王娟娟 陈娜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针对华亭煤矿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冲击地压显现类型及各项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特点,提出了适合强冲特厚煤层的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利用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分析出冲击地压显现前的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冲击地压... 针对华亭煤矿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冲击地压显现类型及各项冲击地压监测系统特点,提出了适合强冲特厚煤层的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利用多参量综合预警技术分析出冲击地压显现前的监测数据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冲击地压显现前兆的特点,为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及提前卸压解危提高科学依据,有效降低了冲击地压灾害影响,确保职工安全及矿井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多参量监测体系 多参量综合预警体系 预测预报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矿压工作面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段文超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1年第7期29-32,共4页
为了解决深井开采期间强矿压显现带来的安全隐患,以跃进煤矿25110采煤工作面这一千米埋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得知其安全隐患的主要诱发因素为顶板周期性破断,分别从工作阻力参量、微震参量、电磁辐射参量3个角度对顶板周期... 为了解决深井开采期间强矿压显现带来的安全隐患,以跃进煤矿25110采煤工作面这一千米埋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得知其安全隐患的主要诱发因素为顶板周期性破断,分别从工作阻力参量、微震参量、电磁辐射参量3个角度对顶板周期性破断所带来的参量值变化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这些参量值均能从某一角度反应出顶板周期破断时参量的显著变化情况。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技术的配合应用能够更加全面地对25110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周期来压进行实时监测,以防因某一参量失效而导致严重矿压显现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周期来压 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掘进巷道围岩压力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被引量:16
6
作者 孟庆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共4页
针对现有煤矿掘进工作面围岩压力监测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监测、预警能力弱等问题,采用无线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种煤矿掘进巷道围岩压力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技术原理、数据传输方式、功能模块设计及预警流程。应用表明,... 针对现有煤矿掘进工作面围岩压力监测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监测、预警能力弱等问题,采用无线传感器技术,设计了一种煤矿掘进巷道围岩压力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技术原理、数据传输方式、功能模块设计及预警流程。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掘进巷道顶板离层、应力和声发射参数的实时监测,其多参量综合预警流程有效提高了预警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掘进巷道 围岩压力监测 无线传感器 多参量综合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反演技术和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平台在防冲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田兆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4期40-42,共3页
冲击矿压的发生与煤岩体内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确定工作面附近的应力状态是防冲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震动波 CT 技术原理和冲击矿压预测准则,然后对3306工作面进行了波速反演和冲击危险区划分。通过后续较高能量震动的分布情况,证实... 冲击矿压的发生与煤岩体内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确定工作面附近的应力状态是防冲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震动波 CT 技术原理和冲击矿压预测准则,然后对3306工作面进行了波速反演和冲击危险区划分。通过后续较高能量震动的分布情况,证实了采用震动波 CT 反演确定应力集中和划定冲击危险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平台集成了微震、应力在线、钻屑法等多种监测手段,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指标预警到多参量综合分析预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CT 反演 波速异常 多参量综合预警、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吉尔特矿区厚硬顶板采场宽煤柱失稳防治研究
8
作者 高敬勇 刘涛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年第7期5-7,10,共4页
本文以呼吉尔特矿区门克庆煤矿3102工作面留设120m宽煤柱为案例,介绍了工作面覆岩破断、失稳机理及诱发矿震类型与过程;采空区覆岩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应力场演化与能量聚集特征;分析煤层开采矿震时空分布、冲击显现特征及其与覆岩运动、... 本文以呼吉尔特矿区门克庆煤矿3102工作面留设120m宽煤柱为案例,介绍了工作面覆岩破断、失稳机理及诱发矿震类型与过程;采空区覆岩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应力场演化与能量聚集特征;分析煤层开采矿震时空分布、冲击显现特征及其与覆岩运动、开采强度等的关系,揭示煤层开采冲击主控因素与诱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厚硬顶板 宽煤柱失稳 多参量预警 安全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rly warning of rock mass instability based on multi-field coupling analysis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被引量:13
9
作者 Zhou-quan LUO Wei WANG +1 位作者 Ya-guang QIN Jun XI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285-1293,共9页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that rock mass instability warnings are caused by a lack of deep consideration of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disaster formation, early warning signs of rock mass instability were de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that rock mass instability warnings are caused by a lack of deep consideration of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disaster formation, early warning signs of rock mass instability were detected and multi-field coupling was analyzed. A multi-field coupling model of a damaged rock mass was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eismic activity parameters and rock mass stability was analyzed, and a multi-parameter early warning index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solution program was compiled. Based on the D-S data fusion theory,an early warning model of rock mass instability combining multi-field coupling analysis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was constructed. Taking an underground mine stope as an object, the multi-field coupling model and its solution program were used to analyze min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The seismic field data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multi-field coupling analysis. The early warning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instability of stope rock mass,and the early warning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a real-world scen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instability microseis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D-S evidence fusion multi-parameter early warning damage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