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堆柄锈菌侵染不同抗性玉米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于凯 马青 +1 位作者 黄飞燕 王晓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抗感玉米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为今后筛选不同类型抗病自交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曲利苯蓝透明染色法,以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南方锈病致病菌—多堆柄锈菌在不同抗性材料上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 [目的]了解不同抗感玉米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为今后筛选不同类型抗病自交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曲利苯蓝透明染色法,以4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南方锈病致病菌—多堆柄锈菌在不同抗性材料上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结果]多堆柄锈菌侵入和定殖可以分为5个阶段:孢子萌发与芽管形成、附着胞形成、侵入细胞、胞内吸器产生、菌丝在细胞间扩展。在不同抗性的玉米材料上,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差别不明显,但侵入后病菌在不同抗性材料内的发育进程和发育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在抗病玉米材料上,病菌初生菌丝、吸器母细胞、次生菌丝的形成时间推迟,胞内吸器少,菌丝分枝少,菌丝生长缓慢。[结论]这些抗性特征与田间表现出的细胞过敏性坏死、叶片上夏孢子堆少的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互作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多堆柄锈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阮义理 胡务义 何万娥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2-85,共4页
根据症状和夏孢子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将浙江省淳安县等地近年来流行的玉米锈病鉴定为由多堆柄锈菌 (PucciniapolysoraUnderw)引起的玉米多堆锈病。该菌夏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 6℃ ;夏孢子发芽还必须有水滴和空气。有自然光时夏孢子... 根据症状和夏孢子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将浙江省淳安县等地近年来流行的玉米锈病鉴定为由多堆柄锈菌 (PucciniapolysoraUnderw)引起的玉米多堆锈病。该菌夏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 6℃ ;夏孢子发芽还必须有水滴和空气。有自然光时夏孢子发芽率最高 ,其次为黑色和蓝色光 ,而黄、红、绿色光发芽最少。在适宜条件下 ,夏孢子经 7h发芽率达最高。夏孢子存活期 ,在 - 15℃时不到 5d ,12~ 2 0℃时鲜病叶为 10d ,风干病为 15~ 30d。喷雾毛笔刷、手指涂孢子悬浮液和手指擦干孢子粉 4种接种方法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均相似。玉米苗期到乳熟期接种的发病率可达 98%~ 1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多堆柄锈菌 生物学特性 接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多堆柄锈菌的初侵染源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阮义理 胡务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锈病 玉米 多堆柄锈菌 初侵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堆柄锈菌侵染玉米的细胞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江凯 段灿星 +2 位作者 武小菲 杨知还 王晓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7-883,共7页
为明确玉米对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侵染后病理反应的细胞学特征,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了玉米自交系与多堆柄锈菌互作中二者的细胞变化过程。多堆柄锈菌对玉米的侵染主要以直接穿透叶片表皮侵入为主,少量可从气孔和细胞间... 为明确玉米对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侵染后病理反应的细胞学特征,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了玉米自交系与多堆柄锈菌互作中二者的细胞变化过程。多堆柄锈菌对玉米的侵染主要以直接穿透叶片表皮侵入为主,少量可从气孔和细胞间隙侵入。接种后,病菌夏孢子在感病自交系叶片上快速并大量萌发,在叶表生长蔓延并侵入表皮组织细胞,7 d后形成夏孢子堆;在抗病自交系上,病菌萌发、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少量入侵的病菌也由于寄主细胞死亡而导致菌丝和夏孢子干瘪死亡。侵染早期在感病寄主细胞间隙出现菌丝并穿透细胞壁,在胞内产生分枝菌丝,此时寄主细胞结构正常;随着菌丝进一步扩展,叶绿体等结构发生紊乱,被侵染细胞逐渐死亡。在抗病自交系上,接菌24 h后寄主即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侵入位点与周围细胞快速坏死,抑制菌丝生长蔓延;叶绿体中清晰可见深色颗粒状物质;72 h后细胞壁外侧产生大量致密的深色结晶体,应为与抗病反应相关的酚类物质。表明抗多堆柄锈菌的玉米材料可能存在2种抗病途径,即寄主与病菌互作中由分子识别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病菌侵入后的系统防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堆柄锈菌 互作 细胞学
原文传递
多堆柄锈菌孢子数量与病情以及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华 张克瑜 +3 位作者 李磊福 张书铭 骆勇 马占鸿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2-369,共8页
为了解空气中引起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多堆柄锈菌孢子数量与田间病情的关系以及气象因素对孢子和病情的影响,于2017年6~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监测空气中多堆柄锈菌的孢子动态,并调查病情和记录气象数据,分别利用Pearson和Spear... 为了解空气中引起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多堆柄锈菌孢子数量与田间病情的关系以及气象因素对孢子和病情的影响,于2017年6~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监测空气中多堆柄锈菌的孢子动态,并调查病情和记录气象数据,分别利用Pearson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孢子数量与病情以及气象因素与孢子数量和病情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病害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调查日期内(8月5~26日),孢子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孢子的空间分布和扩散方向与风向基本一致。8 d前和3 d前的孢子数量均与病情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和0.755。孢子浓度与温度(≥27℃)、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8d前的气象因素能够显著影响田间病情的发生。建立了玉米南方锈病病害预测模型:Y=70.938+0.009 SC-2.180 MT(其中Y表示的是病情指数,SC表示孢子数量,MT表示日平均气温,R^2为0.716),为病情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孢子 病情指数 气象因素 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ISSR-PCR对山东玉米多堆柄锈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其初侵染菌源的推测 被引量:9
6
作者 鄢洪海 王琰 +3 位作者 张茹琴 夏淑春 王志奎 宋希云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利用11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4–2016年间采自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海南等5省的60个玉米多堆柄锈菌菌株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山东的玉米多堆柄锈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百分率(P)达96.34%,与江苏、浙... 利用11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4–2016年间采自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海南等5省的60个玉米多堆柄锈菌菌株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山东的玉米多堆柄锈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百分率(P)达96.34%,与江苏、浙江、河南锈菌种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遗传距离相对较近,其中与江苏的群体遗传相似系数最高(GS=0.7829),遗传距离最近(GD=0.2447),而与分离自海南的锈菌种群相似性最低(GS=0.0148),遗传距离最远(GD=4.2999)。在相似性系数0.74水平上,供试60个菌株被划为3个群和多个亚群组,各群和亚群间表现出较明显的年度与地理分布上的差异。2015年采集的菌株之间G_(st)值为0.8694,2015与2016年采集的菌株群体间的Gst值为0.4562,说明病菌的遗传变异不仅表现在地域上,也体现在年度间。基于ISSR标记分析,作者认为发生在山东省的玉米南方锈病其初侵染菌源不是来自我国周年发生玉米南方锈病的海南省,而最有可能来自同样能越冬的菲律宾或我国台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多堆柄锈菌 山东群体 遗传多样性 ISSR
原文传递
多堆柄锈菌潜育期侵染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克瑜 李磊福 +2 位作者 谷医林 孙秋玉 马占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2-839,共8页
为快速及时诊断并定量监测玉米内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潜育期的侵染量,根据多堆柄锈菌的ITS序列和玉米Actin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多堆柄锈菌特异性引物PpoF/PpoR和TaqMan探针PpoP以及玉米特异性引物ZmF/ZmR和TaqMan探针ZmP,对引物... 为快速及时诊断并定量监测玉米内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潜育期的侵染量,根据多堆柄锈菌的ITS序列和玉米Actin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多堆柄锈菌特异性引物PpoF/PpoR和TaqMan探针PpoP以及玉米特异性引物ZmF/ZmR和TaqMan探针ZmP,对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测定,并用这2对引物和探针建立多堆柄锈菌潜育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定量监测接种后玉米叶片中多堆柄锈菌DNA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堆柄锈菌和玉米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各自靶标片段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10^(-3) ng/μL和10^(-2) ng/μL;在接种后24 h,利用所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即可在玉米叶片中检测到多堆柄锈菌,且潜育期内多堆柄锈菌的侵染量随时间呈指数增长。表明所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可用于多堆柄锈菌潜育期侵染量的定量检测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潜育期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学
原文传递
玉米南方锈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飞 巩梦豪 +7 位作者 李好海 徐永伟 肖继斌 张玉阳 苌嘉鑫 袁虹霞 李洪连 施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综述了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SCR)的发生分布、病原特征、病原遗传结构、玉米抗病基因、防控措施方面的综合进展,分析了目前SCR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应重视建立和优化综合防控体系,注重挖掘抗病基因、开发快速检测工... 综述了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SCR)的发生分布、病原特征、病原遗传结构、玉米抗病基因、防控措施方面的综合进展,分析了目前SCR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应重视建立和优化综合防控体系,注重挖掘抗病基因、开发快速检测工具和筛选高效农药,以期为SCR的有效防治提供指导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抗病基因 多堆柄锈菌 病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5
9
作者 郭云燕 陈茂功 +6 位作者 孙素丽 武小菲 江凯 朱振东 李洪杰 何月秋 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523-4533,共11页
【目的】针对近年频繁暴发的玉米南方锈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菌的遗传相似性,为研究该病害流行与发生规律和抗病育种提供信息。【方法】利用18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1和2012年采集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目的】针对近年频繁暴发的玉米南方锈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菌的遗传相似性,为研究该病害流行与发生规律和抗病育种提供信息。【方法】利用18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1和2012年采集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菌株进行扩增,分析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特征。【结果】在相似系数0.81水平上,72个菌株被划为2群5亚群10组,亚群间表现出年度与地域的一定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株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揭示山东与安徽、福建与浙江群体分别具有相对较高的相似性,而海南群体与其它群体遗传距离最远;不同地区病菌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遗传相关性较低。【结论】引起中国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多堆柄锈菌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初步证明,各地病菌无法在当地完成周年侵染循环;海南三亚冬季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不是中国其它地区病害的初侵染源,广东和广西等华南地区的玉米锈病也不是黄淮夏玉米区病害的初侵染源,中国大陆地区和海南岛的玉米南方锈病的初侵染源可能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其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温度范围测定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雪 丁小兰 +1 位作者 何增磊 马占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147,150,共4页
玉米南方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也随之扩大。对于该病害发病温度范围的测定有助于病害发生范围的区划和病害预... 玉米南方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也随之扩大。对于该病害发病温度范围的测定有助于病害发生范围的区划和病害预防工作的进行。试验将多堆柄锈菌接种到供试玉米材料‘郑单958’上,置于不同温度下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并观察发病情况,从而确定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温度范围以及发病最适温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温度范围为15~31℃,最适温度范围为2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发病温度范围 发病最适温度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和巢式PCR技术的玉米南方锈病早期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红霞 孙华 +3 位作者 郭宁 刘树森 张海剑 石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6-1695,共10页
【目的】建立巢式PCR方法,快速检测处于病害潜育期的玉米叶片内的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为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多堆柄锈菌ITS区序列,在其变异区设计3条多堆柄锈菌特异性... 【目的】建立巢式PCR方法,快速检测处于病害潜育期的玉米叶片内的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为玉米南方锈病(southern corn rust)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多堆柄锈菌ITS区序列,在其变异区设计3条多堆柄锈菌特异性检测引物NX471-F、NX255-F和NX255-R,建立以NX471-F与真菌ITS区通用引物ITS4为外侧引物,NX255-F/NX255-R为内侧引物的巢式PCR。采用20μL扩增体系:Ex Taq DNA聚合酶(5 U·μL~(-1))0.15μL、10×Ex Taq Buffer(Mg~(2+)plus)2μL,d NTP Mixture(各2.5 mmol·L~(-1))1.6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1))各0.3μL,DNA 1μL,14.65μL ddH_2O。扩增程序:利用外侧引物NX471-F/ITS4进行第一步PCR扩增,95℃预变性7 min;95℃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45 s,30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将扩增后的产物稀释20倍,取1μL用作第二步PCR的扩增模板,然后以内侧引物NX255-F/NX255-R进行第二步PCR扩增,95℃预变性7 min;95℃变性30 s,66℃退火30 s,72℃延伸26 s,30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同时选用内侧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扩增体系同巢式PCR,扩增程序除循环数为38,其余程序同巢式PCR的第二步PCR检测。在此条件下对多堆柄锈菌、高粱柄锈菌(Puccinia sorghi)、青杨叶锈病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和7种玉米常见病原菌进行特异性检测,对不同梯度多堆柄锈菌基因组DNA和3种人工接种病叶进行灵敏度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体系仅在检测多堆柄锈菌时,产生了255 bp的目的条带,其他菌株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巢式PCR检测体系对多堆柄锈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 fg·μL~(-1),是常规PCR检测体系灵敏度的500倍。当1 g人工接种病叶含500—2.5×10~4个多堆柄锈菌夏孢子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0和85.71%,巢式PCR可检测出的夏孢子个数最少为1 000个;当1 g人工接种病叶中含1—7个夏孢子堆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76.19%和100%,常规PCR可检测出的夏孢子堆个数最少为2个,巢式PCR可检测出1个及以上夏孢子堆;当1 g人工接种病叶中含1—7个侵染点时,常规PCR和巢式PCR检出阳性率分别14.29%和66.67%,检测出的侵染点个数最少分别为6个和3个。【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以NX471-F/ITS4为外侧引物,NX255-F/NX255-R为内侧引物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可快速、高效、准确检测玉米叶片中潜伏期的多堆柄锈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常规PCR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锈病夏孢子空中分布动态与田间发病的关系
12
作者 张兴法 胡务义 姜承炳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02年第1期26-26,3,共2页
南方型玉米锈病是以多堆柄锈菌夏孢子侵染玉米造成的,在玉米发病之前,空中已有夏孢子存在。因此,空中夏孢子活动与分布的状况与田间玉米锈病的发生及流行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锈病 分布动态 夏孢子 发病高峰 多堆柄锈菌 发病关系 空中 密切相关 春玉米 秋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与秋玉米锈病发生关系的探讨
13
作者 余樟平 姜玉红 +2 位作者 张爱忠 方必胜 淳安县秋玉米锈病综合治理课题组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秋玉米是我县的主要旱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近年来,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秋玉米南方型锈病大面积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经调查,该病对秋玉米造成损失一般都在30%以上。
关键词 玉米锈病 秋玉米 栽培条件 播种期 玉米南方型锈病 玉米多堆柄锈菌 种植方式 完熟期 种植密度 病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瑞平 周联东 +7 位作者 马朝阳 王文洁 王蕊 孙佩 张培风 殷春渊 刘经纬 王长青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引起的真菌性气传病害,一旦发生,极难防治,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玉米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的危害情况、流行的影响因素、病原菌检测方法和致病机制、防治方...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引起的真菌性气传病害,一旦发生,极难防治,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玉米产量和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的危害情况、流行的影响因素、病原菌检测方法和致病机制、防治方法,以及玉米抗南方锈病的机制、遗传基础和种质资源等,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流行因素 遗传基础 种质改良 防治
原文传递
玉米南方锈病鉴别寄主筛选及其在病菌致病型研究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磊福 孙秋玉 +5 位作者 吕娟娟 张克瑜 高建孟 董佳玉 孙志强 马占鸿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616,共10页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暴发性和气传性的大区流行性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病害流行主要是由病原菌毒性优势小种所致,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玉米南方锈菌生理小种的研究,给该病害的预...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暴发性和气传性的大区流行性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病害流行主要是由病原菌毒性优势小种所致,但我国目前尚缺乏玉米南方锈菌生理小种的研究,给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带来许多困难。本研究在温室对采自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菌的分离物在含已知抗性基因的自交系及骨干自交系上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根据基于生物间遗传学方法计算的不同玉米自交系毒力频率,筛选出具有鉴别能力的‘CML470’、‘齐319’、‘F939’、‘W2D’、‘P138’、‘昌-470’、‘X178’和‘黄早四’8个自交系,构建了一套玉米南方锈菌鉴别寄主谱,并对我国玉米南方锈菌致病型进行了研究,共发现14种致病型,其中1号致病型(只能侵染黄早四)的频率最高,为0.58,其在2016年和2017年均被发现,且分布区域广,在海南,广西,广东,山东等7个省份均存在,是目前我国玉米南方锈菌的主要流行致病型,由此确定为我国玉米南方锈菌的一个新的生理小种,命名为南中1号生理小种(NZ1),这也是我国内地第一个正式命名的玉米南方锈菌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堆柄锈菌 鉴别寄主谱 毒力频率 致病型 生理小种
原文传递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16
《农民文摘》 2024年第9期40-41,共2页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由多堆柄锈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在南方玉米周年种植区越冬,夏季随气流和风雨由南向北以夏孢子长距离传播,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严重时也可侵染苞叶和雄穗。最适发病温度为24℃~28℃,且田间相对湿度高时流行迅速。
关键词 夏孢子 真菌病害 雄穗 玉米南方锈病 多堆柄锈菌 田间相对湿度 种植区 技术指导意见
原文传递
玉米南方型锈病夏孢子的侵染时期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郑明祥 胡务义 +2 位作者 阮义理 张爱忠 汪诗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玉米南方型锈病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是浙江省20世纪以来发生较重的玉米病害[1-2],了解和掌握该病夏孢子的侵染时期,是最终控制其流行的关键所在.笔者采用夏孢子定点空中捕捉、不同恒温条件夏孢子发芽、玉米不同... 玉米南方型锈病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是浙江省20世纪以来发生较重的玉米病害[1-2],了解和掌握该病夏孢子的侵染时期,是最终控制其流行的关键所在.笔者采用夏孢子定点空中捕捉、不同恒温条件夏孢子发芽、玉米不同生育期感病性及田间病情消长动态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玉米南方型锈病的主要侵染期以及病情与温度、夏孢子数量、玉米感病生育期的吻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型锈病 侵染时期 孢子 生育期 感病性 多堆柄锈菌 捕捉 浙江 数量
原文传递
玉米南方型锈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务义 郑明祥 +4 位作者 阮义理 潘飞云 余北疆 余英凤 何万娥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年第12期9-12,共4页
采用田间调查和试验的方法,着重研究了玉米南方型锈病病菌多堆柄锈菌夏孢子发芽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感病性和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并探讨了控制该病为害的主要技术途径。
关键词 玉米南方型锈病 多堆柄锈菌 发病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