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须化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修复犬股骨髁缺损
1
作者 周朝玺 崔旭 +5 位作者 敖国昆 许韬韬 翁杰 肖占文 张兴栋 张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329,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经晶须化处理的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内部微观结构得到一定改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目的:进一步观察晶须化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修复犬股骨髁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占位法制备贯通性良好的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经晶须化处理的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内部微观结构得到一定改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目的:进一步观察晶须化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修复犬股骨髁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占位法制备贯通性良好的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经水热处理法完成材料的晶须化。取15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在双侧股骨外侧髁用电钻制造一直径10 mm、深度10 mm的圆柱状包容性骨缺损,右侧置入晶须化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作为实验组;左侧置入未经过晶须化处理的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作为对照组。置入后第2,4,8,12周分别进行骨缺损区X射线及双能X射线检查。结果与结论:1X射线: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骨缺损与正常骨质周围的界面逐渐模糊、消失,12周时两组骨缺损界面已完全融合,对照组材料部分溶解,实验组材料随着时间增长未见明显溶解,两组不同时间点的X射线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双能X射线: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骨密度逐渐增加,但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晶须化磷酸钙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具有良好修复股骨髁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陶瓷制品 骨密度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磷酸钙 晶须化 骨缺损 多孔支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建民 林昌健 +1 位作者 冯祖德 田昭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98-703,共6页
在医用合金Ti6A14V基底上研究了电流密度、阴极电位和电解液温度等实验条件对磷酸钙生物陶瓷电沉积层的组成、结构和表面形貌等特性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感耦等离子体原子... 在医用合金Ti6A14V基底上研究了电流密度、阴极电位和电解液温度等实验条件对磷酸钙生物陶瓷电沉积层的组成、结构和表面形貌等特性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对磷酸钙陶瓷沉积层进行了表征.依据各种用酸钙盐的热力学性质,采用低温城液后处理的方法将前驱体转化为均匀单一的多孔状纯羟基历灰石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陶瓷 磷酸钙陶瓷 电沉积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体外黏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涛 田卫东 +2 位作者 陈希哲 李声伟 廖运茂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诱导培养后在多孔双相磷酸钙(biphasiccalciumphosphate,BCP)陶瓷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方法SD大鼠MSCs经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后,与多孔BCP陶瓷支架及普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陶瓷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比较MSCs在两种材料支架表面的黏附数量和形态;同时以0.5、1.0、2.0、3.0和4.0×106/ml浓度细胞悬液接种于多孔BCP支架材料,检测适宜的接种浓度及单位体积支架材料可黏附MSCs数量。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行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大鼠MSCs黏附于多孔BCP陶瓷上的细胞数(88.00±6.58)明显高于HA陶瓷组(39.00±3.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接种浓度为2.0×106/ml时,单位体积的陶瓷支架材料最多可黏附MSCs数量为1.28×107个/cm3,为细胞适宜接种浓度。结论大鼠MSCs在体外经矿化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细胞浓度为2.0×106/ml时与多孔BCP陶瓷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黏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磷酸钙多孔陶瓷的制备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舒 周彩楼 +1 位作者 李金有 葛志平 《陶瓷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以羟基磷灰石为原料 ,壳聚糖微球为成孔剂 ,明胶为分散剂 ,采用注浆法制备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结体相组成、微观结构、孔径和孔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 :起始粉末粒径为 2 60nm的试样 ,在 10... 以羟基磷灰石为原料 ,壳聚糖微球为成孔剂 ,明胶为分散剂 ,采用注浆法制备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烧结体相组成、微观结构、孔径和孔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 :起始粉末粒径为 2 60nm的试样 ,在 10 0 0℃~1180℃范围内烧结 ,可获得不同 β -TCP/HA比的双相多孔陶瓷。与单相 β -TCP陶瓷相比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磷酸钙 多孔陶瓷 制备 壳聚糖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双相磷酸钙生物陶瓷支架的Micro-CT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江 汪爱媛 +5 位作者 孙明学 卢世璧 赵斌 许文静 田杰谟 董利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体外用MicroCT(Microcomputedtomography)图像对仿生双相磷酸钙生物陶瓷支架的三维结构进行计算机重建和评价。[方法]犬股骨头的松质骨样本行MicroCT扫描,提取图像信息;三维凝胶叠层成型法制备出具有仿骨小梁结构的双相磷酸钙仿... [目的]体外用MicroCT(Microcomputedtomography)图像对仿生双相磷酸钙生物陶瓷支架的三维结构进行计算机重建和评价。[方法]犬股骨头的松质骨样本行MicroCT扫描,提取图像信息;三维凝胶叠层成型法制备出具有仿骨小梁结构的双相磷酸钙仿生生物陶瓷支架。随后用MicroCT对支架扫描,以三维结构参数对支架和松质骨样本作三维评价和比较。三维参数包括骨体积分数(BoneVolumeFraction,BVF,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onesurface/bonevolumeratio,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number,Tb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spacing,TbSp)、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ModelIndex,SMl)和各向异性程度(degreeofanisoropy,DA)。[结果]与犬股骨头松质骨样本相比,用本方法制备出的BCP支架具有相似的三维空间结构,二者的BV/TV、TbTh、TbN无显著差别(P>0.05)。小梁结构呈板状模型。[结论]本研究制备的BCP多孔支架的小梁具有一定的取向性,力学强度和良好的适于血管长入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支架 磷酸钙 CT评价 生物 双相 仿生 股骨头松质骨 三维空间结构 计算机重建 骨小梁结构 ratio Model Index 三维结构 CT扫描 图像信息 结构参数 体积分数 三维参数 结构模型 各向异性 多孔支架 力学强度 BCP 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磷酸钙生物陶瓷粉的制备及表面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为中 尹光福 +2 位作者 周大利 尤阳立军 曹开阔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630-632,共3页
以化学沉淀法合成了双相磷酸钙(BCP)生物陶瓷粉末,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用丙交酯对BCP粉体进行表面接枝改性。通过X衍射分析(XRD)、化学分析、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观测、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粉体特性进行了... 以化学沉淀法合成了双相磷酸钙(BCP)生物陶瓷粉末,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用丙交酯对BCP粉体进行表面接枝改性。通过X衍射分析(XRD)、化学分析、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观测、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粉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合成的BCP粉体双相晶型结构良好,HA/β-TCP比例为5.5∶4.5,Ca/P=1.54,中位径D_(50)为1.5μm,颗粒近似球形,一次颗粒粒径0.5~0.8μm BCP表面改性后粉体表面形貌变为不规则且包覆片层状晶片,丙交酯通过开环聚合接枝在无机粉体表面的羟基基团上(通过化学键合形成羧酸钙等基团)成为低聚聚乳酸,粉体表面有机基团接枝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磷酸钙 生物陶瓷 表面改性 表面接枝 丙交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双相磷酸钙生物陶瓷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亚东 杨为中 +1 位作者 易勇 张虎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制备纳米级双相磷酸钙(BCP)生物陶瓷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以(CH3 O)3 P 和 Ca(NO3)2&#183;4H2 O为主要原料,通过钙 XRD、SEM、TEM等检测方法,探索煅烧温度及原料初始 Ca /P 比对产物组成以及粉体粒径的影响。煅烧温度对... 制备纳米级双相磷酸钙(BCP)生物陶瓷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以(CH3 O)3 P 和 Ca(NO3)2&#183;4H2 O为主要原料,通过钙 XRD、SEM、TEM等检测方法,探索煅烧温度及原料初始 Ca /P 比对产物组成以及粉体粒径的影响。煅烧温度对产物钙磷比、颗粒尺寸均有一定影响,调节反应物初始 Ca /P 可控制产物两相组成比例,进而调节产物生物活性、降解速度等特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为50~100纳米、粒径和组成可控的双相磷酸钙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磷酸钙 溶胶-凝胶法 纳米 钙磷比 生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膜一双相多孔生物活性陶瓷复合肌内植入的生物力学和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聪 汪建新 +7 位作者 卢冰 姚一民 冯怀志 姜小川 邓光平 刘磊 衡代忠 张兴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考察自体骨膜吸附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肌内植入的生物力学和成骨活性 ,为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自体骨膜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植入 2 1只狗的肌内 ,与未包裹骨膜的同样材料... 目的 :考察自体骨膜吸附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肌内植入的生物力学和成骨活性 ,为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自体骨膜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植入 2 1只狗的肌内 ,与未包裹骨膜的同样材料肌内植入和骨内植入作对照 ,进行生物力学测定、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发现实验组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其程度虽不如骨内植入者 ,但远高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试样 ,3月和 6月时已接近或达到正常骨水平 ;X线衍射结果 ,实验组TCP的峰值下降明显快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组 ,6月时X线转靶谱图和红外光谱图已接近正常骨的谱图。组织学观察也证实实验组试样的成骨速度和质量显著高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试样。结论 :活体骨膜可为多孔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 ,激活和提高材料的成骨活性 ,有利于骨诱导和新骨形成 ,促进骨的修复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陶瓷 骨膜 生物活性 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粉末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晓鸿 王志宏 王齐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粉末的合成杨晓鸿,王志宏,王齐祖(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兰州730000)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主要是指Ca/P=1.67的羟基磷灰石Ca10(OH)2(PO4)6(简写为HAP)和Ca/P=1.50... 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粉末的合成杨晓鸿,王志宏,王齐祖(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兰州730000)磷酸钙基生物活性陶瓷主要是指Ca/P=1.67的羟基磷灰石Ca10(OH)2(PO4)6(简写为HAP)和Ca/P=1.50的β-磷酸三钙β-Ca3(P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陶瓷粉末 生物活性陶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多孔生物陶瓷的降解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昕 方芳 闫玉华 《国外建材科技》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磷酸钙多孔生物陶瓷的研究现状,详尽阐述了磷酸钙多孔陶瓷降解机理,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磷酸钙 降解机理 多孔生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磷酸钙陶瓷生物活性的途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开利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7年第2期57-61,共5页
生物陶瓷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磷酸钙(Cacium phosphate,CaP)类材料与人体天然骨的无机成分相似、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能力,
关键词 磷酸钙陶瓷 生物活性 PHOSPHATE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生物陶瓷 无机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生物活性陶瓷治疗骨缺损(附40例临床应用报告)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聪 姚一民 +2 位作者 冯怀志 卢冰 张兴栋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 :用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骨缺损。方法 :4 0例因Brodie脓肿、结核、肿瘤、外伤和先天畸形引起的骨缺损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 ,用块状或颗粒多孔HA/TCP陶瓷修复替代于骨缺损处。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临床症... 目的 :用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骨缺损。方法 :4 0例因Brodie脓肿、结核、肿瘤、外伤和先天畸形引起的骨缺损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后 ,用块状或颗粒多孔HA/TCP陶瓷修复替代于骨缺损处。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功能恢复良好。随访X片见陶瓷与骨愈合好 ,无松动移位 ,骨皮质连续性好 ,病变无复发。结果 :多孔HA/TCP双相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治疗 骨缺损 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双相磷酸钙骨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思宇 颜廷亭 +2 位作者 徐静静 谌强国 陈庆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3-1658,共6页
以碳酸钙(CaCO3)和磷酸(H3PO4)为原料,用湿法合成了双相磷酸钙陶瓷粉体,再采用激光成型技术处理聚氨酯泡沫载体,通过有机泡沫浸渍法合成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 以碳酸钙(CaCO3)和磷酸(H3PO4)为原料,用湿法合成了双相磷酸钙陶瓷粉体,再采用激光成型技术处理聚氨酯泡沫载体,通过有机泡沫浸渍法合成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粉体为双相磷酸钙粉体,包含β-TCP和HAP两相,其中β-TCP为主相,其质量比占86.7%;制得的多孔支架为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孔隙率为90%以上,抗压强度为0.12 MPa,多孔支架具有规则直通孔与不规则三维通孔相结合的孔洞结构,直通孔孔径范围为1.0~1.3 mm,三维通孔孔径范围为200~700μm,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对多孔材料的孔径要求;双相磷酸钙粉体和双相磷酸钙生物支架均表现为无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磷酸钙陶瓷 多孔材料 有机泡沫浸渍法 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出成型结合造孔剂法制备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胜雷 何福坡 叶建东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1-1177,共7页
针对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难以平衡力学性能与孔隙率和孔连通性的关系问题,采用结合挤出成型法和造孔剂法制备了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材料的抗压强度... 针对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难以平衡力学性能与孔隙率和孔连通性的关系问题,采用结合挤出成型法和造孔剂法制备了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评价了细胞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物相为纯相的β相磷酸三钙;挤出形成的直通宏孔规则排列,孔径约为400μm;在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直通宏孔孔壁上随机分布着横向连通孔,这些横向连通孔将相邻的直通宏孔贯通起来,形成三维连通的孔结构;单纯直通孔和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孔隙率分别为60%和70%,抗压强度(平行于直通宏孔方向)分别为20和5MPa。细胞学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能力,三维连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比单纯直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具有更强的细胞增殖能力,但成骨分化能力低于单纯直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因此,结合挤出成型法和造孔剂法是1种制备具有三维连通、高抗压强度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陶瓷材料 多孔陶瓷 生物陶瓷 磷酸钙 挤出成型 造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小英 吴俊宏 +6 位作者 梁有为 黄家玲 李志鹏 叶宏轩 王辉 叶明政 罗铨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本文着重阐述了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水热法和天然骨煅烧法、有机泡沫浸渍法、气体发泡法、加入成孔剂法等重要的生产方法,以及对多孔磷酸钙生物陶瓷的分类方法与研究意义。
关键词 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 多孔磷酸钙 人体骨骼 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磷灰石-硅灰石(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薛明 冯丹歌 +2 位作者 李光大 杨为中 周大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8-712,共5页
0引言多孔磷灰石.硅灰石(apatite—wollastonite glass ceramic,AW-GC)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透导性和一定的可降解性,近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倍受重视。理想的骨组织修复和支架材料应具备三维立体多孔结构.... 0引言多孔磷灰石.硅灰石(apatite—wollastonite glass ceramic,AW-GC)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骨透导性和一定的可降解性,近年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倍受重视。理想的骨组织修复和支架材料应具备三维立体多孔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细胞粘附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营养和氧气进入及代谢产物排出,也有利于血管和神经长入。此外,多孔结构与组织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使植入材料承受更复杂的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泡沫浸渍 多孔 磷灰石-硅灰石 生物活性 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的制备及体外活性和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林开利 常江 汪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2-698,共7页
以聚乙二醇为造孔剂,制备了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应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制得孔连通性好、气孔率53.7%-73.6%、抗压强度4.9-48.5MPa、大孔孔径200-500μm的多孔陶瓷.研究表明,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的力学强度随造孔剂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以聚乙二醇为造孔剂,制备了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应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制得孔连通性好、气孔率53.7%-73.6%、抗压强度4.9-48.5MPa、大孔孔径200-500μm的多孔陶瓷.研究表明,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的力学强度随造孔剂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气孔率则相反.应用模拟体液浸泡实验研究了多孔陶瓷的体外生物活性和降解性.研究表明,样品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天表面就全部被碳酸代羟基磷灰石层覆盖住.气孔率为63.1%的样品7天的降解率达7.14%,具有良好的降解性.研究结果显示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有望作为硬组织修复支架材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酸钙 生物陶瓷 生物活性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膜包被双相陶瓷磷酸钙修复兔尺骨缺损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飞 彭静 +3 位作者 陈龙 彭鲲 李浪 项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7006-7013,共8页
背景:研究证明骨膜在骨缺损的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大段骨缺损常常伴随骨膜的缺失。因此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组织工程骨膜修复骨缺损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通过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构建组织工程骨膜,观察... 背景:研究证明骨膜在骨缺损的修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大段骨缺损常常伴随骨膜的缺失。因此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组织工程骨膜修复骨缺损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通过外周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构建组织工程骨膜,观察其包被双相陶瓷磷酸钙支架对兔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将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SIS膜(猪小肠黏膜下层)上构建组织工程骨膜,并通过活死细胞染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情况。取30只新西兰兔构建15 mm尺骨缺损模型,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磷酸钙陶瓷组、组织工程骨膜包被磷酸钙陶瓷组分别进行相应的骨缺损修复处理。通过术后标本影像学、组织学观察对比3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SIS膜后细胞活死染色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数量逐渐增多;(2)X射线片Lane-Sandhu评分:体内实验中,术后4,8周组织工程骨膜包被磷酸钙陶瓷组X射线片Lane-Sandhu评分显著高于单纯磷酸钙陶瓷组(P<0.05),单纯磷酸钙陶瓷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3)组织学变化:术后4,8周组织工程骨膜包被磷酸钙陶瓷组骨基质形成多于单纯磷酸钙陶瓷组,基质周围有较多成骨细胞分布;(4)结果显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和SIS膜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包被双相陶瓷磷酸钙对骨缺损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双相陶瓷磷酸钙 组织工程骨膜 SIS膜 支架 骨修复 羟基磷灰石 骨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偏磷酸钙玻璃陶瓷多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岳恒 汤顺清 +3 位作者 章庆春 毛萱 成安衡 肖学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偏磷酸钙(calcium metaphosphate,CMP)玻璃陶瓷的多孔性能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钙磷比、添加剂含量和烧制温度等。通过改变添加剂含量制备不同孔隙率的CMP玻璃陶瓷,观察其成孔差异和降解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6在暨南大学... 目的:偏磷酸钙(calcium metaphosphate,CMP)玻璃陶瓷的多孔性能与许多因素相关,如钙磷比、添加剂含量和烧制温度等。通过改变添加剂含量制备不同孔隙率的CMP玻璃陶瓷,观察其成孔差异和降解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6在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测试中心完成。采用二次烧结法制备3种不同配方的CMP玻璃陶瓷,其配方的主要差异在于添加剂(由Al2O3、MgO、CaF2按3∶2∶1摩尔比例组成)的含量不同,分别为5.4%,6.0%,6.7%。用分析天平称质量,计算3种样品的吸水率、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3种样品的晶相分析,扫描电镜观察3种样品的表面形貌。计算3种样品的失质量百分比评价其降解性能。结果:①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吸水率和显气孔率增大,体积密度减少。②3种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基本无差异,结合PCPDFWIN数据库,可知3种CMP玻璃陶瓷的主晶相均为β-Ca(PO3)2晶体。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样品孔洞数目减少,孔洞直径越来越大。③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3种样品的失重百分比分别为7.7%,5.9%和3.4%。结论:通过改变添加剂的含量,可改变钙磷比相同的CMP玻璃陶瓷的多孔性能和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多孔 磷酸钙 添加剂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国威 郭远清 +4 位作者 陈涛 张奎渤 于兵 张大卫 张荣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781-4786,共6页
背景:小儿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病机制与压力负荷和炎症导致的髋关节软骨损伤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1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 背景:小儿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病机制与压力负荷和炎症导致的髋关节软骨损伤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1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改良Hulth方法制备幼年大鼠髋关节软骨损伤模型,观察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照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陶瓷。植入后4周,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病理学变化,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空白组关节软骨平滑、完整;对照组关节软骨损害明显,关节软骨表面破裂、缺损、凹凸不平,软骨四层结构不清晰;观察组关节软骨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②在相同观察时间点,观察组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均P<0.05);③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能促进幼年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双相磷酸钙陶瓷 小儿股骨头坏死症 髋关节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