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多维重建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江昆 郭建 +1 位作者 薛才广 宋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维重建(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维重建(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在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24)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MPR参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R参数与VIS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PR参数、VIS与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侵犯血管条数、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越高、输血量越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合并败血症、合并肺部感染、并发意识障碍、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升高、VIS升高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侵犯血管条数、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1、0.861、0.949。结论假腔面积占主动脉管腔面积之比、VIS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 死亡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维重建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徐轶楠 王海红 +3 位作者 底胜霞 陈雷 马燕山 焦浩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26例肛瘘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 MRI和MSCT检查。根据Parks分类...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26例肛瘘病人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 MRI和MSCT检查。根据Parks分类法对比3.0 T MRI和MSCT对肛瘘病人检查的准确率,分析两项联合对肛瘘临床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3.0 T MRI联合MSCT诊断肛瘘外口的准确率(99.03%)高于MSCT单独诊断(90.29%),联合诊断主瘘管的准确率(100.00%)高于3.0 T MRI、MSCT各自单独诊断(93.65%、91.27%)(P<0.01),联合诊断肛瘘内口、瘘管分支、脓肿与各自单独诊断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T MRI联合MSCT诊断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48%、100.00%、100.00%、100.00%。结论3.0 T MRI联合MSCT对肛瘘临床分型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3.0 T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苏天嵩 王道清 张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601-360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危险分层分为中低危组、中高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危险分层分为中低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分别为77、64、44例。统计3组一般资料,比较3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影像学表现及造影成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结果中高危组、高危组累及肺动脉、累及肺叶动脉患者占比高于中低危组(P<0.05);高危组累及肺段动脉占比高于中高危组和中低危组,中高危组高于中低危组(P<0.05)。高危组主肺动脉(PA)/胸主动脉(AO)、上腔静脉直径(SVC)、右心室短轴直径(RVD)/左心室短轴直径(LVD)高于中高危组和中低危组,中高危组高于中低危组(P<0.05)。PA/AO、SVC、RVD/LVD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PA/AO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SVC、RVD/LVD,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PA/AO(P<0.05);SVC、RVD/LVD及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高于PA/AO(P<0.05)。结论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影像学表现及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PA/AO、SVC、RVD/LVD具有明显差异,PA/AO、SVC、RVD/LVD联合对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动脉造影成像 危险分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永华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增强MRI及MSCT检查,分别采集动脉期、全肝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及数据进行分析,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76例。动态增强MRI诊断恶性病变35例,良性病变77例;MSCT诊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80例;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MSCT(P<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与MS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在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林 吕彦朋 +1 位作者 董鑫昌 狄长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230-1235,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首次接受下肢动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首次接受下肢动脉检查及治疗的286例糖尿病患者的MSCTA、DSA、CDFI影像学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诊断糖尿病伴下肢ASO的金标准,分析MSCTA、CDFI检查对糖尿病伴下肢ASO的诊断效能。结果286例糖尿病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A、CDFI扫描,共获取1449个动脉节段,包括膝上动脉1110个,膝下动脉339个。DSA检查结果显示,阴性126个,阳性1323个。在1449个动脉节段中,MSCTA检查对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腓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DFI检查(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MSCTA检查对肾下腹主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动脉的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47、0.828、0.922,0.799,P<0.01)。CDFI检查对足背动脉的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22,P<0.01)。结论与CDFI检查相比,MSCTA检查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的动脉病变长度和动脉狭窄程度,其对肾下腹主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更接近DSA检查结果,可以作为糖尿病伴下肢ASO的术前筛查和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对比研究
6
作者 魏士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57-06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 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共筛选出80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将其随机分组后,组内各自包含40例患者,分别为MSC... 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 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共筛选出80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将其随机分组后,组内各自包含40例患者,分别为MSCT检查的对照组、MRI检查的观察组,基于临床综合判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在骨折类型方面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对合并损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观察组的不同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对照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且合并损伤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对比均体现出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隐匿性骨折类型的诊断率均较MSCT高,灵敏度、特异度也更好,且更能够诊断合并损伤相关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娟 冯刚华 +1 位作者 罗善琦 李海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 分析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0... 目的 分析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CTA)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304例。根据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情况分再通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CTA和CTP的影像学特征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相关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多时相CTA联合CTP预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价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8例脱落;剩余296例患者中有85例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有早期血管再通为再通组,剩余21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早期血管再通率为28.72%。再通组发病到溶栓时间、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均短于对照组(t=5.466、9.809、6.799,P <0.05),再通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t=3.765,P <0.05),再通组黄褐色侧支循环评分(tan)高于对照组(t=6.957,P <0.05),再通组艾伯塔中风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脑血流量(CBF)和达峰时间(TTP)大于对照组(t=2.783、10.496、9.481,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n评分、CBF和TTP是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59、1.151、1.283,P <0.01);发病到溶栓时间、CBV和MTT是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保护性因素(OR=0.433、0.080、0.843,P <0.01)。ROC曲线显示:CBF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再通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tan评分、TTP、发病到溶栓时间、CBV和MTT,其中CBF值的最佳截点为≤35.54 mL/(100 mg·min),此时敏感度65.92%、特异度80.61%。结论 多时相CTA联合CTP对预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早期血管再通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血管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早期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金勇 孙宏亮 +2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 症状性 斑块成分与体积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蕾 王哲 +1 位作者 赵静 郭广春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5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的微血管侵犯情况将120例HCC患者分为侵犯组(n=54)和未侵犯组(n=66)。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MSCT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与病理...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的微血管侵犯情况将120例HCC患者分为侵犯组(n=54)和未侵犯组(n=66)。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MSCT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影像学指标间差异,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SCT诊断HCC微血管侵犯的准确度为90.83%、灵敏度为90.74%、特异度为90.91%,且MSCT诊断HCC微血管侵犯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2)。侵犯组患者肿瘤大小、边缘毛糙、存在晕征、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均高于未侵犯组患者,肿瘤有包膜、动脉期CT值均低于未侵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边缘毛糙、有包膜、存在晕征、动脉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AUC值均明显低于上述指标联合检查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对HCC微血管侵犯预测价值较高,术前可通过患者MSCT表现判断其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肝癌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斌 徐丽 赵宇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4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然后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45... 目的探讨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然后判断诊断准确率。结果45例患者中,单发病灶者28例,多发病灶者17例,病灶共68个。螺旋CT增强扫描准确率为95.59%,MRI准确率为98.53%,联合诊断准确率100.00%。2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增强扫描可观察到肿瘤边缘表现为斑点状、结节状,且增强密度与大血管密度相近。MRI检查肝脏血管瘤信号改变为平扫以T 1加权像(T 1WI)低信号为主,且少数会表现出等信号,而T 2加权像(T2WI)则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观察到病灶边缘向中央推进,瘤体完全增强为止。结论针对肝脏血管瘤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或MRI检查均具有较高准确率,而联合使用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肝脏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检测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康林 陈志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可靠性,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score syste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SACS),用于...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检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可靠性,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score syste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SACS),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方法研究2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及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冠状动脉MSCTA发现斑块的患者,比较两组斑块CT值、重构指数(RI)等指标,进而构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两组病变血管99支,可分析斑块117个,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6个,以钙化斑块为主(88.9%,32/36);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1个,以脂质斑块为主(37.0%,30/81)。两组正性重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vs.32.1%,P<0.01);负性重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vs.19.8%,P<0.01)。由RI建立SACS,所得模型为:SACS=0.003PA+2.255RI-4.22,预测准确率为76.9%(P<0.01),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15(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为脂质斑块,以正性重构为主,SAC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指导冠心病危险分层及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积分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重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辉 徐红卫 +1 位作者 吴峰 姜喜锋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2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分析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60个病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和高场强MRI检查,... 目的 分析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60个病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多层螺旋CT和高场强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2组检出率。结果 CT平扫呈高密度、等密度和低密度,经由增强扫描后,动脉期主要呈明显强化高密度表现。MRI的T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等信号和低信号,T加权成像主要表现为高信号,经由增强扫描后,动脉期主要呈明显强化高信号。CT平扫检出率(61.67%)低于高场强MRI(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χ~2=3.968,P=0.046)。CT、MRI增强扫描检出率中,动脉期(91.67%、93.33%)、门脉期(75.00%、66.67%)、延迟期(73.33%、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χ~2=1.008,P=0.315;χ~2=0.745,P=0.388)。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高场强MR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检出率,高场强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能够通过不同信号特征反应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两者若联合使用更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小肝癌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杜紫雷 李建莉 +1 位作者 崔红凯 邵瑞玲 《癌症进展》 2020年第8期795-798,814,共5页
目的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患者,依据病理学诊断的微血管侵犯结果分为侵犯组和非侵犯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检查。肝细胞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 目的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患者,依据病理学诊断的微血管侵犯结果分为侵犯组和非侵犯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检查。肝细胞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SCT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微血管侵犯42例,非微血管侵犯48例,微血管侵犯率为46.67%(42/90)。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侵犯组(n=42)和非侵犯组(n=48)。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动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直径、Edmondson Steiner分级、肿瘤边缘情况、肿瘤包膜情况、晕征情况、门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诊断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690、0.603、0.667、0.853,四者联合的AUC最高为0.900,优于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毛糙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细胞肝癌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汝平 吕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应用 64螺旋CT SPIRAL 冠状动脉检查 MDCT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血管 CT技术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智翔 崔博 +1 位作者 李天云 解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0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与Gd-D...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0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与Gd-DTPA增强MRI对肿瘤残余、复发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06例患者术前有146个病灶,其中43个病灶存在肿瘤残余,MSCT诊断肿瘤残余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0%、81.40%、88.35%,低于Gd-DTPA增强MRI的95.89%、95.35%、9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个病灶存在肿瘤复发,MSCT诊断肿瘤复发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36%、80.56%、90.91%,低于Gd-DTPA增强MRI的97.26%、97.22%、9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HC患者TACE后肿瘤残余、复发的诊断中,Gd-DTPA增强MRI优于M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钆喷替酸葡甲胺 增强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介入治疗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翟焕阁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4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MSCTA检查,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多角度观察患者肺部病灶供血...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4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MSCTA检查,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多角度观察患者肺部病灶供血动脉的解剖细节,之后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评估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MSCTA与DSA所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状态基本一致,符合率高达100%,且术前所行MSCTA重建,根据其显示图像均易找到病灶的供血动脉。结论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应用MSCTA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指导,降低治疗难度,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介入治疗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华 杨保亲 陶俞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门静脉成像(MSCTP)对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肛肠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EGV患者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门静脉成像(MSCTP)对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肛肠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EG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P对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的EGV的诊断价值及对EGV分级与分型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内镜检查结果显示,130例患者中,合并EGV患者为91例,未合并EGV患者为39例。MSCTP诊断EGV的灵敏度为93.42%,特异度为87.18%,准确度为91.54%,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03],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00,P<0.05)。MSCTP对EGV分级、分型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65、0.806,P<0.05)。结论MSCTP对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EGV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EGV分级与分型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EGV的分级、分型及临床疗效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门静脉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博 许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MRI...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MRI对原发性颅脑肿瘤的诊断效能;比较MSCT、MRI对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颅脑肿瘤的诊断准确度;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颅脑肿瘤的MSCT、MRI特征。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60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中,阳性52例,阴性8例。MRI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P<0.05)。52例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中,脑星形胶质瘤23例,脑膜瘤14例,室管膜肿瘤9例,髓母细胞瘤6例,MRI对脑星形胶质瘤的诊断准确度高于MSCT(P<0.05)。MSCT、MRI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诊断均可表现出典型性影像学特征。结论相较于MSCT,MRI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可及时明确不同类型原发性颅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为后续治疗提供更为良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颅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钮敏 马喆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MSCT检查,并根据其扫描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流220 mA,30例)、低剂量组(管电流20 mA,30例)、超低剂量组(管电流10 mA,30例)。比较不同剂量组图像合格率、图像质量与图像噪声评分,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超低剂量组总合格率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P<0.05);正常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超低剂量组的总合格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剂量、低剂量、超低剂量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逐渐降低,水平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软组织窗噪声与骨窗噪声均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针对儿童副鼻窦检查,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辐射剂量也下降,图像噪声随之升高,图像评分会随之逐渐降低,低剂量的MSCT成像质量与正常剂量MSCT相仿,而超低剂量的MSCT则会对疾病诊断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低剂量MSCT检查更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副鼻窦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低剂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
20
作者 黄飞扬 商雪林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收治的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骨折分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图像清晰度、诊断结果,分析X线检查及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结果 MSCT联合三维重建图像的整体清晰度优于X线检查,且图像清晰度的总优良率高于X线检查(P<0.05)。4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骨折分型结果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8例,诊出率为86.36%;X线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0例,诊出率为68.18%;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确诊患者有37例,诊出率为84.09%。X线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66.67%、81.81%、88.89%、83.33%、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89.47%、84.85%、85.71%、84.21%、92.68%、90.24%,Kappa值分别为0.492、0.611、0.640、0.500、0.453、0.389;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测诊断胫骨平台骨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敏感度分别为83.33%、100.00%、100.00%、100.00%、66.67%、66.67%,特异度分别为92.11%、96.97%、97.14%、89.47%、97.56%、95.12%,Kappa值分别为0.662、0.941、0.933、0.699、0.642、0.532。结论 与X线检查比较,MSCT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用于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敏感度高,与手术骨折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更好,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 X线检查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