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向网络自适应多平衡点控制
1
作者 秦补枝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5-378,500,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控制策略,使得有向网络能够达到多个平衡点,同时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耦合强度仅根据局部信息进行自适应调整。将网络中需要达到同一个平衡点的节点划为一个小组,发现当某个小组中存在根节点时,则对根节点增加反馈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控制策略,使得有向网络能够达到多个平衡点,同时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耦合强度仅根据局部信息进行自适应调整。将网络中需要达到同一个平衡点的节点划为一个小组,发现当某个小组中存在根节点时,则对根节点增加反馈控制器;当某个小组中没有根节点时,则从该组中随机选择一个节点增加反馈控制器,网络就能达到需要的多个平衡点。通过构建李亚普诺夫函数,给出了多平衡点稳定的条件。在网络单个节点的动力学函数为混沌的洛伦兹系统时,证实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网络 多平衡点 局部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多平衡点正切换系统有限区间稳定与镇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志 张宪福 王玉振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3-440,共8页
在切换事件中,外界环境的干扰或者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多平衡点现象.此时,多平衡点切换系统模型比传统的切换系统模型更适合描述此类事件.因此本文研究离散多平衡点正切换线性系统在有限时间区间上的稳定性与镇定性.第1,给出离散... 在切换事件中,外界环境的干扰或者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多平衡点现象.此时,多平衡点切换系统模型比传统的切换系统模型更适合描述此类事件.因此本文研究离散多平衡点正切换线性系统在有限时间区间上的稳定性与镇定性.第1,给出离散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为正的充要条件.第2,提出离散多平衡点正切换线性系统在有限时间区间上稳定的概念.第3,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以及合理分配系统的驻留时间与切换次数,针对部分子系统不稳定的离散多平衡点正切换线性系统,建立所考虑的自治系统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条件.第4,给出非自治多平衡点正切换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最后,仿真例子验证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切换线性系统 多平衡点 不稳定子系统 有限时间稳定 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稳定区域的估计 被引量:7
3
作者 郭荣伟 王玉振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9-41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稳定区域的估计问题,并得到了估计该类系统稳定区域的新结果.利用分量最终界法,不仅得到了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路径下稳定区域的估计,而且得到了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在停留时间不小于其最小... 本文研究了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稳定区域的估计问题,并得到了估计该类系统稳定区域的新结果.利用分量最终界法,不仅得到了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路径下稳定区域的估计,而且得到了多平衡点线性切换系统在停留时间不小于其最小停留时间的任意切换路径下稳定区域的估计.与现有的结果相比,新得到的稳定区域的估计更加精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估计的保守性.最后,数值实例的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衡点切换系统 区域稳定分析 稳定区域 分量最终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锅炉中间点焓值多平衡点现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锐锋 刘鑫屏 王铁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0,共6页
分析直流锅炉工质-能量平衡特性,特别是其中间点焓值特性,是建立其有效数学模型和优化控制系统的基础。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是否投入自动,会导致直流锅炉的工质-能量平衡特性出现重大差异。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投入自动后,中间点焓值在小范围... 分析直流锅炉工质-能量平衡特性,特别是其中间点焓值特性,是建立其有效数学模型和优化控制系统的基础。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是否投入自动,会导致直流锅炉的工质-能量平衡特性出现重大差异。过热汽温控制系统投入自动后,中间点焓值在小范围内变化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调节减温水流量,维持锅炉水煤比整体恒定,将此现象描述为中间点焓值的多平衡点现象。对2台超超临界机组的设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水煤比一定时中间点焓值会在设计值的-4%^+3%之间变化。针对此现象,在DCS逻辑中对中间点焓值设定值进行补偿,是提高直流锅炉控制品质的有效措施,也可以为直流锅炉建模和优化控制系统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锅炉 中间焓值 多平衡点 机理分析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衡点二维线性时不变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及镇定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礼营 方盈盈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9-604,共6页
研究含不稳定子系统的多平衡点二维线性时不变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性问题.首先,在每一子系统仅有唯一焦点或中心、不同子系统的平衡点互异的情形下,确定含所有子系统平衡点的唯一特定区域,据此给出系统区域稳定的概念;然后,基于区域... 研究含不稳定子系统的多平衡点二维线性时不变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性问题.首先,在每一子系统仅有唯一焦点或中心、不同子系统的平衡点互异的情形下,确定含所有子系统平衡点的唯一特定区域,据此给出系统区域稳定的概念;然后,基于区域稳定的定义,利用解析法得到系统全局区域渐近稳定的简单判据,并设计了全局区域渐近镇定控制器及其算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算例表明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系统 区域稳定 区域镇定 多平衡点 算法
原文传递
多平衡点切换系统可脉冲控制研究
6
作者 刘后浩 冯伟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5-51,共7页
考察了较为一般形式的多平衡点切换系统的可脉冲控制问题.在系统解存在唯一且所有子系统只含一个公共平衡点的前提下,运用系统的区域稳定性可以等价于系统解的最终有界性方法,得到了可脉冲控制区域稳定和区域吸引的结论,同时还得到脉冲... 考察了较为一般形式的多平衡点切换系统的可脉冲控制问题.在系统解存在唯一且所有子系统只含一个公共平衡点的前提下,运用系统的区域稳定性可以等价于系统解的最终有界性方法,得到了可脉冲控制区域稳定和区域吸引的结论,同时还得到脉冲控制的具体算法.最后给出了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衡点切换系统 可脉冲控制 区域稳定 区域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衡点二维切换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极点配置
7
作者 朱礼营 邱剑彬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1-1049,共19页
本文研究多平衡点二维切换线性时不变(LTI)系统极点配置问题.对每一子系统都含有唯一平衡点情形,首先给出了该类多平衡点切换系统可任意切换路径极点配置的一个充要条件.然后,用一个数值算例表明:即使将二维闭环切换LTI系统的所有子系... 本文研究多平衡点二维切换线性时不变(LTI)系统极点配置问题.对每一子系统都含有唯一平衡点情形,首先给出了该类多平衡点切换系统可任意切换路径极点配置的一个充要条件.然后,用一个数值算例表明:即使将二维闭环切换LTI系统的所有子系统的全部极点都配置到左复半平面内的两个相同位置,也不能保证该类切换系统在任意切换路径下都稳定.其次,对所有子系统具有单(唯一共同)平衡点和多平衡点情形,分别给出该类切换系统可任意切换路径和任意拟周期/周期切换路径镇定极点配置的若干充分性判据,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算法.所得结果揭示:用极点配置法来镇定切换LTI系统,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子系统的全部或部分极点配置到右复半平面内的合适位置.最后,一个数值仿真算例表明所得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系统 线性子系统 状态反馈 镇定控制 多平衡点 配置 算法
原文传递
系统动态性能的多样性分析与控制——后绝对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琳 杨莹 +2 位作者 耿志勇 王金枝 段志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6-974,共9页
控制理论长期以来将控制目的主要集中于系统平衡位置稳定性和设计控制器以保证对系统进行镇定上 ,已不能符合控制系统当今的实际要求 .首先介绍了区别于单平衡位置稳定性的其它动态性能 ,包括系统中过程的有界性 (Lagrange稳定性 )、双... 控制理论长期以来将控制目的主要集中于系统平衡位置稳定性和设计控制器以保证对系统进行镇定上 ,已不能符合控制系统当今的实际要求 .首先介绍了区别于单平衡位置稳定性的其它动态性能 ,包括系统中过程的有界性 (Lagrange稳定性 )、双态性、类梯度性以及刻画不产生平衡位置过渡的Bakaev稳定性 ,及如何运用频域手段和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来实现对它们的控制 .其次介绍了高阶系统中周期过程 (自振与强迫振动 )的分析与控制 ,再次介绍了与奇怪吸引子相关的Hausdorff维数与Lyapunov指数的估计和与混沌相关的研究 ,最后给出了一个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质 多平衡点 分析与控制 周期过程 奇怪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与本质非线性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琳 耿志勇 +2 位作者 王金枝 段志生 杨莹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回顾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线性系统、单平衡位置系统的本质特征.重点介绍了多平衡点非线性系统的本质非线性特征,复杂多彩的动态特性,包括自振、混沌、同宿轨、异宿轨,特别是讨论了高阶系统的复杂性.进一步讨论了控制介入到本质非... 回顾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线性系统、单平衡位置系统的本质特征.重点介绍了多平衡点非线性系统的本质非线性特征,复杂多彩的动态特性,包括自振、混沌、同宿轨、异宿轨,特别是讨论了高阶系统的复杂性.进一步讨论了控制介入到本质非线性系统后可能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非线性 多平衡点 总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车系统车身摆振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宁 李田 +3 位作者 马健 殷国栋 朱卫刚 欧阳天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7-136,共10页
考虑轮胎和悬架减振器的非线性特性,建立包含侧向、横摆、侧倾运动的5自由度拖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对拖车系统的多平衡点特性以及在各平衡点附近的时域响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不足转向梯度和系统阻尼... 考虑轮胎和悬架减振器的非线性特性,建立包含侧向、横摆、侧倾运动的5自由度拖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对拖车系统的多平衡点特性以及在各平衡点附近的时域响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不足转向梯度和系统阻尼比特性对系统失稳机制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拖车系统参数与路面附着系数对系统动态临界车速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轮胎和悬架减振器非线性特性的耦合,拖车系统存在多个平衡点。拖车系统的初始状态和各个平衡点共同决定了其失稳机制。结合拖车系统不足转向梯度的定义,当牵引车为过度转向时,牵引车的后轴侧滑导致的车辆折叠失稳是系统车身失稳的一种形式。此时通过对牵引车的横摆角速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系统出现折叠失稳。此外,增大拖车轴距、拖车前轴距离牵引点的距离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动态临界车速,从而提高拖车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车系统 车身摆振 非线性动力学 多平衡点分叉 不足转向梯度
原文传递
Stability switches and bifurcation analysis in a coupled neural system with multiple delays 被引量:1
11
作者 GE Ju Hong XU Jia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920-931,共12页
A coupled neural system with multiple delay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equilibrium points is analyzed. It implies that the neural system exhibits a unique equilibrium and three ones for the different values... A coupled neural system with multiple delay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equilibrium points is analyzed. It implies that the neural system exhibits a unique equilibrium and three ones for the different values of coupling weight by employing the pitchfork bifurcation of the trivial equilibrium point. Further, the local asymptotical stability of the trivial equilibrium point i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Some stability criteria involving multiple delays and coupling weight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ural system exhibits the delay-independent and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Increasing delay induces stability switching between resting state and periodic motion in some parameter regions of coupling weight. In addition, the criterion for the global stability of the trivial equilibrium is also derived by constructing a suitable Lyapunov functional. Finally,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taken to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delays stability switches global st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