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式空气悬架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
1
作者 寇发荣 杨旭东 李盛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93,共11页
针对车辆空气悬架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式空气悬架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考虑悬架系统非线性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建立复合式空气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多模式切换控制器以确定不同... 针对车辆空气悬架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式空气悬架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考虑悬架系统非线性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建立复合式空气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多模式切换控制器以确定不同车身高度下的最优阻尼控制模式;采用未知输入观测器估计悬架系统状态量,并设计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控制直线电机输出对应模式下的电磁推力;最后,对多模式切换终端滑模控制策略下的悬架动态性能进行仿真与台架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有效协调车身高度与悬架阻尼,提高车辆在复杂工况下的平顺性和操稳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系统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在时域和频域内分别降低了32.5%和33.7%,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空气悬架 多模式切换 未知输入观测器 径向基神经网络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尼多模式切换的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唐诗晨 陈龙 +2 位作者 汪若尘 孙晓强 施德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0-307,共8页
针对传统主动悬架所需动力源的功率较大,进而导致其成本昂贵、结构复杂等问题,以并联三档阻尼可调减振器的车辆全主动悬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软"、"中"、"硬"三种阻尼工作模式,根据车辆实际行... 针对传统主动悬架所需动力源的功率较大,进而导致其成本昂贵、结构复杂等问题,以并联三档阻尼可调减振器的车辆全主动悬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软"、"中"、"硬"三种阻尼工作模式,根据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确定了阻尼工作模式间切换控制规则。基于Simulink/Stateflow进行了阻尼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在有效的阻尼切换控制系统基础上,根据不同阻尼工作模式下所侧重的悬架性能指标,分别设计了针对性的主动悬架作动力最优控制器。基于两种典型的道路行驶工况,对系统全局控制能力以及作动力最优控制器的局部有效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车辆在不同道路行驶工况的综合性能,其中,车身垂直加速度降幅最高可达10.45%,车轮动载荷降幅最高可达9.46%。与此同时,系统所需的主动控制力相对于无阻尼切换控制降低了13.33%,减少了系统能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主动悬架 多模式切换 最优控制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参考的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若尘 马晓炜 +2 位作者 丁仁凯 孟祥鹏 陈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3-360,共8页
混合悬架在单一控制模式下的舒适性、安全性和馈能性存在相互制约问题,本文基于模型参考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确定了各模式之间切换规则来控制直线电机和可调阻尼进行切换。然后基于Simulink/Stateflow进行了1/... 混合悬架在单一控制模式下的舒适性、安全性和馈能性存在相互制约问题,本文基于模型参考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确定了各模式之间切换规则来控制直线电机和可调阻尼进行切换。然后基于Simulink/Stateflow进行了1/4混合悬架的切换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并进行了快速原型试验论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模型可以有效地进行切换并达到切换目标,提高混合悬架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悬架 能量回收 多模式切换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自供能式车辆主动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寇发荣 杜嘉峰 +2 位作者 张传伟 王勇智 王忆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37-1943,共7页
为了克服主动悬架耗能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自供能式主动悬架结构。分别建立了该系统主动模式和馈能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EHA主动悬架系统实现自供能的能量平衡条件,设计了包... 为了克服主动悬架耗能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的自供能式主动悬架结构。分别建立了该系统主动模式和馈能模式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EHA主动悬架系统实现自供能的能量平衡条件,设计了包含上层切换控制器和下层天棚控制器的分层协调切换控制策略,仿真分析了天棚阻尼系数对改善悬架性能和实现自供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分析设计了合理的天棚阻尼系数。结果表明,该EHA自供能式主动悬架系统改善了悬架动态性能,实现了能量自供能,有效克服了主动悬架耗能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供能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主动悬架 能量平衡分析 多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阻尼可调减振器多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景波 倪彰 +1 位作者 贝绍轶 冯俊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4,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主动悬架控制中阻尼可调减振器工作模式单一、阻尼可调范围有限的问题,为了增加减振器阻尼可调工作模式的调节范围,以某液压减振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阻尼多模式切换可调的减振器.建立了阻尼多模式切换可调减振器的动力学模... 针对电动汽车主动悬架控制中阻尼可调减振器工作模式单一、阻尼可调范围有限的问题,为了增加减振器阻尼可调工作模式的调节范围,以某液压减振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阻尼多模式切换可调的减振器.建立了阻尼多模式切换可调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INSTRON8800单通道数字控制液压伺服激振台的阻尼多模式切换可调减振器试验台架系统,进行了不同阻尼模式下的示功图曲线和"速度-力"特性曲线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多模式切换可调减振器在不同的阻尼模式下变化明显,"阻尼力-速度"关系曲线反映了阻尼多模式切换可调减振器在压缩行程和回弹行程阻尼特性的可行性.对主动悬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阻尼可调减振器 多模式切换 动力学模型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切换的智能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明春 涂桃 +1 位作者 黄菊花 宁予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前车运动状态和驾驶意图的不可预知性导致传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应用受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模式切换的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根据自车与前车的运动学关系划分行驶模式,采用紧急系数表征各行驶模式下的危险程度;设计模糊控制... 针对前车运动状态和驾驶意图的不可预知性导致传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应用受限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模式切换的自适应巡航控制方法。根据自车与前车的运动学关系划分行驶模式,采用紧急系数表征各行驶模式下的危险程度;设计模糊控制器调节模型预测控制(MPC)中目标函数的权重值,以满足不同工况下跟车性和舒适性的需求差异,实现不同控制模式间的切换。仿真结果表明,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车辆跟车性和舒适性,在各种工况下取得了优良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控制 多模式切换 模型预测控制 模糊控制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驶工况的滚珠丝杠主动悬架多模式切换 被引量:2
7
作者 寇发荣 魏冬冬 +2 位作者 梁津 田蕾 李立博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7-1133,共7页
为了提高复杂多变行驶工况下的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行驶工况的滚珠丝杠主动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应的悬架模式,建立了1/2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试制了滚珠丝杠作动器样机,并通过... 为了提高复杂多变行驶工况下的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行驶工况的滚珠丝杠主动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分析了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应的悬架模式,建立了1/2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试制了滚珠丝杠作动器样机,并通过试验分析了作动器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滚珠丝杠作动器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主动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市区及市郊工况下的主动悬架多模式切换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滚珠丝杠主动悬架在市区和市郊时的车身质量加速度分别降低了31.84%和12.05%,实现了悬架系统的自供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 主动悬架 行驶工况 多模式切换 自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多模式切换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贺军 李和平 李建雄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9-695,共7页
搜索模式对于基于块的运动估计算法(BMA)的搜索速度和编码质量起着重要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多模式切换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其采用了早停止和选择性搜索技术来提高编码速度,以小菱形作为起始搜索模式,然后过渡到六边形模式,最后使用正方... 搜索模式对于基于块的运动估计算法(BMA)的搜索速度和编码质量起着重要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多模式切换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其采用了早停止和选择性搜索技术来提高编码速度,以小菱形作为起始搜索模式,然后过渡到六边形模式,最后使用正方形搜索模式进行细化,故命名为DHS(Diamond-Hexagon-Square)算法。实验结果表明,DHS算法对于各种运动情况(慢速、中等速度和快速)的视频序列具有普适性,在率失真性能未出现显著下降的前提下,其速度明显快于小菱形算法(DIA)、六边形算法(HEX)、穷尽搜索算法(ESA)和非对称十字形多层次六边形格点搜索(UMHexagonS)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 运动估计 多模式切换 早停止 选择性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负载敏感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能效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丁孺琦 江来 +2 位作者 李刚 木学山 李望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3-442,共10页
针对传统电液控制系统单一工作模式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通过改变传统液压回路连接方式,为系统拓展多种节能工作模式并设计了多模式切换控制器。该控制器首先根据... 针对传统电液控制系统单一工作模式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通过改变传统液压回路连接方式,为系统拓展多种节能工作模式并设计了多模式切换控制器。该控制器首先根据负载方向和速度方向,将系统切换至能量最优的工作模式;然后再根据工作模式为执行器进、出口配置最佳阀控策略,而泵控方式采用电液负载敏感方法使系统压力适应负载压力。为验证该系统在出口压力损失和能量再生两方面的节能效果,以传统电液负载敏感系统为对比对象,在小型挖掘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评估能效。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电液负载敏感系统相比,采用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在不降低运动跟踪性能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节能率达2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控制系统 多模式切换 能量再生 负载口独立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互联式馈能悬架多模式切换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峰 汪若尘 +1 位作者 季云华 叶青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液压互联悬架可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多用于越野车辆或重型车辆,此时悬架耗散掉的能量过大,引入馈能单元的液电馈能悬架可以对振动能量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会降低整车动力学性能。为协调整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 液压互联悬架可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多用于越野车辆或重型车辆,此时悬架耗散掉的能量过大,引入馈能单元的液电馈能悬架可以对振动能量回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会降低整车动力学性能。为协调整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馈能特性,搭建了整车7自由度液压互联馈能悬架系统模型,设计了舒适性模式、安全性模式和馈能性模式3种工作模式,提出了多模式自动切换的方法对悬架进行实时控制,设计模糊控制器对切换过程进行控制,并进行了整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式切换模型提升了悬架性能。为验证仿真的有效性,研制了液压互联馈能悬架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兼顾了悬架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馈能特性,实现了悬架全局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互联悬架 馈能 多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机器人车辆的多模式切换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俊 陈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5-1222,共8页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 为实现不同驾驶工况下精确的车速与轨迹跟踪,提出了一种驾驶机器人车辆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通过分析驾驶机器人操纵自动挡车辆踏板与转向盘的运动,建立了驾驶机器人加速与制动机械腿和转向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和车辆纵横向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车速切换控制器和模糊PID/模糊PID+Bang-Bang转向切换控制器。加速/制动机械腿切换控制器以目标车辆加速度为切换规则,协调控制加速和制动机械腿,车速切换控制器以车速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准则和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转向切换控制器以轨迹跟踪侧向误差作为Bang-Bang控制器的模式决策输入,并以当前与下一个控制时刻横摆角速度之差作为模糊PID控制器的输入。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驾驶机器人 车速跟踪 轨迹跟踪 多模式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源轮毂电机多模式切换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志刚 杨文豪 孟祥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1-58,共8页
针对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长时间运行时出现的散热困难问题,设计一种与之匹配的冷却机构和冷却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轮毂电机热磁耦合温度场仿真模型.对电动汽车的2种运行工况,开展基于不同冷源多模式方式下的轮毂电机热磁耦合温升研究及分... 针对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长时间运行时出现的散热困难问题,设计一种与之匹配的冷却机构和冷却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轮毂电机热磁耦合温度场仿真模型.对电动汽车的2种运行工况,开展基于不同冷源多模式方式下的轮毂电机热磁耦合温升研究及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机高温问题得到明显改善;2种运行工况对电机温升有不同的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工况1中绕组最大误差为5.1%,转子最大误差为4.9%,工况2中绕组最大误差为4.8%,转子最大误差为4.5%,为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高温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冷源 多模式切换 轮毂电机 电动汽车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虎 张进秋 +2 位作者 张建 黄大山 韩朝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8,共10页
传统馈能悬挂难以平衡减振和馈能之间的矛盾关系,针对该问题提出由电磁作动器和磁流变减振器组成的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结构方案。为提高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对不同路况的适应能力,考虑其具备不同工作模式的特点,设计了模型参考多模式切... 传统馈能悬挂难以平衡减振和馈能之间的矛盾关系,针对该问题提出由电磁作动器和磁流变减振器组成的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结构方案。为提高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对不同路况的适应能力,考虑其具备不同工作模式的特点,设计了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器,并以提高乘坐舒适性为目标确定了切换指标、阈值及相应的控制参数。针对切换指令的离散特性和悬挂系统状态变化的连续特性,基于Stateflow软件设计了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并确定了相应的切换规则和切换流程。对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参考多模式切换控制器可有效地实现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各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提高了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对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的适应性,有效平衡了减振及馈能之间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 模型参考 多模式切换控制 磁流变减振器 电磁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走巡线机器人多模式切换混杂控制方法
14
作者 秦新燕 李惠东 +6 位作者 冯天明 雷金 李博 李兆钧 张杰 王艳琦 贾文兴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3-1258,共16页
电力线所处环境恶劣,工况复杂,具柔索特性,对巡线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较大挑战,因此以飞走巡线机器人(flying-walking power line inspection robot,FPLIR)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模式切换混杂控制方法。在FPLIR巡检工作原理基... 电力线所处环境恶劣,工况复杂,具柔索特性,对巡线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较大挑战,因此以飞走巡线机器人(flying-walking power line inspection robot,FPLIR)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多模式切换混杂控制方法。在FPLIR巡检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4种控制模式的混杂自动机模型和相互切换的监测器模型;利用Lyapunov函数法和力角稳定性判据(force-angle stability margin,FASM)法分析FPLIR多模式切换和力学特性的稳定性;基于各模式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对应的控制策略,尤其结合FPLIR的结构和工况特点,设计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提高FPLIR线上行走的稳定性,设计模型预测控制器,提高FPLIR落线的安全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多模式切换混杂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升了FPLIR在复杂电力线环境下的适应性,为未来机器人智能巡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 飞走巡线机器人 多模式切换 混杂控制 自动机 监测器 变论域模糊控制 模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举升排水车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设计
15
作者 段蒙蒙 汉京勇 魏广娟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22年第3期48-51,共4页
针对现有垂直举升排水车操作复杂、抢险救援准备时间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多模式切换的垂直举升排水车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工作模式分为支腿模式、绞盘模式、臂架模式、水泵模式和锁定模式,可使各种工作装置都运行在最佳... 针对现有垂直举升排水车操作复杂、抢险救援准备时间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多模式切换的垂直举升排水车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工作模式分为支腿模式、绞盘模式、臂架模式、水泵模式和锁定模式,可使各种工作装置都运行在最佳工况下。该控制系统操作简便、救援准备时间短,可有效改善垂直举升排水车工作装置的控制精度。此外,该系统还设计了近地与远程遥控系统以及基于CAN总线网络的整车状态监控系统,这不仅改善了操作人员的舒适度,而且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极大缩短了救援准备时间,满足了垂直举升排水车的智能化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车 多模式切换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关于智能车多模式切换跟车控制方法的论述
16
作者 雷永富 赵松岭 +1 位作者 王红余 陶华胜 《汽车电器》 2020年第7期12-14,共3页
本文论述了智能车纵向控制系统的巡航模式、接近模式、跟车模式和避撞模式的控制策略和模式切换控制逻辑,以及多模式切换跟车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智能车 多模式切换 跟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汪少华 陈龙 +2 位作者 孙晓强 徐兴 殷春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8,共7页
提出了一种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思想,根据车辆实际行驶工况和电控空气悬架性能特点,分别设计了车身高位、车身中位、车身低位以及转向工况4种阻尼控制模式,并采用逻辑判断方法制定了各模式间的切换策略,通过Simulink/Stateflow建... 提出了一种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思想,根据车辆实际行驶工况和电控空气悬架性能特点,分别设计了车身高位、车身中位、车身低位以及转向工况4种阻尼控制模式,并采用逻辑判断方法制定了各模式间的切换策略,通过Simulink/Stateflow建立了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系统,使得系统能够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最佳的阻尼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模式所侧重的控制目标,分别设计了相应的阻尼力局部控制器,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局部控制性能。最后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提出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阻尼多模式自适应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电控空气悬架 阻尼控制 多模式自适应切换 实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智能电动轮椅设计》
18
作者 王卓 陈骏 《上海纺织科技》 2024年第7期I0008-I0008,共1页
作品说明:这款电动轮椅专为下肢失能患者设计,轮椅可折叠,便于存放和携带。多模式切换功能,满足患者日常坐、卧功能,可通过绑缚带实现直立行走,通过轮椅上的触屏设备患者可根据需求,实现通讯和轮椅功能设置,提升舒适度,让患者更加独立... 作品说明:这款电动轮椅专为下肢失能患者设计,轮椅可折叠,便于存放和携带。多模式切换功能,满足患者日常坐、卧功能,可通过绑缚带实现直立行走,通过轮椅上的触屏设备患者可根据需求,实现通讯和轮椅功能设置,提升舒适度,让患者更加独立自主。产品注重用户体验,以人性化、智能化为核心,旨在通过设计为下肢失能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生活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自由移动的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椅 多模式切换 直立行走 辅助设备 可折叠 用户体验 功能设置 融入社会
原文传递
一种馈能型混合悬架的多模式协调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寇发荣 魏冬冬 +1 位作者 梁津 田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6-1363,共8页
为了有效控制车辆悬架振动及回收振动能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滚珠丝杠式作动器和磁流变减振器的车辆馈能型混合悬架结构。建立了1/4车辆2自由度混合悬架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混合悬架的主动控制模式和具有电磁阻尼力反馈调节的半主动控制模式... 为了有效控制车辆悬架振动及回收振动能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滚珠丝杠式作动器和磁流变减振器的车辆馈能型混合悬架结构。建立了1/4车辆2自由度混合悬架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混合悬架的主动控制模式和具有电磁阻尼力反馈调节的半主动控制模式,设计了混合悬架多模式协调控制器,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混合悬架多模式协调控制的动态性能、悬架系统的自供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开展了混合悬架台架试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随机路面谱输入条件下混合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减小了30%以上,混合悬架减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悬架 多模式切换 协调控制 自供能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馈能悬架的多模式智能控制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代萍 温欣 李以农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20,共13页
针对主动悬架耗能而限制其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问题,采用永磁(PM)直线电机作为主动悬架系统的执行机构,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辆动力学性能与能量回收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悬架LQG控制器,采用层次分析法(A... 针对主动悬架耗能而限制其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问题,采用永磁(PM)直线电机作为主动悬架系统的执行机构,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辆动力学性能与能量回收能力之间的关系。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悬架LQG控制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粒子群优化(PSO)方法优化了控制器设计参数,提高了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能量回收能力。为了实现模式切换,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在控制策略中引入舒适性因素,该因素可由驾驶员调节或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了不同模式下的策略切换。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显著优于传统主动悬架控制模式,从而全面提升了整车动力学性能和能量再生能力,为悬架馈能控制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主动悬架 电磁作动器 多模式切换策略 能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