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胡海峰 王梦娇 +3 位作者 肖辉宇 王余广 郝利国 曹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DWI)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CE-MR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4.247,P<0.05);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W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6.844,P<0.05);DCE-MRI与DW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0.419,P>0.05)。DCE-MRI(AUC=0.793)、DWI(AUC=0.823)、DCE-MRI联合DWI(AUC=0.898)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可显著提高HCC患者微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风险,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共振 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转移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阳 李华玲 +1 位作者 丁琳 张函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6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名。对...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6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比较两组见习成绩、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理论知识的掌握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解剖结构的理解、影像学特征的理解、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课堂注意力、课堂气氛、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见习成绩,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共振成像 神经内科 临床见习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在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运用进展
3
作者 罗亮 王荣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5年第1期41-44,52,共5页
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健康,由此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对其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带来严重危害。如何预测脑卒中的预后和评估疗效一直是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难题。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不同成像原理的检查序列能够从... 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的生命健康,由此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对其个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带来严重危害。如何预测脑卒中的预后和评估疗效一直是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难题。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不同成像原理的检查序列能够从结构、功能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大脑的损伤,并且具有安全性、无创性以及可重复、量化、动态观察的优点。本文总结了目前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评估中的运用进展,为脑卒中的预后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共振 缺血性脑卒中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对膝关节软骨显示的研究分析
4
作者 卞贤哲 李永霞 +2 位作者 冯纪涛 蔡胜利 吴天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9-092,共4页
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对膝关节软骨显示的研究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12月,止于2024年9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40例膝关节炎患者80个膝关节,临床使用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检查患者软骨损伤程度,结果 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作比较,总结... 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对膝关节软骨显示的研究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起于2022年12月,止于2024年9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40例膝关节炎患者80个膝关节,临床使用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检查患者软骨损伤程度,结果 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作比较,总结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对膝关节软骨显示效果。结果 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软骨损伤分级情况分析,关节镜检查软骨损伤分级情况:0级15个、I级29个、Ⅱ级18个、Ⅲ级12个、Ⅳ级6个,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检查软骨损伤分级情况:0级16个、I级28个、Ⅱ级18个、Ⅲ级12个、Ⅳ级6个,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检查软骨损伤分级准确性与关节镜检查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病变时,采取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检查,能够准确诊断损伤程度,可以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在关节炎疾病治疗期间,也可以应用3.0T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检查分析疾病治疗有效性,检测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 3.0T多模态共振扫描 研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及机制探讨
5
作者 高啸天 张海默 +5 位作者 张孝祖 王怡静 毕惠宁 于淼 李艳 王晓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组织学评估新生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reterm white matter injury,PWMI)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健康3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PWMI组(各组n=12)。...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组织学评估新生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reterm white matter injury,PWMI)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健康3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PWMI组(各组n=12)。通过缺氧、缺血法建立新生大鼠PWMI模型。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建模后不同时间点新生大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变化,采用多模态MRI观察脑白质损伤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侧纹状体区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结果建模后0、6、12、24、72 h,PWMI组损伤侧相对血流量和相对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24 h,PWMI组损伤侧脑白质可见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洛伦兹差分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01);PWMI组神经细胞排列紊乱,EdU^(+)PDGFR-α^(+)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P<0.001)。建模后28 d,PWMI组脑白质区相对各向异性分数值、EdU^(+)Olig2^(+)细胞数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神经丝蛋白200荧光强度均低于假手术组(P<0.001)。结论多模态MRI可活体评估新生大鼠PWMI模型早、远期PWMI变化,为新生儿PWMI诊疗提供影像学和病理学依据;缺氧缺血可抑制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导致PW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多模态共振成像 少突胶质祖细胞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价值分析
6
作者 董思颖 李俊超 闫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8例作为HIE组,其中预后良好(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49例,预后不良(Gesell发育...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8例作为HIE组,其中预后良好(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49例,预后不良(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29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有窒息史但无脑损伤的新生儿78例作为非HIE组。HIE组中男40例,女38例;日龄(4.02±1.38)d;胎龄(39.25±0.75)周;头围(32.05±0.71)cm;分娩方式:顺产21例,剖宫产57例。非HIE组中男42例,女36例;日龄(4.06±1.35)d;胎龄(39.19±0.72)周;头围(32.01±0.64)cm;分娩方式:顺产24例,剖宫产54例。所有新生儿均行多模态MRI检查。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预后HIE新生儿的多模态MRI参数(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析多模态MRI参数与HIE患儿预后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E组新生儿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别为(1436.85±23.69)ms、(1.18±0.11)×10^(-3) mm^(2)/s、(27.59±2.02)ml/(100 g·min),非HIE组新生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145.02±15.28)ms、(2.09±0.21)×10^(-3) mm^(2)/s、(16.03±1.24)ml/(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28、33.902、43.074,均P<0.001)。预后良好HIE新生儿的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别为(1386.47±20.02)ms、(1.32±0.15)×10^(-3) mm^(2)/s、(23.02±1.86)ml/(100 g·min),预后不良HIE新生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804.35±26.75)ms、(0.81±0.07)×10^(-3) mm^(2)/s、(34.96±2.37)ml/(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60、17.201、23.708,均P<0.001)。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纵向弛豫时间、脑血流量均与HIE新生儿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837、0.840,均P<0.001),表观弥散系数与HIE新生儿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837,P<0.001)。结论HIE新生儿的多模态MRI参数与非HIE新生儿存在明显差异,且多模态MRI参数能预测HIE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多模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丽 白静 +2 位作者 闫静潇 王海杰 张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69-72,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F-FDG PET/CT阳性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VS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7例,误诊6例,漏诊12例;Ⅱ期55例,误诊12例,漏诊8例;Ⅲ期15例,误诊2例,无漏诊。多模态MRI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6例,误诊3例,漏诊10例;Ⅱ期58例,误诊10例,漏诊3例;Ⅲ期13例,无漏诊误诊。^(18)F-FDG PE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45例,漏诊1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TVS诊断EC患者Ⅰ期准确率为87.10%(81/93),Ⅱ期准确率为84.31%(43/51),Ⅲ期准确率为100.00%(13/13)。以术后病理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诊断EC患者Ⅰ期的准确率为89.25%(83/93),Ⅱ期准确率为94.12%(48/51),Ⅲ期准确率为100%(13/13)。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测的EC阳性患者145例,准确率为92.36%(145/157)。结论^(18)F-FDG PET/CT对EC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TVS、多模态MRI对EC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经阴道超声 多模态共振成像 氟化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2 位作者 刘彭华 王勇刚 田志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检查方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依据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98例(81.67%),乳腺良性病变22例(18.33%);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WI(P<0.05);乳腺癌组表观扩散系数(ADC)、r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Ⅰ型TIC曲线占比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Ⅲ型TIC曲线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rADC及TIC曲线类型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具有一定价值(AUC=0.815、0.850、0.911);乳腺癌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占位性病变密切相关,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乳腺癌的发生与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占位性病变 共振多模态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青 邓之亚 徐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04-1208,共5页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磁共振成像是乳腺疾病成像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鉴别、...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磁共振成像是乳腺疾病成像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及评估乳腺癌化疗反应。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够获得器官的血流动力学、水分子扩散及化合物代谢等信息,同时可反映肿瘤的进展和治疗相关的多种过程。本文论述了多模态、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及相关研究,以期在磁共振乳腺癌诊断中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使更多患者在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模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刘彭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评估效果以及可靠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其分为ALNM组(45例)和非A...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评估效果以及可靠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其分为ALNM组(45例)和非ALNM组(107例)。利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癌ALNM做出判定。结果:多模态MRI诊断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96.26%,阳性预测值为90.24%,阴性预测值为92.79%,诊断符合率为92.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ADC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最大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694~0.842,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1.96 cm下诊断的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60.7%;ADC值AUC为0.844(95%CI:0.808~0.915,P<0.01),在最佳截断值1.122×10^(-3)mm^(2)/s下诊断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1.2%。肿瘤最大径和AUC值联合诊断AUC为0.952(95%CI:0.904~0.991,P<0.01),最佳截断值下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1.4%。联合指标的AUC要高于肿瘤最大径(Z=3.982,P<0.05)和ADC值(Z=3.014,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乳腺癌ALNM诊断效果良好,其中肿瘤最大径和AUC值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共振成像(MRI)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 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绍发 黄晓 +5 位作者 李登星 黄志志 廖宝 杨再职 黄宇基 巫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取栓,根据eStroke人工智评估结果,将患者按照梗死体积分为低梗死组(梗死体积<21ml)、中等梗死组(21mL<梗死体积<31mL)及较大梗死组(31mL<梗死体积<51mL)。另同期选取于本院进行急诊取栓的时间窗内AIS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术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统计患者取栓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90 d死亡情况及脑卒中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与低梗死组比,较大梗死组血管再通率降低(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升高(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取栓次数增加(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术后3个月mR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中等梗死组及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中等梗死组比较,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mR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低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mR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晚时间窗AIS动脉取栓术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率,有利于减少取栓次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神经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模态共振成像 estroke人工智能 晚时间窗 动脉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伴抑郁研究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惠 马先军 +3 位作者 徐剑霞 任静茹 郭志颖(综述) 刘卫国(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93-998,共6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显著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照料者乃至社会的负担。由于临床诊疗对非运动症状的忽视,且抑郁与PD其他症状表征存在交叉,对PD抑郁的识别或治疗均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寻找PD抑郁客观...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显著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照料者乃至社会的负担。由于临床诊疗对非运动症状的忽视,且抑郁与PD其他症状表征存在交叉,对PD抑郁的识别或治疗均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寻找PD抑郁客观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同的磁共振成像方式发现帕金森病伴抑郁的大脑损害涉及范围广泛,和原发性抑郁症有相似的病理改变,也存在着其特异性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但尚未构建出确切的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病理模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筛查其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抑郁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对前列腺癌不同发病部位的研究
13
作者 崔丽华 彭晓刚 +1 位作者 刘舰 赵雪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0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诊断不同部位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拟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162例,根据磁共振扫描不同序列分成两组:A组bpMRI(T2WI+DWI+ADC)82例;B组mpMRI(T2WI+DWI+ADC+DCE-MRI)80例;根据肿瘤发...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诊断不同部位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拟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162例,根据磁共振扫描不同序列分成两组:A组bpMRI(T2WI+DWI+ADC)82例;B组mpMRI(T2WI+DWI+ADC+DCE-MRI)80例;根据肿瘤发生位置不同分为两组:1组肿瘤位于外围带;2组肿瘤位于移行带、中央叶(中央腺体),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穿刺活检取病理检测。利用诊断的试验评价指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A/B两组对发生于不同部位前列腺癌诊断的相关性。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下会阴穿刺的162例患者中,良性89例,恶性73例,病变位于外围带67例,中央腺体95例;比较两组前列腺癌患者的变量情况,年龄(P=0.434)、ADC(P=0.233)和PSA(P=0.573)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发病部位比较:在外围带:A方法和B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在中央腺体:A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明显低于B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0(0.508~0.752),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57.9%,阳性预测值为65.2%,阴性预测值为61.1%;B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0.715~0.917),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72.2%,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86.7%,B组影像技术对发生于中央腺体的前列腺癌的诊断较A组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磁共振多参数扫描对发生于外围叶的前列腺癌检出无明显差异;而对发生于中央腺体的前列腺癌mpMRI较bpMRI更有利肿瘤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共振 前列腺癌 穿刺活检 外围带 中央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无创量化诊断颞叶癫痫的效能探究
14
作者 王艳 鲁豫 +3 位作者 邢俊领 张正艳 郭兆红 邢红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无创量化对颞叶癫痫(TLE)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受试对象均行多模态MRI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无创量化对颞叶癫痫(TLE)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受试对象均行多模态MRI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对比两组多模态MRI无创量化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TL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模态MRI无创量化参数对TLE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ADC高于对照组,FA、NAA/Cr、NAA/Cho、NAA/(Cr+Cho)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FA、NAA/Cr、NAA/Cho、NAA/(Cr+Cho)均为TL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FA、NAA/Cr、NAA/Cho、NAA/(Cr+Cho)联合诊断TLE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1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多模态MRI无创量化参数ADC、FA、NAA/Cr、NAA/Cho、NAA/(Cr+Cho)与TLE发生显著相关,为TLE诊断提供有效量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多模态共振成像 诊断 无创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指标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煜博 闫苗苗 沈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指标与子宫内膜癌(E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00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动态对比增...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指标与子宫内膜癌(E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00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MRI指标,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65例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占9.29%)。单因素分析显示,非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K^(trans)、ADC值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trans)、ADC值均与E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系(P<0.05),其中K^(trans)水平升高,ADC值降低,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大。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K^(trans)、AD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95%CI:0.635~0.849)、0.795(95%CI:0.019~0.542),均具有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论K^(trans)、ADC指标与E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K^(trans)水平升高,ADC值降低,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大,两项指标均具有临床预测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联合CT在鼻咽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分析
16
作者 王龙 郑树成 +2 位作者 张德江 陈頔 陈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MRI)+CT在鼻咽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6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多模态MRI成像检查及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MRI)+CT在鼻咽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6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多模态MRI成像检查及CT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对比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多模态MRI参数,绘制ROC分析多模态MRI联合CT诊断鼻咽癌临床分期的价值。结果86例鼻咽癌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Ⅰ期6例(6.98%),Ⅱ期24例(27.91%),Ⅲ期39例(45.35%),Ⅳ期17例(19.77%);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成像诊断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10,P<0.05);CT检查诊断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理想(Kappa=0.709,P<0.05);中晚期组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运转常数(K_(trens))值高于早期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早期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V_(e)、K_(ep)、K_(trens)、ADC、CT检查对鼻咽癌临床分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14、0.757、0.880、0.731、0.774),联合诊断价值更高(AUC=0.910)。结论多模态MRI、CT对鼻咽癌术前临床分期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多模态共振 CT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曾旖旎 李文君 +3 位作者 朱安定 陈茹 宋治 郑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6,共10页
目的总结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特点,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67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多模态磁共振特点、影像学诊断、临床确诊报告... 目的总结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特点,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67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多模态磁共振特点、影像学诊断、临床确诊报告及预后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67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患者中,胶质瘤26例,转移瘤20例,脑脓肿7例,脱髓鞘病变5例,淋巴瘤3例,其他病变6例。常规MRI序列(T1WI、T2WI、FIAIR和增强)尽管能清晰显示脑内环形强化灶的部位、形态、灶周水肿程度等特点,但定性诊断困难。结合其他多模态磁共振序列(MRS、DWI、PWI等)的影像学特点,并构建影像学鉴别诊断流程图,57例患者得出了较明确的影像学诊断,其中54例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技术(MRS、DWI、PWI等)通过解析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结合程序性鉴别诊断分析,显著提高了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强化灶 多模态共振成像 胶质瘤 转移瘤 脑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在非致密性心肌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李佳琪 曹金凤 +3 位作者 祝令称 刘杨颖秋 袁森 罗昕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82,共5页
非致密性心肌病(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NCCM)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但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能够提供心肌结构、功能、活性以及... 非致密性心肌病(noncompaction cardiomyopathy,NCCM)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但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挑战。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能够提供心肌结构、功能、活性以及组织定量等多方面的信息,在心肌病领域发挥出独特优势。本篇综述围绕NCCM相关的CMR技术展开,就常规CMR技术及CMR新技术在NCCM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予以总结,旨在深入探讨NCCM的发病机制、提高早期检出率,进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希望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工作,为新技术在该病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密性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多模态共振成像 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施红 许敏 +1 位作者 刘霞 王小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16-118,122,共4页
目的研究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研究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的准确度(95.45%)高于CT检查(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灵敏度(95.00%)、特异度(96.43%)、阳性预测值(98.28%)及阴性预测值(90.00%)高于CT检查(83.33%、71.43%、86.21%、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5.00%)高于CT检查(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结论MRI诊断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明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后续疾病诊疗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模态共振成像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预测儿童身高方面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任昊 李文华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5期1890-1895,共6页
儿童生长迟缓是目前全球急需关注的问题,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评价手段受限,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困难。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无电离辐射的优点,已成为肌骨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随... 儿童生长迟缓是目前全球急需关注的问题,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评价手段受限,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困难。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无电离辐射的优点,已成为肌骨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随着多种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能提供较为丰富的解剖学及功能学信息,其对于儿童身高的预测已有一定的研究。随着检查技术的优化以及相关研究的完善,未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将会为预测儿童身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迟缓 骨骺 多模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