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0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杨阳 李华玲 +1 位作者 丁琳 张函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6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名。对...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见习的6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比较两组见习成绩、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理论知识的掌握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解剖结构的理解、影像学特征的理解、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课堂注意力、课堂气氛、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见习成绩,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神经内科 临床见习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及机制探讨
2
作者 高啸天 张海默 +5 位作者 张孝祖 王怡静 毕惠宁 于淼 李艳 王晓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组织学评估新生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reterm white matter injury,PWMI)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健康3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PWMI组(各组n=12)。...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组织学评估新生大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reterm white matter injury,PWMI)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健康3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PWMI组(各组n=12)。通过缺氧、缺血法建立新生大鼠PWMI模型。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建模后不同时间点新生大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变化,采用多模态MRI观察脑白质损伤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侧纹状体区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少突胶质祖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结果建模后0、6、12、24、72 h,PWMI组损伤侧相对血流量和相对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建模后24 h,PWMI组损伤侧脑白质可见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洛伦兹差分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01);PWMI组神经细胞排列紊乱,EdU^(+)PDGFR-α^(+)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P<0.001)。建模后28 d,PWMI组脑白质区相对各向异性分数值、EdU^(+)Olig2^(+)细胞数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神经丝蛋白200荧光强度均低于假手术组(P<0.001)。结论多模态MRI可活体评估新生大鼠PWMI模型早、远期PWMI变化,为新生儿PWMI诊疗提供影像学和病理学依据;缺氧缺血可抑制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导致PW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少突胶质祖细胞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董思颖 李俊超 闫松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8例作为HIE组,其中预后良好(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49例,预后不良(Gesell发育...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8例作为HIE组,其中预后良好(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49例,预后不良(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29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有窒息史但无脑损伤的新生儿78例作为非HIE组。HIE组中男40例,女38例;日龄(4.02±1.38)d;胎龄(39.25±0.75)周;头围(32.05±0.71)cm;分娩方式:顺产21例,剖宫产57例。非HIE组中男42例,女36例;日龄(4.06±1.35)d;胎龄(39.19±0.72)周;头围(32.01±0.64)cm;分娩方式:顺产24例,剖宫产54例。所有新生儿均行多模态MRI检查。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预后HIE新生儿的多模态MRI参数(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析多模态MRI参数与HIE患儿预后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E组新生儿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别为(1436.85±23.69)ms、(1.18±0.11)×10^(-3) mm^(2)/s、(27.59±2.02)ml/(100 g·min),非HIE组新生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145.02±15.28)ms、(2.09±0.21)×10^(-3) mm^(2)/s、(16.03±1.24)ml/(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28、33.902、43.074,均P<0.001)。预后良好HIE新生儿的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别为(1386.47±20.02)ms、(1.32±0.15)×10^(-3) mm^(2)/s、(23.02±1.86)ml/(100 g·min),预后不良HIE新生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804.35±26.75)ms、(0.81±0.07)×10^(-3) mm^(2)/s、(34.96±2.37)ml/(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60、17.201、23.708,均P<0.001)。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纵向弛豫时间、脑血流量均与HIE新生儿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837、0.840,均P<0.001),表观弥散系数与HIE新生儿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837,P<0.001)。结论HIE新生儿的多模态MRI参数与非HIE新生儿存在明显差异,且多模态MRI参数能预测HIE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丽 白静 +2 位作者 闫静潇 王海杰 张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69-72,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F-FDG PET/CT阳性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VS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7例,误诊6例,漏诊12例;Ⅱ期55例,误诊12例,漏诊8例;Ⅲ期15例,误诊2例,无漏诊。多模态MRI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6例,误诊3例,漏诊10例;Ⅱ期58例,误诊10例,漏诊3例;Ⅲ期13例,无漏诊误诊。^(18)F-FDG PE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45例,漏诊1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TVS诊断EC患者Ⅰ期准确率为87.10%(81/93),Ⅱ期准确率为84.31%(43/51),Ⅲ期准确率为100.00%(13/13)。以术后病理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诊断EC患者Ⅰ期的准确率为89.25%(83/93),Ⅱ期准确率为94.12%(48/51),Ⅲ期准确率为100%(13/13)。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测的EC阳性患者145例,准确率为92.36%(145/157)。结论^(18)F-FDG PET/CT对EC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TVS、多模态MRI对EC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经阴道超声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氟化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刘彭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评估效果以及可靠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其分为ALNM组(45例)和非A...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评估效果以及可靠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其分为ALNM组(45例)和非ALNM组(107例)。利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癌ALNM做出判定。结果:多模态MRI诊断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96.26%,阳性预测值为90.24%,阴性预测值为92.79%,诊断符合率为92.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ADC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最大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694~0.842,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1.96 cm下诊断的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60.7%;ADC值AUC为0.844(95%CI:0.808~0.915,P<0.01),在最佳截断值1.122×10^(-3)mm^(2)/s下诊断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1.2%。肿瘤最大径和AUC值联合诊断AUC为0.952(95%CI:0.904~0.991,P<0.01),最佳截断值下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1.4%。联合指标的AUC要高于肿瘤最大径(Z=3.982,P<0.05)和ADC值(Z=3.014,P<0.05)。结论:多模态MRI对乳腺癌ALNM诊断效果良好,其中肿瘤最大径和AUC值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2 位作者 刘彭华 王勇刚 田志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检查方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依据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98例(81.67%),乳腺良性病变22例(18.33%);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WI(P<0.05);乳腺癌组表观扩散系数(ADC)、r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Ⅰ型TIC曲线占比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Ⅲ型TIC曲线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rADC及TIC曲线类型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具有一定价值(AUC=0.815、0.850、0.911);乳腺癌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占位性病变密切相关,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乳腺癌的发生与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海青 邓之亚 徐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04-1208,共5页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磁共振成像是乳腺疾病成像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鉴别、...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生存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磁共振成像是乳腺疾病成像的重要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及评估乳腺癌化疗反应。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够获得器官的血流动力学、水分子扩散及化合物代谢等信息,同时可反映肿瘤的进展和治疗相关的多种过程。本文论述了多模态、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及相关研究,以期在磁共振乳腺癌诊断中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使更多患者在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伴抑郁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惠 马先军 +3 位作者 徐剑霞 任静茹 郭志颖(综述) 刘卫国(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93-998,共6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显著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照料者乃至社会的负担。由于临床诊疗对非运动症状的忽视,且抑郁与PD其他症状表征存在交叉,对PD抑郁的识别或治疗均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寻找PD抑郁客观...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显著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照料者乃至社会的负担。由于临床诊疗对非运动症状的忽视,且抑郁与PD其他症状表征存在交叉,对PD抑郁的识别或治疗均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寻找PD抑郁客观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同的磁共振成像方式发现帕金森病伴抑郁的大脑损害涉及范围广泛,和原发性抑郁症有相似的病理改变,也存在着其特异性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但尚未构建出确切的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病理模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研究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筛查其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抑郁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术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李绍发 黄晓 +5 位作者 李登星 黄志志 廖宝 杨再职 黄宇基 巫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在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AIS)动脉取栓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晚时间窗AIS患者,所有患者经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后均可进行动脉取栓,根据eStroke人工智评估结果,将患者按照梗死体积分为低梗死组(梗死体积<21ml)、中等梗死组(21mL<梗死体积<31mL)及较大梗死组(31mL<梗死体积<51mL)。另同期选取于本院进行急诊取栓的时间窗内AIS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术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统计患者取栓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90 d死亡情况及脑卒中再发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果与低梗死组比,较大梗死组血管再通率降低(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升高(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血取栓次数增加(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4组患者术后3个月mRS评分、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中等梗死组及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中等梗死组比较,较大梗死组mRS评分、NIHSS评分升高(P<0.05),与较大梗死组比较,对照组mRS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低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mR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联合estroke人工智能评估晚时间窗AIS动脉取栓术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率,有利于减少取栓次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神经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estroke人工智能 晚时间窗 动脉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侵袭性、骨转移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严佳 王小乐 +2 位作者 葛建钢 张蕾 季微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56-58,61,共4页
目的:探究多模态MRI(mp-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侵袭性、骨转移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实施分组,将病理学Gleason评分≤... 目的:探究多模态MRI(mp-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侵袭性、骨转移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00例,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实施分组,将病理学Gleason评分≤3+4分者纳入低危组,将病理学Gleason评分>4+3分者纳入高危组。将患者依据7:3分组比例进行训练组、验证组分配,其中训练组70例,验证组30例。基于mp-MRI对肿瘤特征组学提取,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选取模型构建的特征,结合临床特征、影像组学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建立低危组及高危组前列腺癌模型,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对mp-MRI在腺癌诊断及侵袭性、骨转移评估中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并于验证组实施诊断效能验证。结果:筛选发现组内相关系数超过0.75的特征中DWI_3b RL序列共计521个、T_(1)W SPIR+C共计470个、T_(2)W_TSE共计265个、T_(2)W SPAIR共计268个,结合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模型,且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组的AUC为0.882、灵敏度为0.739、特异度为0.875;训练组的AUC为0.865、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708,验证组AUC较训练组未明显降低。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前实施mp-MRI影像组学能够有助于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对疾病侵袭性及骨转移情况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需要在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多模态mri 前列腺癌诊断 侵袭性 骨转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膝关节韧带及骨软骨损伤的特点分析
11
作者 张蕾 刘春生 +2 位作者 郭志权 石运力 彭小芳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儿童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膝关节韧带、骨软骨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膝关节MRI扫描,按... 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儿童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膝关节韧带、骨软骨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膝关节MRI扫描,按损伤程度分为部分撕裂组(85例)和完全撕裂组(41例)。分析两组患儿内侧髌股韧带(MPFL)损伤、骨软骨损伤的位置和特点。结果:126例患儿均伴有MPFL损伤,其中部分撕裂85例,完全撕裂41例。部分撕裂中单纯髌骨侧34例,单纯股骨侧14例,单纯发中间段9例,多部位损伤28例;完全撕裂组中单纯发生于髌骨侧27例,单纯股骨侧7例,单纯中间段4例,多部位损伤3例。MPFL部分撕裂组与完全撕裂组的单纯髌骨侧和多部位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6、10.886,P<0.05)。126例患儿中,91例合并股内斜肌(VMO)损伤,VMO损伤程度与MPFL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339,P=0.006)。126例患儿中有119例存在骨软骨损伤,共有损伤部位174个。VMO损伤中,1级损伤的部位以单纯髌骨侧为主,2、3、4级损伤的以多发损伤为主。结论:儿童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多伴有MPFL损伤和骨软骨损伤,且以髌骨侧多发性损伤为主;损伤部位和程度无性别差异;MPFL损伤多合并VMO损伤,且损伤程度与MPFL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 磁共振成像(mri) 内侧髌股韧带(MPFL) 软骨损伤 股内斜肌(V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膀胱癌分期及分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俊婷 王效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一种复发率高且易于进展的肿瘤,其治疗负担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一,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精确的分期及分级对于BC诊疗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膀胱成像与报告系统和MRI技术的飞速发展,扩散加权成像、动...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一种复发率高且易于进展的肿瘤,其治疗负担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一,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精确的分期及分级对于BC诊疗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膀胱成像与报告系统和MRI技术的飞速发展,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分数阶微积分扩散模型、合成磁共振技术和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等功能MRI技术可以无创地从扩散、血供、组织定量及代谢等多个方面评估肿瘤性质,以期术前评估肿瘤生物学特性、预测肿瘤复发进而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制订最优手术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上述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多模态功能MRI在BC分期及分级中的应用予以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扩散加权成像 分期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指标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煜博 闫苗苗 沈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指标与子宫内膜癌(E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00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动态对比增...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指标与子宫内膜癌(E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00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MRI指标,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65例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占9.29%)。单因素分析显示,非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K^(trans)、ADC值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trans)、ADC值均与E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系(P<0.05),其中K^(trans)水平升高,ADC值降低,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大。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K^(trans)、AD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95%CI:0.635~0.849)、0.795(95%CI:0.019~0.542),均具有临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论K^(trans)、ADC指标与E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K^(trans)水平升高,ADC值降低,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大,两项指标均具有临床预测E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模态成像对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14
作者 裴豆豆 赵金榜 朱鑫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模态成像对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81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MRI检查,获得MRI多...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模态成像对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患者81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MRI检查,获得MRI多模态定量参数[T_(1)、T_(2)、脑阔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再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别T_(1)、T_(2)、ADC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_(1)、T_(2)、ADC预测肝癌患者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价值。结果:治疗后81例肝癌患者T_(1)水平降低,T_(2)、ADC水平升高(P<0.05);有效组T_(1)水平低于无效组,T_(2)、ADC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ROC结果显示,T_(1)、T_(2)、ADC预测肝癌患者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vre,AUC)分别为0.807、0.702、0.668,其中以T_(1)的AUC最高,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模态定量参数用以预测肝癌患者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成像 肝癌 靶向 免疫治疗 疗效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及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鹏 高胜兰 +2 位作者 王杨 李晓陵 魏泽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57-62,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系统性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RCI)是该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思维及判断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迅速发展,多模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系统性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RCI)是该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思维及判断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迅速发展,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是研究乳腺癌CRCI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并获得诸多成果。多模态MRI可显示灰质体积、皮层厚度、白质微结构、脑代谢、脑血流灌注、脑区激活和功能连接变化等;MRI影像组学可提取和挖掘图像中的高维数据。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综述,探索临床意义,旨在为乳腺癌CRCI神经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相关认知障碍 脑结构 脑功能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评估缺血性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16
作者 刘建康 王丹 罗欢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评估缺血性脑白质疏松(I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收治的102例ILA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按照性别、年龄相匹配原则纳入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评估缺血性脑白质疏松(I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收治的102例ILA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按照性别、年龄相匹配原则纳入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名为健康对照组。102例患者又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67例)。进行3D-ASL检查获取全脑感兴趣区域(ROI)脑血流量(CB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LA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F对ILA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CBF值中脑室旁(13.15±3.25)ml/(100g·min)、皮质下(10.38±3.45)ml/(100g·min)和全脑(43.59±7.81)ml/(100g·min),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4.45±5.10)、(22.65±5.64)和(59.42±10.29)ml/(100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30、10.276、8.195,P<0.05)。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ILA分级较高、糖尿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1、4.965,P<0.05);年龄偏大、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脑室旁、皮质下和全脑CBF值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94、2.983、4.155、3.243、7.443、8.114、10.25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脑室旁、皮质下和全脑CBF是ILA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57、0.498、0.56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脑室旁、皮质下和全脑CBF预测ILA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792和0.784,三者联合预测的ROC为0.918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8、3.542、4.112,P<0.05)。结论:磁共振3D-ASL成像对ILA患者脑血管灌注情况有较好的评估价值,CBF值降低则显著增加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多部位ROI联合评估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能够为临床决策和指导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 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Ki-67表达中的研究
17
作者 周佳南 朱正阳 +5 位作者 田传帅 杨惠泉 陈思璇 叶梅萍 张鑫 张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定量和定性参数预测胶质瘤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30例胶质瘤患者,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野生型201例,IDH突变型129例。获得常规MRI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ppa...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定量和定性参数预测胶质瘤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30例胶质瘤患者,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野生型201例,IDH突变型129例。获得常规MRI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定性及定量参数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渗出速率常数(the 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fractional volume of the extravascular-extracellular,V_(e))、血浆分数(plasma fraction,V_(p))及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代谢产物比值,对胶质瘤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以确定与Ki-67表达水平相关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在胶质瘤患者分析中,K^(trans)(OR=1.012,P<0.001)、ADC(OR=0.998,P<0.05)、强化程度(OR=3.317,P<0.05)是Ki-67表达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AUC为0.893。结论K^(trans)、ADC和强化程度可能是预测胶质瘤Ki-67表达水平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KI-67 异柠檬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18
作者 吴磊 朱晶洁 +2 位作者 仝贺 李松 谷明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前列腺癌(PCa)临床病理特征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7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MRI并经组织病理学认证的10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51例PCa患者纳入癌症组,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前列腺癌(PCa)临床病理特征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7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MRI并经组织病理学认证的10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将其中51例PCa患者纳入癌症组,5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增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采用前列腺MRI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1)对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两组间的评分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PI-RADS v2.1评分与PCa的Gleason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肿瘤分期和侵袭性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0T磁共振成像技术对PCa的诊断效能。结果:癌症组患者PI-RADS v2.1评分4(4,5)分,显著高于增生组患者的2(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9.5,P<0.01),而评分分布上癌症组高分(4,5分)占比较增生组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20,P<0.05)。癌症组患者PI-RADSv2.1评分与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以及肿瘤分期和侵袭性表现出显著相关性(r=0.815、0.723、0.69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I-RADS v2.1评分诊断P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783~0.932),能够有效区分PCa和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高于PSA。结论:3.0T MRI技术对PCa的诊断有良好的准确性,可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来诊断并评估肿瘤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PCa)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成像(mri) Gleason分级评分 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v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飞跃 孙道东 +4 位作者 宋蝴蝶 王锦 张丹妮 李升 袁爱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1,共5页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指因脑血管或言语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针刺治疗PS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模态MRI飞速发展,此项技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指因脑血管或言语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针刺治疗PS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模态MRI飞速发展,此项技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已被众多学者应用于PSA中枢效应机制研究。本研究基于功能MRI、弥散张量成像、结构性MRI、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多模态成像技术,从脑功能、脑结构及脑代谢等角度探讨了针刺对PSA患者中枢效应机制,旨在为针刺治疗PSA临床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方向,为研究针刺治疗PSA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中枢机制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施红 许敏 +1 位作者 刘霞 王小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16-118,122,共4页
目的研究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 目的研究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疑似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均接受CT、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的准确度(95.45%)高于CT检查(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灵敏度(95.00%)、特异度(96.43%)、阳性预测值(98.28%)及阴性预测值(90.00%)高于CT检查(83.33%、71.43%、86.21%、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95.00%)高于CT检查(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结论MRI诊断门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明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后续疾病诊疗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