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浩 杨继红 霍露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2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见表(SF-36)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结论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护理中能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也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上肢创面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夜间疼痛的影响
2
作者 张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探析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夜间疼痛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以就诊院内的断指再植手术患者80例为目标,2023年1月-2024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则采取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 探析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夜间疼痛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以就诊院内的断指再植手术患者80例为目标,2023年1月-2024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则采取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夜间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时间夜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实施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可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缓解患者夜间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手术 模式疼痛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夜间疼痛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姑息化疗患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疼痛护理干预效果
3
作者 曾利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针对乳腺癌姑息化疗患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疼痛护理干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 将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80例乳腺癌姑息化疗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CG组常规、TT组多学科合作疼痛护理,均40例。对比CG组、TT组护理效果。结果 癌因性疲乏... 针对乳腺癌姑息化疗患者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疼痛护理干预效果予以分析。方法 将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80例乳腺癌姑息化疗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CG组常规、TT组多学科合作疼痛护理,均40例。对比CG组、TT组护理效果。结果 癌因性疲乏评分TT组<CG组,P<0.05。疼痛评分TT组<CG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TT组<CG组,P<0.05。护理满意度TT组>CG组,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模式疼痛护理应用于乳腺癌姑息化疗中,疼痛改善效果较佳,患者癌因性疲乏较轻,睡眠质量较好,对护理工作满意,建议实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姑息化疗 多学科合作模式 疼痛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流程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疼痛干预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雨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流程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到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流程... 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流程化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到2024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流程化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时间段两组的疼痛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组间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2h、24h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室抢救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对照组满意度77.5%,P<0.05。结论 基于循证理念的流程化护理提高了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管理效果,显著缩短了康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整体护理体验,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流程化护理模式 急诊创伤骨折 疼痛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5
作者 陈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德江县人民医院进行LC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50... 目的:探讨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德江县人民医院进行LC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不良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LC的患者实施5E模式下的个案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模式疼痛干预 5E模式 个案护理 不良情绪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疼痛的改善分析
6
作者 董梦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探究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6至2024年6月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别,比较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情况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显著缓解,护理满意度更为突出,... 探究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6至2024年6月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别,比较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情况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显著缓解,护理满意度更为突出,健康行为更好,生活质量更卓越(P<0.05)。结论 将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癌因性疲乏 疼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夜间疼痛的影响
7
作者 周玉萍 黄少华 +2 位作者 陈晓丹 熊娜娜 黄倩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夜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予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夜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予多模式疼痛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分别比较术后当日、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夜间疼痛程度、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结果入院时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日、第1天、第2天、第3天观察组夜间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的经历、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疼痛教育满意度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多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夜间疼痛程度,促进再植指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模式 疼痛护理干预 血管危象 夜间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点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个性化疼痛干预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8
作者 唐小花 宋玲花 简婷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个性化疼痛干预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焦点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个性...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个性化疼痛干预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焦点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个性化疼痛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1周。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点解决模式护理联合个性化疼痛干预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焦点解决模式护理 个性化疼痛干预 疼痛程度 并发症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联合技巧性沟通在膝关节疼痛患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陈峰 林育英 蔡益玲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联合技巧性沟通在膝关节疼痛患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将160例在膝关节疼痛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研究组81例,对照组79例),两组...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联合技巧性沟通在膝关节疼痛患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将160例在膝关节疼痛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研究组81例,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玻璃酸钠鞘内注射治疗,另外,在治疗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联合技巧性沟通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护理后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各项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鞘内注射辅以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联合技巧性沟通可有效提升膝关节腱鞘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干预模式 技巧性沟通 膝关节疼痛 鞘内注射 玻璃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负担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10
作者 杨瑞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心理负担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LC治疗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心理负担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LC治疗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C患者采用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术后疼痛程度,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激励式心理护理 模式疼痛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em自我护理干预结合多模式疼痛管理对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11
作者 王彬 张玉芹 +2 位作者 傅学菲 陈晓捷 孙东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80-182,190,共4页
目的探究Orem自我护理干预结合多模式疼痛管理对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滨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 目的探究Orem自我护理干预结合多模式疼痛管理对急性创伤骨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滨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Orem自我护理干预结合多模式疼痛管理,均于护理3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我护理干预结合多模式疼痛管理能够减轻急性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骨折 Orem自我护理干预 模式疼痛管理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诊创伤骨折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疼痛情况的影响
12
作者 马静 李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51-254,共4页
探究为急诊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中选出9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一组中有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小组... 探究为急诊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急诊创伤骨折患者中选出9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一组中有患者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小组为对照组,采用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护理干预的小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变化。结果 组间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救治相关指标更理想,心理应激状态发生的改变更显著,患者的疼痛感更轻微,且患者对护理内容更满意(P<0.05)。结论 为急诊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基于奥瑞姆自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救治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和疼痛感,从而让患者享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内容和措施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瑞姆自理模式 急诊创伤骨折 护理干预 心理应激反应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骨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金 黄莹 王婷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7-150,15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骨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8例骨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骨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8例骨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适应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适应性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骨癌痛患者实施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消除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适应性,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罗伊适应模式 护理干预 疼痛管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生长激素激发中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程丽娟 易君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42-0145,共4页
通过对比研究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生长激素激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两组各29例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组接受护理干预(观察组),另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SCAS评分和CDRS评分来评估他们的不良情绪反应,以VAS评分衡量疼痛程度,同... 通过对比研究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生长激素激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两组各29例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组接受护理干预(观察组),另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SCAS评分和CDRS评分来评估他们的不良情绪反应,以VAS评分衡量疼痛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CAS评分和C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小儿的不良情绪反应。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的采血VAS评分及留置静脉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能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受。在不良反应方面,对比起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冷汗以及心悸总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生长激素激发中的应用能同步改善小儿的不良情绪状态、并显著降低疼痛程度以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模式 小儿生长激素激发 不良情绪反应 疼痛程度 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芹 陈红 张野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3/2018-02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择期开腹手术的103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 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3/2018-02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择期开腹手术的103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照组予以常规外科手术术后镇痛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行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相关内分泌激素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在术后VAS评分6 h为(3. 40±0. 53)、24 h为(2. 33±0. 46)、48 h为(1. 64±0. 23),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1);(2)术前,2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的升高(P <0. 01),但对照组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研究组(P <0. 01);(3)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94. 23%,优于对照组的80. 39%(P <0. 05)。结论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效果明显,既可降低其疼痛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腹部手术 老年患者 应激反应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对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娴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对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住院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护理,观察比较2...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对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静脉输液住院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护理,观察比较2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漏药率、停药率及针头脱落情况,观察比较2组疼痛程度[Wong-Baker笑脸量表(Wong-Baker)评分、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分]。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较好率、家长满意率观察组分别为93.75%、96.25%、91.25%,对照组分别为76.25%、81.25%、78.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ong-Baker评分轻度疼痛率、FLACC疼痛评分轻度疼痛率观察组分别为65.00%、62.50%,对照组分别为42.50%、41.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输液后漏药率为2.50%、停药率为5.00%、针头脱落率为1.25%,对照组分别为11.25%、16.25%、8.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儿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正强化干预模式护理效果显著,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及满意度均较高,患儿疼痛少,漏药停药及针头脱落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情志护理 正强化干预模式 静脉输液 依从性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参与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外踝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价值
17
作者 谢连珠 季荔 +3 位作者 叶向红 叶秀 成红 李鑫林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分析家属参与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外踝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泰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踝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外踝骨折患者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 目的分析家属参与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外踝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泰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踝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外踝骨折患者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取家属参与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其应对方式、焦虑情绪、足部疼痛、睡眠质量及步行能力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并比较其负重行走时间、最长持续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足部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简单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及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更优,其SCSQ量表中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CSQ量表中的消极应对评分及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足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睡眠质量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步行能力的步行6 min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更优,其VAS评分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步行6 min试验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负重行走时间更短(P<0.05),最长持续行走时间更长(P<0.05),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足部功能优良率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外踝骨折患者术后临床护理干预中,对其采取家属参与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能够为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带来更大获益,不仅有利于改变患者应对方式,减轻焦虑及疼痛等情况,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步行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参与护理干预模式 外踝骨折 足部功能 应对方式 焦虑 足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干预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观察
18
作者 郭来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讨依托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干预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 目的:探讨依托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干预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依托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PSQI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依托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SWOT分析法 疼痛关爱干预模式 疼痛 睡眠质量 护理 满意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隆新冉 苏姗姗 +1 位作者 王燕燕 高天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2期219-22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肝癌开腹手术的患者7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 目的:研究分析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肝癌开腹手术的患者7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疼痛)指数以及睡眠连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睡眠连续时间长(5.42±1.09)h,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睡眠连续时间长(3.17±0.69)h,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为94.74%,较比对照组78.95%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针对患者不同的疼痛情况制定合理的干预护理,多模式护理模式参与,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延长睡眠时间,患者的不良是情绪得到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开腹术 疼痛 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在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中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1期142-143,共2页
目的试验将针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与护理成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策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 目的试验将针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安全性与护理成效。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策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成果。结果从术后12 h、24 h、48 h患者疼痛度上分析,观察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心理状态的改善上,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得分为(41.00±2.30)分和(41.20±2.70)分,对照组则为(55.40±2.80)分和(57.90±4.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上,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83%,对照组为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方案有助于缓解肝癌开腹手术患者的病痛,减轻心理治疗压力,并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开腹术后 疼痛控制 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