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魏孟贵 陈春晖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6年第2期20-21,共2页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江西省九江市传染病医院(江西332000)魏孟贵,陈春晖1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原理分子探针技术相当敏感,可以测到Pg水平;但是,最近发展起来的PCR更为敏感,可以使DNA检测的灵敏度...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江西省九江市传染病医院(江西332000)魏孟贵,陈春晖1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原理分子探针技术相当敏感,可以测到Pg水平;但是,最近发展起来的PCR更为敏感,可以使DNA检测的灵敏度达到Fg水平。PCR扩增DNA的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临床应用 致病菌 遗传性疾病 特异性 分子探针技术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原理与应用 传染病医院 基因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恙虫病诊断新方法(Ⅰ):多聚酶链反应
2
作者 陈添胜 谭丽霞 林普生 《广东卫生防疫》 1997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辅助诊断 恙虫病 病原体分离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非特异性 防疫站 基层医院 普及 参考 基层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汉族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银屑病患者HLA-DR易感基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颖 吕昭萍 魏彩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发现云南汉族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银屑病患者易感基因,探讨银屑病与感染和遗传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36例咽部致病性链球菌培养阳性银屑病患者进行HLA-DR基因分型,并与28例云南汉族正常人HLA... 目的:发现云南汉族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银屑病患者易感基因,探讨银屑病与感染和遗传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对36例咽部致病性链球菌培养阳性银屑病患者进行HLA-DR基因分型,并与28例云南汉族正常人HLA-DR分型结果比较。结果:银屑病患者HLA-DR7基因频率比正常人显著增高,HLA-DR15基因频率也增高;20例HLA-DR15阳性患者有19例与HLA-DR7连锁,而正常组无DR7与DR15连锁。结论:云南汉族与链球菌感染有关银屑病患者易感基因与HLA-DR7及DR15关联,推测这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连锁以共同对链球菌感染相关银屑病易感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汉族 银屑病 球菌感染 HLA-DR HLA-DR分型 银屑病患者 易感基因 基因研究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序列特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快速非整倍体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吴菁 尹爱华 +3 位作者 杜丽 麦明琴 郭莉 钟燕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17-19,23,共4页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定量荧光多聚酶链反应技术(QF-PCR)两种最常见的快速非整倍体检测技术(RAD)在产前诊断的应用,评估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00例在我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术的患者,孕周为孕16~23周,抽取羊...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定量荧光多聚酶链反应技术(QF-PCR)两种最常见的快速非整倍体检测技术(RAD)在产前诊断的应用,评估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00例在我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术的患者,孕周为孕16~23周,抽取羊水进行核型分析的同时,其中随机收集1 000例样本同时行FISH检测,1 000例样本同时行QF-PCR检测。结果 2 000例羊水核型结果中,1 938例正常,62例异常,其中数目异常40例,结构异常19例,嵌合体3例。FISH检测出24例数目异常,QF-PCR检测出16例数目异常,共漏诊了22例异常,均在检测范围外,没有出现假阴性。结论 FISH和QF-PCR两种技术对常见非整倍体异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当,但RAD技术由于检测范围限制,存在漏诊的情况,不能单独用于产前诊断,应与核型分析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定量荧光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快速非整倍体检测技术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与农业未来
5
作者 卢运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2-63,共2页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人类将面对着三种现实:①世界经济交往的一体化;②世界人口的增多;③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三种现象关系着世界农业的未来,对农业战线的工作者和决策者来说,都值得认真思考.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植物 世界人口 植物染色体 法国农业科学院 原生质体融合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抗除草剂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成军 董菁 +4 位作者 洪源 钟彦伟 刘妍 王刚 王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083-1090,共8页
目的:从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应用长距离多聚酶链反应技术(L-PCR)技术扩增、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全基因组序列,建立中国HBV流行株的参考标准序列。方法:从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提取DNA,以L-PCR技术对于3 200 bp的... 目的:从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应用长距离多聚酶链反应技术(L-PCR)技术扩增、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全基因组序列,建立中国HBV流行株的参考标准序列。方法:从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提取DNA,以L-PCR技术对于3 200 bp的HBV DNA进行扩增,纯化后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对于HBV DNA的各个编码基因区进行分析。结果:克隆获得的5个HBV DNA全基因序列分别为G376-A6、G376-A7、G683-A1、G683-A2和G683-A3,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3 125、3 215、3 213、3 182和3 215碱基对(bp),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分别为AF384372、AF384371、AF363963、AF363962和AF363961。其中G376-A6、G376-A7来源于同一个患者,G683-A1、G683-A2、G683-A3来源于另一个患者。G376-A6、G683-A2两株病毒在前-S1区存在缺失突变区。其中G683-A2的羧基末端区存在缺失突变。来源于不同患者的e/核心抗原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来源于同一个患者的HBV基因序列有着明显的同源性。G376-A6、G683-A2两株病毒存在多聚酶蛋白区的缺失突变,但不在多聚酶蛋白的活性结构区,因此考虑这种形式的突变尚不会影响到多聚酶的活性。G683-A3株病毒的多聚酶在其羧基末端存在较长的缺失突变区,使其多聚酶区结构被破坏。5株病毒的X蛋白的一级结构序列比较的结果说明其高度保守。但是相对来讲,X蛋白的氨基末端更为保守,羧基末端序列有一定程度的变异。结论:克隆了HBV DNA中国株的全基因序列,可以作为研究中HBV流行株的参考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中国 流行株 克隆 序列分析 长距离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全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 DNA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达娜 吴少庭 +6 位作者 袁仕善 高世同 张仁利 雷明军 潘晖榕 林琦萍 秦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AX1-SAG1,并探讨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截短型的SAG1基因片断 ,并克隆至载体pMD18-T ,经菌落PCR鉴定和测序分析后 ,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A... 目的 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VAX1-SAG1,并探讨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截短型的SAG1基因片断 ,并克隆至载体pMD18-T ,经菌落PCR鉴定和测序分析后 ,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SAG1,并予菌落PCR和双酶切鉴定。以此为疫苗候选分子免疫小鼠 ,检测其诱导产生的抗体。结果 PCR扩增出SAG1基因的截短型片段 ,其大小约 780bp ;测序的阳性TA克隆除两处发生同义突变外 ,其余序列与原序列一致 ;TA克隆的插入片段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VAX1-SAG1;该质粒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弓形虫抗原的抗体。 结论 成功构建了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的DNA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面抗原 SAG1 DNA疫苗 免疫应答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末端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的克隆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妍 成军 +3 位作者 王琳 王建军 陆荫英 李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利用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克隆MHBst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发现新型基因,为阐明MHBst对于肝细胞表达基因谱的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利用多聚...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利用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克隆MHBst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发现新型基因,为阐明MHBst对于肝细胞表达基因谱的影响,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MHBst的编码基因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HBst,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与仅转染空白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差异显示,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克隆鉴定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的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新基因的序列,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利用HepG2细胞来源的mRNA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克隆新基因,并对于新基因的序列以及编码基因产物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TTP1基因是新基因。结果: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MHBst,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正确。转染HepG2细胞系,利用SSH技术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经对于美国生物工程信息学中心(NCBI)建立的核苷酸序列的数据库(GenBank)检索,证实这是一个新型基因片段。通过对于同源基因序列的比对,根据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基因的序列,将这种MHBst反式激活的新基因命名为TTP1,并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结论:克隆并鉴定了乙型肝炎病毒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中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TTP1,为今后研究MHBst的反式激活作用,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末端截短型表面抗原 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 克隆化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表达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肝患者HCV病毒载量、HCV抗体与ALT、AST、前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文俊 马韫佳 +2 位作者 袁红萍 郦雯 夏慧珠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探讨丙肝患者HCV抗体和HCV病毒核酸定量与ALT、AST、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RT-PCR法、速率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33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定量、ALT、AST和PA。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 ... 目的探讨丙肝患者HCV抗体和HCV病毒核酸定量与ALT、AST、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RT-PCR法、速率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33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定量、ALT、AST和PA。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 ALT、AST阳性率分别为69.9%和70.7%,组间比较χ2=18.05,P<0.01。PA浓度在HCV-RNA不同含量组别方差分析F=129.92,P<0.001。前白蛋白水平随HCV核酸含量增高而逐渐降低,而ALT、AST阳性率则增高,组间PA比较,除1.0×105组和≥1.0×106组无差异外,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检测HCV抗体和HCV病毒核酸定量有助于丙型肝炎诊断;与转氨酶相比,血清PA水平的变化能更加灵敏、快速地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丙氨酸氨基转移 门冬酸氨基转移 前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荧光定量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陆世新 徐利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42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了解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及对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52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取血和咽拭子标本进行FQ-PCR检测。结果MP感染在儿童中属于大病种疾病,各年龄段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探讨了解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FQ-PCR)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及对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52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取血和咽拭子标本进行FQ-PCR检测。结果MP感染在儿童中属于大病种疾病,各年龄段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幼儿发病率不低;MP感染咽拭子与血标本FQ-PCR检测感染率和感染拷贝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FQ-PCR技术有利于MP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3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转录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冯滨 蒋耀光 +2 位作者 王如文 范士志 倪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检测p73mR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 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 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 p73mRNA的转... 目的 :检测p73mR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 p7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 3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相应正常食管组织中 p73mRNA的转录表达 ,并探明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37例食管肿瘤组织中有 2 1例 (5 1.8% )p73mRNA过度表达 ,其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区域淋巴结和正常组织 (P <0 .0 5 ) ,但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食管肿瘤组织中存在p73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 ,可能参与了调控食管癌的发生过程 ,它的存在并没有阻止食管癌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表达 P73基因 食管癌 RT-PCR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人群苯丙酮尿症患者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爱琴 余金萍 +5 位作者 石淑华 张仁利 高世同 龙彩虹 黄达娜 吴少庭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29-1330,共2页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苯丙酮尿症 (PKU)患者血苯丙氨酸羟化酶 (phenylalaninehydroxylase ,PA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 设计 7对引物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 (PCR -SSCP)银染技术和DNA序列分析了 3个PKU家族共 13个成员...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苯丙酮尿症 (PKU)患者血苯丙氨酸羟化酶 (phenylalaninehydroxylase ,PA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方法 设计 7对引物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 (PCR -SSCP)银染技术和DNA序列分析了 3个PKU家族共 13个成员的PAH基因。结果 PCR -SSCP分析发现 ,其中 2个家族的子女及其父母有电泳条带异常 ,测序结果示两多态性位点均在内含子 10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聚反应-单构像多态银染技术 DNA序列分析 隐性遗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PCR Kits with Cell Culture and LCR in the Det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s
13
作者 王宝玺 朱学骏 +7 位作者 倪安平 叶顺章 乐嘉豫 郑和义 刘全忠 王千秋 汤全贵 秦俭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4年第1期15-19,63,共6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sof six Chinese PCR kits for detection of Chlamydiatrachomatis in patients with sexually transmitteddiseases using cell culture and LCR as references.Methods: Endocerv...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sof six Chinese PCR kits for detection of Chlamydiatrachomatis in patients with sexually transmitteddiseases using cell culture and LCR as references.Methods: Endocervical or urethral swab specimenswere collected from 673 patients attending STDclinics in Beijing, Shanghai, Nanjing and Tianjin. C.trachomatis culture and PCR were performed onspecimens from all patients while LCR detection wasperformed only on specimens with discordant cultureand PCR results.Results: Of the 616 patients, 6.3% (39) wereculture-positive while 23.5% to 28.7% were positiveby PCR testing. Compared to cell culture, the sensi-tivity of all six PCR methods was 90% or higher. In200 cases with discrepant reports, LCR and PCRshowed excellent consistency (YI index: 0.523-0.881 ),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PCR methodswere 83.9%- 98.6% and 66.7%- 94.7% respectively,while PCR2 showed the highest YI index (0.881). Withthe reference standard defined as culture positive orLCR positive plus at least one PCR positive fordiscrepant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specificity andsensitivity of all six Chinese PCR kits were higherthan 95% and 85%,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Domestically-produced PCR kits forChlamydia trachomatis detection are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however, quality control remainsimportant in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dia trachomatis PCR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光应 田建州 +2 位作者 周亮 郭亚 李强 《实用医药杂志》 1995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临床拟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38例和脊蛛网膜炎患者6例的脑脊液进行检测。结果: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阳性21例,为70%;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阳性14例,为36.8%;6例脊蛛...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临床拟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38例和脊蛛网膜炎患者6例的脑脊液进行检测。结果: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阳性21例,为70%;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阳性14例,为36.8%;6例脊蛛网膜炎患者阳性5例。鉴于常规脑脊液检查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笔者认为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迅速、准确,可作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等位基因HLA-A^*0323的认定
15
作者 王中梅 单小燕 +9 位作者 王丽君 何小枚 倪蕾 崔爽 王琳 李伟 刘娜 赵波涛 龚治尹 张志欣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认定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基因分型发现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用PCR直接测序及针对组特异性扩... 目的认定一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SSO)基因分型发现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用PCR直接测序及针对组特异性扩增产物测序,确认与最同源HLA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发现一个样本的HLA-A位点结果异常,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所有HLA-A位点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A*030103差异是在第2外显子区域的256位碱基发生了C→G的替换,257位碱基发生了A→G的替换,270位碱基发生了T→A的替换,导致相应的62位密码子由CAG→GGG,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导致相应的66位密码子由AAT→AAA,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n)→赖氨酸(Lys)。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A位点的一个新等位基因,2006年7月13日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0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新等位基因 多聚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技术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学
1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8期125-126,共2页
0029636 鉴定美国癌症死亡率趋势突然改变的方法/Chu KC//Cancer.-1999,86(1).-157~169 医科情0029637 终期癌症病人生命持续时间的临床估计的相对准确性/Vigano A//Cancer.-1999,86(1).-170~176 医科情0029638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在实... 0029636 鉴定美国癌症死亡率趋势突然改变的方法/Chu KC//Cancer.-1999,86(1).-157~169 医科情0029637 终期癌症病人生命持续时间的临床估计的相对准确性/Vigano A//Cancer.-1999,86(1).-170~176 医科情0029638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在实体瘤检测中的应用/Merrie AE//Cancer.-1999,85(1).-248~250 医科情0029639 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病人的血清和渗出物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raft A//Cancer.-1999,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医科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癌症死亡率 恶性疾病 癌症病人 实体瘤 持续时间 肿瘤学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微孔板杂交法快速检测矽肺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
17
作者 韩吉平 《攀枝花医药》 2002年第2期43-45,共3页
矽肺患者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结核能促使矽肺病变的进展,而矽肺也能影响结核产治疗效果并加剧其恶化,结核是矽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矽肺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快速、早期诊断矽肺合并结核感染,对保护工人健康、降低矽... 矽肺患者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结核能促使矽肺病变的进展,而矽肺也能影响结核产治疗效果并加剧其恶化,结核是矽肺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矽肺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快速、早期诊断矽肺合并结核感染,对保护工人健康、降低矽肺患者的死亡率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结核病 工人健康 早期诊断 PCR-微孔板杂交法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致癌与P53基因
18
作者 张磊 《解放军健康》 1998年第3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P53基因突变 P53蛋白 肿瘤抑制基因 口腔癌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致癌机理 慢性支气管炎 消化性溃疡 构象多态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of Sheeppox and Goatpox Virus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被引量:12
19
作者 Gnanavel Venkatesan Vinayagamurthy Balamurugan +2 位作者 Revaniah Yogisharadhya Amit Kumar Veerakyathappa Bhanuprakash 《Virologica Sinica》 CAS CSCD 2012年第6期353-359,共7页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partial gene sequences of P32 protein,an immunogenic envelope protein of Capripoxviruses (CaPV),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sheeppox and goatpox virus isolates,and r...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partial gene sequences of P32 protein,an immunogenic envelope protein of Capripoxviruses (CaPV),we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sheeppox and goatpox virus isolates,and restriction enzyme specific PCR-RFLP was developed to differentiate CaPV strains.A total of six goatpox virus (GTPV) and nine sheeppox virus (SPPV) isolates of Indian origin were included in the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attachment gene.The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a high degree of sequence identity among all the Indian SPPV and GTPV isolates at both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levels.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ree distinct clusters of SPPV,GTPV and 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 isolates.Further,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revealed a unique change at G120A in all GTPV isolate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Dra I restriction site in lieu of EcoR I,which is present in SPPV isolates studied.This change was unique and exploited to develop restriction enzyme specific PCR-RFLP for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PPV and GTPV strains.The optimized PCR-RFLP was validated using a total of fourteen (n=14) cell culture isolates and twenty two (n=22) known clinical samples of CaPV.The Restriction Enzyme specific PCR-RFLP to differentiate both species will allow a rapi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during CaPV outbreaks particularly in mixed flocks of sheep and goats and could be an adjunct/supportive tool for complete gene or virus genome sequenc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ppox Goatpox Differential diagnosis 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ction of Herbicide-tolerant Canola by Multiplex PCR 被引量:1
20
作者 Yi LI Quan YI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4期775-779,共5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multiplex PCR detection method of herbicide-tolerant canola.[Method] An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CruA) and three exogenous genes(T-CaMV 35 S, P-CaMV 35 S and pat) were selec...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multiplex PCR detection method of herbicide-tolerant canola.[Method] An endogenous reference gene(CruA) and three exogenous genes(T-CaMV 35 S, P-CaMV 35 S and pat) were selected for multiplex PCR. 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national standards or related literature.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ratio of primer concentration and sensitivity of the established multiplex PCR system were optimized. The optimal multiplex PCR system was verified with known samples. [Resul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annealing temperature of multiplex PCR was 58 ℃; the optimal ratio of primer concentration(μmol/L) was T-CaMV 35S: CruA: P-CaMV 35S: pat=0.1: 0.2: 0.2: 0.2;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the established multiplex PCR method was 0.3 ng. The amplified bands of known samples were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 rapid, accurate and effective multiplex PCR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of herbicide-tolerant can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x PCR RAPESEED DE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