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金成春 鲍广全 徐宏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 目的对比分析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cage融合组35例和植骨融合组38例。分别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及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8个月日本颈椎矫形外科学会评分(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cage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一过性咽部不适、供骨区疼痛发生率均低于植骨融合组(P均<0.05)。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颈椎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升高(P均<0.05),而两组术后1周及18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好,但cage植骨融合术手术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单一颈 颈前路减压 融合 融合术 自体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孔杨 章维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4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管狭窄症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患者中,有25例(2...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管狭窄症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患者中,有25例(23.58%)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定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腰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临近退变 后路减压融合术 质疏松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关节间隙植骨用于腰椎多节段融合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常太 张良 +2 位作者 王强 王英民 徐宏兵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 目的:探讨小关节间隙植骨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横突间植骨组(A组)52例同时采用异体骨横突间植骨的方法,小关节间隙植骨组(B组)36例同时采用小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2周~5年,平均1年2个月.根据Oswestry评分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并观察术后1年的X线、CT,比较两组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与术前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得到较高评分.术后1年时两组评分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与CT显示植骨愈合情况相差不明显.结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小关节间隙植骨术与横突间植骨术相比,出血少,术后近期腰腿痛解除效果好,远期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椎管狭窄症 小关 多节椎管狭窄症 横突 多节融合术 弓根螺钉内固定 板切除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双开门减压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4
作者 张之虎 《医学研究杂志》 1990年第8期20-21,共2页
颈椎椎管狭窄可以压迫脊髓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应用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术或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本病效果不佳,我院自1953年起采用后路椎管双开门减压及植骨术治疗本病47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男38例,女9例,平均年龄54.... 颈椎椎管狭窄可以压迫脊髓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应用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术或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本病效果不佳,我院自1953年起采用后路椎管双开门减压及植骨术治疗本病47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男38例,女9例,平均年龄54.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双开门 融合术 盘切除 前路手术 板切除减压 四肢瘫痪 手术 矢状径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锐 张仁赞 +2 位作者 刘正蓬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A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术前、术后1 d、3 d血清应激反应有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疗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AngⅡ、R、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A组术后1 d、3 d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多节段LSS合并LDH值得肯定的术式,临床疗效满意,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椎管减压 横突融合内固定术 融合术 多节 椎管狭窄 盘突出症 融合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观察
6
作者 普占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60-62,共3页
观察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腰椎功能、应激反应、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横突间组患者的hs... 观察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腰椎功能、应激反应、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横突间组患者的hs-CRP、AngⅡ、IL-6、R水平均低于椎间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4/50)、14.00%(7/5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0.919,P>0.05),横突间组患者的复发率6.00%(3/50)低于椎间组26.00%(13/50)(χ2=7.441,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椎间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椎间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椎间组(P<0.05)。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效果总体较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椎管狭窄 盘突出症 多节段椎管减压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 多节椎管减压联合横突融合内固定术 并发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椎管减压手术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家美 徐新华 +2 位作者 夏正东 唐尚权 徐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38-4039,共2页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 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被广泛应用,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加快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及由此引起的症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体征,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减缓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盘置换术 椎管减压手术 神经根型颈 前路颈盘切除 融合术 相邻 前路融合 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F联合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JOA及N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信 杜佳泷 邹志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MCSM患者...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P)]和观察组(n=40,ACCF联合ACDF)。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JOA、NDI评分、颈椎前凸角、T1倾斜角、C2~C7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CD4^(+)、CD8^(+)、CD4^(+)/CD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CF联合ACDF治疗MCSM的手术效果较优,患者颈椎稳定性好,且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 颈前路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前路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庆三 顾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4-485,共2页
颈椎病作为中老年最常见的疾患,对其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存在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本期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该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原则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便读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与术式。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 手术减压治疗 术式选择 前路减压融合术 体次全切除术 盘突出 椎管扩大术 外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振 彭柏华 +4 位作者 郑力恒 谭文成 查丁胜 杨裕豪 吴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8-672,共5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椎间融合使脊柱节段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速临近节段退变,传统的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不需要融合手术节段,但需要广泛剥...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但椎间融合使脊柱节段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加速临近节段退变,传统的颈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不需要融合手术节段,但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出血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融合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生物力学 颈后路 脊柱 手术 双通道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硕 张为 +4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孙亚澎 马雷 张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7-462,共6页
目的 评估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62例,32例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A组),30例行颈前路减压Cag... 目的 评估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62例,32例行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A组),30例行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评分法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椎间高度、融合器沉降程度和沉降率、颈椎曲度、椎间融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B组手术时间为(109.7±11.2)min,显著多于A组(87.8±6.9)min(t=—2.259,P=0.037)。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8~27个月,平均15.8个月;B组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6.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并发症,B组无内固定物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A组优2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3%;B组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6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5,P=0.382)。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B组Cage沉降程度分别为(1.4±0.9)mm和(1.2±1.6)mm,沉降率分别为9.52%(8/84)和7.59%(6/79),融合率分别为95.24%(80/84)和96.20%(76/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颈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颈前路减压单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且手术时间更短,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高度 曲度
原文传递
2种颈前路减压方法治疗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春 朱裕成 +5 位作者 朱爱祥 郑红兵 马军 李涛 史册 彦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9期857-859,共3页
目的总结2种颈前路减压方法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5-06—2010-06诊治的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28例采用2种不同的前路减压治疗并随机分成2组。观察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间隙改变等情况。结果有27例得... 目的总结2种颈前路减压方法治疗相邻双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5-06—2010-06诊治的相邻双间隙脊髓型颈椎病28例采用2种不同的前路减压治疗并随机分成2组。观察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间隙改变等情况。结果有27例得到随访平均28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组14例,C级2例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D级12例均恢复至E级。拱桥式减压组13例,D级13例中10例恢复至E级,3例改变不明显。椎间植骨均于12-18周达到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较前路拱桥式减压术临床疗效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颈 颈前路减压 内固定 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