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中期疗效
1
作者 张诗爽 魏梦诚 +7 位作者 蔡磊 黎清波 寇博文 周传坤 周逸驰 周俊龙 刘俊燕 刘伟军 《骨科》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 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multi-segmental 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MLDD)伴严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武... 目的 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multi-segmental lumbar degeneration disease,MLDD)伴严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01例MLDD伴严重OP的老年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基于术式的差异,将病人分为CAPS组(48例)和对照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53例)。评估指标包括病人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密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螺钉内固定状况、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01例病人均成功实施了腰椎后路手术,随访12~18个月。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APS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CAPS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腰椎X线影像显示,CAPS组骨水泥未见明显渗漏现象。在随访期间,CAPS组病人未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等情况;对照组出现10例螺钉松动,2例延迟愈合。两组病人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性MLDD的病人,CAPS技术能显著提高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并促进腰椎功能的迅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多节腰椎退行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疾病的定位诊断及有限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侃 吴闻文 +5 位作者 郭继东 王永刚 任东风 李利 王华东 唐家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疾病的定位诊断方法及有限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47例多节段腰椎疾病患者。男27例,女20例;年龄38~82岁,平均60.3岁。病程6个月~7年,中位病程21个月。术前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初...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疾病的定位诊断方法及有限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47例多节段腰椎疾病患者。男27例,女20例;年龄38~82岁,平均60.3岁。病程6个月~7年,中位病程21个月。术前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确定可能的责任节段为两节段31例(L4、5及L5、S1 22例,L3、4及L4、5 6例,L2、 3及L3、4 3例),三节段16例(L3、4、L4、5及L5、S1 9例,L1、2、L4、5及L5、S1 4例,L2、3、L4、5及L5、S1 3例)。患者均经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明确责任节段,并行相应的有限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腰腿痛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价,并定期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内固定物位置及骨融合情况。 结果SNRB明确责任节段中单节段33例(L4、5 18例,L5、S1 11例,L3、4 4例),两节段10例(L4、 5及L5、S1 6 例,L3、4及L4、5 3例,L2、3及L4、5 1例);4例行SNRB后VAS改善率〈 30%,未进一步手术治疗。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1.9 min、术中出血量164.5 mL、术后引流量238.9 mL、术后下地时间38.2 h,均无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2.2% ± 12.6%、63.4% ± 12.4%、68.6% ± 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41,P=0.062)。X线片复查示内固定物在位良好,无松动和断裂,椎间融合良好。 结论多节段腰椎疾病的诊治中,通过SNRB明确责任节段后采用有限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能有效减压、缩小手术范围、维持脊柱稳定性,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疾病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 责任 有限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多节段腰椎疾病的定位诊断及有限手术治疗
3
作者 马良 何传宇 +1 位作者 苏来曼·热合曼 刘云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71-72,共2页
探究SNRB对多节段腰椎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7月--2021年6月)接收的多节段腰椎疾病患者(n=178)作为研究对。患者均接受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SNRB)确定责任节段并给予相应有限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多节段腰椎疾病治疗... 探究SNRB对多节段腰椎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7月--2021年6月)接收的多节段腰椎疾病患者(n=178)作为研究对。患者均接受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SNRB)确定责任节段并给予相应有限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多节段腰椎疾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情况良好且手术指标反响优。而且较手术前,手术后疼痛均明显减小(P<0.05)。较术前,术后患者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SNRB治疗多节段腰椎疾病手术指标良好,安全可靠,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疼痛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疾病 定位诊断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图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金翔 吕飞舟 +3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郑超君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9-434,共6页
目的 :评估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342例,男174例,女168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8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 目的 :评估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342例,男174例,女168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8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症5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退行性侧凸12例。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责任节段224例,行神经根阻滞术确定责任节段118例。行单节段减压手术95例,双节段减压手术212例,3节段减压手术35例。术前对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对下肢肌肉和腰骶部椎旁肌进行针电极EMG检测,对比目鱼肌进行H反射检测。所检测肌肉的针电极EMG出现失神经电位即纤颤电位、正锐波及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CRD)时,提示有神经损害;神经传导检测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的异常标准:MCV<40m/s,SCV<39m/s;患侧H反射消失或双侧潜伏期差值>1.5ms,提示存在S1神经根病变损害可能。EMG检测的灵敏度=EMG检测结果阳性与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特异性=EMG检测结果阴性与未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未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结果 :针电极EMG部分,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87.2%;CRD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8.7%,特异性为100%;宽大和多相的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92.2%,特异性为18.2%。神经传导检测部分,342例患者中,89例患者胫神经、101例患者腓总神经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幅值降低,其中45例患者(病程>3年)在趾短伸肌记录不到CMAP,但在胫前肌可记录到低幅值、速度正常的CMAP;所有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正常。217例患者H反射消失,54例患者H反射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5ms。结论:CRD、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对诊断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而MUP对责任节段的诊断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腰椎退行性疾病 责任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季祥 杜明奎 +5 位作者 仲伟涛 靳凯锋 陈渲宇 赵辉 张振华 张黎明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责任节段判定及经皮内镜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骨三科及北京电力医院骨二科诊疗的53例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术前先采用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分析相结...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责任节段判定及经皮内镜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骨三科及北京电力医院骨二科诊疗的53例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术前先采用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明确责任节段,若无法通过此法明确责任节段,则采用选择神经根封闭明确责任节段,然后将所有明确责任节段的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详细记录每例手术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手术前后的腰腿痛变化情况,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结果21例可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分析以确定责任节段。32例行选择神经根封闭,其中,2例未明确责任节段,未纳入研究,其余30例明确了责任节段,其准确性在减压手术中也得到了证实。所有确定责任节段的51例均顺利完成了经皮内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术,手术平均时间为76.8(58~150)min,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感染及局部血肿、硬膜囊破裂、术后椎体失稳。所有患者都定期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8.3(12~47)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术后7 d、3、6和12个月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价:优21例,良2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3%。结论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对腰椎多节段退变患者的责任节段判定简单可靠。内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疾患安全可行,创伤小,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腰椎退变疾病 责任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 微创 经皮内镜下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国威 逯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究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与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分别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选... 目的:探究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与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分别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腰痛评分标准(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活动度(ROM)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负重行走500 m、久坐1 h腰腿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神经根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腰腿疼痛程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而言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腰椎退行性疾病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 腰椎固定融合术 疼痛 椎间隙高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建军 周玉林 陈宏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诊疗,研究组患者予椎间盘造影诊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诊疗,研究组患者予椎间盘造影诊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VSA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造影 腰椎多节退变性疾病 诊治 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叶文明 麦伟 方文焕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析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K-Ro... 目的:探析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即施行腰椎融合辅以邻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并对比2组术前、术后12个月时腰椎总ROM值、目测类比评分以及Oswestry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腰椎总ROM值、目测类比评分以及Oswestry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腰椎总ROM值高于对照组,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进行治疗,不仅有手术快捷、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对术后腰椎活动度影响较小,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活动度 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皮肤电流感觉阈值测定法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迟成 周建伟 +3 位作者 芮京超 王飞 唐家广 李矛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定法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变患者84例,男32例,女52例;平... 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CPT)测定法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变患者84例,男32例,女52例;平均年龄65.3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41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26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症17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双下肢皮肤CPT定量检测,测试点CPT等级评分大于0为异常,提示对应神经根病变可能,以此确认责任节段,均行减压手术。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皮肤CPT测定法明确单节段责任间隙84例。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5.7±1.8)分、(11.9±2.1)分、(11.7±1.6)分,VAS分别为(6.8±2.1)分、(2.6±1.5)分、(2.1±1.7)分。术后及最后随访时JOA、VA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测定法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的定位诊断方面,是明确责任节段准确而有效的无创方法,诊断价值较大,有助于减小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腰椎退行性疾病 责任 电流感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
10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807-1810,1815,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multilevel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MDLD)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科收治的29例MDLD患者的...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multilevel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MDLD)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科收治的29例MDL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UBE技术治疗。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8.6±26.5)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10.9±2.9)次。并发症方面,硬膜囊撕裂2例,短暂性下肢麻木2例,硬膜外血肿1例,均未引起严重不良后果。随访时间平均(19.3±6.3)个月,随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至术后12个月的时间推移,VAS评分[(6.6±1.5),(3.2±0.5),(2.1±0.6),(1.7±0.5),P<0.001]、ODI评分[(58.6±11.2),(33.5±4.6),(22.8±3.8),(17.5±2.2),P<0.001]、JOA评分[(15.6±2.4),(19.6±2.0),(21.2±2.2),(24.7±2.5),P<0.001]均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86.2%。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椎管面积显著增加[(58.3±9.6) mm^(2),(118.4±14.2) mm^(2),P<0.001]。术后各节段关节突关节面积保留率均超过60%。[结论]UBE技术治疗MDLD的临床效果满意,保留更多小关节突,有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多节退变性腰椎疾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卉敏 张锴 +3 位作者 王衡 郭新军 刘英杰 刘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8(10.2±2.23)个月,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在末次随访中,腰背部疼痛VAS、ODI评分[(2.15±1.86)、(20.54±18.26)分]明显低于术前[(6.85±1.65)、(72.73±1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优13例(72.22%),良3例(16.66%),可2例(11.11%)。[结论]椎间孔镜联合短节段固定可以实现对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彻底减压、椎间盘的摘除及融合器的置入,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固定 多节腰椎退变性疾病
原文传递
Waveflex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国庆 甘东浩 +3 位作者 陈德强 赵建全 李琰 徐展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评价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治疗的25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 目的评价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治疗的25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测量腰椎前凸角(LA)、动态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DSH)、椎间孔高度(HIF)。结果 25例获得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末次随访时LA、DSH、HIF优于术前,但末次随访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性,保留一定腰椎活动度,延缓融合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腰椎退行性疾病 Waveflex内固定系统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在多节段腰椎疾患的定位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波 田伟 +3 位作者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疾病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 定位作用
原文传递
K-Rod 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雁春 刘军 +1 位作者 于海龙 陈语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年第2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 K-Rod 组和 Dynesys 组,各30例。K-Rod 组患者行 K-R... 目的:探讨比较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 K-Rod 组和 Dynesys 组,各30例。K-Rod 组患者行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采用责任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辅助退变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Dynesys 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探查、Dynesys 非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术后腰椎动力位 X 线片、腰椎 ROM 值(腰椎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评估两种术式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K-Rod组和 Dynesys 组术后12个月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后12个月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两者均具有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对腰椎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 椎弓根动态固定稳定系统 DYNESYS 非融合系统 多节腰椎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