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凤林 李春辉 +4 位作者 黄昕 吕一欣 吴安华 李宪 冯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调查某院ICU病房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ICU病房7例病人2008年1月4~18日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8年1月在ICU病房15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 目的调查某院ICU病房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ICU病房7例病人2008年1月4~18日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8年1月在ICU病房15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5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诊断方法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朔 曹兴建 +2 位作者 曹照明 陈相 张克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评价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定植与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患者62例,均为气管插管吸取的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检出革兰阴性杆菌且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为MRAB的患者。依据综合分析原... 目的评价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定植与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患者62例,均为气管插管吸取的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检出革兰阴性杆菌且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为MRAB的患者。依据综合分析原则,将6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38例)和定植组(24例),采用痰标本直接涂片、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各种方法对MRAB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直接涂片诊断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79.2%、约登指数为0.61,定量培养诊断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70.8%、约登指数为0.37,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诊断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7.5%、约登指数为0.77。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对下呼吸道MRAB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直接涂片和定量培养(P<0.05)。结论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是判断下呼吸道MRAB定植或感染的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痰标本 直接涂片 定量培养 定植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涵 金玉芬 +6 位作者 李琳 于庭 王永仁 常静 郎明菲 王鑫磊 张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7期1190-1192,共3页
近年来,ICU病房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上升,由于这类细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对干湿温度耐受性强,具有极强的获得性耐药和克隆性传播的能力,耐药谱广泛,易随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入侵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关键词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住院患者 住院时间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ICU 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OXA酶检测及医院内感染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春 王中新 沈继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OXA酶情况、基因同源性及传播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进行OXA酶的基因分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ERIC-... 目的了解本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OXA酶情况、基因同源性及传播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进行OXA酶的基因分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ERIC-PCR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转移接合试验进行基因定位。结果 45株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在42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表型和基因型检测显示产OXA酶34株;ISAba1-blaOXA-23阳性39株,blaOXA-23阳性3株;42株菌blaOXA-23均位于染色体。blaOXA-58阳性3株,2株blaOXA-58位于染色体,1株blaOXA-58位于质粒上。42株blaOXA-23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属于6种分型(A、B、C、D、E、F),其中A型34株,B型4株,A、B两型间具有亲缘关系。结论本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主要是产OXA-23酶,携带blaOXA-23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医院内克隆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系统Ade B、Ade IJK与氟喹诺酮类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文星力 黄小翠 +2 位作者 余婷 李超 马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9-170,共2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系统AdeB、AdeIJK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分离出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5株,采用药敏实验检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系统AdeB、AdeIJK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分离出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5株,采用药敏实验检测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检测外排泵抑制剂CCCP使用前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qRT-PCR实验检测adeB、adeJ基因表达情况,分析adeB、adeJ基因表达与菌株耐药和外排泵表型的关系。结果75株鲍曼不动杆菌试验菌株总耐药率为81.33%(61/75),其中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8.67%(59/75)、61.33%(46/75),加入外排泵抑制剂CCCP后,鲍曼不动杆菌试验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67%(29/75)、28.00%(21/75)。CCCP加入前后鲍曼不动杆菌试验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4.743、16.858,P<0.05);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外排泵表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敏感菌株(P<0.05);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中adeB、adeJ基因阳性检出率高于敏感菌株(P<0.05);外排泵表型阳性组adeB、adeJ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外排泵表型阴性组(P<0.05)。结论AdeB、AdeIJK外排系统过表达介导了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外排系统 AdeB AdeIJK 氟喹诺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费红军 岑叶平 +1 位作者 裘莉佩 常燕子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的MDR-ABA共20株,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情况。方法收集分离自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的MDR-ABA共20株,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20株MDR-ABA共检出3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ADC,阳性率分别为80.0%(16/20)、5.0%(1/20)、30.0%(6/20),其余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膜孔蛋白carO基因缺失率70.0%(14/20)。2号株ADC阳性基因测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ADC型AmpC均不相同,经与GenBank登录的ADC型序列分子进化分析,确认为ADC型β-内酰胺酶新的变异型。结论本组MDR-ABA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SHV、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外,还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基因 膜孔蛋白基因 ADC型β-内酰胺酶 多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剂外排泵基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晓梅 王苏建 +2 位作者 宋静玉 鲁科峰 王家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811-1813,共3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抗菌剂外排泵基因存在状况与细菌耐药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种抗菌剂外排泵基因(adeB、mdfA、qacE△1、tehA),PCR阳性产物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20株MDR-ABA有18株检出同时携带...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抗菌剂外排泵基因存在状况与细菌耐药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种抗菌剂外排泵基因(adeB、mdfA、qacE△1、tehA),PCR阳性产物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20株MDR-ABA有18株检出同时携带adeB、mdfA、qacE△1基因,阳性率为95%,且tehA均为阴性。结论连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检出率较高可能是MDR-ABA呈多重耐药的原因,其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 外排泵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某综合性医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及临床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池细俤 高世华 +2 位作者 陈梦云 陈家龙 林蓉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8期2647-2649,共3页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现状及临床分布特征,为临床成功治疗MDRAB感染,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某院275例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所在病区、感染标本类型、感染发生时间、性...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现状及临床分布特征,为临床成功治疗MDRAB感染,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某院275例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所在病区、感染标本类型、感染发生时间、性别、年龄等有关因素,并分析MDRAB耐药率。结果共检出MDRAB菌株123株,占检出AB菌株的44.73%;123株MDRAB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的12种耐药率达90%以上,仅对米诺环素耐药率(19.23%)较低;AB及MDRAB呈现病区集中分布趋势,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为主要感染病区;痰液标本来源的AB及MDRAB分别占84.00%、93.50%;MDRAB感染率在全年12个月无明显变化;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感染非MDRAB与MDRAB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A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米诺环素仍可作为临床治疗MDRAB的重要抗菌药物,加强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重点病区,以及呼吸道、创口等MDRAB重点感染部位的感控管理,对降低MDRAB感染风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关系的分析
9
作者 池细俤 高世华 +2 位作者 陈家龙 李国玉 林蓉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5期735-739,共5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有效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4株MDRAB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比较8种耐药基因阳性组与阴性组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耐药基因检出率:VIM 35.1%、SIM 55.0%、TEM 59.6%、O...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有效治疗该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4株MDRAB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比较8种耐药基因阳性组与阴性组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耐药基因检出率:VIM 35.1%、SIM 55.0%、TEM 59.6%、OXA-23 93.6%、OXA-24 52.1%、SHV 52.1%、PER-1 83.0%、IMP 2.1%;仅IPM、MEM、SAM在OXA-23基因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和SAM在SIM基因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异。结论 MDRAB耐药基因检测不能代替常规药敏试验,无法预测临床治疗效果;MH、PO仍为治疗MDRAB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药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10
作者 张敬治 闫文萍 +1 位作者 李俊洁 马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3期13-14,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我院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1年1月至2016年...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我院住院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546株,其中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203株占37.2%,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45株占8.2%。203株MDR-AB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共183株占90.2%。其次为尿液,共9株占4.4%。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共80株占39.4%。其次为内科,共65株占32.0%。MDR-AB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和头孢呋新钠抗菌药物显示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对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以上。对其他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以下,显示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而且多药耐药及泛耐药株不断产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或采取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及时控制其感染,严格消毒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遏制多药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药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吉家兴 姜晓杰 杨妍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95-199,208,共6页
目的基于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安全性探究替加环素(TGC)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56例MRAB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1∶1倾向性评... 目的基于细菌清除率、炎症因子、安全性探究替加环素(TGC)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56例MRAB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CPZ/SBT组50例和TGC+CPZ/SBT组各纳入50例。CPZ/SBT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TGC+CPZ/SBT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痰液相关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血清炎性标志物[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并对两组体征/症状改善时间、疗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脱机成功率、细菌清除率、住院时间和28d死亡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检验方法分析MRAB肺炎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与疗效总有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GC+CPZ/SBT组患者体温变为正常、胸片阴影与肺部啰音消失、白细胞变为正常的时间相较于CPZ/SBT组明显缩短(P均<0.05)。TGC+CPZ/SBT组疗效总有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CPZ/SBT组(94.00%vs 80.00%、90.00%vs 74.00%,P<0.05)。用药后,两组CRP、TNF-α、PCT、IL-6、Neu、Eos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均<0.05),TGC+CPZ/SBT组CRP、TNF-α、PCT、IL-6、Neu、Eos明显低于CPZ/SBT组(P均<0.05)。TGC+CPZ/SBT组患者住院时间相较于CPZ/SBT组明显减少[(29.36±7.11)d vs(33.67±8.25)d,P<0.05],而TGC+CPZ/SBT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较CPZ/SBT组明显提高(80.00%vs 60.00%,P<0.05),两组28d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 16.00%,18.00%vs 10.00%,P均>0.05)。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CRP、TNF-α、PCT、IL-6及痰液Neu、Eos水平与TGC+CPZ/SBT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呈负相关(r=-0.521、-0.425、-0.556、-0.463、-0.512、-0.488,P均<0.001)。结论MRAB肺炎患者采用替加环素联合CPZ/SBT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总有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多重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细菌清除率 炎症因子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B联合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研究
12
作者 李姗姗 侯国阔 +3 位作者 铁兴华 张英杰 史倩雲 张立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静脉注射(IV)联合脑室内注射(IVT)或鞘内注射(IT)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例。其中,有17例为MDR-AB感染且使用了多黏菌素B治疗,9例采用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收集此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抗感染治疗方案、脑脊液检查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感染指标、28 d死亡率及并发症等资料,评估其接受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9[18,60]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直到脑脊液培养报告阳性)中位时间为13.33[2,25]d;多黏菌素B静脉治疗中位时间30.11[16,56]d,IVT/IT注射多黏菌素B中位时间19.78[8,42]d,脑脊液培养转阴中位时间12.56[8,17]d;治疗有效率为88.90%,细菌清除率为100.00%,28 d临床死亡率为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急性肾损伤1例(11.11%),皮肤色素沉着1例(11.11%),未出现明显神经毒性副作用,无其他过敏反应。结论多黏菌素B IV联合IVT/IT方案治疗MDR-AB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 脑室内/鞘内注射 多重 鲍曼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布特征分析
13
作者 胡族琼 吴幸怡 《中国处方药》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NET 5.6和SPSS 26.0软件对2019~2023年某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NET 5.6和SPSS 26.0软件对2019~2023年某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2株,检出率由7.31%下降至3.65%,呈显著性下降趋势(P<0.01);男性患者检出率(4.01%)显著高于女性患者(1.00%)(P<0.01);60岁以上患者检出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P<0.01);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55.22%)和支气管冲洗液(23.92%);ICU是分离率最高的科室(53.06%),且96.58%为亚胺培南耐药株。5年中,全部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和粘菌素敏感性无趋势性变化外,对另外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低于50%的有4种,介于50.0%~70.0%之间的有11种,高于70%的有2种。亚胺培南耐药株占全部分离株的66.33%,敏感株占33.67%。除粘菌素外,亚胺培南耐药株对余下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都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株(P<0.01),且对其中12种抗菌药物总耐药率高于75%。亚胺培南敏感株对14种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低于20%。结论5年中,某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耐药性严重。最常感染的部位是下呼吸道,最常见的感染人群是老年男性患者。ICU检出率最高且耐药性极为严重。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监测耐药性,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特别要加强ICU院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检出率 临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20—2022年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预防对策
14
作者 罗彩娟 李文辉 +2 位作者 黄仰銮 李少鹏 何浩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耐药谱及其重症医学科与非重症医学科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感染耐碳青霉烯类Aba的分布;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目的: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耐药谱及其重症医学科与非重症医学科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感染耐碳青霉烯类Aba的分布;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81株耐碳青霉烯类Aba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168株,59.79%)、呼吸科(55株,19.87%)、脑外科(10株,3.56%);除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外,耐碳青霉烯类Aba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重症医学科的耐碳青霉烯类Aba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重症医学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12.70、21.40、16.80、14.50、15.80、12.80、17.30、16.60、14.20、24.40、7.44、0.73、0.14、1.65,P<0.05)。结论:医院感染281株耐碳青霉烯类Aba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0%,做好耐碳青霉烯类Aba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重症医学科的耐碳青霉烯类Aba耐药问题仍不容忽视,需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预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抗生素组合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联合药敏试验
15
作者 王东平 苏爱美 韩欣怡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观察黏菌素(COL)分别联合替加环素(TGC)、头孢哌酮/舒巴坦(SCF)、氨苄西林/舒巴坦(SAM)、美罗培南(MEM)、阿米卡星(AK)和左氧氟沙星(LEV),TGC分别联合SCF,SAM,MEM和AK,SCF分别联合MEM和AK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体外联合... 目的观察黏菌素(COL)分别联合替加环素(TGC)、头孢哌酮/舒巴坦(SCF)、氨苄西林/舒巴坦(SAM)、美罗培南(MEM)、阿米卡星(AK)和左氧氟沙星(LEV),TGC分别联合SCF,SAM,MEM和AK,SCF分别联合MEM和AK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体外联合药物敏感性,筛选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23年1~12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AB 58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进行联合药敏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果。结果COL+SCF协同率为70.69%,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为96.55%。COL+TGC,COL+SAM,COL+MEM,COL+AK,COL+LEV,TGC+SCF,TGC+SAM,TGC+MEM,TGC+AK,SCF+MEM及SCF+AK协同率分别为34.48%,65.52%,51.72%,37.93%,22.42%,27.59%,27.59%,37.93%,41.38%,48.28%和25.86%;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分别为77.58%,91.38%,84.48%,65.52%,39.66%,67.25%,62.07%,58.62%,55.17%,82.76%和74.14%。12种药物联合方案对CRAB菌株的MIC范围,MIC50和MIC90值与各个单药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所有组合均未出现拮抗作用。结论COL+SCF的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高,COL+LEV协同率与相加率之和最低,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棋盘法 联合敏试验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研究
16
作者 郭俊妙 袁润奇 +2 位作者 邓晓龙 毛璞 邱桂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3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替加环素不敏感MDR-AB(TIS-MDR-AB)及替加环素敏感MDR-AB(TS-MDR-AB)各22株。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进行外排泵表型抑制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主要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进行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Sanger测序分析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突变。结果两组MDR-AB外排泵基因ade B、ade G、ade J的检出率均>95%,未检测到tet(X)基因。外排泵抑制剂试验显示,TIS-MDR-AB菌株在加入CCCP后最低抑菌浓度(MIC)下降,且有3株菌株外排泵表型阳性。TIS-MDR-AB组MDR-AB ade B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S-MDR-AB组(P<0.01),ade G和ade J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e R基因和ade S基因中发现多个突变,且有2株菌株ade S基因中插入ISA ba 1,3株菌株插入ISA ba 13。结论外排泵系统ade ABC过度表达可能在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过度表达可能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中出现插入序列或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替加环素 RND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17
作者 昝艳 黄力毅 +3 位作者 宣伟军 甄秀梅 何丽霞 尹行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索碘化钾(KI)联合亚甲基蓝(MB)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MDRAb、XDRAb菌株为实验对象,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 目的:探索碘化钾(KI)联合亚甲基蓝(MB)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MDRAb、XDRAb菌株为实验对象,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MDRAb、XDRAb进行不同次数的光动力干预。通过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aPDT干预不同次数耐药菌生物膜形成。比较aPDT对MDRAb、XDRAb不同干预次数之间生物膜的表达量,探索KI联合MB介导的aPDT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在10 J/cm^(2)光能量密度照射下,亚致死量的aPDT对MDRAb、XDRAb进行多次干预后,生物膜表达量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7次比干预1次生物膜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1),干预1次与干预4次、干预4次与干预7次相比生物膜表达量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KI联合MB介导的aPDT使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的形成能力下降,aPDT连续干预7次可显著抑制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可减少耐药菌的体外生物膜形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形成 亚甲基蓝 碘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逆转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
18
作者 周燿 李文杰 +2 位作者 孙延文 骆丰 林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对黄连素的敏感性,并研究黄连素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微生物室2023年1月至12月分离的MDRAB临床菌株6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 [目的]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对黄连素的敏感性,并研究黄连素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微生物室2023年1月至12月分离的MDRAB临床菌株6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黄连素对MDRAB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原代菌株和次代菌株进行蛋白质谱图分析,寻找黄连素作用后MDRAB质谱峰图是否出现差异峰谱;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明确黄连素对MDRAB碳青霉烯酶表达的影响。[结果]60株MDRAB对黄连素的MIC值均大于或等于5 mg·mL^(-1)。黄连素作用后,应用MALDI-TOF MS分析两组菌株,发现质荷比6644.47、12297.67、16985.72处的峰是两组间差异较大的特征性峰,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金属-β-内酰胺酶(imipenemase metallo-β-lactamase,IMP)基因的检出率从34.2%下降到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单用时直接抑制或者杀灭MDRAB的能力非常有限;黄连素可通过改变MDRAB蛋白和碳青霉烯酶IMP基因的表达,逆转MD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MDRAB感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 黄连素 逆转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特征峰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广泛耐药或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田金艳 邓容 +1 位作者 刘柏毅 田时雨 《医药前沿》 2025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伴XDRAB或PDRAB感染的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或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遵义市中医院收治的伴XDRAB或PDRAB感染的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给予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XDRAB或PDRAB清除率、临床疗效、炎症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XDRAB或PDRAB清除率和愈显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患者OI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伴XDRAB或PDRAB感染重症肺炎阳脱证患者,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水平,还能提高XDRAB或PDRAB清除率,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 广泛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破格救心汤 阳脱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种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研究
20
作者 陈丽 薛娇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AB 40株,利用VITEK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AB 40株,利用VITEK 2 Compact系统,配合N533药物敏感性试验卡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5种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bla OXA-23-like、bla OXA-24-like、bla OXA-48-like、bla OXA-51-like、bla OXA-58-like),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40株CRAB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的耐药率为100%,而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和2.5%。40株CRAB菌株全部携带bla OXA-23-like和bla OXA-51-like基因,均未检出bla OXA-24-like、bla OXA-48-like和bla OXA-58-like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得到7种序列类型(ST)型,分别为ST450型18株(45%)、ST208型6株(15%)、ST195型6株(15%)、ST369型4株(10%)、ST381型、ST191型和ST457型各2株(各占5%)。结论从武汉市第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出来的CRAB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严重的抗药性,携带bla OXA-23-like和bla OXA-51-like基因为主要耐药机制。流行的CRAB菌株以ST450型和ST208型为主,菌株之间存在同源相关性,临床医生应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强化对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及医院感染防控,以遏制耐药菌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