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镰孢菌α-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长军 李俊 +2 位作者 祁之秋 王建新 周明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8-291,共4页
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L310 84 (PH 1)的α- 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 4对引物 ,采用PCR方法克隆并测序了禾谷镰孢菌 (Fusariumgraminearum)对多菌灵 (MBC)不同敏感性表型的 6个中国菌株的α 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DNA序列对照表... 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L310 84 (PH 1)的α- 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 4对引物 ,采用PCR方法克隆并测序了禾谷镰孢菌 (Fusariumgraminearum)对多菌灵 (MBC)不同敏感性表型的 6个中国菌株的α 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DNA序列对照表明中国的 3个敏感菌株和 3个抗药菌株的α- 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没有差异 ,多菌灵抗药性与α- 微管蛋白无关。该基因全长 1718bp ,含有 6个内元 ,编码 4 4 9aa ;与NRRL310 84的α- 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9% ,存在 5个差异核苷酸 ,与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9 78% ;与其他 6种真菌α- 微管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37%~ 8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α-微管蛋白基因 多菌灵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炭疽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詹儒林 郑服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7-829,共3页
参照豆科合萌属 (Aeschynomene)作物炭疽病菌的tub1和tub2基因序列设计了 2对引物 ,分别从芒果 (Man gifera)炭疽病菌对多菌灵 (MBC)田间抗药性 (MBCR)和敏感 (MBCS)的菌株中扩增 β_微管蛋白基因。结果只有以tub2为参照设计的引物扩增... 参照豆科合萌属 (Aeschynomene)作物炭疽病菌的tub1和tub2基因序列设计了 2对引物 ,分别从芒果 (Man gifera)炭疽病菌对多菌灵 (MBC)田间抗药性 (MBCR)和敏感 (MBCS)的菌株中扩增 β_微管蛋白基因。结果只有以tub2为参照设计的引物扩增到了特异片段。进一步对全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该基因序列全长 1344bp ,编码4 4 7aa ,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豆科合萌属炭疽病菌的tub2基因高度同源。对芒果炭疽病菌抗、感菌株 β_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第 181、2 37和 36 3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 ,而其它位置 (如第 198位或 2 0 0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菌 Β-微管蛋白 多菌灵抗药性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γ- 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长军 王建新 周明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31084(PH-1)的γ-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的敏感菌株、室内诱导及田间多菌灵抗药性菌株中分段扩增测序,获得了γ-微管蛋白基因... 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31084(PH-1)的γ-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5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的敏感菌株、室内诱导及田间多菌灵抗药性菌株中分段扩增测序,获得了γ-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1868bp,含有5个内元,编码一含493aa的多肽;与PH-1的γ-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99%,存在10个差异核苷酸,与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100%;与其它7种真菌的γ-微管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1%-72%。中国的2个敏感菌株和4个抗药菌株的γ-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认为多菌灵抗药性与该微管蛋白变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γ-微管蛋白基因 多菌灵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病菌β-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其与多菌灵抗药性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洪娜 李建文 孙文秀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6-108,共3页
测定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抗性菌株的抗药性水平不高。根据常见植物病原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设计引物,从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和抗性菌株中扩增β-微管蛋白基因,均获得了大小为695 bp的基因... 测定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发现,抗性菌株的抗药性水平不高。根据常见植物病原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设计引物,从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和抗性菌株中扩增β-微管蛋白基因,均获得了大小为695 bp的基因片段,其中含有1个53 bp的内含子,与粗糙脉孢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病菌抗性菌株β-微管蛋白基因的第271、第453、第612位碱基发生了突变,分别由T、T、T突变为G、C、C,但这3个位点相对应的氨基酸却没有发生变化。此外,内含子的第15位碱基由G突变为A。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产生与β-微管蛋白基因的变异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水稻纹枯病病菌 Β-微管蛋白 基因克隆 多菌灵抗药性 碱基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α_2-微管蛋白序列无关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长军 周立邦 +3 位作者 毕朝位 李红霞 王建新 周明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56-1361,共6页
【目的】研究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α2-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水平菌株间在药剂作用下的形态学特征及其α2-微管蛋白基因异同。【结果】当敏感菌株和田间中抗菌株均在各自EC50和EC90浓度作用... 【目的】研究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α2-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水平菌株间在药剂作用下的形态学特征及其α2-微管蛋白基因异同。【结果】当敏感菌株和田间中抗菌株均在各自EC50和EC90浓度作用下,两者分生孢子芽管和初生菌丝均表现畸形,肿胀,分支增多。根据小麦赤霉病菌核基因组测序菌株NRRL31084(PH-1)的α2-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并测定了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不同敏感性表型的8个中国菌株的α2-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中国的4个敏感菌株和4个抗药性菌株的α2-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没有差异,多菌灵抗药性与α2-微管蛋白无关。该基因全长1712bp,含有4个内元,编码453aa;与NRRL31084的α2-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存在5个差异核苷酸,与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其他9种真菌α2-微管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64%-89%。【结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α2-微管蛋白序列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α2-微管蛋白基因 形态学特征 多菌灵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β-微管蛋白基因克隆及与多菌灵抗药性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晓伟 邢春杰 +5 位作者 于金凤 王勇 陈子豪 王建新 周明国 陈长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587,共7页
【目的】揭示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其β-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结合形态学和TEF-1α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近源种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核基因组测序菌株7600的β-... 【目的】揭示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与其β-微管蛋白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结合形态学和TEF-1α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近源种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核基因组测序菌株7600的β-微管蛋白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并比对分析了F.fujikuroi对多菌灵不同敏感性表型的5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利用实时定量技术(qRT-PCR)分析了β-微管蛋白基因在上述5个菌株中的表达特性。【结果】F.fujikuroi的β-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26022)全长1671 bp,包含4个内含子,编码447个氨基酸残基;2个敏感性菌株和3个抗药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100%;在无药剂处理下该基因在2个敏感性菌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3个抗药性菌株(p=0.05),且对同一菌株而言,药剂处理能够显著提高β-微管蛋白基因表达水平(p=0.05),但在相同药剂处理条件下,菌株间差异不显著。【结论】F.fujikuroi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机制与β-微管蛋白无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β-微管蛋白基因 表达特性 多菌灵抗药性
原文传递
抗、感多菌灵的禾谷镰孢菌菌株间产孢竞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长军 钱忠海 +3 位作者 李俊 王建新 尚衍强 周明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用单独和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营养贫乏的条件下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菌株No.2458和敏感菌株No.2021间产孢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时,抗性菌株No.2458产孢前期和后期分别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菌株No.2021前期呈直线方式,... 用单独和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营养贫乏的条件下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菌株No.2458和敏感菌株No.2021间产孢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时,抗性菌株No.2458产孢前期和后期分别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菌株No.2021前期呈直线方式,后期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和抗性菌株在等量接种混合培养条件下,其前后期产孢模型分别为N∑s=-1.43×105+2.64×104T-46.09T2和N∑r=-2.99×103+6.45×102T-1.13T2。在混合培养时No.2021产孢高峰与其在单独培养时的相同,而No.2458的产孢高峰比其在单独培养时提前24h,并且前者在培养42.5~190h处于竞争优势,后者在190~474.5h处于竞争优势,抗、感菌株间产孢量表现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多菌灵抗药性 产孢竞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蜀黍赤霉的营养亲和性及其对多菌灵的抗性在菌丝融合过程中的遗传 被引量:5
8
作者 袁善奎 周明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利用硝酸盐营养缺陷突变体 (nit)标记 ,对采自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 33个玉蜀黍赤霉菌株的营养亲和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这些菌株分别属于 30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 (VCGs) ,表明中国玉蜀黍赤霉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较大。用药剂驯化法... 利用硝酸盐营养缺陷突变体 (nit)标记 ,对采自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 33个玉蜀黍赤霉菌株的营养亲和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这些菌株分别属于 30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 (VCGs) ,表明中国玉蜀黍赤霉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较大。用药剂驯化法获得了 6株ZF4 3菌株的多菌灵 (MBC)室内抗药突变体 ,并研究了其中 2株抗药突变体的营养亲和性能。结果表明 ,玉蜀黍赤霉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后不会改变其营养亲和性能。但发现在营养亲和的两菌株之间发生菌丝融合以后 ,不能或很少能进行细胞核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 ,因此 ,菌丝融合在该菌对多菌灵的抗药群体发展中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赤霉 菌丝融合 多菌灵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灰霉病多菌灵高抗菌株的LAMP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钱铸锴 张传清 +2 位作者 周根 戴德江 时浩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38-442,共5页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检测技术,利用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通过对临安3个铁皮石斛基地的灰霉病菌进行抗性分析发现,本地铁皮石斛灰...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检测技术,利用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通过对临安3个铁皮石斛基地的灰霉病菌进行抗性分析发现,本地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表现出高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编码β-微管蛋白的198位氨基酸由E(GAG)突变为V(GTG)。根据高抗菌株第198位密码子的突变位点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对高抗灰霉菌株E198V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钙黄绿素染料作为反应指示剂,在等温条件下(65℃)进行核酸扩增反应40 min后,以抗药性菌株DNA为模板的反应液呈阳性(变为亮绿色),而敏感菌株的为阴性(仍为橙色),灵敏度试验发现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LAMP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及科学合理的防治铁皮石斛灰霉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灰霉病菌 多菌灵抗药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错配碱基引物的ASO-PCR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中抗菌株Codon^(200) TTC→TAC基因型
10
作者 陈长军 蔡倩 +1 位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4,共7页
采用在引物3′端引入错配碱基,建立了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中抗菌株(Codon200TTC→TAC)基因型的ASO-PCR分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含有错配碱基的引物对NT-7 R1/NT-7 Err5 F能够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中抗菌株(Codon2... 采用在引物3′端引入错配碱基,建立了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中抗菌株(Codon200TTC→TAC)基因型的ASO-PCR分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含有错配碱基的引物对NT-7 R1/NT-7 Err5 F能够特异性检测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中抗菌株(Codon200TTC→TAC),扩增条件为94℃预热5 min;94℃变性60 S,56℃退火60 S,72℃延伸6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5 min。并利用26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验证了所设计引物的PCR扩增特异性。整个检测过程快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在6小时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多菌灵抗药性 ASO-PCR检测 Codon200 TTC→TAC基因型 错配碱基引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